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而小学德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我对德育工作历经多年摸索、创新、总结和反思,已经独树一帜,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那么,到底如何抓好小学德育工作,我觉得应该做好如下几点:
一、現阶段农村小学开展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德育理念片面
1.很多教师都不清楚不明白小学的德育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有人认为小学的孩子都很纯真,所犯的错误都是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不用对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德育,在生活中就自然而然学会了;有人认为德育都是抽象的内容,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太难理解了,应该到小学以后再教:还有的教师对小学生德育的责任感较弱,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常给孩子树立不好的甚至反面的榜样,如有的教师自身情绪控制能力不足,爱对小学生发脾气或者讽刺挖苦小学生等。
2.教师总是以成人的道德标准看待和要求小学生。比如有的孩子没有经过允许拿走了别人的物品,往往是因为小学生对于玩具的所有权并不太了解,老师会公开进行批评,虽然这些孩子可能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行为,但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来说是无益的。
(二)教育方法单一,德育内容不遵循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将小学生品德教育与小学生社会教育相割裂。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以口头说教为主,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且违背了小学生亲自体验、实际操作的学习方式。当前的德育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忽视了小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差异;以道德知识灌输为多,忽视了小学生的内在需求。研究发现,教学活动中单纯的口头说教效果是最差的,尤其不太适合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三)小学中“重说轻行”的倾向,使得有些孩子讲起来头头是道,而行动却是另外一套,如果在小学生德育过程中,不根植于小学生的内部心理动机和情感的激发,只是进行外部的道德训练,那德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
(四)家庭、小学在德育方面缺乏沟通和配合。单靠小学生教师无法完成养成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任务,影响小学生发展的因素还有家庭和社会。但很多家长更为关注小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而对小学生德育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育儿理念与教养方式也使得家庭与小学开展的德育无法同步,影响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现阶段农村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师与家庭的德育教育观念
小学应加强教师师德行为的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家长行为规范》为标准,规范教师和家长的言行,给小学生做正确的示范,将教师的言行举止纳入考核中,在小学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孩子们的日常礼貌就可以作为一个下手点,让小学生从早上进入小学开始,就要主动的和老师以及其他小朋友用礼貌用语进行问好;在小学中,老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们进行影响。
(二)健全班级德育管理制度
进行班级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管理制度。我们建立了班级、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我们还通过校讯通教育平台定期向家长和学校汇报学生在校学习、思想、纪律、劳动等方面的情况,真正体现学生以班级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教育理念。这就使班级的德育工作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施。
(三)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1.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作用。班级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班级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班级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2.开展丰富的活动,将德育目标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天地。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学校德育必须注入新的生机。因此,我班积极配合学校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这样的德育是立体、全面的,小学生感兴趣的,自然也是有效的。
3.在区域活动中渗透德育目标。小学生在区域活动中不仅仅可以获得经验,还能在其中习得懂礼貌、守规则、友好相处等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比如在建构区,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合作、协作等技能,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喜悦等。在美工区,要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并学习分类整理物品,不乱放等。在区域活动中的德育重在让小学生亲身体验,是“行”的过程,把平时生活中的经验都会体现出来,小学生自身会进行调节,教师的评价也尤为重要,不能只集中在对小学生知识技能方面。全方位的评价才能促进小学生社会情感的发展。
(四)注重学科德育渗透,开拓课堂育人
教学是学校教育基本形式,是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使班级德育工作及德育课题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
(五)家庭与小学德育应同步发展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小学一方面的努力,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小学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小学生德育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园宣传栏、小学生成长手册、微信公众平台等向家长进行宣传。家长要不断提升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小学生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品德教育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在思想上与小学取得共识,积极配合小学,参与对小学生的德育。
总之,搞好农村小学的班级德育工作是我教育事业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更是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好。
一、現阶段农村小学开展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德育理念片面
1.很多教师都不清楚不明白小学的德育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有人认为小学的孩子都很纯真,所犯的错误都是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不用对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德育,在生活中就自然而然学会了;有人认为德育都是抽象的内容,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太难理解了,应该到小学以后再教:还有的教师对小学生德育的责任感较弱,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常给孩子树立不好的甚至反面的榜样,如有的教师自身情绪控制能力不足,爱对小学生发脾气或者讽刺挖苦小学生等。
2.教师总是以成人的道德标准看待和要求小学生。比如有的孩子没有经过允许拿走了别人的物品,往往是因为小学生对于玩具的所有权并不太了解,老师会公开进行批评,虽然这些孩子可能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行为,但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来说是无益的。
(二)教育方法单一,德育内容不遵循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将小学生品德教育与小学生社会教育相割裂。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以口头说教为主,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且违背了小学生亲自体验、实际操作的学习方式。当前的德育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忽视了小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差异;以道德知识灌输为多,忽视了小学生的内在需求。研究发现,教学活动中单纯的口头说教效果是最差的,尤其不太适合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三)小学中“重说轻行”的倾向,使得有些孩子讲起来头头是道,而行动却是另外一套,如果在小学生德育过程中,不根植于小学生的内部心理动机和情感的激发,只是进行外部的道德训练,那德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
(四)家庭、小学在德育方面缺乏沟通和配合。单靠小学生教师无法完成养成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任务,影响小学生发展的因素还有家庭和社会。但很多家长更为关注小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而对小学生德育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育儿理念与教养方式也使得家庭与小学开展的德育无法同步,影响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现阶段农村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师与家庭的德育教育观念
小学应加强教师师德行为的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家长行为规范》为标准,规范教师和家长的言行,给小学生做正确的示范,将教师的言行举止纳入考核中,在小学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孩子们的日常礼貌就可以作为一个下手点,让小学生从早上进入小学开始,就要主动的和老师以及其他小朋友用礼貌用语进行问好;在小学中,老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们进行影响。
(二)健全班级德育管理制度
进行班级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管理制度。我们建立了班级、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我们还通过校讯通教育平台定期向家长和学校汇报学生在校学习、思想、纪律、劳动等方面的情况,真正体现学生以班级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教育理念。这就使班级的德育工作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施。
(三)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1.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作用。班级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班级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班级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2.开展丰富的活动,将德育目标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天地。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学校德育必须注入新的生机。因此,我班积极配合学校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这样的德育是立体、全面的,小学生感兴趣的,自然也是有效的。
3.在区域活动中渗透德育目标。小学生在区域活动中不仅仅可以获得经验,还能在其中习得懂礼貌、守规则、友好相处等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比如在建构区,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合作、协作等技能,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喜悦等。在美工区,要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并学习分类整理物品,不乱放等。在区域活动中的德育重在让小学生亲身体验,是“行”的过程,把平时生活中的经验都会体现出来,小学生自身会进行调节,教师的评价也尤为重要,不能只集中在对小学生知识技能方面。全方位的评价才能促进小学生社会情感的发展。
(四)注重学科德育渗透,开拓课堂育人
教学是学校教育基本形式,是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使班级德育工作及德育课题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
(五)家庭与小学德育应同步发展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小学一方面的努力,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小学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小学生德育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园宣传栏、小学生成长手册、微信公众平台等向家长进行宣传。家长要不断提升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小学生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品德教育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在思想上与小学取得共识,积极配合小学,参与对小学生的德育。
总之,搞好农村小学的班级德育工作是我教育事业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更是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将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