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方式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mi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将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是寓创新思维培养于课程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教学实施五个方面,将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并通过A、B两个平行教学班课程教学效果展开对比,阐述了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方式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所带来的良好效果,表明从五个方面加强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的结合是有效和可行的。
  【关键词】创新思维 课程教学 结合方式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防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以交互生成理论为基础”(课题编号U2015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01-02
  引言
  创新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能动作用,突破固定逻辑思路,不斷以新颖方式和多维视角的转化来寻求新成果的一种思维活动[1,2],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思维形式,以及在创新思维运用过程中所呈现特有的思维品质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点[3、4]。由于课程教学仍然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课程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将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仍然是寓创新思维培养于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5]。
  1.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的方式
  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的结合可以从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实施两方面进行,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和融合,在课程教学实施中,有效落实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的结合。
  1.1与课程教学目标的结合
  课程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导课程教学的总纲,经过细化分解,其最终以课时教学目标的形式落实于课程教学中。因此,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的结合首先应将创新思维培养目标纳入到课程教学目标中,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将创新思维培养目标裁剪、转化、融合,最终汇入课时教学目标,成为课程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创新思维培养目标的同步进行。
  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制订课程标准,在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中充分反映和体现创新思维培养的相关要求,从而有效指导课程教学活动;二是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将创新思维培养目标和内容融合到课程教学的某些单元或课时,从而进行综合设计。
  其中,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目标的结合要注意结合的层次性、可行性与灵活性。所谓层次性,是指创新思维与课程教学目标的结合应该按照课程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分解方式,系统规划好创新思维培养的层级关系。并遵循由低到高、由简到繁、逐级向上发展进步的规律,处理好创新思维内涵的培养。
  1.2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的结合还体现在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上。按照学习所达到的深度和水平,斯皮罗(R. J. Spiro,1995)等人将学习分为了“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主要针对基本概念与事实等内容,只要求对其原样再现;高级学习指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或复杂关系问题,要求能够把握复杂关系并运用到实践或具体情景中。由于高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及实践运用的特点,选择其与创新思维培养进行结合是较合理和科学的。但是并不是说,一切高级学习内容都可以与创新思维培养相结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的放矢,即在选择与创新思维培养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创新思维培养的适合性与可行性,即要能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进行。在如何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养成;(2)教学内容是否涉及到思维的具体运用或思维过程的剖析;(3)教学内容是否需要经过积极思考,是否需要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或方法;(4)教学内容是否是创新思维运用的结果或产物;(5)教学内容是否可体现和训练创新思维特性。
  1.3在教学方法上的结合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创新思维培养也一样,在与教学方法结合时贵在得法,其主要体现为:一方面要能够与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运用时要有利于创新思维及其特性、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因此,创新思维培养与教学方法结合的第一步是确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次才是基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对教学方法运用策略进行设计。
  首先,在教学方法类型的选择上,以引导、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方法由于其通过创设条件与环境,设置有针对性的议题或问题等,可引导学生积极运用不同的思维形式与方法进行思考和探寻,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和形成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等思维特质,养成思维过程及其心理等的特殊品质,因此,一般较适合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此类教学方法的结合,重点是引导不同思维形式与方法的运用,通过思维形式、方法及其过程的分析,使学生熟悉和领会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及其方法,领会和感悟创新思维特性,并于此过程中训练和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其次,在教学方法运用的设计上,根据创新思维的特点,应以激发大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引导大学生创新思维运用,以及启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化为基本策略,将该类策略糅合到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中,使课程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在方法上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促使大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激励大学生不同思维的运用,逐渐活化大学生的思维构架,训练和养成新的思维特质与思维品质。其中,在与课程教学方法相结合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创设“思维活跃”型的课程教学环境。思维活跃的课程教学环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活化、内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依托课程教学内容,应建立有利于思维方法运用、思路与方案表达、问题争论的课堂氛围,鼓励有联系的大胆假设,提倡有思路的破旧立新。但也要避免无厘头、无思维逻辑路径、无思维方法运用的,单纯追求课堂讨论形式热闹的课程教学环境。   二是要开发思维的不同视角,引导不同思维形式与方法的有效运用。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熟记创新思维基本知识,熟悉各种思维方式、方法就可以解决的,而是一个从熟悉,到熟练,再到掌握和运用的建构过程,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大学生从知识“记”、技术方法“学”的传播模式引渡到学习过程的“思”、解决问题途径的“想”、思维方法的“用”的过程模式上来,培养大学生的思辨学习习惯,形成课程教学的“学”、“思”、“用”的培养模式,而其中,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思维方式与方法的引导、思维视角的点化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促成大学生创新思维建构与提升的关键所在。
  1.4与教学策略的结合
  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方式[6],在课程教学策略设计时,不管课程类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如何,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言,有以下两类教学策略是不可不考虑的。
  一是分散式教学策略。创新思维培养虽然有其系统性,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只能以分散的方式融合到课程教学的不同层面。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系统化的创新思维培养内涵以碎片化知识点的方式融入到课程教学的不同层面,通过系统化知识的分散教学,逐步建构和形成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创新思维的系统化培养。
  二是情感教学策略。课程教学既定目标的达成与大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学习兴趣等情感因素直接相关,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不例外。按照凯勒的ARCS模型[7],通过保持注意力、促进针对性、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来激励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5 在教学实施中相结合
  课程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完成教学任务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活动与过程,课程教学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8],因此,教学实施过程既是落实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过程,也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等有机结合的综合过程。虽然因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学科门类及性质的不同,会带来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甚至较大差别,但是,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始终寓于这一过程,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的结合始终统一于这一过程,是创新思维培养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具体结合的实施过程,是课程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同步进行的过程,也是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的检验过程。
  2.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的应用与分析
  以某大学工科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液压传动》为例,选择A、B两个平行授课班进行了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方式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其中,A班按照常规课程教学方式安排教学,B班采用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B班在教学内容上,挑选了四个知识点将创新思维培养融合其中;在教学方法上,综合运用讨论、启发、联想等基本方法,并将思维方法、思考方向与思维过程的建构以及思维品质的养成等基本元素融入教学设计过程,形成侧重于思维空间活化的探究式教学;在教学策略上,采用了“思维活跃型”教学环境的创建、思维过程剖析与思维模仿等教学策略。综合来说,A班采用鼓励积极学习型课程教学方式,B班采用思维活化型课程教学方式。平行授课班在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上如表1所示。在课程结业考试题型设计方面,为检查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结合方式的效果,在分析题部分设计了一道可体现创新思维运用的题目;在附加题部分专门设置了一道侧重于回路创新设计的小题。
  从A、B平行班课程结业考试最终成绩来看:在填空、选择等基础题型上,A班得分略高于B班;在分析、附加题等综合性题型上,B班得分明显高于A班,而且,主要体现在两道特别设计的小题上;在计算题上,B班得分略高于A班。A、B班各题型得分具体情况如表2及图1所示。同时,从统计情况来看:B班总评得分明显高于A班;基础题型总评分差异不大;B班综合题总评得分明显高于A班;A、B班得分高的题型的结果与基础题型、综合题型结果相似。课程考试题型总评得分统计的具体情况见图2及表2。
  从课程教学效果来看,A班采取的鼓励积极学习型课程教学氛围的教学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在课程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和形成较好的学习效果,A班也因此在基础知识学习部分得分较高。在分析题、附加题题型中,由于题目综合性与难度系数较大,解题时虽然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创新,但是需要缜密思维过程的推理以及合理的思考判断与处理,能够反映出学生思维方式方法的把握程度与发展高度,A班在此类题型中得分较低说明其思维并没有得到突破性的改善,课程教学只是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知识内容的迁移。B班采取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有利于思维拓展与运用的思维空间活化教学环境建设、具体思维形式方法及其运用过程的探讨、基于教学内容的问题解决等方法,綜合形成有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课程教学方式,促进了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内涵的内化,强化了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方法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运用,特别设计的两道小题也反映了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在建构大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教学效果。
  3.结论
  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加强与创新思维培养相结合的设计,并落实于课程教学实施过程,是创新思维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落实寓创新思维培养于课程教学方法的基本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鲁克成,罗庆生编著.创造学教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09:13
  [2]段继杨主编.创造性思维[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8
  [3]朱建芳.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系统分析[J].科技资讯,2005,24:13-114
  [4]王利华,李理等.机械创新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4(2):183-186
  [5]傅俭毅,袁杰红等.课程教学中出现思维的培养[J].现代学术研究,2007(5):85-87
  [6]张昕,任奕奕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56
  [7]Keller J M. Strategies for stimulating the motivation to learn[J].Performance Instruction,1987,(8):1-7
  [8]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3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多年入馆教育实践为基础,提出“三段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分析了“三段式”新生入馆教育的具体实践情况和效果。  【关键词】图书馆 入馆教育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04-02  新生入馆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启蒙教育,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基础环节,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期刊
【摘要】目的:PBL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研究探讨基于PACS的PBL教学法应用于少数民族班级《磁共振诊断学》的实习课堂教学效果。方法:将本校上《磁共振诊断学》实习课程的少数民族同学分为PBL教学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相同章节内容实施PBL教学和传统方法教学,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及阅片测试评价相关能力指标。结果:PBL教学组测评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PAC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14-01  去年中秋前夕,因为经常参加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研究,我突然敏感地发现《中秋节》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主题,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因为每逢中秋,九州大地,和家团圆,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一边赏月,是人间最幸福的时刻之一!恐怕就是月宫里的嫦娥,也会羡慕不已。
期刊
【摘要】本文以某高等院校统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为例子,从建设目标出发,然后提出建设方案,并讨论了专业改革建设的预期成果和主要特色。  【关键词】专业综合改革 教研教改 制度建设  【课题项目】中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20-01  一、前言  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数据搜集、处理和
期刊
【摘要】《经济法概论》课程主要阐述我国经济活动中重要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国家规范经济活动中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能够掌握和运用经济法律基础知识,开展经济活动,并能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总结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路径措施,力求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济法概论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
期刊
【摘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课程,本文针对我院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化教学体系,通过建立网络化的自主学习平台和公平的考核机制,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试验设计 数据处理 教学网络化  【基金项目】武汉轻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XZ201501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
期刊
【摘要】从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清王朝统治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38年,史称民国时期。与政治经济衰败不相对称的是民国学术大放异彩,学术人才频频涌现。当时这些大学的教授学者们力求吸收西方大学有益经验,思考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路径,将中国大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 中体西用 金典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本文在反思现行的教学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依据,提出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建构主义 课堂教学 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33-01  课堂教学评价是检验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分析现行课堂教学评价表不难发现,课堂教学评价
期刊
【摘要】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每年都会为国家提供数一百万计的各专业人才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高校在肩负着高级人才教育的重担外,还有这科学研究的任务尤其是理工类大学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科学成果出现,为我国的现代化作出卓越的贡献。因此高校目前肩负着教育与科学研究两项艰巨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与“研”两者的关系平衡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将对高校教研关系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摘要】我国大学的传统教育模式遵循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管理原则,营造严谨而秩序的学习氛围。随着时代的变迁,让学生不仅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同时又能发挥个性与特长的人性化管理理念逐渐盛行。人性化管理理念可以很好的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协同校园文化共同推进学生自我管理工作,更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据此,本文针对大学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可以有所助益。  【关键词】大学 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