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血泪横飞的叶子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找一个宁静的郊野客栈,在清晨听着鸟叫声,泡一杯茶,呷饮一口,似乎饮下了大自然的灵魂。宁静、优雅、闲适,是现代人对茶的普遍想象,也是现实期待。
  没有人想到,这可能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作家刘杰揭穿了这一误会。积十余年历史研究之功,他和赖晓东一起推出了《茶战》系列书籍,目前《茶战2》已经进入书店。作者发现,在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历史上,与茶叶如影随形的,是血泪横飞的战争史。在中国历史叙述中,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循环冲突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刘杰、赖晓东指出,这些冲突所围绕着运转的轴心,是茶叶。少数民族饮食结构里缺乏植物,茶叶是保持族群健康的必需品,而茶叶只有中原王朝的百姓能生产,于是,战争开始。
  这条线索,能帮助人们以一种科学理性的方式,重新进入历史。2018年9月,《南风窗》记者专访了刘杰。

茶葉的主题是战争


  南风窗:《茶战》这套书,是历史著作,至少它肯定不是纯文学。作为一个文学家,你为什么会花费十余年去研究历史和茶的关系?
  刘杰:最开始只是因为茶好喝,不同产地、工艺、储存、泡法,就有不同的味道、气韵。
  接着,是因为喝茶好玩。我在茶馆里认识了一大群朋友,因为与某些人之间的感情链接,我真正地与茶结缘。跟老舍《茶馆》里呈现的样貌类似,里面三教九流、人来人往、高谈阔论、呼朋引伴。茶馆作为一个开展社交的公共空间,它比饭店要冷静,比咖啡厅要有共享精神,是完全中国化的,社交属性明显的场所。
  后来,因为我爱读书,喜欢考究,发现茶不只是影响一个人、一群人,而是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历史,甚至是过去的世界政治运行的重要物资。随着研究的深入,当我慢慢地把茶叶从史书中摘出来,就发现2000年来,茶叶的主题都是战争,中国的历史分明是一部建立在茶利益之上的战争史。这是一条理性的线索,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军事表象内部,是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
  但同时百思不得其解,这么重要的线索,为什么却被学者们统一地忽视了呢?
  我想自己应该要做点什么。让我下笔写《茶战》的直接诱因,是一部关于茶叶的纪录片,导演找我帮忙修改串词。他对每一个镜头的执着,对每一条线索的严谨,在情绪上影响了我,再次引起了我研究茶战、茶贸易的想法。
  丝绸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代表性商品,但实际上,丝绸是奢侈品,贸易的数量有限,瓷器不易运输,实际贸易数量也远远少于茶叶。中国对外茶贸易的历史长久,而且广泛流传,却没能留下太多的思索。
  于是我写了《茶战1》和《茶战2》,以后还会有3和4,以茶为线索,用系统的方法,来还原一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历史。
  南风窗:茶是一种饮料,咖啡也是一种饮料,茶对中国人很重要,咖啡对西方人也很重要。那么为什么咖啡在文化上没有危机感,而茶叶的文化危机却让你那么忧心忡忡?
  刘杰:茶,尤其是中国茶,正处在历史上光芒最惨淡的时刻。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人饮茶、贩茶,控制茶叶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2000多年来因茶叶而引发了无数次战争,贯穿着自西汉至今的历史。远一点是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茶资源的刚性需求,让“华”与“胡”不断血腥冲突。近一点的鸦片战争,起因也是英国因购买中国茶叶耗尽白银,只能用鸦片来平衡贸易。茶叶两个字是和着血、伴着泪书写出的一部博大历史,它是饮品,是文明,是资源,更是苦难,不只是现代商业用来牟利的手段。
茶叶两个字是和着血、伴着泪书写出的一部博大历史,它是饮品,是文明,是资源,更是苦难,不只是现代商业用来牟利的手段。

  可惜,我们中国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茶叶的根脉给刨出来,没有一个人能讲出这一片东方树叶的真正文化内涵,没有一个人能讲清楚茶文化背后的茶文明,反而尽是一些脱离了历史背景的伪文化。要么是只谈“神农尝百草”的遥远神话;要么是为了商业利益“神化”茶叶,以便炒作;要么是各占山头,包装某个茶种,讲一些细分的、单薄的茶叶故事。
  咖啡和茶确实比较像。它出现得比茶要晚,但在历史上的某一阶段,咖啡也可以看作一种重要物资。作为西方饮品的代表,咖啡的文化挖掘,比中国的茶做得好太多了,像咖啡的起源、历史、生产文化等等,都很丰富。中国的茶叶没有这些,甚至可以说,现在的中国人早就忘了茶叶是什么了。
  南风窗:这样看来,茶的发现带给中国文明以雍容气度,也带给中华民族以体格健康,但同时茶叶几乎是一种不祥之物,多少血腥、灾难都因它而起。如果中国人不发现茶叶,那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是否都要改写?
  刘杰:历史没有如果,它永远是条单行道。
  南风窗:虽然中国人重史,历史著述丰富,却往往呈现得像是史料的集成,缺乏科学的方法论。《茶战》里面,有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是非常可贵的。茶叶这条线索,是不是试图用理性的方式重新认识中国历史的一个尝试?
  刘杰:中国的史书多以纪传、编年为主,少有以某一具体事物为线索,展现整个历史进程的读本。正因找到了茶叶这一战略物资的线索,我的治史态度可以说是理性、客观的。
  所有的战争都是受利驱使,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资源性物资之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史几乎就是一部争夺茶资源的战争史。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仅是历史的过客,而茶叶是自古至今滔滔不废的,正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我就可以冷静地考据,上下左右地去研判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尽量避免脸谱化的、零碎的历史撰述。
  我写《茶战》,运用的是小说语言,但这种语言风格是基于扎实、准确的史实梳理之上的。正因为史料的可靠性和语言的轻松感,才能让《茶战》成为一个能够快速传播的以茶说史的读本。

中国思维和茶的黯淡


  南风窗:《茶战》系列揭示了一个真相—某种程度上说,茶叶是历史上中原王朝内政外交的一个治乱之源,是政治、经济、军事转动的轴心。过去研究茶文化的学者,很少从这个角度去深入看待历史,您是怎么发现这条线索的,过去它为什么被人们忽略?

  刘杰:以茶为切入口,来谈政治经济史的,我不是第一人,但我应该是目前为止,第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地把茶叶当作密码,来探寻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的人。
  中国人为什么忽视茶叶呢,我觉得跟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有关,也跟现今中国茶的相对没落有关。
  先说中国人的思维,是典型的经验主义,经验主义的特征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可以看四大发明里的指南针,与其说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不如说发现、应用了指南针,因为其科学本质—磁力场是外国人发现和定义的,中国人“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且點到即止,不往深处探寻。茶叶也一样,我们饮茶2000多年,对于茶叶的理解仍旧是悬浮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不接地气的。
  而中国茶叶的没落,跟鸦片战争相关,也与全球化相关。在19世纪之前,中国的茶叶仍在世界上占据垄断地位,但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人因西方对茶叶的需求,贸易中白银出超严重,一方面想出损招,向中国输入鸦片、发动战争,另一方面带着中国茶树种,领着12位中国茶农、制茶匠、篾匠出国种植,先后在印度的大吉岭、阿萨姆试种成功,并大面积推动茶叶产业的工业化进程,完全打破了中国茶的世界贸易垄断地位。
  目前来说,国内茶叶市场呈现种种乱象,又因为种种贸易壁垒,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很小。这种暗淡,也在某种程度上让中国人忘记了中国茶的历史。
  南风窗:作为茶叶原产国,中国茶业的工业化进程为何始终难以展开,远远落后于国际?
  刘杰:大吉岭、阿萨姆茶叶虽源自中国,但其工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的模式,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对中国茶叶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清政府也曾以安徽祁门红茶为主要产品,主力推动过中国茶叶的工业化,但是由于出口受阻,只能在国内寻找市场销路,不得不再改回到手工制作。
中国人认为茶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一旦与人联结,因人而异,便展现出一种艺术性。艺术,注定是与产业化、标准化难以共生的词汇。

  在当时,中国茶工业化的先机已失,再度从英国人手中抢回市场的难度巨大,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当时的中国社会因为长期的闭关锁国,处在较为落后的传统农耕经济时代,在技术上难以快速地向工业化转型;二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国家主权维艰,经济断崖式崩溃,几乎完全丧失了在国际茶贸易中的主动权;三是中国人的商业思维守旧。这里的守旧一方面是强调工艺独特性,对不同茶种坚持“差异化”制作、营销的传统,另一方面是对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的不信任,不愿意让利。
  而在近代,从商业、产业角度来看,中国茶业处于一个分散的状态,茶企7万多家,彼此之间无序竞争,以“小批量、多品种”为主的零碎现状,导致了资本难以聚焦茶业。而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一系列人为制定的贸易壁垒,阻止了中国茶叶与世界茶叶的接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我个人认为的角度,这也是一个矛盾点。中国人爱茶,茶因地、因时、因人而展现出不同的质感,让中国人认为茶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一旦与人联结,因人而异,便展现出一种艺术性。艺术,注定是与产业化、标准化难以共生的词汇。这种中国传统中的对茶的艺术性的坚持,也在某种程度上让茶业难以快速地工业化。

茶叶贸易和中国历史


  南风窗:按照你的梳理和发现,茶叶其实是连结汉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纽带,是一种战略资源,也是一种硬通货,因而是经济控制的手段,这是不是意味着,过去帝国时代存在的华夷秩序、朝贡体系,其实也都和茶叶紧密关联?能否举例说明?
  刘杰:从五代时期后周皇帝柴荣开始,茶叶成为了国家专控物资,并作为控制外族的重要政治手段,历代史书后附的《食货志》中都记载得非常清楚。
  现今陕西有一种茶,名叫茯茶,名称即是从古代“附茶”转换而来。附茶是相对于官茶来说的,茶农种茶,十要缴八,官茶是政府拿走的八成,剩下的两成茶就是附茶。
  而中原主动向外输出茶叶来换取和平的例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文成公主和亲。往后较为著名的是“澶渊之盟”,宋真宗赵恒以贡纳岁币、供给茶叶,来向周边游牧民族换取了北宋时期近九十年的和平。
  南风窗:茶叶贸易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紧密关联。对茶叶资源的垄断,让中国即便在经济形态和生产力都落后很多的情况下,仍然能在贸易中占据主动。这会不会给变革带来惰性?
  刘杰:归根结底,茶叶只是一种物质资源,它能承担的意义有限。顶层决策、农耕文明、国民心态导致的闭关锁国,才是真正的历史动因。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难道璧就有罪吗?
  茶叶在不同的时机,掌握在不同人的手里,就是不同的工具,仅此而已。契丹曾从中原购茶,作为战略性资源,来控制周围游牧民族;宋真宗赵恒签订“澶渊之盟”,向少数民族贡纳岁币,以茶和其他财物来换取宋朝几十年和平,这些也都是例子。

不只是树叶


  南风窗:问现在的年轻人喝什么茶,他们可能告诉你,“只喝奶茶”。随着城市化、全球化的发展,茶叶饮品市场,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任何一种文化,都应该根植于生活,有人喝茶,有人爱茶,才有茶文化。对于饮茶人渐少的中国茶文化现状,你怎么看?
  刘杰:过去的中国,茶文化非常丰富,贯穿于每一个阶层、每一个年龄段。从街边的大碗茶,聚集着贩夫走卒,站着喝,喝解渴茶;到老舍的《茶馆》,四面八方,三教九流,莫谈国事;再到上等茶楼,讲究茶的品质、谈话环境;最后是皇家喝茶,讲究茶品、茶具、字画、家具等等。

  茶的好处是什么呢,解渴生津、可俗可雅,最重要的是,以喝茶为核心,维系着一个交流、共享的公共空间。喝茶的人不可能不聊天,言语与心灵相连,茶叶就是提供机会的媒介。茶文化连结着很大一部分的中国人,里面有几千年的中国共同记忆。
  但随着城市化、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饮品,从不同的阶层方向,冲毁了茶文化的根基。再也没有街边的大碗茶,现代人买瓶矿泉水就走;再难寻到茶馆,南来北往的人习惯于寻找咖啡厅作为落脚、暂歇的地方。
中国茶饮的没落,其实是中国式样的生活方式的没落,茶所代表的共享、交流、人情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咖啡、奶茶调饮等饮品背后的时髦、独立、快捷的生活方式,侵略式地取代了。

  中国茶饮的没落,其实是中国式样的生活方式的没落,茶所代表的共享、交流、人情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咖啡、奶茶调饮等饮品背后的时髦、独立、快捷的生活方式,侵略式地取代了。
  但这正常吗?如果有一天,中国人走上街头,只找得到麦当劳,找不到中餐馆,那中国人的归属感还在吗?全球化的脚步下,中西并存,才是正常的。但我们今天上街,茶馆确实是难寻了。也就是说,在饮品中安置的中国文化,这部分的共同记忆,已经可惜地、可悲地、猝然地,消逝掉了。
  借用老片子《温州一家人》里面的台词,儿子长大了,有一天看见父亲喝茶,对父亲说:“我不喝茶,我喝的是咖啡。”父亲问儿子:“咖啡能解渴吗?”这也是我想说的话。
  南风窗:中国的现代化尚未完成,仍在继续。在当下这个时代,茶叶对社会演进还有影响吗?
  刘杰:在当前的现状下,与其指望茶叶继续推动中国的现代化,不如寄希望于现代化带动中国茶叶的振兴与发展。
  从政治角度来看,茶叶的政治属性已经逐渐淡化了,它已经逐步落实到其国民饮品的本质上来了。由茶叶所能联想起的,不再是频繁战争的表象,而是关乎民生的,几千年交融的生活的必需品。茶是历史的血泪,是传统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因如此,茶叶并不曾枯萎,也随时蕴藏着新生的力量。
  从商业角度来看,中国的茶叶产业急需变革,无论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还是分工化生产向標准化生产的变迁,茶叶企业的未来必定面临一次重大改组,以改变目前中国茶叶市场的尴尬处境。如果中国茶叶再次对社会的演进产生影响,只有一种可能性,即以产业的方式,以茶业制造经济机会和生活机会,进而影响中国的贸易、政治的发展格局。
  南风窗:你写《茶战》系列,想为读者们留下何种历史观照呢?
  刘杰:简单的一句话:要知道什么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茶叶不只是一片树叶,它早就流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
其他文献
2019年10月23日,美國华盛顿,扎克伯格出席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就脸书加密币计划召开的听证会  11月5日,互联网巨头脸书(Facebook)承认,在“剑桥分析”套取脸书用户数据2018年东窗事发后,脸书的补救措施,未能及时屏蔽其他100多个第三方应用。雪上加霜的是,一份新泄露的脸书缓存文件曝光了2011—2015年间,脸书CEO扎克伯格将用户数据用作商业竞争中党同伐异的筹码。  随着“拆
绝大多数的人都想当成功的人,不想当失败者,所以,很多训导人怎样才能成功的书籍多如牛毛,许多这样的网络“导师”也应运而生,许多的“鸡汤”煮了一锅又一锅。有的人看了很多本成功学的书籍,喝了一碗又一碗的心灵鸡汤,还是没有走向成功,他们就怨叹自己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怨叹自己生不逢时,怨恨自己家长没本事,怨恨自己没有读名校,怨社会遗忘了他,等等。  这些埋怨、怨恨,你说没有一点道理似乎也武断了些,但又有
2017年10月26日,法国向埃及归还了8件文物,法国驻埃及大使斯特凡纳·罗马泰将这批文物移交给埃及驻法国大使埃哈卜·巴达维。  2017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西非布基纳法索瓦加杜古大学发表演讲,敦促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完成临时或永久性返还非洲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而且高调承诺在其任期的五年内完成。  他甚至说,欧洲殖民活动的罪恶是不容置疑的。  马克龙的新政策似乎表现出某种真正的进步,至少在西
借着APEC峰会的机会,在“10·31萨德协议”之后颇受瞩目的中韩首脑会谈,11月11日于越南岘港某酒店举行。据韩媒称,双方就韩中关系正常化和文在寅总统12月访华达成了协议。文在寅呼吁“为挽回缺失的时间而共同努力”,还邀请习近平主席于明年平昌冬奥会期间访韩。但当天的会谈未能對萨德矛盾进行“封印”。  这之后,稍早前被捕的韩国前防长金宽镇11月13日首次受审。他被控在2010年起的两年时间里指挥“网
在石家庄图书馆门口,我等来了去正定县城的公交车。司机坚持只收等额现金,否则就坐不了车。但如果你刷二维码,一切就便捷多了。就像洋槐花的凋谢提醒你夏天就要到了一样,它在提醒我,现金正在从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的末梢撤场。  在当地人心目中,正定县有着不一样的意味。30多年过去了,石家庄市管辖下的很多县都成为了“区”,然而“正定”还是“县”。  车走一段了,我才发现车厢里除了我,几乎都是老年人。素淡的衣服,没
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互聯网保单量(亿单) 2015-2018年互联网险企消费投诉量(单位:件)保险行业深度、密度国际对比(单位:美元)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保费数据,我国总保费密度为323美元/人,尚不足美国的8%。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量居前10  互联网保险日益兴起,已成为愈来愈多消费者的选择。但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相关消费投诉也在逐渐增多。 
发展临空经济,已经成了国内空港城市的共识。  国内的临空经济,起步晚但发展快。在高铁网日益健全完善、陆地上的潜能被挖掘到一定程度后,对天空的探索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广州、郑州、北京、上海等机场的成功范例佐证了,当下机场就是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可以吸引众多相关行业聚集到周围,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交通运输方式的提升,可以说,世界已经进入了航空运输时代。 
董洁林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和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约公元前400年,鲁国乡村的一间普通民屋中,墨子正在做光学实验。屋子里很暗,一壁开了一个小孔,屋外站立着一位年轻人,他的影像随着室外的光线从小孔中穿透过来,在黑屋子里形成了一个倒影。墨子在室内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这个小孔成像现象:“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墨子·经下》)”  差不多同时,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
回顾2017年电视荧屏,“大女主戏”是一个重要关键词,《那年花开月正圆》《楚乔传》《将军在上》《大唐荣耀》《秦时丽人明月心》《龙珠传奇》《独步天下》扎堆上映,“大女主戲”以女性视角为主线,着重描写女性传奇励志的一生,女主角是整部戏的核心人物,众多男性角色为了烘托女主角而存在。这一类型毁誉参半,其本质并没有超越玛丽苏剧的内核。《楚乔传》剧照。  2018年“大女主戏”的风向依旧,周迅的《如懿传》、范
距离杭州近300公里外的台州,80后纪录片导演金华青一身的寒意,尤其是相比人们正在讨论的“纪录片热”这個话题。他的老师梁碧波倒是认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真得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相比传统平台,网络也给纪录片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有人质疑,愿意发问,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上世纪90年代,被公认为是中国纪录片的黄金时代,其制作水平成为当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