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beil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老师、学生与文本交融的过程,课堂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把握好“源于文本”的发问,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艺术的体现;更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高效”的体现。努力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问,可以从“问题本身”和“提问方式”这两方面考虑:从“问题本身”的多元性、整体性下功夫,通过传递、自评的“提问策略”来达到高效提问。
  
  一、加点思维训练,变单一为多元——打造辐射型问题
  
  语文学科的多元性、多义性、模糊性特质,决定并提供了问题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以发散学生思维的空间。而我们在设计日常的课堂问题时,往往过多地关注文本本身的知识以及对它的理解,忽略了运用和分析等综合思维,以至于目标单一,答案唯一,甚至成了选择题和是非题,这样的提问无疑是低效的。如果我们能在设计问题时,在考虑知识和理解的“言语训练”基础上,加入一点更为复杂的“思维训练”来开发学生智力,发散学生思维空间,那样,就会达到多方面、有层次、个性化的辐射效果。
  人教版第八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学习提示中向学生提出:默读课文,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初一看,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阅读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归根到底,还只停留在对课文的知识理解,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并且答案是明确的,就事论事、照本宣读即可,无须争议。如果我们能做一做加法,在此基础上加点发散性的思维激发,就能实现向“评价类问题”的多元转化。例如上述例子,可以再顺势追问:你认为哪一个原因在“引起黄河变化”中是最重要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不仅要理解文中的知识,同时要运用这些知识逻辑组合,评定所学知识材料的意义性。像这样,从“事实性问题”向评价性或分析、综合性问题的转化,能促使学生个性化阅读,拓展阅读中的答案空间,有效地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而答案的多元性,正是“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的最好体现。从定向到发散,从单一到多元,从浅表到深度,学生的思维放射出个性的光彩,闪烁着多元的智慧,综合思维训练得以辐射,体现了问题本身的高效性。
  
  二、减点僵化训练,变琐碎为整体——打造集约型问题
  
  一位老师在教授人教版《中彩那天》一文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后,一一提问:谁中彩了?他中了什么?结果怎样?学生齐刷刷地举手,一问一答,甚是顺利、热闹。其实,像这样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回答一个个琐碎的知识点,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会导致学生不探究问题实质,浅尝辄止。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思维萎缩、僵化。要纠正上述现象,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时,注重对文本传达的信息进行整合,从整体性、实质性出发,尽量减少问题的数量,提高问题的质量,能以一个中心问题涵盖若干小问题,以求达到集约型。比如,在学生初读《中彩那天》后,老师不妨这样提问:“请你用题目‘中彩那天’为开头,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感受,说一句或几句话。”这个问题,指向的阅读空间就大了。它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中彩那天,我的父亲把汽车还给了库伯;也可以是思想的评价:中彩那天,我们一家选择了道德、诚信而放弃了梦寐以求的汽车;还可以是学生读后的感受:中彩那天,也是作者一家最富有的时刻,因为拥有道德诚信,就是精神上的富翁……
  要做到集约型,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在思想上要树立集约意识,即尽量用最少的问题数量获得最大的课堂收益,保障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行动上要舍小取大,从整体人手、大气裁决。许多老师一到课堂上,总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非得问,那个问题很必要也不能丢,怕学生这不懂那不知,到最后,连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提那么多问题。其实,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少考虑“这里我要提问什么”,而要更多地逆向思维:“在我准备的问题里,还有哪些是多余的,得减去再减去!”减去了琐碎的问题,课堂教学才会更清晰、大气,才是集约型的高效课堂。
  
  三、乘顺水船,变追问为传递——打造低碳型提问
  
  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问,在方式上,出现常见的追问现象: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再问,学生再答,老师顺着学生回答的那根“藤”摸到自己最终想要的那个“瓜”,且表面热闹。如人教版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老师问:“为什么小村庄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学生a答:“因为人们都在砍山上的树。”老师马上追问:“为什么人们要砍树?”学生b回答:“为了自己的利益。”老师又问:“像这样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破坏环境,最终害了谁?”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自己。”这让我想起了如同这个数学算式:t×a t×b t×c(t表示老师,a、b、c表示不同的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都是一问一答,学生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全由教师主宰。假如我们老师能根据第一位学生的回答,顺水推舟,把追问变为学生间的传递,让第二个、第三个学生等加入自觉讨论,教师只做提示点拨,即形成教师——学生a——学生b——学生c……这样的多站传递,可以运用乘法规律t×(a b c)来形象表示。这样做,大大加快了学生回答的节奏,更能引起学生间的互动,省时省力效果又好,可谓是低碳型。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在学生a答“因为人们都在砍山上的树”后老师问:“不断地砍树可能会发生哪些后果?”由学生自主发言、探讨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老师也就不必提那么多问题了,课堂提问的效果自然就高了。
  
  四、除去同项,变他评为自评——打造经济型提问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见有重复前面同学回答的现象,影响了问题的实效。再加上一般老师喜欢这样再问:“还有不一样的回答吗?请举手。”然后指名让学生起立回答,进行对错评判。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听到一位老师教授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四”中的“我会填”:鲜花开得( ),大多数学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老师让能回答这道题的同学都起立,然后先请其中一位学生填空:“鲜花开得漂亮。”接着老师话锋一转:“跟这位同学答案一个样的请坐下。”马上,有十来个同学坐下了。第二个同学回答:“鲜花开得鲜艳。”站着的七八位同学笑着也坐下了,显然,他们也是这个答案的主人。“鲜花开得五彩缤纷,鲜花开得又大又红……”随着不同答案的出现,站着的同学越来越少。最后,老师让剩下的四五位同学大声说出各自的答案。听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位老师的提问方式叫好。她一反常规,将学生逐个站起来的回答变成倾听后的坐下,不仅培养了学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的习惯,同时,为自己提供了直观的、显性的反馈。这种提问方式,与数学中的除法算理有相通之处。除法里的除数,有时可以看做是“每份数”,即把相同部分看做一个整体,在回答问题时则表现为相同答案的小群体,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迅速组合成一个临时的整体,相比较个体而言,以群体的方式出现就容易调控。小群体不需要老师再对每个答案做出评价,学生自己也能参照同学的答案,做出自我评价,避免了类似答案的重复,对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大有益处,非常经济、实效。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围绕“高效”的目标,充分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真正提高提问的效果,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永军:《再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10期。
  2 郭兰英:《有效提问》,《教学交流》,2010年第3期。
  3 雷洪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人教网学》,2010年10月26日。
其他文献
跷跷板“敲”出听诊器1816年,法国医学家雷内看见一群孩子在玩跷跷板,忽然一个男孩用手敲着板的一端,一个女孩把耳朵贴在板的另一端仔细听着。看到这种情景,雷内心里猛然一动
去过巴西旅游的人都不会忘记高原上那一棵棵奇奇怪怪的树。这些树高大挺拔、形态别致,两头尖尖细细,中间膨大,最粗的地方可以达到5米,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人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培养阅读兴趣,丰富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学少年杂志社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百科知识接力赛。  参赛对象:凡订阅文学少年的中学生。  参赛方式及评选办法:以学校为单位,参赛同学可将试题答好后,交由学校统一评选。学校将六期试题的评选结果报到文学少年小作家基地办公室。  奖项设置:每所学校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五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可获得由文学少年颁发的
近年来,生物炭应用于土壤后其碳汇能力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其碳汇功能仍然存在争议,生物炭与土壤本体有机碳之间的作用关系还有待探明.研究以水稻土
活动是学生的最爱,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写话指导,这样,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上课,我走进教室,宣布要进行一场歇后语儿歌PK赛。学生们一听立刻欢呼
儿子迷上生物,辗转获得向日葵籽一枚,播种于盆中。不几日,幼芽破土而出。儿子更加用心,移置于阳台 Son fascinated by biology, was removed a sunflower seeds, sown in p
看孩子的日记,父母可能会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却因此加深了。 Look at the child’s diary, parents may understand the child’s inner wor
据调查,当前有一些企业的技术改造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技改效益差,企业技改负债重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盲目地进行技改投入,不问市场行情如何,产成品有无销
目的探讨使用甲壳素衍生物—羧化壳聚糖即刻分离制备血小板的可行性,寻找血液成分分离新方向。方法随机选取大连地区献血者40名,当日成功献血时同步采集全血10 m L,分成实验
从当前形势发展的情况看,一项重要而又具体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这也是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三年主要抓好思想道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