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传播手段不断增多,各式各样的报道每天以各种方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新闻报道的方式泛滥了,与读者的距离更加贴近了,却也产生了各种问题。其中,新闻报道的低俗化趋势,就在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过程中,在各类媒体中蔓延开来。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低俗化;原因
新闻报道低俗化现象最严重的地方是网络媒体,网络的开放性和随意性使得它没有那么多约束,而网络这个虚拟世界要想存活,靠的就是点击率和访问量,为了吸引大众,便充斥着各种低情趣的内容。
林肯有句名言: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产生什么样的政府。或许套用在新闻报道上也适用——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媒体。海量信息时代,媒体充斥八卦、谣言等新闻,只能寄希望读者素质提升,可以自行判断和甄别。
再深入地想一下,新闻报道低俗化的现状完全是取决于受众的需求吗?诚然,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猎奇的心理让人们追求刺激,但对信息接收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事实本身这一点是不会变的。也许并不是受众想要追求低俗的内容,而是在一阵低俗化的浪潮中,人们只能被动的接受,而低俗化的内容看多了以后,我们会以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
另外,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方宏进在北京广播学院的一次演讲中引用了这样一句话: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电视是拍给广告商看的。这句话多少有些极端,但是不无道理。消费时代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的生存不再单纯地靠受众的单方投入或者是政府的拨款,市场的介入必然要改变它的运作,媒体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眼球的争夺战,节目好看了才能吸引来观众,才能进一步吸引来愿意投资的广告商媒体,才能存在和发展壮大。以新闻娱乐化走向十分明显的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为例,这个节目在2000年、2001年的全国广告招商及媒介推广会上分别拍卖出了1888万和4888万的广告天价,竞争之烈,人气之旺,令人咋舌,也充分证明了消费时代公众对媒体的支配力量。一言以蔽之,新闻娱乐化就是要让新闻好看。
纵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媒介的风云变革中国的媒体对新闻的定位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通过调查作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社会心理需求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后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解气阶段,原因是文革过后人们的心理需要释放压抑;从1989年至1992年之间是解闷阶段,这一时期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心里彷徨、不知所措,而又無法正面释放,所以“只谈风月,莫谈国是”,从而出现了报刊的周末版大潮;1992年以后是解惑阶段,市场经济的来临带给人们极大的心理冲击,人们需要信息,解答疑惑,所以这一时期应运而生了一批以深度报道见长的栏目,如《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等。
时针指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众传媒的定位更加多元化。由于改革开放仍在继续深入,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在所难免,媒体作为公众的“出气筒”这一功能继续存在;而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信息的渴求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媒体所担当的解惑的功能也得以加强;除此而外,由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努力,人们的生活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精神消费的追求也愈来愈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大众媒体的娱乐功能不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水到渠成。于是诞生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等等。
由此,低俗化的新闻报道和新闻娱乐化成为一种潮流。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让受众觉得低俗化报道成了他们所需要的?
(一)社会的转型。因为电视声像具备,是更加娱乐化的媒介。日趋彰显出它的大众化、通俗化倾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电视事业一直处于关键的变革时期。电视新闻娱乐化随着电视媒介走向市场,紧跟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世纪之交,电视新闻事业与中国所有新闻媒介一样经历了转型,在恪守政治宣传使命的同时,它日益变为盈利的产业。
(二)市场的角逐。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我国电视生态格局日臻成熟,媒体的增多和同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收视率一直伴随着众多电视节目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现有数千家电视台、频道,这都给电视节目制作人带来压力。为了赢得竞争求得生存争夺受众,各家电视台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方百计地火拼收视率,开始“眼球大战”,赢得观众抢占市场份额提高节目关注度。
(三)文化背景的嬗变。电视作为传媒的一个重要载体,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都是它主要的构成,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边缘文化。在当今的电视文化格局中,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都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空前发展与繁荣。但宣传享乐主义,讲究娱乐化、通俗化、平民化,接近生活、亲近百姓的大众文化,正强烈冲击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日标的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电视新闻节日的娱乐化趋势正体现出信息传播的大众化。
(四)生活现状的影响。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往往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人们强烈地需要某种娱乐方式,需要某种宣泄情绪缓释心理压力的渠道。人们渴望寻找一处宁静寂然的休闲圣地,成全心灵的放纵旅行,新闻既提供了信息咨讯,又提供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营造出一个娱乐场,帮助了人们“逃避”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所以当之无愧成为了大众选择的主要方式。
(五)模式的改变。新闻节目早已颠覆早先传统的传播模式,转变为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轻松活泼主动的传播模式较于单一枯燥被动的接受,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受众的更多青睐。
了解了新闻低俗化的原因,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1)抵制低俗的娱乐新闻防止其对社会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的破坏不仅需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还要在法律方面进行成体系的制度建设同时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教育使之;
(2)在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更强的自律意识,提高和拓宽报道的质量和领域多做内容丰富品位高雅的娱乐新闻引导和训练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也非常重要。
我想,在阅览的过程中,人们最想感受到的就是朴素与真实。抛去触目惊心的标题、绚丽的图片、华美的写作手法,读者想要了解的不过就是新闻事实本身。所以,拯救新闻低俗化,让我们从自身做起,
真正做到“人人有责”!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低俗化;原因
新闻报道低俗化现象最严重的地方是网络媒体,网络的开放性和随意性使得它没有那么多约束,而网络这个虚拟世界要想存活,靠的就是点击率和访问量,为了吸引大众,便充斥着各种低情趣的内容。
林肯有句名言: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产生什么样的政府。或许套用在新闻报道上也适用——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媒体。海量信息时代,媒体充斥八卦、谣言等新闻,只能寄希望读者素质提升,可以自行判断和甄别。
再深入地想一下,新闻报道低俗化的现状完全是取决于受众的需求吗?诚然,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猎奇的心理让人们追求刺激,但对信息接收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事实本身这一点是不会变的。也许并不是受众想要追求低俗的内容,而是在一阵低俗化的浪潮中,人们只能被动的接受,而低俗化的内容看多了以后,我们会以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
另外,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方宏进在北京广播学院的一次演讲中引用了这样一句话: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电视是拍给广告商看的。这句话多少有些极端,但是不无道理。消费时代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的生存不再单纯地靠受众的单方投入或者是政府的拨款,市场的介入必然要改变它的运作,媒体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眼球的争夺战,节目好看了才能吸引来观众,才能进一步吸引来愿意投资的广告商媒体,才能存在和发展壮大。以新闻娱乐化走向十分明显的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为例,这个节目在2000年、2001年的全国广告招商及媒介推广会上分别拍卖出了1888万和4888万的广告天价,竞争之烈,人气之旺,令人咋舌,也充分证明了消费时代公众对媒体的支配力量。一言以蔽之,新闻娱乐化就是要让新闻好看。
纵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媒介的风云变革中国的媒体对新闻的定位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通过调查作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社会心理需求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后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解气阶段,原因是文革过后人们的心理需要释放压抑;从1989年至1992年之间是解闷阶段,这一时期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心里彷徨、不知所措,而又無法正面释放,所以“只谈风月,莫谈国是”,从而出现了报刊的周末版大潮;1992年以后是解惑阶段,市场经济的来临带给人们极大的心理冲击,人们需要信息,解答疑惑,所以这一时期应运而生了一批以深度报道见长的栏目,如《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等。
时针指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众传媒的定位更加多元化。由于改革开放仍在继续深入,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在所难免,媒体作为公众的“出气筒”这一功能继续存在;而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信息的渴求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媒体所担当的解惑的功能也得以加强;除此而外,由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努力,人们的生活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精神消费的追求也愈来愈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大众媒体的娱乐功能不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水到渠成。于是诞生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等等。
由此,低俗化的新闻报道和新闻娱乐化成为一种潮流。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让受众觉得低俗化报道成了他们所需要的?
(一)社会的转型。因为电视声像具备,是更加娱乐化的媒介。日趋彰显出它的大众化、通俗化倾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电视事业一直处于关键的变革时期。电视新闻娱乐化随着电视媒介走向市场,紧跟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世纪之交,电视新闻事业与中国所有新闻媒介一样经历了转型,在恪守政治宣传使命的同时,它日益变为盈利的产业。
(二)市场的角逐。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我国电视生态格局日臻成熟,媒体的增多和同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收视率一直伴随着众多电视节目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现有数千家电视台、频道,这都给电视节目制作人带来压力。为了赢得竞争求得生存争夺受众,各家电视台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方百计地火拼收视率,开始“眼球大战”,赢得观众抢占市场份额提高节目关注度。
(三)文化背景的嬗变。电视作为传媒的一个重要载体,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都是它主要的构成,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边缘文化。在当今的电视文化格局中,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都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空前发展与繁荣。但宣传享乐主义,讲究娱乐化、通俗化、平民化,接近生活、亲近百姓的大众文化,正强烈冲击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日标的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电视新闻节日的娱乐化趋势正体现出信息传播的大众化。
(四)生活现状的影响。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往往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人们强烈地需要某种娱乐方式,需要某种宣泄情绪缓释心理压力的渠道。人们渴望寻找一处宁静寂然的休闲圣地,成全心灵的放纵旅行,新闻既提供了信息咨讯,又提供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营造出一个娱乐场,帮助了人们“逃避”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所以当之无愧成为了大众选择的主要方式。
(五)模式的改变。新闻节目早已颠覆早先传统的传播模式,转变为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轻松活泼主动的传播模式较于单一枯燥被动的接受,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受众的更多青睐。
了解了新闻低俗化的原因,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1)抵制低俗的娱乐新闻防止其对社会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的破坏不仅需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还要在法律方面进行成体系的制度建设同时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教育使之;
(2)在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更强的自律意识,提高和拓宽报道的质量和领域多做内容丰富品位高雅的娱乐新闻引导和训练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也非常重要。
我想,在阅览的过程中,人们最想感受到的就是朴素与真实。抛去触目惊心的标题、绚丽的图片、华美的写作手法,读者想要了解的不过就是新闻事实本身。所以,拯救新闻低俗化,让我们从自身做起,
真正做到“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