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中忏悔意识的三个层面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lu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包含的忏悔意识可划分为三个层面:道德层面、宗教层面及超越层面。每个层面的忏悔意识的形成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原因。本文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简略分析了各个层面的忏悔意识的表现及特点。
  关键词:古代文学;忏悔意识;道德;宗教;超越
  
  中国古典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由道、释思想杂糅而成。中国文化是立体多面的,所以对古代文学中忏悔意识的理解也应是多层面的,更不是以其他文化的价值准则作为衡量标准的。笔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忏悔意识主要归为三个层面,即道德层面、宗教层面和超越层面。
  1.道德层面的忏悔意识
  按照舍勒的理论,懊悔有“行为懊悔”与“存在懊悔”之别。行为懊悔是指对某一特定行为的懊悔(啊哈!我竟然干了这事!),存在懊悔是指针对身位的欠罪的懊悔(竟然是我干出这种事)。道德层面的忏悔意识很明显属于“行为懊悔”,即对不按照伦理道德要求或者破坏伦理道德标准的行为而感到懊悔。
  中国文化的主脉是儒家思想体系,儒家的价值体系构成了中国道德伦理社会的基调。儒家的道德信念“仁、义、礼、智”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行为规范与价值抉择。《论语》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任何人首先必须是家族中人,然后才能融入国家、社会。“修身齐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因此,家国、亲长与君主是同等重要的,每个人必须秉承子弟与臣民一而二、二而一的双重身份。当个人欲望与社会的伦理道德之间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个人难免背上负罪的十字架。负罪心理的存在,是忏悔意识产生的心理基础。
  如,司马迁的父亲在临终前交代他完成自己未完成的遗志。司马迁秉承的不仅是作为文人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是一种巨大的孝道压力。如果不能完成父亲的嘱托,就是对父亲的犯罪。就个体来说,身居高位的司马迁绝对可以选择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但作为儒者“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使命感还有“君臣父子”的道德秩序令其不敢放松。他在忍受宫刑和耻辱中完成《史记》,完成从本我、自我到超我的过程,负罪心理和忏悔意识自始至终穿插其中。
  2.宗教层面的忏悔意识
  “忏悔”一词,出自佛教用语,忏悔是佛教修行的一个重要法门。佛教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性是空性,而包括人在内的种种众生由于无始无明遮蔽,非但不能见此真相,反而执万法为实有,并由此生出种种颠倒见解,造出种种恶业,遭受种种恶报,轮回于六道苦海,难有出期。佛教忏悔能消除罪业思想的传播,直接促成了忏悔传统的确立与发展。
  佛教强调心灵在整个行为造作因果过程中的主导性,忏悔者要体会到罪为因缘生而灭法,从缘而生,所以也可以从缘而灭,对“罪性本空”进行观照与体认,从而达成彻底的忏悔,此为从有相忏悔到无相忏悔的过程。
  中国古代很多文人以禅为诗文,达到相当的艺术高度。如,隋唐时期佛教禅宗思想兴盛,禅理经常被诗人们用于作诗。清代姚鼐对禅宗与唐诗之间的关系做过评价,他说:“盛唐人诗固无体不妙,而尤以五言为最。此体中又以王、孟为最,以禅家妙语论诗者,正在此耳。”①从诗的内容来看,无论是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还是孟浩然的“看取莲花净,应取不染心。”都包含了由仕途失意和理想破灭而产生的懊恼悔恨,到接受禅宗的无相忏悔,从而到达“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法”的“空”的境界。再如,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忏悔思想既影响其人生,也渗透到了他的文学创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后主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唐圭璋先生也曾在《屈原与李后主》一文中说过:“后主以酷好浮屠,受佛家之影响甚深,故于创剧之余,则方产生人生悲悯之念。”其流传千古的诗词《浪淘沙》和《虞美人》,每一句都承担者对国家百姓的耻辱与灾难的忏悔,每一句都连着人间普遍的命运难以掌握的哀伤,这种罪感意识所达到的境界非常难得。伟大的忏悔录《红楼梦》更是渗透了佛教的忏悔思想。“悟”、“空”或“梦”三个字都可以概括《红楼梦》的主题。曹雪芹更是通过塑造贾宝玉这一罪感形象来体现他的忏悔主旨,“我们生来已陷溺在贪、嗔、痴、爱中,犹如污泥一般,怎么能跳出这般尘纲?如今才晓得‘聚散浮生’四字,……”(《红楼梦》第118回)贾宝玉这话不正是对佛教“罪性本空”理念的阐释吗?诸如此类的对禅理的体悟在书中俯拾皆是,《红楼梦》最终以贾宝玉出家,“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作结,也是对佛教忏悔思想的终极实现。
  3.超越层面的忏悔意识
  “无罪之罪”是超越层面的忏悔意识。所谓“无罪之罪”指主体并没有违背一个社会法律或者道德的规范,但是在心灵或灵魂中却潜藏着一种“罪感”意识,认为自己的存在直接或者间接促成了某种犯罪,损害了他人利益。“无罪之罪”属于一种“存在懊悔”。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过“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意思是,一个国家的领袖,重要的不是去享受权利和荣耀,而是去承受国家的屈辱和不幸。从内心感到一切灾难都有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普世的爱,它超越了世俗而上升到灵魂的层面。
  南唐后主李煜身上就有这种普世的负罪感。据史料载,他为了自己的臣民免遭涂炭之苦,宁可妥协,肉袒出降。这固然有力量悬殊、弱不敌强的原因,但是他宁可背负丧失祖宗社稷的罪名,也要让百姓免受战祸之苦的行为,表明了他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甘愿承受国家灾难的大忏悔意识。他的诗词之所以动人心弦,成为千古绝唱,除了其中极高的艺术技巧外,最重要的是这些诗词带有老子所说的那种“受国不诟”和“受国不详”的普世情感。诗词的每一句都承担着国家百姓的耻辱与灾难,每一句都表达着对自身存在的罪恶感。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后主的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身上也带有这种“无罪之罪”的忏悔意识。他自称是“怡红院浊玉”、“枯木朽株”、“泥猪癞狗”、“粪窟泥沟”、“俗之又俗的俗人”。他认为自己“枉入红尘若许年”、“无材可去补苍天”,将整个贾氏家族的衰败和自然生命的陨落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他热爱一切美丽的少女,也爱一切美丽的少男,其中任何一个生命的毁灭,都引起他强烈的负罪感。贾府鼎盛时期的显赫富贵,满门的公子少爷、夫人老爷尽情享受着人间荣华,个个都觉得理所当然,心满意得,个个都在夸耀、骄傲,只知享受,不知罪恶,只知奢侈,不知耻辱,惟独宝玉这个最干净最聪明的少年公子感到不公平,感到自己的丑陋,家族的龌龊,人间的耻辱。这正是老子所讲的“受国之诟”、“受国不详”的大悲悯。“他竭力保护清洁女儿不受腌臜男人的玷污”,“为此,宝玉承担着男性世界的罪”②。所以他要以毕生之力为这个无情的世界补情。他痛苦自己无材可去补好这无情之天③。所以他“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感到罪孽尤深了。因此他一生都陷入深深的忏悔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三联书店.2001.
  [2]高文 曾广开.禅诗鉴赏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3]冯焕珍.禅宗无相忏悔的理论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4]王志清.向善灵魂的深重叹息——王维的负罪意识和忏悔精神研究[J].东岳论坛.1999年7月第4期.
  [5]王秀林.试论李煜诗词中的佛教文化意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6]饶道庆.重论红楼梦“泛爱”思想的价值[J].红楼梦学刊.2004第1期.
  [7]张乃良.贾宝玉罪感心理的文化分析[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注 释:
  ①高文、曾广开:《禅诗鉴赏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②饶道庆.重论红楼梦“泛爱”思想的价值[J].红楼梦学刊.2004第1期.第178页.
  ③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三联书店.2001第230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传统教学中,获得知识是一个重要目的,学习的重点在于求同思维,而忽视了求异思维。在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创造性人才的今天, 我们应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摒弃传统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以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和获得一个全新的世界,把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点转移到求异思维上。   关键词:求异思维;幼儿;创新     一、教学活动中,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幼儿创造力   从呱呱落地到会说话,人的智力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教师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将新课程标准中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最大化、最优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关键词:高效;数学课堂      新课标实行以来,各地教师都在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其实,我们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又要以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教学中制约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教学实效的内涵及其衡量标准也由原来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片面实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全面实效观转变。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如何科学地设计、指导、实施和评价课堂教学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成为每个英语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英语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是应对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对英语口语有效教学进行
期刊
摘 要:为适应国防建设需求,推进军事任职教育改革工作,本文分析军校任职教育的现状与特点,针对目前任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转变现有封闭的管理模式、结合实践开展锻炼、合理开发潜在资源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深化军校任职教育规律的原则、思路和方法,并给出了特色鲜明、操作性强的措施,对加强任职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任职教育;管理模式;实践锻炼     当前各国军事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各国军事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加强的行政措施的建议。长株潭城市群应该抓住机遇,力争用3~5年时间,通过政府改革试验,着力发展“两型”产业和科学技术,形成两大机制,同时建设合理的保障机制,走出两条路子,最终达到建设成“两型社会”示范区的目标。  关键词:长株潭;两型社会;行政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新矿内蒙能源公司作为新建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过程中的采取措施,为加快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学习型企业;探索;实践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一次全面、集中、系统地强调和论述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创建学习型企业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深入贯彻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车辆保险等合同印花税的征管现状,指出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为代表的合同印花税征管现状亟待改善,分析了其中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文件清理、委托代征等建议。  关键词:印花税;责任保险;文件清理;委托代征    一、提出问题  笔者在今年的货运业自开票纳税人资格年审专项评估、检查中发现:大部分运输企业在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及其他商业险过程中,未按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医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影响和促进现代中医学的发展。本文在古代医学知识传承简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中医学教育在继承中国传统医学精华的同时,要重视人文教育,重视医学隐性知识的传承,加强中医学理论思维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中国古代医学知识;传承;现代中医学教育    1.中国古代医学的成就  中国古代医学,又称中医,自古远的夏商开始问世,一直延续至今,取得重大成就,成为神州大地灿
期刊
摘 要: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为旧中国输送了西方的先进文明,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奋斗了一生。但就是这样一位伟人,不论是他的治学,还是他的婚恋生活,都饱受着世人的争议。  关键词:胡适;治学矛盾;婚恋矛盾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勇于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上,卓有远见地从西方引进了民主、自由的新潮思想,为当时麻木不堪的国人输送了新鲜的血液,试图将我们的古老文明导向现代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向世人昭示: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到胜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确立了正确的建党建军制度和原则。“支部建在连上”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之一。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是人民解放军加强基层建设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新世纪新阶段,必须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科学联结,不断打牢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