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摭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y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效。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指导朗读,再现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在学生面前展现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我每教一篇课文,总是十分注意那些体现深邃思想的文眼,寓意深刻、感慨强烈的语句,让学生体情揣意,驱遣想象,接受它所传递的情和意。
  如《荷花》一文第二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教学时,我抓住关键词 “冒”,让学生更换上“长”、“露”等词,并要求学生换字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冒”字画龙点睛,不仅写出了荷花“冒”得亭亭玉立的姿态,还写出了荷叶长势茂盛的状态,把学生悄悄带入生机盎然的意境。接着,我充满感情地范读语句,指导学生朗读体验感情。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由自在地潜心体会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象,让学生相互感染沉浸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境。此时,我再播放录音,学生们一遍遍地朗读,浮想联翩,仿佛驰骋于荷花之间……成功的朗读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的,通过情景性的朗读,学生事实上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再现了课文内容,他们在感知和理解课文所描绘的形象的基础上,也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
  二、借助插图,激发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看图识字、看图学文,还有些课文图文并茂,就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而精心设计的。这些图画,不但有助于学生识字、学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各种图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训练他们用生动的语句,把感知的表象准确、通顺、流畅地表达出来,发挥语言文字在想象中的调节和表现作用。
  例如,第九册《莫高窟》的第三自然段,主要描绘了莫高窟壁画中的精粹——飞天。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飞天的插图,感受书上描写的“臂挎花篮”、“怀抱琵琶”、“倒悬身子”、“彩带飘拂”、“舒展双臂”这五种飞天的优美姿态,使飞天的形象和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接着,再让学生观察插图,启发他们想象:此时站在这宏伟瑰丽、姿态万千的壁画面前,你会怎么样?学生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我会情不自禁为这瑰丽的飞天喝彩!”有的说:“我会不由自主地照着飞天,摆出种种造型!”还有的说:“我会幻想自己置身在仙境中,四周仙乐齐奏,仙女们舒展广袖,翩翩起舞!”……这样,借助图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学生透过书中的插图感受到了画中之情、画外之音。
  三、积极思维,调动想象
  阅读教学常常需要披文入情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想象,扩充丰富文章的内容。小学课本选入了不少名篇佳作,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之一是含蓄,这就需要在阅读时激发想象,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深入领会,想象力越丰富,理解也就越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语句进行扩想。例如,《灰雀》一文第二自然段只有男孩和列宁的几句简短对白,却寓情于言,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男孩开始说:“没看见,我没看见。”可以想象出男孩慌张不安的神态。“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是肯定地说。最后的“一定会飞回来!”是坚定地说。从男孩语言的变化,可以想象出他心里充满矛盾,但当他最终被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所打动,知道自己做错了时,就决心把灰雀放回来。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男孩天真、诚实的心理跃然纸上。这样伴随着对语言的领会而迭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为丰富、具体。
  四、变通思路,拓展想象
  变通思路,简言之,便是教师引导学生作变换角度的想象思考。在教学中,我注重抓思路变通,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等课文借事说理表明了变通思路的重要性。在教学完这个单元之后,我还引导学生重温三年级学过的课文《金子》,再次品味彼得的思考:“这里没找到金子”,“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时隔一年,与这两篇课文共同学习,学生们明白了学会变通是使彼得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我还为学生们讲了另一个淘金者——17岁的亚默尔的故事,在所有人都淘金的时候,亚默尔放弃淘金,改为卖水,获得成功。此时,我再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淘金者,如果你是路径设计者,你会如何变通思路,使自己走向成功呢?学生们陷入沉思中想象着、描述着,创新的种子萌发着……
  总之,人类进步伴随着发明创造,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想象。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地、有序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情境的创设频繁运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但是,诸多“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情境是否真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呢?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进行再思考,并摸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情境创设之路。    一、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错位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创设情境仅仅是学习文本的一种手段,
小语姓“小”,语文姓“语”。作为中国儿童的母语文化启蒙课程,小学语文理当立足儿童视角,基于儿童的审美趣味来学习语言和文字,重在为儿童打好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本文仅从语趣的角度例谈小学语文教材的几个解读策略。  一、浅吟低唱,感受音乐趣味  汉字的音节是简单的,而汉字的音调却清晰地划定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阶,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如,五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提倡“以瘦为美”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遵循语文学科规律的前提下冷静思考,深入探究课堂教学“瘦身”之道,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追求自然情境,不做刻意雕琢修饰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中国大江南北的茫茫原野上,生长着一种气味芳香的草本植物。古时民间多用它医治霍乱。它的叶子如同豆叶,古人称豆叶为“藿”,加之它那浓烈的香气,文人便把这种野草叫作“藿香”
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十分重要,不但能降低服药剂量,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而且还能控制轻度的血压升高。那么,如何饮食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呢?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儿童手脑“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创造让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多一点幻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片段  师:读一读,想一想,如果根据诗句的意思作一幅画,画面上要画些什么?  (生先沉思,稍后活
小学中高年级须经常布置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但课外阅读作为一项作业却很难进行检查、反馈,往往是有始无终,不了了之,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不佳。  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检测与评价呢?课题组通过实践、研究,发现举行读书交流会就是检测评价课外阅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常用的读书交流会的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不定题读书交流会。学生通过交流会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收获向大家汇报,与大家分享阅读的快乐,同时也
眼药种类很多,不仅有治疗作用,有的还有毒副作用,所以药品的选择是否正确,用法是否得当,对眼病的治疗和防止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至关重要。不少人认为上眼药是件小事,殊不知,
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人们的食欲也在悄然减退。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功能变得非常脆弱,饮食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疾病。炎热夏季里如何调节饮食结构。如何吃出健康,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感,顾名思义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尤为重要。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笔者在此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重视范读,引发语感  放眼今天的阅读教学,常看到教师们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解朗读要领,或自豪,或悲伤,或激昂,或兴奋,继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听朗读录音,希望能引发学生感悟。尴尬的是,几分钟后,学生正襟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