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浒墅关,醉美城中田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sha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涓涓溪流滋稻芽,渊渊细水润麦花。西塘河畔丰蔺草,三村点睛姑苏画。”一首平凡无奇的打油诗道出了笔者心中浒墅关田园乡村的美妙图案。九图、青灯、华盛,曾经夹糅苏州主城版图却又被大家遗忘的“城中田”,如今又是怎样的模样,跟随笔者脚步来一次深入探访。
  沿新312国道从苏州工业园区由东向西开车约20分钟,行至浒墅关九图匝道而下,满满的稻田绿润泽双眼,更沁人心肺,這便是苏州主城最后一块“城中绿肺”——浒墅关三村一体。
  九图村:吹响小康幸福音
  进入九图村,稻田沟渠,高标准农田是传统田园与现代设施农业的完美结合;黑瓦白墙,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是江南的“域标”;标语墙绘,是水墨田园的滴滴点缀,传递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农耕文化与乡风文明。绿植葱盈的党建公园,百年党史的价值精髓在这片主题区域中仿佛触摸可及。走在宏图桥上,俯瞰西塘河东侧2.5公里的健身步道,犹如“红色项链”勾勒出三村母亲河的最美图案,又如一幅长长的五线谱,“奔跑的青年、嘻跳的儿童、闲走的老人……”正如跳动的音符,演绎着属于这片热土的小康之音。
  据悉,自2018年推进乡村振兴以来,浒墅关以打造“苏州最美都市田园”为目标,通过“建、治、管、拆”等多项举措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居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现在的浒墅关路东三村,农村主体路网和村内主要支线的道路建设完工,并实现三村主干道与中环、西塘河路、新312国道等城市主干道的联通接入,三村与姑苏区、园区的交通时间缩短10至20分钟;同时,在雨污管网、村落美化、文体配套、河道疏浚、沟渠新建等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目前,浒墅关路东三村已实现农村生活排污全部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南海巷郎、盛家浜等一批村庄美化工程已竣工;2.5公里的健身步道、党建公园、法治长廊等一批文体配套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也已建成。
  青灯村:改造美化焕新颜
  沿西塘河路南下,进入路边的一条深幽小路,前行约200米,豁然开朗,一座景观桥,一个休憩亭,一片小河湾,这便是青灯村的南海巷郎。据了解,2018年浒墅关镇启动青灯村南海巷郎的村落美化工作,投入420万元实施村落美化提升工程,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1.2万平方米,停车位改造0.12万平方米,修建景观桥、休憩亭各1座,并进行公共绿化补植、驳岸修复、入口标识设置等,村庄面貌得到较大提升。如今这一区域也成为了浒墅关乡村景点的小网红,静谧优雅不乏人间烟火的景象成了众多浒关人手机上的屏保。
  华盛社区:田野中的人气“担当”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西塘河畔一景一色给人们最为安逸祥和的印象。而沿河南下,华盛社区花野圩的田野上竖立的一个个“向日葵”标牌和一声声钓趣欢笑引人深探。
  “向日葵”标牌上是“城市地主”的认领信息……这片整齐划方的区域是苏浒休闲渔业生态园的“一家一分田·城市地主”认种区。一块块肥沃的田地上各种蔬菜长势喜人,一大片土地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块,每块地头插上写有主人名字的向日葵牌,形成独特的菜园风光。2019年起,苏浒休闲渔业生态园将一块10亩的土地进行开发,用来做“认种地”。市民一年支付660元,可以认领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园,每块菜园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可以自己播种、收获,也可以委托农庄打理后,根据季节直接收获蔬菜。
  耕小菜园,当“地主”的方式让都市人玩得不亦乐乎,“都市农夫”贾丽女士表示,自己好像已经当“农民”上瘾了,她的孩子跟着劳作也变化不少,“以前孩子怕脏,自从带来这里后,就自觉跟在我后面帮我挖土、撒子。”现在的孩子大多没种过地,让他们体验农民的辛苦,能够使孩子认真对待每一粒粮食、每一棵蔬菜。
  生态园另一侧的小龙虾垂钓区又是另一番田间野趣模样。一家老少蹲坐在岸边,俯下钓竿屏息凝气,抬起钓竿欢呼雀跃——“寻我童真,伴子童趣”的生动画面在此定格。每年5月至8月是苏浒生态园小龙虾垂钓项目的开放期,日均约150人参与垂钓,周末等节假日的人流高峰可达日均1200人次。
  回望2018年以前,华盛社区花野圩自然村南面还是人烟稀少的260亩农田,而今,航拍俯视,圆盘造型的小龙虾垂钓区、长龙造型的稻虾综合种养区已是广袤田野上“别出心裁”的点缀;“城市地主认种区”传来都市农人的锄作声,龙虾垂钓乐园中沸腾的欢笑,更是诠释“人气乡村”的生动影像。这一番热闹,不得不归功于浒墅关这些年来在乡村产业发展中下的一番功夫。
  续写江南田园诗篇
  浒墅关路东三村(青灯、九图、华盛)耕地面积约4157.04亩,农田形态零散,大规模农垦受到一定限制。如何提高农田综合利用率,形成农产业与产品的品牌化、市场化、规模化、优质化,如何提升农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浒墅关给出了“创新驱动,打造特色,引领产业”的答案。
  2018年以来,浒墅关通过创新探索特色经营主体、创新实践特色产业模式、创新打造特色农产品等“三个特色创新”的有力举措,取得了产业振兴的新进展。苏浒休闲渔业生态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生态工程研究综合试验基地、鼎兴智慧渔业等一批农旅融合型、农田综合利用型、产学研合作型的农业项目,形成了乡村产业的先导优势;“苏浒小龙虾”“苏浒虾稻生态大米”“西塘河大米”等一批特色农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站在苏浒休闲渔业生态园往北看去,一排粉墙黛瓦的民居更是田园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苏州市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花野圩特色田园乡村。走进村庄,庭院围墙、文体游园、市政道路、照明亮化已是“豪华装修”的模样。2020年花野圩特色田园乡村同时荣获市级和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双重殊荣。而花野圩特色田园乡村或许只是浒墅关三村一体的“样板间”,青灯-庄里特色田园乡村、九图-盛家浜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亦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立足乡土社会,定位城中绿肺,凸显地域特色,传承农耕文化,承载乡愁记忆,彰显产业兴旺,融合现代文明。这是浒墅关的乡村在探寻自然美学和弘扬人文精神中书写的华美篇章。在描绘“江南文化”答案中,浒墅关的都市田园也将用最靓的线条,点睛最美的姑苏画卷……
其他文献
“五一”小长假期间,由现代苏州杂志主办的“蝴蝶兰文化展”在石湖公园景区蠡岛“城市文化客厅”举行。数十个不同品种的蝴蝶兰集中亮相蠡岛,给节日期间的石湖公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为前来游园的市民增添了一处赏花好去处。  作为现代苏州杂志的线下活动基地,位于蠡岛的“城市文化客厅”因其古雅的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同时依托蠡岛厚重的历史文化,一直以來都是文人墨客及各路大咖青睐的活动场所。此次“五一”小长
期刊
在春天这个“美味”的季节里,我们逛遍了苏州大小的菜场。尽管邀请了大厨在山塘街边的老菜场里传授了一把挑选蔬菜的奧义,但对于我们来说,菜场,尤其是经过了一轮轮改造升级后的菜场,不只是淘食材的去处,更是这座城市里画风不同、性格不同的奇幻乐园。  兵分几路,大家奔赴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双塔市集感受设计天团带来的惊喜,在南环桥市场感受城市生活的新底色,在娄门菜场感叹传统菜场“扛把子”的魅力,在葑门横街体验市井
期刊
晨起游山,云在青天,水如烟。午坐长亭,夏木成荫,空蝉鸣。夜来清梦,风过鸢尾,一树蔷薇醉。碧纱窗下,月移荷影,稚子弄青梅。  当江南的雨水不再带来寒冷,小荷渐渐露出尖角,石榴花怒放如画,夏天也悄然而至了。夏天,不仅是草木的“狂欢节”,也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最好时机。而苏州人“接待”立夏的方式,肯定是绕不开“舌尖”的。  从前老苏州非常重视立夏这个节气,千百年来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其中很重要的
期刊
4月28日打开苏州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小程序,“五一”假期的所有参观名额已经一约而空。这不意外,清明假期之后,苏博就在公众号上公布,馆内人流量已恢复到疫前水平。早上8点,最近一次7000张参观票被准时发放出来,半小时之内就被悉数预约满。当天头1个小时官网访问量,就达到了38万次。今年“五一”假期,也是苏博的高峰时段。  提前布局的线上服务  就在一年多前,2020年的1月23日,苏博宣布闭馆。闭馆整整
期刊
春和景明,阳光和煦。“五一”假期里的平江路上欢声笑语,人流如织。平江路和丁香巷的交叉口处,保安们不时举着喇叭招呼大家,“往前走,往前走……”一些身姿敏捷的游客,顺势转入了一旁花红叶绿,宁静惬意,自有一番寻常百姓生活情调的丁香巷内。整洁的古巷在春夏之交变得愈发摇曳生姿起来。  讲好街巷故事,汇成古城保护  苏州古城建城已有2500多年,保存完好的古城既是苏州传统艺术的宝库,更是苏州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期刊
顾仲华故居位于姑苏区滚绣坊26号。1921年为画家顾仲华购得。  顾仲华(1890—1975),名恩彤,以字行,苏州人。先后在东吴大学附属中学、苏州美专任国画教师。山水、人物、花卉,无不精通。1926年顾仲华在此创办顾氏国画学社,分面授、函授两部,又分高、初两班,男女兼收,每年招收學员两次,每次二十余人,持续三年之久,共招收学员达一百余人,为苏州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如建国后成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
期刊
许多人认为,旅游就是去别人生活的城市,来一场属于自己的“逛吃”。这一点,确实也没错。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理念,都会赋予“逛吃”以不同的内涵与意义。常熟,这一江南福地,历经数千年,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都让这座城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带着不同的记忆回去,再带着新的好奇前来。  “四色”美游下,发现不一样的常熟魅力  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常熟推出了一系列文体旅活动,让市民和游客
期刊
每年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通过Twitter公布了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受益于国内已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对苏州的博物馆群而言,疫情似乎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截止到今年“五一”假期,人流量已经恢复到疫前水平。  与国内发展趋势同步,苏州博物馆群在近年呈现出了量、质齐升的态势。“十三五”末,苏州已初步建成百馆之城。而观众的增长则更为惊人。
期刊
刚入夏,气温在上涨,吴中区国泰一村的改造工程也是热火朝天。崭新立面的多层建筑,翻修中的小区路面,规划整齐的车位,移栽中的绿化树木,重新铺装中的各种管网,还有个建设中的前卫足球场……2003年开建的这个动迁小区,作为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试点,于2020年10月28日正式开始,目前正逐步推进中,预计5月底基本完成,6月初验收交付。  1个试点即将完工  国泰一村的改造,涵盖面非常广,包含五大方
期刊
“苏州绝大部分文博场馆的受众人群以本地市民为主。”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博物馆处处长钟芸菲认为,同时受益于国内已经疫情防控常态化,对苏州的文博场馆而言,疫情并没有造成很大影响。对于苏州的文博场馆,讨论“一城百馆,博物苏州”的未来路径发展,来得更切实际。  一城百馆,博物苏州  截至2020年底,苏州全市已建成开放博物馆,包括纪念馆、陈列馆以及馆藏古代书画、古籍的美术馆在内,达到102家,其中44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