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b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认识个性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 涵咏"体味过程中习得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景中切身感悟到规律和意蕴,通过培养语感,借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语感 培养 语文素养 提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基本理念;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及思索,就语感的训练途径和方法试作以下的探讨:
  一、综合感受法
  "强调多读多写,重视语言感受,固然是一条宝贵的经验,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语感教学法’,从教学研究科学化的角度来看,尚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朱作仁语)因此,在语感训练中,既要能自觉地运用语言规律,又要能遵循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来加以指导。叶圣陶先生提出的"综合感受法",就是一种科学方法。所谓"综合感受",就是诵读时,口、耳、眼、心并用,通过反复朗读与背诵,逐步地感受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如教《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一边让学生吟诵诗句,一边观看彩图,想象出:一片油菜花金灿灿的,在阳光下更耀眼,满目金黄,令人眼花;微风中,轻轻摇曳的花枝上,花瓣儿微微扇动着,香味扑鼻,令人心醉。通过形象再现,可以充分发挥"五官"的感觉综合功能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的优势,把学生带入诗句所描绘的审美境界。
  二、生活比照法
  语言文字的感知力的培养离不开"物感"与语感的协调发展。茅盾先生曾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可见,语感训练中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人物的神态,推测人物的内心,设想人物的语言,让作品的人物形象完整地立起来。如教《麻雀》一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的情景,学生一般难以见到。教学中,可启发学生拿在生活中常能见到的猫或狗要扑向小鸡时,老母鸡保护小鸡的情形来作比照。这样,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形象就会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能自觉地把经验与语言紧密地联系起来,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揣摩语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细微差别和变化。
  三、情感共鸣法
  阅读时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人的内心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达到"语言悟其神"的境界。教材中有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诗文,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它来作语感训练的材料,可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诵读,使形象与感情融合,读出气势、韵味,乃至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学生的表情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如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可利用现代化教学,先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庐山那缥缈、捉摸不定、变换万千的云雾。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正确处理课文高昂、婉转、舒缓、急速等不同的语气变化,并抓住关键词语"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从而真切感受庐山的云雾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
  四、比较理解法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精选出来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优美文章。许多课文用词准确生动,语句简洁传神,甚至到了非此词不可,非此词不用的程度。我们可以用比较法来推敲词语,感知词语。如:《绝句》一诗,诗人杜甫以饱蘸喜悦情怀的笔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浣花溪草堂"外春色明媚,万木复苏的盛景。诗中黄莺尽情唱和的情景正是通过"鸣"字这一带有韵味的词表达出来的。教学中让学生说说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然后再指导学生对这个重音所在的诗句反复吟诵,并想象黄莺鸣叫的样子,让学生从吟诵中理解诗人细腻的描写。从轻快的节奏中感受春天的脚步,从而陶醉在诗人所描绘的大自然美景中。若将此字换成"叫"或其它的词,不仅不能获得此效果,反而失去诗中原有的情趣。这样的比较与分析,不但加深了孩子们对诗句的理解,还训练了他们的语感。
  五、理性分析法
  语感强调直觉,但也不排斥必要的理性分析。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春天美丽的景色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精妙,我从有意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行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一句中"抽出"指"树木长出新技"之意,再引导学生比较"抽出"和"长出"的不同效果,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抽出"有比"长出""速度快、一不留神新枝已经长成"的意思,从而深切感受到一个"抽出"将树木发芽写活了,与此同时,学生领悟语言的内在意蕴的能力也得到了一次有效的训练。
  当然,前面所讲的训练语感的各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他们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扎实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总之,视语感能力培养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由语文学科内部规律性和教学活动的内部规律性所决定的,现代化语文教学就是要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使得学生面对语文材料,创造性地感悟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东西,用有限的知识孕育和启迪最多的能力;因此,刘文华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培养语感为最高最终目标。"可见,语感的培养,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是小语界同仁应共同努力、加以探讨的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新课程唱响了改革课堂教学的号角,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探究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大胆创新,大胆改革,走出新的路子,以展示新课程改革的里程碑。笔者在长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严格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遵循小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为抓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
期刊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是面向差异的每一个个
期刊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课改实施后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精巧的编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同时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与误区,让教师们有点无所适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文从分析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优化语文教学路径与方法,以资借鉴。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学  苏
期刊
语文教学要拥有其魅力,不能离开生活这片沃士。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就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的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要达到这一理想的境界,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课堂,让语
期刊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运语文的规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童趣的语言,接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赋予词语生命力唤起学生自主地交流合作,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和喜悦。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学生识字兴趣的唤起。  策略一:学生识记汉字能力的培养  1、抓好好三个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也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说明:语文是重要的用于交际的工具,这是语文教学工作的核心,同时还表示在强调要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性质 要求  1. 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1.1 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  首先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它不仅教会孩子最基本的认字、书写
期刊
当前,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正在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教育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借助一定的渠道向学生传送一定的教育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的过程。教育技术的运用,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关系重大。即使教师本身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是不能通过好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也不会有好效果,所以教育技术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效果。  进入21世
期刊
【摘要】在传统的知识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被看成是全知全能者。而现代社会教学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渐系统和多元,尤其是对教师知识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师学科知识可尝试自我反思、广博阅读以及团队合作的途径。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 途径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也就是说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加以分析,并在降低作文要求、引导学生积累、帮助学生选材、优化心理环境、批语多褒少贬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这些策略和方法的尝试,以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排除 小学生 写作 心理障碍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些学生要么怕作文,不是发愁就是紧张;要么胡编乱造,不敢说真话、写真事。究其原因,这些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