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入比利时外交部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埃格蒙宫是比利时外交部所在地,由于工作缘故,我曾数次出入其间,既感受了比利时建筑的古典优雅,又目睹了其现代化的一面。
  
  一入:惊鸿一瞥
  
  2001年秋天,作为一名礼宾人员,我随同朱镕基总理代表团访问比利时,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一个欧洲大陆国家。展现在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生动,加上时差效应,一切又似梦似真。
  比利时外交部所在地叫埃格蒙宫,比利时首相伏思达在那里为朱总理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车队在欧式建筑群中穿梭一阵之后,便抵达了一栋大楼。楼前有一个小广场,比利时仪仗队的礼兵军容严整,精神抖擞,肃立而待。由于场地有限,工作人员都只能在大楼的门厅里遥望广场上的仪式。由于一切来得太快,我目不暇接,只听见广场上响起了庄严的国歌,还隐隐看见总理向仪仗队点头致意。定了定神后,我才发现自己站在门厅的大理石台阶上,从这里可以步行走上二楼,头顶有典型的西欧宫廷式吊灯,正对着的是一幅巨大油匦。
  仪式结束后,朱总理在伏思达首相的陪同下拾级而上,前往二楼的会见厅举行双边会谈,我跟在工作人员后面,穿过富丽堂皇的走廊和厅室来到会见大厅。我抽空走出会见厅,本打算顺着原路再仔细欣赏一下整个宫殿的风采。没走几步,便来到一个两边布满大窗户、头顶是一张巨幅油画的大厅。又走了几步,我感觉可能会迷路,就停下脚步,走进一个小客厅,在那里还有不少正在等待的中外方工作人员。
  近一个半小时后,两国总理走出会见厅,来到大楼门厅的台阶上,此刻这里已经摆满了各式鲜花和两个小讲台。在巨大油画背景前,两位总理开始答记者问……
  
  二入:初窥全貌
  
  2005年夏天,作为中国驻比利时使馆的一名外交官,我来到布鲁塞尔工作。不久之后,听闻比外交部有一个对外的公众开放日,便欣然前往。
  再次踏进比利时外交部,和想象中开放日人潮涌动、熙熙攘攘的情景大相径庭,这里稀稀拉拉散落着三两个参观者,人们神态轻松悠闲,欣赏品评着大厅墙上的油画和装饰灯。我一眼就认出了几年前曾经站立过的台阶,此时没有了上次的行色匆匆,于是我站到原位,摆好姿势,留下了在埃格蒙宫中的第一张留影。
  大厅边的侧门内是本次开放日的主题——比利时外交史展览,展出了大量外交文献和实物资料。顺着展览的内容,观众可以基本了解比利时的外交史和发展脉络。展厅中有一个楼盘模型,上面既有传统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又有几片现代感很强的建筑群,看上去有点眼熟。讲解员在一边介绍,这就是外交部整体建筑的微缩模型,整个外交部建筑群占地很广,覆盖了两个街区。这座以16世纪反抗西班牙统治而牺牲的民族英雄埃格蒙命名的埃格蒙宫,只是外交部整体建筑中的很小一部分,主要有外长办公室和礼宾司,其他职能机构都在那些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内。
  展览的最后一个厅室内陈列着一张外交大臣对外宴请用的标准长桌,桌上铺有桌布,按照正式宴请的规格摆放着烛台、鲜花、菜单,盘子、刀叉、酒杯等餐具一应俱全。
  
  三入:细细品味
  
   2006年秋天,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应邀访问比利时,为了做好代表团接待的礼宾工作,我和使馆同事一起前往比外交部礼宾司,就具体接待细节问题进行磋商。因为事先通报了车号,我自驾车来到埃格蒙宫,没想到停车的小广场居然是数年前远远观摩比方为朱总理举行欢迎仪式的地方。
  由于外交部的大部分职能机构都不在埃格蒙宫内,虽然是正常工作日,这里仍然略显冷清。礼宾官彬彬有礼地将我们引入一个会客室,倒上咖啡后,比礼宾司副司长就曾副总理访比的具体行程安排和中方进行了热烈商讨。
  比礼宾官在各方面的安排和考虑相当周全,细节问题落实之后,一位礼宾司的参赞级官员陪同我们前往埃格蒙宫主楼,实地考察会谈、签字仪式、宴会厅室。我得以再次走上了门厅的大理石台阶,不同的是这次多了一位专业“导游”。参赞介绍说,这座宫殿建于18世纪,墙上挂的大部分都是比利时历任国王的画像。穿过几道带有圆顶拱门的走廊,我们走进了一间装修古朴典雅而又气派的房间,深色的地毯配以华丽的水晶吊灯,房间的一侧摆有会谈桌,近十把座椅围桌而放。房间的壁炉位置显著,壁炉上方的墙上悬挂着现任国王阿尔贝二世的油画像。在大房间的侧门内,还有一间小办公室,一张巨大的办公桌和靠背椅占去了大半,桌上摆放着精致的古典风格台灯,桌边矗立一台摆钟。这里是时任外交大臣德古赫特的专用会客室,而我们所看到的小房间就是他的办公室,由于这几天外长不在国内,我们才有幸一睹他办公室的优雅和怀旧。
  最后,参赞把我们领到了此次正式活动的会谈签字现场,大厅的屋顶是巨幅油画,两边都是大窗户,每扇窗户边都立有一尊精美的大理石雕像,原来这就是数年前我感觉会迷路的那个地方,由于当时感觉眼花隙乱,那么多雕像居然都没有注意到。
  
  四入:游刃有余
  
  经过中比双方的紧密合作,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访问比利时的行程如期展开,在埃格蒙宫内曾副总理将和比利时副首相雷德尔斯进行双边正式会谈,同时签署多项协议文本。
  正式活动当天,我提前一小时来到埃格蒙宫,最后落实具体细节,检查会场安排情况。由于有数次穿行埃格蒙宫的经历,这里主要厅室的方位、格局和布置都已深深印入脑海,我毫不费劲地带领代表团随团礼宾官找到了各个场地,还不时抽空向她介绍这座宫殿。
  签字仪式大厅已经布置妥当,签字桌、签字笔、桌旗、鲜花一一摆放到位,签字桌后竖立着作为背景的两国国旗,桌前五米处拉起两条绒绳,那里是媒体区。室内每扇窗户边的雕像色泽洁白光亮、神态栩栩如生,整座大厅富丽堂皇而又不失肃穆庄严。忽然我们发现一个美中不足——届时中比双方会有不少部长级陪同官员到场,签字仪式将持续20分钟,让双方部长长时间站立似乎不妥。于是我找来了那天带我们察看场地的比礼宾司参赞,经过耐心解释,终于说服她给我们提供协助——找椅子。紧张忙碌了20分钟后,离签字桌稍远处两旁的墙边各多了十把椅子。
  一小时后,曾副总理与雷德尔斯副首相的各项活动在埃格蒙宫内井然有序地展开。由于中方不少单位负责人都是单独前往埃格蒙宫出席签字仪式的,作为较熟悉埃格蒙宫情况的使馆工作人员,我理所当然地承担起引路的职责,一位位中方公司老总和学校校长在我的指引和陪同下顺利抵达会场。由于抵达较早,途中许多人还不时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走廊厅室的精美陈设布置,发出一声声赞叹和感慨。
  
  五入:别样感觉
  
  由于在使馆领事部工作,我经常能接触到一些关于领事保护的问题。2007年初,有一个涉及领事保护的事件比方需要中国驻比使馆的配合,于是我和领事部主任应约前往外交部,这一次去的是领事司,位于新办公楼区。
  我还是自驾车前往,不过由于进不了埃格蒙宫,而新办公楼路边的外交停车位资源极其稀缺,虽然提前了半小时,但绕圈找停车位又花去许久。20分钟后,我们穿过自动玻璃门走进了外交部新办公楼的底层接待大厅。这里的陈设相当现代化,感觉和五星级酒店相差无几,皮沙发供等候者就座,旁边的架子上有不少书报杂志,接待问询台的服务人员彬彬有礼地回答着各国官员的咨询。问询台的边上就是进入办公区的正门了,那里有安检门,持枪警卫在那里把守。
  几分钟后,在一名领事司官员的带领下,我们穿过安检门进入办公区。由于大楼的楼顶是玻璃的,采光效果好,所以楼里种植的许多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枝繁叶茂,使室内的空气清新怡人。在绿叶丛中有一个咖啡吧,摆了几张桌椅,座无虚席,有把咖啡桌当会见桌的非正式会见,有同事朋友边喝咖啡边聊天,也有独自斟上一杯静静阅读材料的。
  在那位官员的陪同下,我们一会儿乘电梯、一会儿穿走廊、一会儿又坐电梯,终于在完全迷失了方向感之后,来到一间面积不算太大的办公室。
  比利时外交部领事司的一位高官热情地招呼我们就座。她的办公桌在房间靠内侧,桌上摆放着比利时国旗和一盏新式台灯,房门正对处有三张沙发和一张茶几,这是她简短约见外国官员的地方。
  我们的会见是在一边喝咖啡、一边品尝小点心的过程中进行的。20分钟后,会见结束。离开时,我终于弄明白为什么外交部新楼更容易让我迷路。和其他的现代化写字办公楼一样,这里的每一层、每一间办公室都没有多大区别,一切因循规蹈矩而略显平淡。正如外交工作既有默默无闻的日常办案、公文处理,也有风起云涌、外交争锋、纵横捭阖。朴实无华的新楼和因年代久远而独具特色的埃格蒙宫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构成了比利时外交部的独特风格。
其他文献
令人费解的事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7月,CPI同比下降1.8%,该降幅是十年以来的最大。这已是2月以来CPI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但是,央行针对50个城市的2万名储户的月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物价水平的满意度,今年上半年以来却不断恶化。在6月,每100个调查对象中,仅有三成对物价满意,而剩下七成居民均对当期物价水平表示不满。这种不满程度,已接近于上一轮物价高涨时期的情况——2007年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美国以“拯救”的名义为海地开了很多药方:用军力为海地平息动乱,却从来没有实现海地的长治久安;帮助其制订了“先进完美”的宪法,建立了民主政体,但海地人却无法将民主机器运转好;替海地管理财政,港口,乃至土地,海地人民依然没有摆脱贫穷的煎熬。    2009年1月12日的大地震摧毁了海地这个国家的心脏。  海地地震发生后,美国救援力度之大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美国不仅迅速派出核动力航母和万
刘师舜,30岁担任外交部重要角色,曾任欧美司司长十年。1941年被任命为驻加拿大首任公使,1944年任大使。期间,多次在大型集会上发表演讲,为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奔波忙碌、尽显外交才能。此外,他还积极与加拿大当局交涉,废除其在华特权及对华侨华人的苛刻法规,全力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留学美国涉足外交  刘师舜,字琴五,祖籍江西宜丰县潭山,1900年出生于湖南湘乡。祖父曾任清末民初知县、
有一句老话叫:“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不过,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真的仅仅用“无知”或者“偏见”就能完全解释,甚至可以一笑了之吗?    “被找茬”、“被误读”、“被偏见”    在21世纪度过第一个十年之际,中国崛起成了西方媒体竞相报道的话题。2010年元旦,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幅漫画,在这幅漫画里,中国龙嘴里咬死了阿克毛,屁股顶开了印度总理,龙鳞扯烂了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右爪压住了达赖,在龙的挤
“国防战略”服从于两岸关系现实;“陆强台弱”趋势加速,“守势”思想形成:仍未放松“大陆为假想敌”。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出现,马英九当局加快推动落实“守势国防”战略的势头日益彰显。3月中旬台湾当局正式提出首份“四年期国防总检讨”,从战略层面系统地规范了防务政策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方向,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台建军备战的首要指导思想。    “不打第一击”    根据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台当局
2006年7月9日早晨,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10客机在伊尔库茨克降落后又突然冲出机场跑道,引起大火,造成150人死亡。机上有三名中国乘客,一人脱险,两人罹难。50多名脱险乘客惊心动魄的经历再次警示人们遵守航空旅行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使馆和总领馆紧急启动应急机制    中国驻俄罗斯使馆获悉空难发生后,立即启动了应急机制,刘古昌大使亲自指挥,指示领事官员迅速向俄紧急状态部、机场
结识韩国韩中文化艺术FORUM会长柳在沂先生是缘于三年前的一次采访当时他是韩国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本刊在那年的春节期间做了一期以“韩剧何以打动中国”为主题的封面话题此后因为工作的关系又有了几次交往记者一直为他热心文化事业热心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所感动柳先生的中文水平很高,在采访的过程中,他有时会打断翻译,说某某地方译错了,某某地方译少了他甚至能在谈话中准确使用“未雨绸缪”这个在中国人中也未必耳熟能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苦等的石油果实,终于快要成熟了。  近日,世界油价每桶已突破100美元。世人对石油开发也愈加关注。就在这个当口,沉寂多年的伊拉克石油项目竞标工作适时启动。并日渐成为角逐热点。据伊拉克石油部透露,超过70家国际石油公司向伊拉克政府有关部门递交了欲参与伊石油项目的投标书。伊拉克有关部门将对参与投标的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全面研究、考察和评估。并在3月份公布被批准进入伊能源市场的石油公司名单
●民国外交人系列●  本系列主持 石源华    1912年11月3日,是中国与外蒙古关系中的一个标志性的日子处心积虑将外蒙古从我国领土分割出去的沙俄,诱使外蒙古分裂势力签订《俄蒙协约》,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外蒙古事件  此时,正值梁如浩担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立即成为众矢之的面对困局,梁如浩束手无策,向总统袁世凯递交辞呈,并不等批准就出走天津,以示不负责任梁如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中国第三批留美
随着叙利亚紧张局势持续升级,11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乔治·布什”号核动力航母已靠近叙利亚近海一带。随之,12月2日,俄罗斯权威媒体援引俄军总参谋部消息灵通人士的话,曝出猛料:俄北方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联合派遣舰艇组成的编队将赴地中海地区。这个舰队包括“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还包括“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一艘护卫舰和一艘补给舰。一时间全球瞩目:美俄两国正在叙利亚“展示肌肉”吗?相对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