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符号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内被赋予了相对稳定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事象。竹被中华文化赋予象征宗教观念和理想人格、表现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功能后,中华民族的内在情感、观念常借竹而得以象征与表现,竹因而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符号。本篇以紫砂“竹语壶”为例,探析紫砂壶里蕴藏的竹文化符号。
关键词 竹语壶;文化符号;紫砂
竹文化符号的出现由来已久。中国的画竹始于唐朝,北宋文同、苏轼等人开始大量画竹,完善了画竹艺术。清朝涌现出倾毕生精力于竹的画家——郑燮,他不仅留给我们大量写竹画,而且在画竹艺术上多有创新、理论上颇多总结。从正直、高洁、孤傲、坚贞、抗争到直爽达观、体恤民情等,画家们都借画竹得以象征与表现,并构成别具一格的简淡逸远的绘画风格。竹在中华文化中被人格化,并成为象征中华民族的人格评价、人格理想和人格目标的一种重要的人格符号。现以这款紫砂“竹语壶”为例(见图1),谈谈竹文化符号在紫砂壶里的蕴意。
1 紫砂“竹语壶”的造型
紫砂“竹语壶”是原矿朱泥制作,造型别致、款式经典、工艺细致。朴实的壶型蕴含着无限的张力,壶身略扁,壶腹圆润而饱满,充分彰显了传统圆器的雍容、大度与沉稳。开阔的壶身能使人想起弥勒佛的肚子,意为“肚大能容天下事”,壶身由上至下过渡顺畅无阻,整个壶型大气自然,也彰显了壶的大气和玩壶人的从容大度之气慨。紫砂“竹语壶”的口沿线流畅,与壶盖咬合紧密;竹节型壶嘴,流短而上翘,力度十足,出断水干净;竹节把随圈势,弧度圆润轻灵;竹节钮斜侧压盖。此壶动静相宜,灵气漫溢,工艺细腻, 泥料优良,容易泡养。从壶嘴到壶身的竹叶刻绘为点缀此壶的欣赏效果,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2 竹文化符号的寓意
中国的竹文化符号始于宗教。战国时期,人们把竹神圣化与非凡化了,并对之加以崇拜。天师道把竹视为具有送子和延寿神秘力量的“灵草”,人们常崇拜竹以祈求得子或求子健康成长,以驱病延寿。彝族、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视竹为本民族源出的植物或搭救其祖先性命之物,作为本民族的祖先和保护神进行祭祀,竹成为一种图腾。竹宗教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虔诚的宗教情感,对现实的态度及对未来的热望。直到今天,不少民族地区在过节的时候,在门板上插上竹叶以示吉祥。
竹文化符号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生活。早在远古时期,竹就被当作原始歌谣的描绘内容,其后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等先秦两汉的文学作品对竹和竹制器物均有大量描绘,但竹或竹制器物仅只是意境的一个构成要件,尚未成为中心意象。至南北朝时期,伴随着山水诗的出现,以竹为中心意象的咏竹文学诞生了,其代表就是谢跳的《秋竹曲》和《咏竹》。此后,历代文人墨客对竹吟咏不断,创造出大量咏竹文学作品。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摇曳之声和清疏之影尽入诗怀,并借以象征与表现虚心、高洁、耿直、坚贞、思念等情志和思想,构成情志依附于竹意象、情志贯注于竹意象、情志超越于竹意象几种文学符号类型,显示出清新淡雅、幽静柔美的审美特征。
3 竹文化符号与紫砂“竹语壶”的结合
竹文化符号与紫砂壶的结合并非意外,而是中国竹文化累积与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如此酷好竹,又对紫砂壶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紫砂艺人在专心制作紫砂壶器的过程中,巧妙地把竹的外形与壶器的造型结合起来,创作了各式各样的“竹壶”,紫砂“竹语壶”就是竹文化符号的具体依附。竹不畏严寒的品性,常使人联想到人的坚贞不屈的人格品质,使人由竹的清风瘦骨联想到一种“超然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竹的自然属性同人的人格特点产生契合,这是中国竹文化的核心所在。在专心制作紫砂壶器的过程中,巧妙地把竹的外形与壶器的造型结合起来,制作了这款“竹语壶”,也使得壶器有了竹文化符号特定的寓意。
4 结 论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神奇朴实的中国竹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在中华民族精神长河中留下了深远的历史投影。它正以倔强的生命力随着紫砂陶的创作实现两种文化艺术的融合,以形成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文化意识和品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正如这把紫砂“竹语壶”,它的价值远远不是一把普通的茶壶,而是缔结中国人的竹文化情结,走进平凡的百姓生活,告诉你生活品味里的另一个深层次的艺术境界。
参 考 文 献
[1]傅菂.中国传统竹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C].上海交通大学.2007.12.01.
[2]张国强.中韩竹民俗文化符号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97-103.
关键词 竹语壶;文化符号;紫砂
竹文化符号的出现由来已久。中国的画竹始于唐朝,北宋文同、苏轼等人开始大量画竹,完善了画竹艺术。清朝涌现出倾毕生精力于竹的画家——郑燮,他不仅留给我们大量写竹画,而且在画竹艺术上多有创新、理论上颇多总结。从正直、高洁、孤傲、坚贞、抗争到直爽达观、体恤民情等,画家们都借画竹得以象征与表现,并构成别具一格的简淡逸远的绘画风格。竹在中华文化中被人格化,并成为象征中华民族的人格评价、人格理想和人格目标的一种重要的人格符号。现以这款紫砂“竹语壶”为例(见图1),谈谈竹文化符号在紫砂壶里的蕴意。
1 紫砂“竹语壶”的造型
紫砂“竹语壶”是原矿朱泥制作,造型别致、款式经典、工艺细致。朴实的壶型蕴含着无限的张力,壶身略扁,壶腹圆润而饱满,充分彰显了传统圆器的雍容、大度与沉稳。开阔的壶身能使人想起弥勒佛的肚子,意为“肚大能容天下事”,壶身由上至下过渡顺畅无阻,整个壶型大气自然,也彰显了壶的大气和玩壶人的从容大度之气慨。紫砂“竹语壶”的口沿线流畅,与壶盖咬合紧密;竹节型壶嘴,流短而上翘,力度十足,出断水干净;竹节把随圈势,弧度圆润轻灵;竹节钮斜侧压盖。此壶动静相宜,灵气漫溢,工艺细腻, 泥料优良,容易泡养。从壶嘴到壶身的竹叶刻绘为点缀此壶的欣赏效果,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2 竹文化符号的寓意
中国的竹文化符号始于宗教。战国时期,人们把竹神圣化与非凡化了,并对之加以崇拜。天师道把竹视为具有送子和延寿神秘力量的“灵草”,人们常崇拜竹以祈求得子或求子健康成长,以驱病延寿。彝族、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视竹为本民族源出的植物或搭救其祖先性命之物,作为本民族的祖先和保护神进行祭祀,竹成为一种图腾。竹宗教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虔诚的宗教情感,对现实的态度及对未来的热望。直到今天,不少民族地区在过节的时候,在门板上插上竹叶以示吉祥。
竹文化符号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生活。早在远古时期,竹就被当作原始歌谣的描绘内容,其后的《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等先秦两汉的文学作品对竹和竹制器物均有大量描绘,但竹或竹制器物仅只是意境的一个构成要件,尚未成为中心意象。至南北朝时期,伴随着山水诗的出现,以竹为中心意象的咏竹文学诞生了,其代表就是谢跳的《秋竹曲》和《咏竹》。此后,历代文人墨客对竹吟咏不断,创造出大量咏竹文学作品。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之色以及竹的摇曳之声和清疏之影尽入诗怀,并借以象征与表现虚心、高洁、耿直、坚贞、思念等情志和思想,构成情志依附于竹意象、情志贯注于竹意象、情志超越于竹意象几种文学符号类型,显示出清新淡雅、幽静柔美的审美特征。
3 竹文化符号与紫砂“竹语壶”的结合
竹文化符号与紫砂壶的结合并非意外,而是中国竹文化累积与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如此酷好竹,又对紫砂壶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紫砂艺人在专心制作紫砂壶器的过程中,巧妙地把竹的外形与壶器的造型结合起来,创作了各式各样的“竹壶”,紫砂“竹语壶”就是竹文化符号的具体依附。竹不畏严寒的品性,常使人联想到人的坚贞不屈的人格品质,使人由竹的清风瘦骨联想到一种“超然脱俗”的人生境界。这种竹的自然属性同人的人格特点产生契合,这是中国竹文化的核心所在。在专心制作紫砂壶器的过程中,巧妙地把竹的外形与壶器的造型结合起来,制作了这款“竹语壶”,也使得壶器有了竹文化符号特定的寓意。
4 结 论
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神奇朴实的中国竹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在中华民族精神长河中留下了深远的历史投影。它正以倔强的生命力随着紫砂陶的创作实现两种文化艺术的融合,以形成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文化意识和品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正如这把紫砂“竹语壶”,它的价值远远不是一把普通的茶壶,而是缔结中国人的竹文化情结,走进平凡的百姓生活,告诉你生活品味里的另一个深层次的艺术境界。
参 考 文 献
[1]傅菂.中国传统竹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C].上海交通大学.2007.12.01.
[2]张国强.中韩竹民俗文化符号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