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吸痰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1979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封闭式吸痰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住院费用以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304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需机械通气的患儿,采用配对队列研究方法,按投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例,观察组使用封闭式吸痰管,对照组使用开放式吸痰管.比较两组患儿吸痰时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每次吸痰操作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基础疾病一致,吸痰后30 s时,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均低于对照组(P<0.05),吸痰后30 s和60 s观察组SpO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意外脱管和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每次吸痰操作时间短[(156±6)s对(225 ±8)s,t=-84.86,P<0.0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12.0%对18.6%,x2=4.37,P<0.05),机械通气时间短[(72±33)h对(98 ±38)h,t=-6.35,P<0.05],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高[(346±15)元对(178±26)元,=69.00,P<0.01],但住院总费用低[(32011 ±2 525)元对(35 264±3 846)元,t=-8.72,P<0.05].两组患儿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05).结论 封闭式吸痰对体外循环手术后患儿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和吸痰的相关并发症,缩短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期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可考虑在心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我们近期应用德国Karl Storz3D高清胸腔镜完成手术86例,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应用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86例患者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35~ 82岁,平均63.5岁.应用3D高清胸腔镜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66例(包括支气管袖状切除2例、肺血管成形术2例)、肺段切除5例、肺楔形切除15例.手术操作采用“王氏手法”[1],其中采用单操作孔手术12例,双操作孔手术64例,进行
期刊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相关性,为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心外重症监护中心(ICU)收治187例行主动脉替换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本观察排除标准:术前未检测hs-CRP、术前感染和术后在诊断AKI前合并感染.共169例患者符合入选条件.根据患者术后ICU期间是否发生AK
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已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领域[1-2].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我们经右侧胸壁小切口,股动脉、股静脉双极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完成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9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95例患者中男34例,女61例;年龄7~61岁,平均40.5岁;体质量14~ 92 kg,平均47.2 kg.房间隔缺损69例(伴肺动脉高压16例,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9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等因素所引起的胸部外伤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上升的趋势.胸外伤常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严重时会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从而引起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1].胸外伤后痰潴留是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延长患者康复时间,还极易引发肺部或全身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选择有效、安全性好的改善肺损伤及祛痰的药物以防止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
期刊
目的 探索microRNA-429(miR-429)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 合成miR-429前体(Pre-miRTM miR-429 precursor),通过脂质体转染至SPC-A1细胞,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429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V Assay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
颈段食管癌是食管癌中发病率较低的一类,年发病率为0.35/10万,约占食管癌总数的5.9%~10.0%[1].颈段食管黏膜上含有丰富的淋巴管网,缺乏浆膜层覆盖,因此颈段食管癌侵袭性高,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2].本研究对我院87例颈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的转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转移区域以及淋巴结转移对肿瘤复发时间的影响。
期刊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初次手术中应用sutureless技术治疗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早、中期效果.方法 2007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126例行外科矫治术的心上型、心下型和混合型TAPVC患儿(婴)入选,其中sutureless手术方式组54例,传统手术方式组72例,收集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13年4月.结果 Sutureless技术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
第八届全国气管外科会议于2014年9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及《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承办。胸外科赵珩主任主持会议,来自全国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期刊
随着心脏外科和经皮心导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经胸微创介入治疗是将传统的外科技术与经皮心导管技术密切结合,既可以避免或减少传统手术操作和体外循环损伤,又可以避免放射线辐射,无心导管介入治疗对患儿年龄和体质量的限制,具有手术视野佳、操作途径短、可控性强、安全性高等优势,是目前先心病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
期刊
患者 女,49岁.进食梗噎感3个月,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胃镜示距门齿18~ 20 cm处见食管壁黏膜巨大不规则隆起,表面呈灰蓝色,有糜烂,食管管腔狭窄.病灶处呈低回声改变及杂乱不等高回声,起源于黏膜层,横切面约1.4cm×1.7 cm.考虑海绵状血管瘤.胸部平扫加增强CT示食管上段管腔内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5 cm×1.5cm,其内可见点状钙化,平扫CT值约37 HU,增强动、静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