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地亚哥一家聂鲁达住过的小旅馆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色走廊尽头安放着紫色的椭圆镜
  看上去 这趟旅行有些淫邪 是否
  依然正人君子 有点儿 不确定
  黑暗故事的设计师有一张月光桌面
  它写道 她住在一楼 左手第三间
  她的声音像一把穿着睡衣的锥子
  聂鲁达一来 苹果就纷纷起床
  太多的镜子令我害怕 在卫生间里
  在壁橱表面 在楼梯角 在第98页
  一群目光灰暗的幽灵 也是提着箱子来
  提着箱子走 没有钥匙了 老板
  对一位脸色苍白的先生说 秋天的床
  你得预定 我喜欢坐在庭院的棕榈树下
  喝一杯热咖啡 这阴影适合读《二十首
  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每个住客都读过
  比未读更孤独 更痛恨那些海滩 那些苔藓
  他不仅睡在这里 他发明的那些深刻而昂贵
  的艳遇 也到他为止 油漆干瘪 踢脚线开裂
  地毯上污点斑斑 他的外套好宽阔 卷走了
  火山 “我们甚至遗失了暮色” 街道上
  看不见狮子 那个秋天雨很輕 我在12点
  之前退房 有架密封着窗子的飞机在跑道上等我
  ——原刊于《十月》2018年第4期
  推荐语
  作者以一次圣地亚哥的旅行为主线,通过时空交错的叙事,将自身体验、聂鲁达人生经历与其诗作名篇相互交织。整首诗歌致敬聂鲁达魔幻现实主义的诗歌风格,在当下与历史、现实与文本的互文关系中展开想象,延伸出紫色的镜子、月光桌面、毒枭、污点斑斑的地毯、密闭的机舱等多维意象,诗歌的叙事维度也在现实空间和聂鲁达诗意空间中不断游移,最终返归作者对自身精神空间的审视,以返程飞机为寓意,以告别和回归的姿态,完成了一段个体生命的诗意体验。
  ——推荐人:高坤
其他文献
灵魂在冷与静中站立  《听雪》是向瑞玲第二部诗集,是向瑞玲人生旅程中的一种印证:有面对自我静静的独白,有在人在事之前款款的倾诉,有对景对物对时光的点到即止,让感触、感悟与心性、心地凛然站立,把生命的诗情和诗歌的空白、意境的独特与文字的禅韵一一呈现出来。其主题明朗,色彩多姿,意象巧妙,情怀赤诚,语言清洁,简约而快速地刻写出外在参与的社会人境与内在参悟的心灵话语,可分为七个方面:  一写自我直接参与的
期刊
她把椅子往光里挪了一下  再挪一下  直到把自己全部放进去  这花花绿绿的季节  搁在年轻那会  真是做什么都好  可是,现在  现在,她的日子只剩  吃饭  睡觉  晒太阳  只剩,咒那个挂在墙上  看着她眯眯笑的男人  三年前扔下她  她,再找不到别的事  她今年九十五  她是我奶奶  ——原载《中国民间短诗》第3期2019年10月  推荐语  这首小诗不小,开篇就把人“唬”住了:她把椅子往光
期刊
数月之前,我应邀参观了重庆主城内一条路线,从中四路到李子坝,再上三层马路到二厂:起于曾家岩,止于鹅岭。  我是跟一伙诗人一块儿去的,大家一下子就被某杂志的李总组织了起来。李总是个看上去要比真实年龄显大的年轻人,我们表面上叫他李总,实际上他是李海洲。我个人意见老总长得太年轻反而不好,容易被人当成副总。   记得那天下雨,我们就成为一支打伞的队伍。途中随时有人加入,也随时有人离开,我们的队伍就以这
期刊
才来城里住了几天,母亲  就待不住了,一边说城里好  一边念叨她乡下的玉米,辣椒,果树  念叨她老屋的粮食,房前屋后的  她拾掇好过冬的柴火,她还念叨着  要去看看他的老娘,要去田野  和庄稼们拉拉话,踩着柔软的土地  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她说  她心里会特别的踏实  她不知道,她的故乡已经远去  她已经没有了她的庄稼,和粮食  她也不知道,她的老娘已经走了许多年  她今年快八十了,她老得和她的故
期刊
海神的一夜  陈东东  这正是他们尽欢的一夜  海神蓝色的裸体被裹在  港口的雾中  在雾中,一艘船驶向月亮  马蹄踏碎了青瓦  正好是这样一夜,海神的马尾  拂掠,一支三叉戟不慎遗失  他们能听到  屋顶上一片汽笛翻滚  肉体要更深地埋进对方  当他们起身,唱着歌  掀开那床不眠的毛毯  雨雾仍装饰黎明的港口  海神,骑着马,想找回泄露他  夜生活无度的钢三叉戟  《海神的一夜》是陈东东颇具代表
期刊
儒者也好,儒家美学也好,其核心概念都是儒家哲学所谓的“仁”,所以也可以说向明老师作为诗人同时也是个“诗仁”,就像说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李贺是“诗鬼”一样。不管怎么说,向明先生的诗歌美学,包括他的诗歌风格,在我看来首先是围绕“仁”建立起来的。  读诗可以获得最直接的感受。读向明先生的诗,你会觉得像是在和一个蔼然长者、一个灵魂的朋友倾心交谈,会感到兴致盎然,如坐春风。同是语言的结晶,向明先
期刊
黄亚洲是一位有颗大心脏的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是他一贯的创作方向与诗歌立场,每临国家危难时刻,他都以诗人的名义冲在最前沿。自新冠病毒疫情在武汉爆发,诗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以独特的视角、奇异的想象、朴素的语言、真切的细节,创作出一部51首诗作的感人至深的诗集,全景式抒写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以诗歌的幽光,在寒夜中点亮温暖大地的人性之光。  我对黄亚洲的创作状态与文本都比较熟悉,曾先后为他的诗集《我钦
期刊
我们准备着  冯 至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領受  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  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  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  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  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  它们经过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  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  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1941年,身处边地,时年37岁
期刊
已近中年的诗人杨平,有一颗诗意勃发的青春之心。诗思活跃,诗写沉静,诗里诗外沉稳、恬静,不事张扬,与他交往心里欣悦、踏实,读其诗心里怡然、诗意悠远。  杨平是我多年的朋友。同处渝西,大足、江津两地常有走动、交流,情谊笃深。本质上,杨平是一位成熟的抒情诗人。他的诗不潮、不锐,但有味、耐读。然而,多年来,我只读他的诗,沉浸于那诗意辽阔、意味深长的意境中,却无只言片语诗的评说。当诗人的又一本新诗集送到我的
期刊
被苏东坡命名的“郊寒岛瘦”,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和贾岛,他俩还各有诗号,即“诗囚”孟郊和“诗奴”贾岛。这诗号显然和“诗圣”“诗仙”“诗神”“诗天子”等诗号比少了气势和飘逸感。  孟郊比贾岛大28岁,是忘年交。把他俩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诗歌,道同才志合,更在于他们对诗歌的追求和真爱。他们共同点是对诗歌的铸字炼句,刻意求工的真态度,此外,就是他俩对仕途的不屑和守住清贫的操守,令人动容。  先说诗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