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创业教育在高校开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10多年来,在高校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在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中真正实践创业的学生不多,家庭、学生本人、学校等环节都存在着制约因素。浙江海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存在着政策、资金对创业教育实践的支持不足、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等问题,为此,学院从2009年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创业教育与校园活动、日常学生管理、教学实践教育和就业指导相结合,扎实做好创业教育,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步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达到就业的更高层次。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众化;大学生
  作者简介:王征(1979-),女,河北唐山人,浙江海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曹虹(1978-),女,江西上饶人,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讲师。(浙江 舟山 316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0-0010-02
  
  创新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一个职业者、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广义的创业教育“在于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狭义的创业教育则是与增收培训的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1]由于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创业教育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因此,高校创业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接近于大学生创新教育,即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敢于创新、创业的精神和素质的教育。从狭义上讲,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办企业的素质的教育。
  一、创业在浙江海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展的现状
  “创业教育”最早在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该计划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10多年来,创业教育在我国全面兴起,特别开始于1999年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10年6月,对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的各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创业的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7份,回收率为97.8%。问卷显示,有46%的学生在校期间有或曾经有创业的想法,创业的领域涉及到和本专业相关的电子、电气、机械和服务类等行业,创业想法的产生有65%的学生回答是受学校教育、学校创业大赛活动和社会实践影响,35%的学生回答是受家庭、亲友的影响。问及毕业后会是否开办自己的公司,仅有不足2%的学生回答“是”,更多的同学回答“不确定”或是“不会”。
  我院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2010年436名毕业生中仅有2名学生毕业后马上创业。目前在校的1536名学生中有2名学生在学校周边创业开设文印、电脑维修工作室和餐馆。
  二、存在问题分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虽然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规定:在创业经营场所方面,可以将家庭住房、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同时,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培训补贴和创业指导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各类创业设计大赛在校园轰轰烈烈地开展,但毕业生中真正实践创业想法的不多,问题主要源自以下三个方面。
  1.家庭因素
  调查中发现,学生不会把创业的想法付诸行动,62%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创业不支持。原因一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供学生读大学已经负债,从家庭角度希望学生能毕业后尽快有一定的收入。二是家庭对创业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虽然我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实施了10多年,但传统的就业观念如考研、考公务员等在家长身上根深蒂固。
  2.学生因素
  有28%的学生认为自身的创业能力不足,因此不会毕业后马上创业。创业能力是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是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的因素,它主要包括社会能力、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3]目前,高校在以考核评价学生的体系中课堂学习成绩占了较大比重,多数学生把全部精力放在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的学习上,而忽视了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其他能力的培养。另外,工科学生多数没有选修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建立企业、管理企业的相关知识匮乏。以上两种原因导致了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达不到创办企业的要求,从而毕业后不去创业。
  3.学校因素
  创业教育的开展在高校没有实现大众化。我院的“大学生创业中心”于2006年3月挂牌成立,该中心除了对入住的几个创业团队进行引导与扶持外,还给每个团队配备了相应的指导教师,扶持、培育一批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创业团队转化为社会公司。显然,这种创业指导只是针对小范围、部分学生的培养,属于精英式教育。调查中发现,84%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创办企业知识、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三、大众化创业教育开展的方法和途径
  我院存在着政策和资金对创业教育实践的支持不足、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等问题,为此,我院从2009年开展创业教育与校园活动,日常学生管理、教学实践教育和就业指导相结合,扎实做好创业教育。从以下三方面逐步开展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当做学生教育工作的一个抓手长期开展,实现创业教育的实践化、项目化、专业化、多样化。
  1.注重加强师资建设
  创业教育作为新的教育思想,在刚刚起步阶段提高全院师生对创业的思想认识,特别是使专业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形成正确的理念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教师掌握了创业教育的指导方法,才能有效地推动创业教育扎实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我院把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使创业教育贯穿于全体学生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整体工作体系中,进而推动创业教育规范化、制度化,促进高校重视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有创业知识或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是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人选,为弥补我院创业实践型教师的不足,我院设立“机电创业讲堂”,每学期聘请一位创业成功的校友来我院做创业讲座,将讲座刻录成光盘或汇编成册以扩大宣传影响,达到以校友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来教育学生的目的。
  2.积极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中应坚持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建设创业教育教学的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三种形式进行,一是在就业指导课中开辟专门章节,集中进行有关创业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教育。介绍创业的相关程序,渗透创业思想,教学方法为案例研究、混合讨论、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二是在课程设计上注重以学科渗透为原则,指导学生科学选课,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要求选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业心理学”等选修课。三是将创业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大力开展电工、数控、AutoCAD等各种培训,将各种培训的时间、内容制成宣传册,并免费对学生发放,使学生在确定自身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参加培训。加强实验室建设,仪器对学生免费开放,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技术和科研支持。四是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系,搭建学生与企业面对面深入沟通交流的平台。2010年我院组织大学生见习实践,帮助他们在运营良好、业绩突出的企业的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岗位进行锻炼,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与社会需要、行业需求对接。并要求见习生撰写报告,将行业生产第一线的生活与更多的学生分享。
  3.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培育大学生的科学意识、进取意识,形成富于挑战、敢于质疑、一丝不苟的创业品质。依托“大学生挑战杯”、“科技文化月”、“班级之间”、“素质拓展运动”等活动,让学生在校内的活动中培养创业意识、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和增强遭遇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科技创业是以科技创新成果为主要投入要素、创造收益的市场行为,是工科学生的优势所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型创业正逐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因此,我院专门设立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院级科研立项,鼓励学生申请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科研立项,在科研项目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组建科研团队,以科研项目带动教学中的创业教育,以科研项目推动学生创业意识和专业素养的形成,不断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结语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指出:“以创业带动就业”,“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此,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并“鼓励自主创业”。这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一个社会中创业的活跃需要大量的创业者,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要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4]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创业教育作为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导向,在实践过程中应积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步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达到就业的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 管素叶.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的通识创业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154-156.
  [2] 郝志.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4):48-50.
  [3] 徐爱玲.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方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137-139.
  [4] 雷家骕.国外典型创业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4):25-26.
  (责任编辑:李海静)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难以及就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现状,剖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缺乏有效教学评价手段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组成及发展过程,构建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并以电子应用专业为例,提出一种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方案。  关键词:就业;高职院校;职业能力;评价方法  作者简介:余凤翎(1959-),女,广东潮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业中心,教授。(广东广州5
期刊
摘要: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需要。分析了专业课教学中职业道德渗透的条件,并提出了具体途径。  关键词:纺织行业;渗透教育;职业道德  作者简介:赵筛喜(1965-),男,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徐步荣(1963-),男,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江苏泰州225300)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对于学习上遭受挫折的大一新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多付出一些爱心,帮助他们重塑自信,能使他们尽快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现以西安理工大学辅导员学生工作中的一个具体案例为例,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并就学生工作中一些有待深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生工作;大一新生;学习成绩  作者简介:王伟(1981-),男,河南开封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助教;王宗强(1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普遍走进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个人计算机使用状况,并提出了加强学生个人计算机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管理;网络成瘾   作者简介:黎能进(1977-),男,江西进贤人,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江苏南京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目前,在高职院校快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被高职院校作为学生培养的刚性目标。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职院校升格建成,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传统中职学生管理模式与本科学生管理模式的争论,没有根据高职学生特殊性及高职培养目标与学生特点进行改革,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着与实际不相符合的许多问题。基于高职学生的现状及培养职业人才的目标,结合学生绩效管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违纪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来阐述做好大学生违纪后教育工作是和谐校园构建中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是在和谐校园构建中坚持以人为本价值核心体系的本质表现,也是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营造和谐民主的育人环境的内在需求的观点。  关键词:和谐校园;大学生违纪后教育;高校  作者简介:陈雯(1981-),女,浙江温州人,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刘阳(1979-),女,上海
期刊
摘要:非正弦周期信号内容的教学在高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历来是一个难点,在学习、总结和借鉴已有的教研教改成果基础上,提出通过测量分析简单正弦整流电路产生的多个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整体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教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进程中学习知识、增强技能。  关键词:高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改革;非正弦周期信号  作者简介:陈卫(1964-),男,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信息
期刊
摘要:结合课文实例阐释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意义构建和识解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概念隐喻思维,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这对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概念隐喻;大学英语教学;隐喻能力  作者简介:张明杰(1982-),男,山东胶州人,陕西理工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助教。(陕西汉中723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期刊
摘要: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的发展。目前的大学英语评估模式多数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分数衡量教与学的优劣。这种评价模式重结果、轻过程,难以对动态的教学过程作出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对教与学能起到较强的反拨作用。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赵婵(1963-),女,江苏江阴人,河海大学常州
期刊
摘要:通过简述模糊语的定义,从顺应论角度对新闻文本中的模糊语现象加以分析,并对模糊语和新闻语言准确性的结合做语用学解读。揭示了恰当的模糊语能促进新闻文本的严谨和准确。  关键词:新闻;语用学解读;模糊语  作者简介:金朋荪(1954-),男,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英语系主任,教授;焦亚楠(1986-),女,河南舞阳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