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区域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互动

来源 :民生周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使得以资源开采和初级原材料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区域的发展障碍逐步显露出来。随着矿产资源开采逐渐进入枯竭期,解决好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区域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般性框架,将其作用于资源型区域的情形,探讨了资源型区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特定互动。进而借助于对山西现实情况的思考,进一步剖析了资源型区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互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资源型区域;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互动机制
  建国伊始,为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基于当时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我们借鉴和模仿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指导思想,一批具有"资源禀赋"的地区由此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这些资源型区域依托本地丰裕的自然资源,集中发展资源型产业及与之相关的能源原材料加工业,为国家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经过60多年的发展,这些曾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资源型区域,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却遭受到刚性资源储量的瓶颈制约,原本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未成为其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反而演变为这些地区进一步发展的"陷阱",使它们不同程度地陷入"资源诅咒"的怪圈。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濒于枯竭、主导产业凋敝、产业关联弱化、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低下成为这些地区发展的内生性障碍。因此,如何解决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研究述评
  由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及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同,导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严重。东部地区依托其优越区位与先进技术,发展迅速,而资源型区域反而因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过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事实上,资源丰裕度并不是阻碍产业结构衰退的根本原因,其关键症结在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因为资源丰裕度的增加可能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阻碍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而资源依赖度的增加影响范围更广,其不仅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多元化,同时还会阻碍产业结构高级化,使产业结构处于扭曲状态(孙永初等,2012)。随着资源开采相继进入衰退期,其发展弊端也逐渐显化。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即一旦被锁定在某一特定的产业结构中,便会逐渐缺失创新能力(曹瑄玮等,2007)。这样一来,资源型区域借助当地不可再生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就成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要素结构初级化、发展能力弱化等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孙毅等,2012),为解决这些问题就亟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质是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或趋势,通过区域"圈层"经济内部实现产业企业的合理转移、分工、技术扩散来提升"圈层"经济内部产业结构(张亚斌等,2006)。技术创新则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然而相关研究却表明资源开发对区域技术创新存在挤出效应(邵帅等,2008),因为丰裕的自然资源带来的高额利润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要素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初级生产活动,使技术创新活动难以开展起来。因此,资源型区域的发展必须突破现有的路径依赖,通过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来选择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且在其未来发展中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选择绿色转型模式,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及其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孙毅等,2012)。
  解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来实现。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指标,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王鹏等,2011)。首先,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基础和动力,灵活的运用技术进步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迁(王元地等,2007)。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内在的关系,通过合理的技术选择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黄茂兴等,2009)。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某些特征也会诱发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创新效益并推动新一轮创新(罗丞等,2002)。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们在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时,大多数是从其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一些把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的分析,通常也仅局限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单向影响,缺乏对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用于资源型区域的转型之中,并且尝试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重新审视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对于资源型区域借助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启示,同时对该区域在未来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过程而言,规避其可能再次进入传统发展模式陷阱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区域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互动机理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素质的根本体现,世界各国经济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出口竞争和国民所得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根本原因在于其产业结构的不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因为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及时合理的转换,能够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而产业结构升级的本质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化,这其中技术创新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因为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产业部门都在向其他部门供给产出,同时又需要从其他部门获取投入,如此也就建立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而决定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则是产业之间的技术联系。产业间的这种投入产出联系使得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创新过程。一个产业的技术创新依次向与其相关联的产业部门传递和扩散,促使其发生新的技术创新,进而导致产业的扩张或收缩。与此同时,由于某些部门间生产效率差异的存在,可能出现高效率部门的技术创新行为制约低效率部门发展的现象,从而使得低效率部门不得不进行跟进式的创新,这种循环往复的创新活动和产业部门之间关联机制的共同作用,推动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积极地改造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同时,也使新兴产业得以产生和发展。原因在于,技术创新使得传统产业部门有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来提高其技术水平,改变其生产状况,促进原有生产部门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业和产品。于是技术创新使这些传统产业以新的形态出现在新的产业结构中,就使整个产业结构的内涵具有了新的内容。
  三、资源型区域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般性互动
  经过长期积累和发展,资源型区域通常都会建立起以资源开发为主导,围绕资源产业形成以加工、贸易与服务等相关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但这种过度依赖当地资源的产业结构体系,会给资源型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问题:生产过程具有显著的负外部效应,导致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效率低下,不具有可持续性;产业结构单一化,衍生产业种类及规模有限,关联度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受阻及配置错位,资本和人才的专用性较强,技术要素被挤出,导致要素结构初级化;财富流失现象严重,对资源产业投资所获利润倾向于流入房地产等行业,甚至流向其他地区,导致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然而,若因此盲目选择高新技术产业或引进不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项目,则可能会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投资项目效益不佳、转型机遇错失等风险,加之资源型区域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缺乏优越区位条件、人才短缺且引进困难。因此,资源型区域在转型发展的初始阶段应着力提升其原有资源型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延长主导产业链,增加资源型产品的附加值,借助产业关联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诱发更高层面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互动。
  具体而言,应将资源型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置于具有自身优势的资源型产业禀赋之上,使其经历一个从生产技术升级、生产过程升级、产品价值升级、主导产业升级、相关产业升级的渐次演进过程,即由传统低端粗放型产业逐渐向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这也是资源型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多元化与高级化的一种理性选择。其本质是在资源型产业内部进行改造,延伸和拓宽产业链,改变资源型产业原有的粗放开采、简单加工的生产方式,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渐进递推式转换,从而吸引新的技术要素流入该产业,为技术创新的发生和实现提供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主导产业的升级借助产业关联效应向其上、下游产业扩散,在产业间形成产品创新与生产过程创新的联动,进而推动整个产业链上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随着相关产业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产业集聚效应会逐步显现,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发挥整个集群的创新优势,而且还可以吸引外部创新成果。
  进一步讲,资源产业的技术创新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引发生产要素间的替代与重组,提高生产效率,最终改变资源型区域的高额利润并非来自技术创新的悖论。因为技术创新能够从根本上推动资源型区域的主导产业升级,改变其原有落后、粗放的生产方式,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来提高资源产品的产出率与利用率,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另一方面,资源产业的技术创新会通过关联、扩散效应带动其上下游相关产业也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及新技术,以提高其产品品质,从而导致资源区域产业结构整体调整。而上下游产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又会反馈给主导产业,以形成技术创新的互动,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因此,资源型区域基于技术创新的结构调整并非要完全摒弃传统主导产业,而是在其资源型主导产业基础上实现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的更高层次互动。
  四、循环经济视域的资源型区域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互动
  从可持续发展看,资源型区域面临着如何解决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同时更为迫切地需要解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考察资源型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之关系时,更需要关注二者的互动是否会重新陷入"传统发展模式陷阱"。因为资源型区域的成功转型不仅在于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更在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已有经验,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大致有两种路径选择,基于集群创新选择的资源产业内生渐变式转型以及基于产业转移选择的外部剧变式转型。内生渐变模式本质上是产业内部的优化升级,即利用先进技术,逐步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并最终走上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而外部剧变模式则是通过引入新产业或承接从发达地区转移来的非资源型产业,从而优化升级区域产业结构。
  就特定体制而言,我国资源型区域更适合以内生渐变模式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在产业结构这种渐次变迁过程中,以循环经济准则和评价体系规制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理性使然。此外,尽管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资源加工利用方式,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技术创新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浪费以及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因为技术创新同样是一把双刃剑。这样一来,如何将循环经济的评价标准纳入资源型区域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之中就成为关键,因为这样一种视域不仅可以保持二者之间这种互动的良性循环,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由于二者的单纯互动对资源型区域发展带来的不可持续问题。由于在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下,需要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作用方式引入资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垃圾产出率最小化、废物回收率最高化和污染形成率最低化,从源头上及生产环节中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以解决资源型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中的不可持续性。因此,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无污染排放。并且这样一种全新视角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激发出更加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技术创新,如清洁生产技术、低碳技术等。而内含循环经济要素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又会反作用于新一轮且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产业结构调整,以最终实现二者之间在循环经济框架下的良性互动。   五、一些思考
  由于不同的资源型区域对于产业结构转型与技术创新的要求以及区域的现实状况有所差异,因此对于二者互动的深入思考应落实到具体产业。此处选择山西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由于山西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其煤炭及其衍生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另一方面,山西"因煤而兴",也"为煤所累",经过长时间的过度开采,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因此,以山西省为例探索其经济转型之路,对于山西这一特定资源型区域的转型实践非常必要,而且也可以为其他类似区域的转型发展提供经验。
  山西煤炭行业整体格局表现为"多、小、散、乱",这是制约其煤炭产业规模发展和优化升级的瓶颈所在,也是导致煤炭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粗放低效、生态恶化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可见,进行煤炭资源整合,提升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与产业水平势在必行。而在资源整合过程中,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长,其技术创新能力也得以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煤炭整合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其采矿业增加值的工业占比仍高于制造业,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大;研发经费投入中的大部分仍是用来购买机器设备,很少用于支持自主创新,且二次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由此可见,山西经济转型并没有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技术创新的带动能力也未能真正发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进一步改革时应注重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合作,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带动煤炭行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尤其是一线工人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把新技术、新方法切实用于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相关制造业发展;合理处理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充分发挥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实现产业间技术创新的互动,通过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恰当规划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避免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简单互动所可能诱发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总之,资源型区域如何转型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转型,不仅关系到该地区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和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诚然,转型升级的顺利推进,需要满足各种条件,同时也需要许多支撑。在资源型区域转型中,应考虑以下问题:首先,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总体发展战略,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其次,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型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变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同时培养使用专业设备的专业性人才,依靠技术创新推动资源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最后,利用产业结构的变迁诱发对技术创新的合理需求,进而实现一种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特定体制下资源型区域的传统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其资金与技术的匮乏、整体投资环境弱化、基础设施落后,但在转型过程中却不宜盲目引进不适合本地区的新技术新项目,而应根据区域具体情况渐次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同时,各级政府则应继续强化对资源型区域的技术及政策支持,通过构造适度的转型缓冲区,为这些地区能够赢得时间以从根本上改变其对当地资源的严重依赖、发展接续产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使资源型区域在新一轮地域分工中正确界定其发展坐标。
  参考文献
  [1] 曹瑄玮,马骏. 资源区域的创新--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创造[J]. 中国软科学,2007(7):152-157.
  [2] 孙毅,景普秋. 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模式及其路径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2(12):152-161.
  [3] 张亚斌,黄吉林,曾铮. 城市群、"圈层"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J]. 中国工业经济,2006(12):45-52.
  [4] 王鹏,赵捷.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创新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我国2002-2008年的省际数据[J]. 产业经济研究,2011(4):53-60.
  [5] 邵帅,齐中英. 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能源输出型城市R&D行为研究--理论解释及其实证检验[J]. 财经研究,2009(1):61-73.
  [6] 黄茂兴,李军军. 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09(7):143-151.
  [7] 何德旭,姚战琪.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 中国工业经济,2008(5):46-56.
  [8] 刘伟,张辉.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 经济研究,2008(11):4-15.
  [9] 孙永平、叶初升. 自然资源丰裕与产业结构扭曲:影响机制与多维测度[J]. 南京社会科学,2012(6):1-8.
  [10] 王修华,王翔. 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J]. 软科学,2012(3):29-32.
  [11] 张银银,邓玲. 创新的产业差异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3(6):142-148.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通过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了在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口腔组织病理知识的积极性和提高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分析表明,对于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讲,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教学方式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之间的纽带
期刊
一、除新四害  (一)猪肉  我国粮食需求预测:从2014年开始饲料用粮将超过人的口粮,粮食需求主要来源于饲料用量增长;由植物性食物消费转向动物性消费带来严重后果:  1.本草纲目[1]:猪肉有小毒,闭血脉,生湿生痰,久食令人暴肥,动风发疾[中风]。害人身体:甘油三脂、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增加。哈佛大学:每天吃牛羊肉,糖尿病风险增加26%,加工肉增加51%。猪
期刊
【摘要】 本实验室以呼吸链酶系结构与功能为课题做了几十年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有幸发现了呼吸链的电子漏旁路,并根据这一发现提出了《健康长寿的生物能量学原理》。这个原理并不深奥,耐心地读一读都能理解。让我惊讶的是这个生物能量学原理竟与中医原理有着不谋而合的默契和吻合,因此写了这篇短文,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理念:东方古老的中医学原理和西方现代的医学原理具有同等的科学地位,科学界长期没有关注中医科学是医学发展
期刊
【摘要】目前,"养老"一词的蔓延速度和关注热度,已经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成为当今民生建设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关系到个人、家庭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不断增加,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已不能完全满足养老服务的需求,养老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养老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对养老机构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老年人
期刊
【摘要】村民自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其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民自治从兴起到现在,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农村基层民主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但由于受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现实中的村民自治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从立法规定、监督权力、参与过程等方面阐述村民自治运行中的困境。  【关键词】村民自治;基层
期刊
【摘要】 性暴力事件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和刺激性,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媒体在报道性暴力案件时屡屡出现伦理失范现象。本文主要讨论媒体在性暴力事件中应恪守的伦理规范。  【关键词】性暴力事件;新闻报道;伦理规范  性暴力犯罪事件凭借自身特殊的重大性和新奇性,势必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由于缺乏新闻伦理准则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新闻法规的惩戒机制,媒体往往在犯罪新闻报道中"失守",做出有悖于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行为
期刊
【摘要】美国的宪政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美国民主进程不断完善的过程。美国宪政体制中的总统选举、三权分立与制衡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和理念,美国的民主也在其宪政体制下得到不断地发展。  【关键词】美国的民主;总统选举;三权分立与制衡  一、民主的内涵和价值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的差
期刊
【摘要】在企业,我们倡导和追求的平安矿区,其建设理念是"本质平安",这是时代所赋予"平安"的新内涵。传统意义上的"平安矿区",人们更多理解的是"治安"范畴内的事情,而构建和谐的大背景之下的平安,或者说"本质平安"在主客观上不仅追求良好的治安环境,而且还要通过实现企业健康、持续、有效地发展,矿区建设活而有序、安全稳定,进而有效地将职工所有的"不安"转化为"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质平安"。  【
期刊
【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当"90后"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后,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以及行为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存在一些冲突,他们的思想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了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因此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探索"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把"90后"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对于加强和巩固"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期刊
【摘要】城市快速发展,电梯数量日益增多,现场检测作为保证电梯安全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主要对电梯的检验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电梯现场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便提高电梯安全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电梯的技术检验提供实际的参考。  【关键词】电梯;现场检测;安全;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交通工具,在人民生活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电梯事故时常发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