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活动对低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效果影响探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u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绪论
  1.本文理论依据(指导思想)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教育的分类目标本质上是以学科能力为核心的,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他把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分支领域。布鲁姆对于老师设计问题有了新的启发,老师可以依据孩子的认知特点从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地提出问题:认知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前三个问题属于初级性认知问题,后三个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本文中设计的活动是根据北京版《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一年级第一编课题《环境整洁为大家 公共卫生你我他》针对一年级学生设计的。设计前三个初级性的问题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另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呈现具体性和形象性特点,在社会性发展上有较强的可塑性。本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水平。
  2.本文选题背景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发展,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方式。而且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地改革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让培养出的孩子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在日常课堂中,老师由于缺乏理念指导或者其他原因,很少去尝试开展新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很难去活泼主动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本文中设计的活动是以家长在周末空闲时间带孩子去通州运河森林公园并完成任务单的形式开展的。学生获取知识和启发思考没有局限在学校教室课堂内,而是拓展在社会公共课堂中。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将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实在实践中。
  3.本文选题意义
  本文涉及的活动中有任务单的设计,其中包含学生观察公园公共卫生情况并采取行动的任务,拓展了学生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这次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和了解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分析和思考社会问题的习惯,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本文还要证明学校教室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锻炼能力的唯一场所,老师讲授也不是唯一的方式。通过紧密联系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在社会中学会学校要求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二、本文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根据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与此相伴随的现象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的因果关系的活动。本文是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根据设计的思路,有目标地一步步完成活动任务,并通过观察活动开展的情况并记录下来数据的形式,来了解综合实践课程与创新的活动方法之间的关系。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的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一个阶段是任务的讲解,学生的动员和素材的收集。任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本次活动的内容和注意事项。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分为课内外两部分活动完成的。课内是以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讲解任务单内容和观看并讨论公共卫生视频等形式了解任务内容;课外是以家长带孩子去运河森林公园完成任务单并照照片的形式完成的。
  第二个阶段是素材的收集与交流,这个阶段的任务目的是让学生互相分享学习、评价彼此的任务成果,通过分享彼此的亲身经历来激起自觉的认识和环保带来的正面感受。让学生对于公共卫生的概念有所具体认识,通过实践认知公共卫生概念。这个阶段的任务也是由课内外两部分活动组成的。课内是通过小组展示评价与全班范围内展示评价的形式开展的;课外是以学生与家长交流任务完成心得的形式开展的。
  第三个阶段的任务是提升与升华。这个任务的目的是让孩子理解保护公共卫生是大家共同的职责,是关系到每一个切身的利益,需要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去用行动去维护。这个阶段任务在课内是通过完成心愿卡,保护公共卫生承诺书和班级倡议书的形式来完成的。课外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向有关部门提出保护运河森林公园的倡议。
  (二)实证结果解析
  1.任务单完成结果数据及分析
  本次活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一共在4个班级中组织了本次活动。1班47个学生,收到15张任务单,参与率为31.9%;2班46个学生,13个人完成任务单,参与率为28.2%;4班46个学生,11个人完成任务单,参与率为23.9%;5班47个学生,有22个学生完成任务单,参与率为46.8%。4个班级的总人数是186人。收上来的任务单有61份,学生的参与率达到了32.8%。家长表示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并积极带孩子去活动地点并积极辅导学生完成任务单。很多孩子在自我展示的环节都提到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帮助和支持。
  2.学生在展示与评价环节数据及分析
  在展示与评价环节,每个班都有积极大胆的学生站在台前进行自我展示,包括对于自己作品的讲解,对于参加活动遇到的困难,参与活动的收获等。其他学生在认真听完展示之后都进行了积极的评价。评价的词汇与思路比较狭窄,但是经过引导之后有所进步。
  3.学生完成心愿卡、承诺书、倡议书数据及分析
  完成心愿卡、承诺书和倡议书是在全班范围内每个人都参与的活动。虽然心愿卡和承诺书的形状是以爱心型作为示范的,但是孩子经过鼓励之后开拓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心愿卡的外观。最后,孩子以气球、螃蟹小花、宇宙飞船、火箭房子等丰富的形式去设计心愿卡和承诺书的外形。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程和美术课程跨学科的结合。
  四、结论
  用创新方法即以家长在周末空闲时间带孩子去通州運河森林公园并完成任务单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激发了对于公共卫生的感性认知,并用实际行动去维护公共卫生。另外,学生还通过制作心愿卡、承诺书、倡议书的形式来保证自己保护公共卫生的决心。总之,通过创新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低年级段综合实践课程的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其他文献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明确的规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因此在制定幼儿课程时就要在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内容上下功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优秀都建立在兴趣之上,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体验游戏本身的乐趣的同时,也会对未知事物产生好奇心,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幼儿年龄越小,游戏对他们成长的鼓励作用就越大。那么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如何设计游戏与相应的语言活动相结合,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获取语言经验,感受语
期刊
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新教学方式等,目的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要完成这一伟大工程,取得预期的成功离不开作为课改主力軍和直接参与者的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实践。所以重新确立和认识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
期刊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体会颇深,生活好像万花筒,班主任的生活则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班主任工作的琐碎、繁杂且不说,光是每日面对那一群年龄差不多,思想各异,性格亦不同的学生,处理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他们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简单化;刚任班主任的时候,总认为孩子做了错事,责骂他就行了;孩子犯了过失,教训一番即可。  班上有个孩子赵路玮,自从他来到班上就很让人头疼,他上课经
期刊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对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心。他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的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的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这句话令我感动和深思:我们曾经追求的那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生,包括名誉,财富和地位是否真正是有价值的?假设我们获得了所渴望
期刊
在《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实效性》课题研究中,我们历经一年多的实践摸索,探究总结出创设教学情境的“五法”,切实提高我们的课堂实效,使教学情境创设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学贵有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阅读课堂,善于提出问题或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为下文的学習做启发性的铺垫。  例如在教
期刊
2016年,桃李满天下的莫振高校长,成为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用一生来诠释了对教育的热情,对学子们的关爱,真正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能像莫校长那样的好老师,毕竟不是很多,特别是现今在农村工作的年轻教师,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一生呢?现实与理想差距很大,年轻教师不断转行或被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吸引。乡村学校教师的缺失,成为了农村教育发展的短板。那么,如何留
期刊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也道出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一个坏习惯,也可能贻害一生。下面我就自己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刚面的浅见同大家交流。  一
期刊
一、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物理在初二年级虽然是一门新学科的开始,但是学期之初就明显能看出几个班的平均水平存在着差异。比如A班的物理平均分一直比B班的明显高,但是A班的学生对老师的教育行为不够支持、配合,所以我在上课时对A班的学生总是不停地苦口婆心地说教,对有些“刺头”学生有时还当众批评,但他们仍然屡教不改,我几乎失去了教育的信心,导致我对他们的期望很低。B班同学虽然基础不如A班,但是B班同学对老
期刊
十六年的班主任親身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班集体就像一首诗,一幅多彩的画,像一座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百花园,班主任是灵魂,是园丁。作为班主任我深深体会到要形成教育的合力还必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才能保证对学生教育的真正落实。要全面了解学生,搞好班级工作,班主任首先应当搞好家校联系,在这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加强沟通,深化家校合作的意识  1.利用家访拉近班主任与家长间的
期刊
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幼儿教育是“教育梦”实现的基础,实现“中国梦”须从幼儿教育抓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幼儿教育创新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幼儿语言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