锥形管状胃联合颈部端端分层吻合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lax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锥形管状胃联合颈部端端分层吻合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2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9例,女33例;年龄为(61±8)岁,年龄范围为48~81岁。患者均行腹腔镜McKeown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采用全腔镜下游离食管及胃、左颈部胃食管端端手工分层吻合。观察指标:(1)手术治疗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随访,术后1、3、6个月及1年门诊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宽度评估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

(1)手术治疗情况:1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McKeown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采用锥形管状胃联合颈部端端手工分层吻合,无中转开胸或开腹。12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29±49)min,颈部吻合时间为(27±1)min,术中出血量为50 mL(40 mL,60 mL)。122例患者清扫6~8组淋巴结,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9枚(15枚,25枚)。122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0 d(9 d,11 d)。(2)术后并发症情况:122例患者中,3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主要术后并发症:3例吻合口瘘,通过保守治疗(胃镜下放置营养管肠内营养、胸腔闭式引流及抗感染)痊愈;6例胸胃扩张患者,及时采取胃肠减压措施后痊愈。22例其他术后并发症患者中,喉返神经损伤导致的声音嘶哑8例,心律失常5例,肺部感染9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122例患者无乳糜胸和围术期死亡发生。(3)随访情况:1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随访期间,7例吻合口狭窄患者(≤2级4例、≥3级3例)通过胃镜下扩张均获得缓解。122例患者中,33例无胃食管反流症状;89例有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其中1分52例,2分25例,3分12例。122例患者术后1个月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测量胃食管吻合口宽度为(1.2±0.4)cm。

结论

锥形管状胃联合颈部端端分层吻合应用于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中,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及胸胃扩张发生率低,术中无需常规放置胃管,能很好地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及普适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肝内胆管癌(ICC)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9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7例,女83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37~79岁。190例患者中90例为不存在肿瘤远处转移的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为存在肿瘤远处转移的非手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9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6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9~84岁。患者均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即右半结肠D3+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感染及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术后1年内根据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9例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TM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16例,女123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35~89岁。339例患者术前检查均未发现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结肿大。其中173例患者行保留LCA的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47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72例,女100例;年龄为(57±11)岁,年龄范围为17~85岁。472例患者术前均行消化道造影、MRI、CT或胃肠镜检查,并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胃癌。472例患者中,241例行达芬奇机
右半结肠癌是一类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也是患者唯一治愈希望。近年来手术方式的改进是结肠癌外科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开展腹腔镜手术还是传统开放手术、肠段切除范围、施行D3根治术还是全结肠系膜切除术、选择动脉导向还是静脉导向、幽门下淋巴结(第6组淋巴结)是否清扫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且多数问题目前尚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论证。同时,鉴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较为复杂、并有较大的手术风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术后早期和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年龄≥65岁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行PTGD拔除引流管72 h后行LC,设为PTGD+早期LC组;患者行PTGD拔除引流管5~14 d后行L
微创技术在胃肠外科手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及认可。微创技术的发展发挥了推动疾病诊断与治疗进步的作用。近年来,微创技术相关科技创新层出不穷,4K超高清摄像显示系统、裸眼3D技术、5G虚拟现实技术、腹腔镜荧光显影示踪技术等视觉显示技术的应用,对微创胃肠外科的手术方式发展、技术规范与培训等方面均起到了推动作用。笔者期待: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国充分发挥经济与科技发展迅猛的势头,在微创外科技术创新、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下静脉(IPDV)的影像学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6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2例胰头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41~78岁。患者术前行1 mm层距的CT增强扫描检查,根据术前评估行相应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术前CT检查结果。(2)手术情况。采用Shapiro-Wilk检验计量资料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