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暴力狂”背后的秘密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上,在人格发展的特质上,当一个人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平时他不会做的行为”或“异于常人的表现”来达到目的。因为一般人对“异常行为”的警觉性较高,相对地也会认为这些属于“危险讯号”、“求救讯号”而特别去关注,甚至去解决问题。所以,有时孩子会尖叫、哭泣,甚至是扔东西等,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想吸引别人的注意。
  不过,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出现比较暴力或是愤怒的行为?孩子的个性、大人给的反应如何,都是影响孩子行为的因素。大致上,在2~4岁的幼儿时期的暴力倾向行为比较短暂,因为他们只想引起注意,而不是真的要攻击对方。
  为了表达心中的不安或焦虑
  当人感到不安或焦虑时,容易出现冲动的非理性行为吗?答案是肯定的!弗洛伊德在人格特质的探索中曾经提到,人类的行为受到潜意识影响,所谓的潜意识,又被“性”与“攻击”主导。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所属物品可能会被剥夺时,会下意识地出现暴力行为。
  简单来说,当孩子感受到原本围绕着自己的人或事物出现改变时,他的心中会出现焦虑及不安全感,假使孩子没有得到适当的情绪安抚,他可能就会出现暴力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出现暴力行为并非单一因素,往往都是跟背后的家庭因素有极大关联。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争执,甚至大打出手的话,这些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育成长中,容易对环境感到不安、焦虑,甚至容易出现暴力行为。
  误以为“这样做,是对的!”
  孩子是最厉害的观察家和模仿家,在12~24个月大时,他们就懂得观察和模仿身边最亲近的人的动作。譬如妈妈和爸爸两人说话时的语气和动作,假使两人在孩子面前经常为小事争吵,或是加入一些情绪性的话语(骂脏话等),孩子会以为“用这样的口气和别人说话,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家长有时会有错误观念,以为“孩子年纪小,大人在他面前吵架,他哪懂,怎么会有不好的影响?”事实上,虽然孩子年纪小,但是长期下来,他们会误以为“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用这种方式”,导致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落差,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人际关系发展和处理事情的观念。
  假使父母经常在小孩面前上演“扔碗盘、大声吵架、言语互相羞辱”的戏码,是否会影响孩子未来与人相处的模式?答案是肯定的!
  孩子在童年时期,长期处于被父母殴打、强权管制、军事教育的环境,虽然他讨厌甚至痛恨这种遭遇,但是无形中,他也将这套行为模式储存在脑中,甚至下意识地出现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譬如他在极端愤怒时,也会不断用言语刺激,或是出现暴力行为,之后又会对受虐一方出现怜悯的心态。其实这个过程,就已经反映出施暴者幼年的遭遇。
  有些家长反应,孩子在家很乖巧,当看到老师在联络簿上记下孩子打人时,不但无法理解,甚至还感到莫名其妙!难道孩子有说不出的秘密心事?建议家长在尚未了解事情始末之前,还是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说清楚讲明白比较重要。虽然打人不对,但是有些家长一冲到幼儿园,看到孩子当场就往他头上打下去,孩子不但颜面尽失,大人也斩断了与孩子沟通的那一座桥。
  有些家长反应,孩子在家很乖,没什么意见,父母讲什么都答应,也不会打人,怎么在学校就反常了?在了解了实际状况后才发现,父母在家中采取严格教育,只要小孩一做错,或是违反家长的要求,就会遭来严厉责骂。久而久之,孩子知道父母听不进去自己的意见,多说只会遭来责骂,就决定在家中做一个没有意见的人。但是小孩会设法找出其他情绪出口,假使方法错误,就会出现暴力行为,譬如在学校若与同学意见不合会打人、辱骂对方、欺负小动物、自我封闭等。
其他文献
最近我很烦。老公被调去别的城市,一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家,我带着五岁的女儿,又要上班又要接送孩子,忙得焦头烂额。偏偏女儿还老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说要去出游,听得我心烦意乱。  周五傍晚,把女儿从幼儿园领回来,叮嘱她自己玩,我就进了厨房。没一会儿女儿兴奋地跑来问:“妈妈,哪儿有抹布?我想要一块干净的抹布。”我不耐烦地把她推了出去:“哪儿有干净的抹布?玩你的玩具去!”女儿看了看我,欲言又止,转身走了。  
期刊
老公在远隔千里的油田上班,家中常常只有我和6岁的女儿薇薇。而我所在的单位也经常加班,由于工作繁忙,我总是成箱地买些方便面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  近段时间,我发现箱子里的方便面好像减得特别快。对此我十分纳闷—这些天我们并没怎么吃方便面啊!不过,想到女儿喜欢把东西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也没有多问。  连续几天,我发现女儿从幼儿园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院子里的两棵小松树下,给小松树松土、浇水,然后
期刊
四岁的小女儿看到隔壁的大姐姐玩轮滑,很是羡慕,她也吵着要我给她买一双轮滑鞋。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些负面新闻,说是小孩子没做好轮滑保护措施,摔得头破血流,于是我告诉她:“这是大孩子玩的,你太小,不适合。等你长大了,我一定给你买。”  女儿却坚持要,每天都提起买轮滑这事,连做梦都说:“轮滑鞋,我要轮滑鞋。”那天,碰巧被老公听见了,他劝我:“你就给她买双吧,看她多么想要。”我解释:“不给她买,有两个原因,一
期刊
你家宝贝怕水吗?会不会对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敢用花洒冲头,不敢游泳?我家就有一个这样的儿子。  在儿子六岁的时候,我给他报了一期游泳班,其实我知道他怕水, 但有经验的妈妈们告诉我:“小孩子学游泳,交给教练,几天就会,教练才不管这么多,像赶鸭子一样往水里赶,赶几回就会了”。 所以我也试试,但儿子每天回来都不开心,他告诉我,他真的很害怕游泳,怕水。既然这样,游泳班停止了,老公说他来教教看,我们带他去
期刊
上周日,受朋友Maria的邀请,我们一家上她家玩。Maria来自美国,在我校工作。她有两个儿子,6岁的Nick和3岁的Sam。Nick和我儿子年龄相仿,非常玩得来。在我们看来Maria的孩子总是彬彬有礼,在朋友之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  一进Maria家,我们就看到正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书的Nick。Nick一看到儿子,就走过来亲热地拉上儿子一起上楼,两人直奔他的卧室。半个小时之后,儿子走下来问Ma
期刊
感知觉  感知觉是认识的门户和基础,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以后认识世界,掌握知识,以及从事各种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终生的实践意义。家长要经常带孩子观赏大自然的风光,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及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闻以促进其各种感知觉功能的发展。  语言能力  3~6岁是儿童熟练把握口头言语的时期,良好的言语训练能加快这一进程。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实物、儿歌、识字卡等,教孩子说话、
期刊
儿子个性很淡定,“处变不惊”  黄舒骏儿子的英文名字是Sean。之所以取名为Sean,黄舒骏表示自己是爱尔兰控,想取个与爱尔兰相关的名字,所以想到“Sean”这个爱尔兰名字。不过爷爷奶奶老人家英文发音不标准,后来索性把“Sean”叫成“象”,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象象”。  由于工作的关系,黄舒骏经常在各地奔波,舍不得离开娇妻与稚子的他,干脆将一家人都带在身边,成为一个“移动式的家庭”,如此一来不但
期刊
儿子五岁时,曾娇嗔着问我:“妈妈,你最爱谁?”我知道他期待着,并自信我会给他满意的答案,我原本可以顺口说出“我最爱你”之类的话来满足他,但是我没有那样敷衍他,而是一本正经地跟他说:“我最爱我妈妈。”儿子满怀期待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嗔怒地说:“那我也不爱你了!”然后自顾自走开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没多大一会儿,儿子就又粘了过来。当他再次问我同样的问题时,我依然答道“我最爱我妈妈。”这次,儿子不再恼
期刊
早上,你和孩子急匆匆地赶到公交车站,不巧,迟了一步,大巴正缓缓驶出车站,下一趟车,可能要等上10分钟。这时候,你会对孩子怎么说  A:都怪你,让你动作麻利点,你偏要磨磨蹭蹭!叫你半天,都不肯起床!说好了穿校服,你偏要换来换去!让你跑步前进,你却边走边玩!你做事太拖拉了,太没有时间观念了!现在好啦,迟到了,我看你怎么办?!  B:唉,都怪妈妈耽搁了时间,应该将你要穿的衣服拿到床边,应该早点将牛奶冲好
期刊
丫头还不会走路就开始旅行  红杏曾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留学,取得视觉艺术硕士学位。回国后,身为女性人文地理摄影师和旅行作家的她,工作本身就需要四处游走。2004年10月女儿佳佳出生了,这个小家伙并没有让“辣妈”红杏停止旅游的脚步,而丈夫度过童年时光的东北小山村,便成了第一个“亲子游”的绝佳地点。  孩子很小的时候,妈妈们总是想着如何百般呵护,甚至都不敢抱出门晒太阳,但是在佳佳才4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