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树立新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期望和关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宽容不等于默认,认可不等于赞同。课既要上得有激情、有风格,又要有满腔热情接纳个性差异、基础不同的学生,不求人人有高分,但求人人有发展,并追求一种充满爱、富有人情味、人本主义趋向的师生关系。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以尊重来赢得学生的信任,转换角色,不把自己拒绝于学生群体之外,而是主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二、制定恰当的目标
教师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准确有度。所谓准确,就是教学目标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准教材的知识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均源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研究。所谓有度,就是教学目标要有效度、信度、序度和灵活度。特别要注意,不仅要制定出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还要对两端的学生制定特殊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使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第一,精讲多练。教师生动、亲切、富有艺术性的讲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身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精心设计的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教学难点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吸收、理解所学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的精讲包括重点要讲清,难点要讲透,每个知识点要讲到,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讲懂,同时,还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求得最大的效益,给学生留出活动的余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按照高低不同的“台阶”,通过阅读、提问、讨论、评述等具体方式,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唤起学生高昂、饱满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收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讲”、“练”、“做”等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的认知过程经过多次反复、提高,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使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知识链条。
第二,广泛讨论。思品课教学采用讨论法,可以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思想认识。教师首先要认真设计好讨论题。思品课的讨论题要有比较宽的讨论领域,要便于学生展开广泛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思想见解。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善于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放下“架子”与同学一起交流思想,这样讨论的气氛就热烈了,同时教师也可以不断发现讨论中的典范,了解学生讨论的深度,随时对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使讨论不断深入。最后要对讨论的情况进行交流和总结。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鼓励典型学生在全班交流他们在讨论中的收获,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统一认识,深化理解,激发情感,促使行为落实。
第三,深刻辩论。对一些容易造成糊涂认识的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展开辩论,从激烈的辩论中澄清糊涂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于一些幼稚的见解,教师要善于保护,积极鼓励。为了把问题辩论深刻,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把善于辩论的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通过他们的辩论,促使大家加深认识。也可以由教师作为正方,让学生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反驳教师的观点,这种课堂辩论中的师生“对立”更容易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能够促使学生在辩论中实现自我教育。
第四,交流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底”,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交流法”不失为一种切实、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交流法”还可贯穿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让学生来交流同学中的典型事例或让他们现身说法,更能被大家所接受,这样“榜样”能深深地刻在学生心灵上,成为激励他们前进的力量,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活动激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活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只有通过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除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精心设计听、说、读、写、思、议等训练形式的活动外,还应通过开设“讨论课”促使学生畅所欲言,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问题。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进而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自觉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能力内化为素质。
第六,逆向学习。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以往的成就都会成为鼓励自己、使自己恢复自信的灵丹妙药。对于那些正在失去自信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就是让他们回顾过去的成就,并鼓励他:“你也曾经取得过如此优异的成绩,而且学习进步也很大。”也可以采用一种“逆向学习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和学生擅长入手,使学生学起来比较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每取得一些成绩,就表扬他。通过不断反复,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自信心就逐渐得以恢复。
第七,总结检测。在每堂课讲授完毕之后,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富有艺术性的画龙点睛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梳理、概括教学目标中的思想内容、能力要求和知识要点,以便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系统的知识网络。再通过检测,最终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主题的目的。在小结完毕之后,教师可适当布置一些富有启发性和代表性的、能够检测各个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的思考题和作业题,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利用教学反馈信息,掌握教学动态,查漏补缺,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复习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宋晓倩,新乡市育才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乡市模范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教育科研先进教师、第二届名师】
责任编辑/赵 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期望和关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宽容不等于默认,认可不等于赞同。课既要上得有激情、有风格,又要有满腔热情接纳个性差异、基础不同的学生,不求人人有高分,但求人人有发展,并追求一种充满爱、富有人情味、人本主义趋向的师生关系。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以尊重来赢得学生的信任,转换角色,不把自己拒绝于学生群体之外,而是主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二、制定恰当的目标
教师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准确有度。所谓准确,就是教学目标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准教材的知识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均源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研究。所谓有度,就是教学目标要有效度、信度、序度和灵活度。特别要注意,不仅要制定出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还要对两端的学生制定特殊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使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第一,精讲多练。教师生动、亲切、富有艺术性的讲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身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精心设计的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教学难点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逐步吸收、理解所学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教师的精讲包括重点要讲清,难点要讲透,每个知识点要讲到,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讲懂,同时,还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求得最大的效益,给学生留出活动的余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按照高低不同的“台阶”,通过阅读、提问、讨论、评述等具体方式,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唤起学生高昂、饱满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收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讲”、“练”、“做”等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的认知过程经过多次反复、提高,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使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知识链条。
第二,广泛讨论。思品课教学采用讨论法,可以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思想认识。教师首先要认真设计好讨论题。思品课的讨论题要有比较宽的讨论领域,要便于学生展开广泛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思想见解。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善于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放下“架子”与同学一起交流思想,这样讨论的气氛就热烈了,同时教师也可以不断发现讨论中的典范,了解学生讨论的深度,随时对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使讨论不断深入。最后要对讨论的情况进行交流和总结。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鼓励典型学生在全班交流他们在讨论中的收获,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统一认识,深化理解,激发情感,促使行为落实。
第三,深刻辩论。对一些容易造成糊涂认识的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展开辩论,从激烈的辩论中澄清糊涂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于一些幼稚的见解,教师要善于保护,积极鼓励。为了把问题辩论深刻,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把善于辩论的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通过他们的辩论,促使大家加深认识。也可以由教师作为正方,让学生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反驳教师的观点,这种课堂辩论中的师生“对立”更容易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能够促使学生在辩论中实现自我教育。
第四,交流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底”,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交流法”不失为一种切实、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交流法”还可贯穿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让学生来交流同学中的典型事例或让他们现身说法,更能被大家所接受,这样“榜样”能深深地刻在学生心灵上,成为激励他们前进的力量,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活动激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活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只有通过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除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精心设计听、说、读、写、思、议等训练形式的活动外,还应通过开设“讨论课”促使学生畅所欲言,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问题。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进而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自觉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能力内化为素质。
第六,逆向学习。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以往的成就都会成为鼓励自己、使自己恢复自信的灵丹妙药。对于那些正在失去自信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就是让他们回顾过去的成就,并鼓励他:“你也曾经取得过如此优异的成绩,而且学习进步也很大。”也可以采用一种“逆向学习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和学生擅长入手,使学生学起来比较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每取得一些成绩,就表扬他。通过不断反复,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自信心就逐渐得以恢复。
第七,总结检测。在每堂课讲授完毕之后,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运用富有艺术性的画龙点睛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梳理、概括教学目标中的思想内容、能力要求和知识要点,以便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系统的知识网络。再通过检测,最终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主题的目的。在小结完毕之后,教师可适当布置一些富有启发性和代表性的、能够检测各个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的思考题和作业题,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利用教学反馈信息,掌握教学动态,查漏补缺,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复习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宋晓倩,新乡市育才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乡市模范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教育科研先进教师、第二届名师】
责任编辑/赵 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