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402179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赵作海杀死了13年的赵振裳回家了,坐了11年冤狱的赵作海也回家了
  本刊记者刘珏欣发自河南商丘
  
  河南商丘市拓城县赵楼村大树下歇凉的人开始没认出这个看起来有70岁的老头子。
  直到走近了,才有人指着他张大嘴:“我的天,你不是死了吗?咋又回来啦?”
  “你才死了!这大白天的。”
  拄着手腕粗的树枝,老头拐向赵作亮家。
  赵作亮说,你冒充!我叔早死了!
  “我又不骗你钱,我冒充啥!”老头喊赵作亮的乳名“根儿”,掀起衣服给他看身上的旧疤。
  大家终于相信,被赵作海杀死了13年的赵振裳回家了。
  
  赵楼村
  
  赵楼村的人几乎都姓赵,“一个祖老坟传下来”。按辈分排,应是“从文振作,开立继承,容理致敬”。
  一车半宽的主路穿过村子,岔出三四条小路。路边密密麻麻排着房子,最好的是二层小楼,围着高大院墙,光鲜的瓷砖拼出门口的对联,缀着斑斓底纹,横批十有七八是“家和万事兴”。
  小楼旁常挨着已经半塌的房子,围墙破落,常常只剩个院门,呈气尽脉断、末代朽腐状。至于房主们,似乎长年不归。打工?逃跑?没人说得清。
  虽然人人都能拉上亲戚,但排得远,也就不亲了。赵振裳和赵作海是挨着的“振”、“作”两辈,但互不相认为亲戚。
  “他是一门,住在那一排。俺是一门,住在这一片。他的人多。”比赵作海大3岁的亲叔赵振举说。
  说是亲叔,其实也没有血缘关系。赵作海本来不姓赵。小时候,他被改嫁的妈妈带来赵楼村。村里人都知道这事,但没人记得清他来时多大。赵振举说,他这个嫂子嫁过3个男人,4个孩子中,只有最小的女儿是跟他哥生的。除了与弟弟赵作兴同父同母,赵作海跟姐姐妹妹都是同母异父。
  那个最亲的弟弟早已经死了。1990年,为了砌墙占路的事,20岁出头的赵作兴和40多岁振字辈的邻居发生争执。邻居回家拿了一把杀猪刀,砍在赵作兴脖子上,有人看见血喷了老高。赵作兴当场死在家门口。邻居跑了,从此再无音讯。
  在这凡常的村庄,同姓的脐带无碍于凶杀的草率与残暴。村里人乐于谈论的事件还有一桩。1992年,村里一个汉子大白天砍死了准媳妇和不让女儿嫁给他的准丈母娘。准媳妇的肚子里,还有这汉子的孩子。他也是跑了,再无音讯,直到几年前,有警察来调查,村民们才知道,这汉子躲到了毫州,新娶了媳妇,后来和小舅子吵架被杀死了,“听说尸体埋在地下七尺深,破了案才挖出来。”
  
  赵振裳
  
  在回家之前,赵振裳一直以为自己杀了赵作海。
  1997年10月30日,晚上十一二点,赵振裳拿刀冲进甘花(化名)家堂屋,划燃一根火柴,看清楚后,重重砍了赵作海脑袋一刀,带着身份证和400元钱,骑辆三轮车跑了。
  为什么砍这一刀?赵振裳每次的说法都不一样。两人都和甘花好,气不过就砍了。不对,他没和甘花好,只是受甘花常年在外打工的老公托付照顾她家,赵作海和甘花好。不对不对,跟甘花没关系,没谁和她好。
  但有一点是反复强调的,赵作海很多年前打工时欠他1800块钱。
  “那还是八几年,我20多岁。鸡蛋1毛钱3个,1800块能盖3间房还有富余。”
  那是他3年的工钱。和赵作海一起去延安打工,做大瓦,等瓦卖了才结算工资,3年都没回一次家。“他接的活,老板说都跟他结账了,可他不给我。”
  之前两人关系很好。从小一起玩,农闲时节一块踢毽或打苏。打苏是本地游戏,拿大小棍子互相挑打,“那时候跟苏联关系不好,就叫打苏。”
  在延安打工时,两人睡一个被窝,闲时去山上玩。赵振裳还记得:“一块看野鸡、梅花鹿,山景很好。”
  为了1800块钱,怨仇结下,两家再不说话。
  “有这钱,我能娶个媳妇。”赵振裳说,不至于一直一个人。
  家里也穷的赵作海就娶到了媳妇。但提到她,赵振裳会撇嘴:“正常的谁愿嫁给他家。这人不十全,就是脑子有点问题。”
  逃跑前,赵振裳每天赶集卖袜子手帕。逃离赵楼村后四处流浪,最后住在附近的太康县,推着28式的自行车卖瓜子花生。
  “我还打算去地震的玉树呢,已经上了去郑州的车。查身份证,我的过期,又下车了。”
  为啥想去那?赵振裳觉得这问题简直不用解释:“破烂多,好捡呀!”
  2003年非典的时候,他曾经想回来。那时候到处撵人,在外面呆不住。到县城的时候,听说不让进村,于是又回去了。
  去年7月,他开始头疼,腿脚不灵便。今年4月25日,正吃早饭,突然说不上话,腿不能动,脑血管破裂,偏瘫。
  “人一辈子没啥想头,一死就把名字去掉,结束了。”赵振裳说他想找个离火葬场近的地方呆着,胸口挂个招牌写“有病我治不起”。房东劝他,赶紧回家吧,有亲戚照料,还能办个医保。他想想,回来了。住在侄子家,盘算着能不能进养老院。
  赵振裳喜欢听歌,不会唱就背歌词。时不时就背“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其实他出去后从不交朋友。“连个家都没有,怎么招待?而且现在骗子多。”
  和赵作海以前算不算朋友?他说:“是老乡,比朋友亲。”顿了顿:“说这干啥。现在是仇人。”
  “砍一刀,流浪13年,你后不后悔?”
  无数次面对这个问题,赵振裳总是一梗脖子:“不后悔!家里也没什么图的。”
  赵振裳另一首爱背的歌是:“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
  
  女人
  
  “我跟他俩谁都没好!”39岁的甘花坐在破旧的堂屋里摘韭菜。
  关于13年前的那个晚上,甘花只说,赵振裳冲进来,砍了赵作海一刀,赵作海跑出去追他。1997年,屋里还没通电灯,只用柴油灯或蜡烛。
  他俩为什么来?“我不知道。”
  她家房子几乎是全村最破的。三四十年前用自家烧的青砖砌成,外面糊的泥已经掉了大半。木棍搭的窗户上没有玻璃或塑料布,搭着半截化肥袋子。唯一的电器是台14寸旧电视,旋钮都掉了,屏幕上贴张“福”字,不能再用了。
  她已经不想再讲那些事,不再接记者电话。但有记者上门,还是会礼貌地说“进来坐”。看到板凳脏,还找出块布蒙上。她还不会赶人出门。
  2002年,商丘市检察院指控,“被告人赵作海在与本村妇女某某私通时,被也与某某有私情的本村村民赵振裳发现……”公家的白纸黑字坐实了村里的传言。
  赵作海被拘留时,甘花也被抓进去。
  头三四天在酒厂,用棍子打。还在砖头上铺一层板凳腿粗的四棱棍子,要甘花跪上去,屁股不能挨脚,最少半小时。后来转到乡派出所,也打。
  “他们怀疑我俩合起来把赵振裳害死了。让我承认,我和赵作海有关系。不承认不行。”
  关了整整29天。
  即使11年后,看到门口围来几个人找女儿,甘花78岁的母亲仍然会害怕地放声大哭,用大家都听不大懂的甘肃话反复说:“杀人啦?”“跟我说怎么回事?”
  她听不懂普通话或河南话。当年,她亲眼看到女儿被人抓走,回来后不成人形。之后,看到人多上门,就会吓哭。
  “她心小。我没告诉她具体的,怕她多想。”摘韭菜的甘花看一眼母亲。她捧着一碗软烂的面条,坐在女儿身边,慢慢吃,很满足。
  甘花的老公是赵家“作”字辈的,和赵作海一门,算是堂哥。20多年前,他在甘肃兰州打工,通过媒人娶了小他21岁的甘花,成了当地的倒插门女婿。没多久,因为跟家里生气,甘花和老公一起回到了赵楼村。15年前,又把母亲接了过来。
  “家里没人啦。爸爸是姐姐养,已经死了。还有个哑巴哥哥,地给村长家种,哥跟着他吃。哪儿都这样,人不在了,地给干部。”
  离开家乡一两千公里,甘花再也没回去。“派出所的都问我,是人贩子把你卖过来的?是你跟他风流跑过来的?说啥的都有,哪堵得住人的嘴?”
  赵作海媳妇改嫁后,村里协调,把他家地分一些给甘花种。她养赵作海的大儿子和二儿子。
  带两个小孩是丈夫拍板同意的。他长年在北京建筑工地打工,种收和过年时回来。“俺当家的可好哩。不像人家,有人传啥闲话,就打就问。他不。他知道没有好人,相信我。”
  “外边人都说,我害死了赵振裳,把赵作海家也掰散了。”即使收留了赵作海的两个儿子,也会有人当她面说:“你作了恶,又行了好,真是会做。”
  两个孩子先住在自家房子里,后来屋塌了,甘花给换上檩和大瓦,又塌了,就让他们搬来自己家住。
  里外两间破屋加牛棚,最多时挤了8口人。甘花一天蒸一锅馍,做给他们吃。
  
  释放
  
  5月4日,赵振裳回村后4天,64岁的赵作兰赶往150公里外开封的河南省第一监狱,问弟弟赵作海:“你杀那个人,都回来好几天了,你咋还没出监狱?”
  “你这说的啥呀!”赵作海愣愣地反应半天,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像做梦一样。”
  已经坐牢11年的赵作海剩下的刑期还有17年3个月。因为被判处死缓,赵作海在看守所里呆的4年,不能像判处有期徒刑一样折抵。2003年进监狱,两年后减至无期,再两年半减至有期徒刑20年。
  “监狱里人家问我多少年,我一说,都讲,唉呀,出不去啦!”如果不再减刑,58岁的赵作海出狱时将是75岁。即使表现好再减刑,也要70岁左右才能出来。他实在没把握自己能活到那时候。
  赵作海说认命了。监狱里的人从不互相诉苦,也不谈家里的事。这里没有朋友,只有学员。“你是个劳改犯,还说啥?就好好劳动,挣分减刑,争取早点出去。”
  挣分,是唯一的念头。每月6分,够120分,就能减刑。赵作海从不申诉,从不抱怨,哭的时候蒙在被子里。这么多年,没有被扣过一分。
  比起派出所、刑警队和看守所,监狱里的日子算最好的。赵作海的任务是打扫卫生,或在服装厂叠衣服,并不算累。因为年纪大,还享受先吃饭的特殊优待,能抢先挑到好吃的。
  每月发6块钱的生活费。赵作海大都攒着,偶尔买包烟,每天最多抽两根。“监狱里有不少有钱人和大官,会发我烟抽。在这不挨打,说了还能算,我也就不想啥了。”
  姐姐和妹妹每隔一两年来看他一次。4个孩子里,只有二儿子去年来过一次,放下800元钱,一句话不说。“他没叫我一声爸,没叫一声。”
  2010年5月9日,距1999年5月9日被刑拘整整11年,河南省高院宣告赵作海无罪。
  一排排摄像机架在门口,没见过这阵势的赵作海有点害怕,不敢迈步。一抬头,看见监狱长也恭敬地站着。
  “最高人民法院都来人了。知道吧,最高的!那里随便一个人,官都没小的。我们监狱长都站在边上,他的官都够大了。”赵作海小心翼翼地捧着释放证明书,拿给每一个人看:“无罪释放!最高人民法院给的!有这个我就不怕了。”其实他不认字。
  那天来宣读释放证明书的其实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人。
  
  回家
  
  5月11日,赵作海回来了,曾经的壮年汉子佝偻着背,头发全白。
  村口的墙上刷着标语:“移动手机别忘带,致富路上跑得快。”村里许多土房升级成砖房,砖房升级成小楼。而赵作海家的院子,荒草漫过膝盖,房子早不能住人,屋顶裂出十来米长的大洞,木板门歪在一边。透过门楣上反复修补的木条,隐约看到“赵楼村委019”的门牌号。
  1997年10月30日,赵振裳从这个村子消失了。4个月后,侄子赵作亮报了警,怀疑叔叔被赵作海害了。两年后,村子的井里挖出一具没有头和四肢的男尸,被认定是赵振裳。
  于是赵作海被刑拘。3个月后,妻子赵晓齐(音)带着最小的两个孩子改嫁。14岁的大儿子和12岁的二儿子被丢下。
  “家破人亡,家破人亡啊!”赵作海使劲歪嘴,憋着不哭,嚎啕声还是从嗓子眼里迸出来。
  坐在院子的荒草丛里,赵作海面对无数镜头、录音笔,还有四面围上来的乡亲,讲当年的刑讯逼供。
  “打得实在受不了。”乡派出所关了两天,转到县公安局刑警队关20多天。
  喝一种水,完了脑子昏昏沉沉。
  用枪口砸头顶,鲜血直流。留下一个鸟爪形的疤,再也长不出头发。
  铐在板凳上,用木头轱辘使劲敲头。敲晕过去,就放一个鞭炮在头顶上,砰地一下炸醒,再继续敲。直到现在,赵作海的脑袋依然不时嗡嗡响。
  6天,赵作海没有服软。他们说,你要再不招,就把你运到车上一脚踢出去,一枪打死,就说是畏罪潜逃被击毙。赵作海怕了,“估计他们真做得出来。”
  最后,“他们让我说啥,我就说啥。”
  赵作海回家第二天,甘花骑三轮摩托赶到邻村赵作海妹妹家找他。“赵作亮非说是咱俩干的。这么多年来,我就等着你回来哩。咱找派出所的,赵作亮他不跪在咱面前就不中!不给我恢复名誉,我就天天骂。”说着说着,大声哭起来。
  她想,赵振裳回来,赵作海回来,我这名誉就恢复了。结果却“越捞越沉,越传越远,全中国都知道了”。
  “要说你俩还是有感情,要不你给他照顾小孩了?”有个记者问。
  “不能这么说。”她急急地说一句,停一下,不知道怎么继续解释。
  “我现在里外不是人。谁落我好了?我就是活该。”甘花木木地坐着,低下头。
  
  赔偿
  
  赵作海被簇拥出妹夫家的破旧房子,来到一户人家的宽敞小院。
  市委领导要过来,被安排在这里见面。“这家房子漂亮?这地方交通方便?”挤挤挨挨的村民猜测。
  赵作海站在门口,对着镜头僵硬地咧嘴,手笔直地贴裤缝。谁都看出他紧张,头顶上的鸟爪疤都微微发红。
  来的是市政法委书记,走进堂屋,握着赵作海的手说:“这是商丘政法部门的耻辱。”
  这是一天里的第三拨领导。官职一次比一次大,慰问金一次比一次多,从1000到5000,再到10000。
  被接见几分钟后,赵作海又回到妹夫家的破房子。
  赵作海年轻时在襄樊当过4年铁道兵。同样当过兵的赵振举记得,立过3次功的侄子脾气不小,从来不怕谁。
  现在,他被叔叔指着骂:“你脑子不清楚。”姐姐也抱怨,弟弟是糊涂了。赵作海面朝墙立着,长吁短叹。
  5月11日晚上11点,赵作海回到村子的第二个晚上,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来人谈赔偿,一直磨到凌晨2点多,赵作海签下了65万元的赔偿协议。条款里有“赵作海自愿放弃其他赔偿请求”。“放弃”两字上按着红红的指印,和签名处一样。
  “他根本不识字!还要他在这句话上按指印。而且半夜2点,有人这时候签协议吗?”赵振举和每一个人打电话,都把这事说好几遍:“半夜2点!半夜2点!”
  连镇上开小卖部的,见了赵作海的家人,第一句话都是:“65万!少了少了!”
  赵作海总低着头说:“都听公家的。”他有自己的想法,不管你说能拿多少钱,到手的才实在。
  他是被整怕了,一切小心翼翼。
  一开始问到怎么处理当年对他刑讯逼供的人,他只说打都已经打了,“疼又不能揭下来”,不想再追究。
  又过两天,再问这个问题,他的口气硬了许多:“要他们全部辙职!该拘留的拘留。”他听人讲,当年的办案人员已经有两人被拘留了。
  签完协议的第二天下午,赵作海把挤在妹妹院子里的记者都赶了出去。妹夫说:“公家说了,接受中央台和河南台的采访就行了。”
  再有人问起刑讯逼供或监狱生活,赵作海说,不想提这些了。
  
  儿子
  
  “你快回来。你爸无罪释放了。”下午二三点,赵西良从北京打电话给大姑姑,没有人接。再打给爷爷赵振举,就听到这个消息。
  打这个电话纯属巧合。
  报纸电视上,赵作海冤狱11年的消息铺天盖地,但赵西良不知道,他不识字,也没有电视看。他每半年给大姑姑打个电话报平安。这次,离上一个电话正好半年。
  他和弟弟赵刘涛(音)都在北京打工。家里不知道他们的电话,两兄弟彼此也不知道,也从不联系。
  放下电话,赵西良就冲出去买了当晚9:50的火车票。工资顾不上拿,匆匆向老板请假。然后去市场,从衣服最里兜掏出圈成指头粗的100元钞票,解开皮筋,抽出两张,买了一套200多元的西服,一双20多元的新皮鞋。这是他唯一的西服,也是最贵的衣服。
  从放下电话到第二天下午,赵西良只吃了一个馒头。吃不下,他又想起来那些事情:“没有家,没人要,没房子……”
  改嫁时,妈妈没有给他和弟弟说一个字。“恨她有什么用。她不要我们了。”赵西良喃喃说。
  兄弟俩饿着肚子,无处可去。亲戚们都穷,谁家的温饱都是问题,只能吃一半小麦面掺一半玉米面。即使到现在,亲戚中也只有大姑家两年前盖起了两层小楼,其余都住着平房,抬头能看到漆黑破败的檩条。
  兄弟俩奔了甘花家。她种赵作海的3亩多地。而另外6亩多地,村干部种着,给缴这3亩地的公粮,还说给钱。现在已经不用缴粮了,钱是从来就没见到。“说起来,这干部还算我侄儿呢!亲戚也不管用。” 甘花说。
  “谁见过他一分钱呢?”小小的赵西良牵着弟弟去要钱,被打了出来,对方骂,你爸都要死在牢里了,要什么钱!
  许多年后,在北京建筑队打工的赵西良被老板欠薪,也不敢去要。之后,他只找有河南老乡在的建筑队干活。
  除了带孩子的女人,村里人几乎都出去打工。家里有地的,就在播种和麦收时回来。读书成绩好的孩子能上初中,比如赵作海妹妹家的孩子,挣来几十张优秀学生奖状,贴满一面墙。但读完初中,没钱了,还得出去打工。
  19岁时,赵西良跟着老乡第一次去北京打工,一出北京的火车站就迷路了。他不识字,不会普通话,没有身份证。小姑父余方新赶来找,从站前派出所问到收容所,折腾了一个星期,最后在商丘找到了。
  在北京呆了6年,赵西良仍不会说普通话,不识字,但他有了自己找路的办法。每天从租住的小屋到工地有十七八里,他骑自行车去,沿路记住招牌的颜色,比如到红黄相邻的招牌转弯,到蓝白相邻的招牌再转弯。
  他一直干一个工种:搬砖。
  25岁的手背老得像50岁,满是碰伤后的疤痂,手缝里的黑纹怎么都洗不掉。每月最多挣700元。除去吃住几乎剩不下钱。
  他也想换个好点儿的工种,比如操作机器。但他只认识自己名字和“北京”二字,根本不可能。
  赵西良有过读书的机会。赵作海入狱前,刚给大儿子和二儿子攒了点读书钱,让他们念一年级。一切被坐牢打断了,弟弟读完了这一年,赵西良只读了5天。有饭吃已经不容易,哪还顾得上他们念书。
  5月13日,25岁的赵西良缩在大姑家的墙根,右手一直抬起,遮在脸上,满院子的人让他紧张。
  电视台的人请他过去,他摇头使劲后退,还是被爷爷赵振举拉了过去。
  11年未见的父子并没有抱头痛哭,也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侧身缩进床角的赵西良不住抠着指甲,用很小的声音喊了“爸爸”,走进来的赵作海“嗯”了一声,坐在儿子旁边。脸没有朝向儿子,而是配合地向周围一圈镜头望过去,每个方向停留几秒,等待咔嚓声。3天的时间,他已经学会了这些。
  “你爸说拿到赔款金第一件事就是给你盖房娶媳妇,你怎么想?”赵西良半天说:“不知道。”他还从没有机会谈一次恋爱。
  “见面感觉如何?”赵西良低头不说话。人群散去时,他才低声说:“不认识他了。”
  这种陌生感是双向的。赵作海也认不出儿子,少年已经长成大小伙子。
  单独相处,父子两人也没有话说。尴尬许久,赵作海去了另一间屋,蹲在地上吃赵作兰端去的面条。赵西良走进厨房,吃他的那碗,这是相隔24小时的第一顿饭,他终于感到饿了,吃下一大碗。
  还没人能联系上二儿子,告诉他爸爸回来了。
  赵西良喊甘花两口子大爷大娘,这次回来,赵西良把大爷托他带回来的钱交给大娘,坐一会儿就走了。
  “谁有钱谁拽,他就是100个错误,也没有错误。谁要是穷就瞎了,就是没有错,也得找他的不是。”甘花仰头看着房梁说:“一圈子的人都嫉妒,赵作海发财了。”
  赵作海的亲戚提到她,只淡淡地说,哦,她种他地,就给带孩子。邻居说,就是,两个孩子能吃多点儿?
  赵作海当面对她说:“我走了,两个孩子在你那儿,我能不感谢你吗?”后来再提到就说,她是帮我养孩子,那她还种我地呢。
  按照本村行情,租来的地,每年每亩交二三百元。
  
  上坟
  
  赵晓齐离开赵楼村后再也没见过大儿子和二儿子。
  那年,她在路上碰到刘本云,想找条活路,就带着小儿子和女儿嫁了过去。刘本云和前妻有3个孩子,婚后两人又生一个儿子。6个孩子,日子紧巴。
  赵西良两年前去看过一次妈妈,带着礼物摸到刘庄村,妈妈却不在家。此后再也没去过。
  有人问赵作海愿不愿见前妻,他一愣:“前妻?你说我媳妇?”
  直到出狱,他才知道妻子改嫁。“怎么见?她和别人都生娃了。”
  赵作海被抓时,赵晓齐也被关起来,罚跪,打,让她承认赵作海杀人。她吃不住,只承认了装无头尸体的编织袋是她家的。
  刘本云不敢让媳妇见生人。“上次去北京,她见到了小汽车就怕得不动,乱叫,缩在我后面。当年抓她的就是小汽车。”
  被带走的小儿子已经改姓刘,也在北京打工。几个孩子中,他学历最高——小学毕业。
  刘本云欣慰地说:“我打电话给他,说你爸出来了,要不你和他过吧。他说,不,我要和你过。”
  唯一的女儿没上过学,早嫁到了安徽蒙城。
  还没人告诉她,爸爸已经不是杀人犯了。
  赵振举一直想着让侄子去上坟,“他回来了,应该告诉爹妈弟弟一声。”
  当年赵作海被逼问,尸体的其他部分在哪儿,他乱说一个地方,找不到回来又是一通打。一次,他乱说在爸妈坟里。
  “大白天的!他们就来扒坟!”
  赵作海的弟弟坟上的草已经长了一人多高,也被顺便扒了。
其他文献
图/本刊记者大食    根据准确的流动人口数据,改革目前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将决定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这正是此次人口普查最重要的意义    9月10日,30岁的王永顺收到了两件礼物:100元超市购物券和100元等值手机费。  这一天是中国第26个教师节,购物券是他所服务的学校——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的一所公办小学发放的福利。手机费则由深圳市政府派发,作为“庆祝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官方“回
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人物,凌叔华的个性和故事显然都不够重口味。至于文学上的成就,在文采斐然的民国,很容易就被几位领袖人物掩盖过去。本书最后说:“一位优秀的女性,她裹着自己,没有给世人以清晰面貌就成了远去的古人。”“她裹着自己”,结果是,在民国历史中,她经常是作为他人故事的配角出现,其中有两件至关重大的事件绕不过去。  首先是陈西滢和鲁迅的骂仗。这骂仗由误会引发猜忌,又参杂了意气用事。作为陈太太,凌叔
12月8日,北京保利剧院,话剧《培尔金特》大幕已落。孙海英在后台还魂。高大的马原迈进来,眼睛里汪着的泪扑簌簌落下。马原又哭了。  他给了孙海英一个大力拥抱:“一生有这么一刻,值了!”马原断言,孙海英凭借塑造培尔金特,足以比肩《武训传》中的赵丹、《茶馆》中的于是之、《哗变》中的朱旭。  《培尔金特》是易卜生最具哲学意味的作品,此前只有中戏老院长徐晓钟在80年代内部排过,没有公演。故事讲的是老年培尔路
ECFA攻防,谁是赢家?  大陆在签订ECFA的时候,不是“吃闷亏”,而是算大账  特约撰稿丁果    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不但引发岛内的激烈争议,也引发国际社会和大陆内部的不少争议。大陆的愤青和左派势力指责协议对大陆没有任何好处,只是有利国民党以及岛内财团;而国际社会的经济学家,比如大前研一等人,则从侧面论证协议对台湾经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却只字不提对大陆的好处何在。反过来,中国大
阅读《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的最大障碍,是美国意识形态政治的那一套语汇和中国的往往名同而实异。比如,读到美国自由派的核心纲领是“医保、社保、扶贫和平等权”,读者不免会感到狐疑:这不是强调经济平等的中国新左派的纲领吗?而主张市场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的“自由放任派”,在美国却被归到自由派的对立面“保守派”里头,在中国,这才是正儿八经的自由派啊。  其实问题很好解释,中国目前的自由派起源于1980年代开始的
天   天  天是我的爹  天会照顾我  上面这几句,是一个叫小招的人写的诗,小招已经死了。我曾在成都的一间酒吧见过他,他带着他的诗到处走,会诗访友。他来到成都,一大帮诗人请他喝酒吃饭。他喝醉了,大声读自己写的诗,双臂张成一字,做飞翔的动作,从凳子上飞下来,不省人事。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他。  后来他去青岛、西安。过了几个月,江湖上传来他的死讯,说他从家乡的一座桥上飞下去,这次他永远醉倒,醒
1.房价会跌吗?  熊仁宇:肯定会跌。如果不跌,请咨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开发商、银行、房产中介、拆迁大队等相关部门。  游云庭:不会。高房价意味着政府的高收益,只要政府支出不受监督和限制的情况没有改变,房地产收益就将一直是政府高支出不可替代的来源。  陈小晖:不奢望房价下跌,只希望房价不要飙升。当然对我来说,首先是希望房租不要飙升。  范以锦:房价会跌。房子有一个多年的规律,到了最高峰以后,就会
它的未来,取决于利比亚人的智慧、勇气和运气,而和任何似是而非的类比无关    在反对派控制了95%的国土之后,尽管亲卡扎菲武装还在少数地区拼死抵抗,但利比亚无疑已经进入了新時代。42年来,利比亚人第一次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没有卡扎菲的国家该如何建设?如何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伊拉克或阿富汗?  一个有三百多个部族的国家,石油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东西矛盾,枪支弹药流散,到处是散兵游勇,生活必需品供应紧缺……
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新高。与此同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中央不断出台一系列措施。  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年物价的大幅上涨?国家出台的政策能否有效缓解通货膨胀的状况?未来的物价波动如何预测?本刊就此采访了经济学博士马光远。    1   2010年接近尾声,对于今年出现的通货膨胀状况,你能做个概括吗?   马光远:上半年的情况要好一些,因货膨
难民成了卡扎菲向欧洲发射的政治火箭,也成了有份参与制造难民的强权者踢来踢去的皮球    利比亚战局,一方是“武装分子”、“叛军”、“革命军”、“反对派军队”、“民军”,一方是“政府军”、“支持卡扎菲的军队”,空中则盘旋着“多国联军”、“北约军队”。战局第一季,甲方杀向乙方;第二季,乙方反攻甲方;第三季,甲方反攻乙方……利比亚内战迄今已胶着了4个月,人们似乎已忘了它在政治上的起源,只把它当作一个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