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氧化损伤及其修复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氧化损伤可引起机体功能的改变及疾病的发生。机体可通过多种途径修复DNA氧化损伤,而碱基切除修复(BER)方式是DNA氧化损伤修复最为重要的途径。参与DNA氧化损伤修复的代表酶为8-羟基鸟嘌呤核苷酸酶,即MutT同源酶(MTH)1和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DNA氧化损伤及其修复酶与肿瘤的发生、肿瘤细胞的生长关系密切。笔者拟就DNA氧化损伤及其修复酶与肿瘤的发生、肿瘤细胞的生长及治疗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与磺脲类药物相比,肠促胰岛素药物是否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设计人群队列研究。背景英国680位全科医生为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作出重要贡献。背景受试人群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初次使用肠促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与51 712例使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进行对比,随访日期截至2013年3月31日。主要方法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计算肠促胰岛素治疗患者相对磺脲类药物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
期刊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8例骶髂关节痛患者临床资料。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27例采用骶髂关节内注射臭氧治疗,41例采用骶髂关节内注射消炎镇痛液(复方倍他米松0.5 ml,2%利多卡因2 ml,生理盐水1.5 ml)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缓解骶髂关节痛患者的症状(均P<0.05),两种治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法评估痛疼程度分别为(0.5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为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被延误诊治。目前,IM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笔者拟就近年关于IM疾病发生的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及环境因素3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血小板于机体止凝血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随着对出凝血疾病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大量相关研究结果证实,血小板特异性受体糖蛋白(GP)Ⅵ与GPⅠb-Ⅸ-Ⅴ复合物中的主要配体结合亚基GPⅠb,在血小板生理功能,如血栓与止凝血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其表达水平或功能异常与诸多出凝血疾病发生相关。深入研究血小板特异性受体GPⅠb与GPⅥ的调节机制,有助于评估或预测相关疾病患者出凝血倾向,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
唐氏综合征(DS)患儿于婴儿期常发生暂时性骨髓增殖失调(TMD),随后其罹患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几率显著增高,DS相关暂时性骨髓增殖失调(DS-TMD)与DS相关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DS-AMKL)二者间存在相同GATA1基因突变体类型。第21号染色体三体性(T21)与GATA1基因突变体的获得及额外的基因事件构成DS相关白血病发病机制的"三次打击"学说;"静默型" TMD概念的提出及结
造血微环境可通过释放可溶性调控因子,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黏附因子等促使造血干细胞(HSC)定位于造血微环境内,平衡HSC自我更新与分化状态,并使HSC维持相对稳态。可溶性调控因子可促使HSC黏附于造血微环境,这在HSC增殖与分化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笔者拟就目前参与HSC功能调控的可溶性调控因子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神经纤毛蛋白(NRP)是信号素(Sema)家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的共同受体。通过Sema家族和VEGF家族,NRP分别在神经元和心血管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NRP通过与其配体的其他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如Sema家族的神经丛蛋白和VEGF家族的VEGF受体(VEGFR)2,进而加强其信号传导,从而调节一些生理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为胞迁移。研究证实,NRP在一些疾病病理相关过程中亦起着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为一组以自身抗体产生与纤维化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cGVHD疾病发生与自身免疫形成及胸腺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过程中胸腺功能严重受损,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迟缓,并可导致allo-HSCT后受者体内产生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在allo-HSCT中胸腺功能受损为cGVHD疾病发生的潜在重要诱因,保护胸腺功能并促进其功能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