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丽湖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s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山冲冲里人工筑起的土坝还不叫湖,文佳冲水库主要承载的,还只是广袤农田的灌溉任务。
  我真正走近文佳丽湖的时候,正值枯水季节,一汪湖水瘦弱地流过我的心田,秋水共长天一色。孤鹜、翔鱼,还有几片浮在湖面的落叶。我在湖畔边走边停,途经你的飘飘秀发,走过你的灵魂。期盼你的柔情,润泽我湿漉漉的文字。此刻,我写下石头、泥土,写下我们即将一起远行的路。
  1957年,坝塘区委决定,举全区之力兴建文佳冲水库。区委一声令下,坝塘、沩乌、油麻田、珊瑚、停钟、南田坪纷纷响应,6个乡的劳动力齐上阵,8个月时间把水库工程全部扫尾。肩挑手扛,万众一心。那是自力更生兴建文佳冲水库的历史记忆。
  我决定为文佳丽湖写点儿什么。
  这一天,让唐长辉书记去忙村上的工作,我们四个大男人径直往文佳丽湖畔的山里走去。山里没有路,又好像有一条路。路就在脚下,路就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这里的路,是当年的水库管理所;这里的路,是如今的护林员住宅;这里的路,是生机勃勃的小森林庄园。我们行走着,走进了宁乡市人民政府的林区禁火令,走进了国佳冲、马家冲。这里冲连着冲,冲吻着冲,冲里有冲,冲外有冲。靠山吃山的父老乡亲,就这样一代接一代在这条冲里繁衍生息。
  在国佳冲,我们见到了30年如一日守护大山的护林员谢章保。今年58岁的老谢,在这里土生土长,几个村的林地都由他负责看守。他已经记不清走破了多少双鞋,数不清走过了多少里路。物换星移,他的脚步,是丈量,也是飘移。
  护林之路,是一部经卷,耗费的时光都在这部经卷里。万亩林海,是上天的眼泪,每一滴都是黄金,我们应该赞美,虽然我们的陌生也是一种赞美。
  这是我的湖,还有我的岸,我的森林。
  金河的名字,与文佳丽湖紧紧连在一起,常常激起人们金波荡漾的联想。
  坝塘镇党委书记把自己的先生安排到金河村指导,作为“村支两委”强有力的后盾。为此,市供销合作社为金河派出了驻村第一书記。此外,镇里由党委组织委员牵头,两名干部联系金河。强强联手,生生不息的文化,一定会让一切与金河结缘的美谈流传千年万年。其实,这不是我的湖,也不是我的岸、我的森林。
  强大的动力,一定源于内生。于是,有了我们与唐长辉书记的促膝长谈。从党组织的建设到村里黑化、亮化、美化的三位一体布局。从社会贤达作用的发挥到离退休干部的合力形成,从走出去招商引资到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恍惚每一步创想都是中国梦的金河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唐长辉同志在金河村振兴乡村文化座谈会上娓娓道来的文佳丽湖文化,绝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时冲动。
  有限的篇幅,我没有为同行的几位留太多的笔墨。
  对诗书画均有涉足的杨正华,放下“记得少年骑竹马”的童趣,已经把省金融美协创作基地的牌子挂在了文佳丽湖畔。在摄影界风生水起的老乡长蔡石姣已多次暗访文佳丽湖,创作了大量的摄影作品。“建设好了金河,就是建设好了我的家。”我对杨正军先生这份游子的情怀毫不怀疑,他应该也是为“村支两委”出谋划策的高手。
  文佳丽湖畔,小森林庄园,那里保存了很多赞美的诗文,那是文人墨客对金河村,对文佳丽湖最真诚的期盼与祝福。
其他文献
惠州人是擅用香料的。  不说别的,西湖芳华洲的元妙观,建于唐朝贞观年间,香火随暮鼓晨钟缭绕千年之久。古城惠州民间节俗很多,几乎每月都有节,有顺口溜唱日:“正月春节二月二、三月清明四月八、五月端午六月六、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九月重阳十月朝(十月初一)、十一月冬至十二月年(元旦)。”这些大大小小的节俗,百姓家庭燃香祭祀习以为常,亦有为辟除异味、净化空气所为。故而老街小巷里,总有方便左邻右舍的卖香小店。
期刊
“想起来了吗?很多年前我俩见过,给你唱过一首歌,还曾写过一封信。”  “你唱的那首歌我一直记得,写的信我也记得。我们见的最后一面,那天,我穿的衣服我都记得,记得当时,你有些失望。岁月静好?”  看到你回复的微信,我的眼眶一下子温润了。  很多人都会质疑我们之间,双方这种深刻的记忆,似一层薄薄的纸,会具有如此魅力。这才相信,有距离才有美感,有距离才能欣赏,有距离才能永远。只有聪慧的女人,或者理性的男
期刊
多年前,就曾产生要到“天涯海角”去看看的强烈愿望,但一直未能如愿。去年十月份,海南三亚之行,终于有了机会。  那天上午,午饭后,我们一行乘车向天涯海角驶去。  海岸很开阔,榕树、棕榈、椰子树、芭蕉树等都非常高大茂盛。这里的海景很美,路边树木葱茏,鲜花盛开,海边岩石巨大,许多岩石延伸在海水里。走了一段,我和老伴儿有些走不动了,因上午在大小洞天走的路很长,只好又乘观光车走了一段,可是这个车不再往前走了
期刊
据说,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人过60岁,即要被家人用荆筐送到山上事先挖好的土窑里,任其生灭。  一  我看见姑姑佝偻在轮椅上,一根带子系在胸前,人似乎又缩小了一圈儿。姑姑本来就不高大,人生得小巧,也就大半年时间,觉得比春节时见到的模样,又苍老、迟钝、萎缩了不少。也许是感觉到有人来,她的一只眼睛努力地睁,终于睁开了,另一只眼睛努力了幾下,无果,不再做徒劳的挣扎,眼皮就那样耷拉着;嘴巴似乎瘪进去得更狠
期刊
乡村里,醒得最早的当是炊烟。  天色微明,栖息在枝头的鸟儿还在酣睡,不知谁家的屋顶上空已升腾起一缕缕灰色的炊烟,细细的、柔柔的,像刚睁开惺忪之眼的小孩儿,一时间还没辨清方向,盲目地向四野张望,而后挪开脚步,晃晃悠悠地绕过叶尖上挑着的露珠,孤单单向远处的天空飘去。  村人们陆续拉开了门闩,将新一天的光亮照进屋内,鸡鸭鹅们率先冲出,门前场地一下子热闹非凡。清醒过来的村庄养足了精气神,欢快地披上霞光,聆
期刊
年轻的时候,以为喜欢一个人,是一辈子的事情。  那年冬天,你参加一次中学时代的同学会。临出门之前,一向简朴的你特意打扮了自己:上身是一件平日里舍不得穿的浅灰蓝羊毛呢大衣,下身一件半旧粉紫色斜纹格子长裙,出门的时候在脖子上系了一条手工钩织的深紫色羊毛围巾,用黑色橡皮筋将脑后的三千烦恼丝随意轻绾。细细端详下,将一双星眸点亮,再在唇上点了一下绛色口红,算是给自己点了个赞。  热闹从来都是她们的,在一片别
期刊
上世纪末,火车跨过琼州海峡,经过我的家门口,每天清晨或傍晚,火車不是从南就是从北呼啸而来。  我第一次坐火车是在1974年底。那年,高中毕业的我去从军,当时徐闻还没有开通火车,我们先是坐军用汽车到湛江兵站,然后在湛江火车站乘坐火车前往部队。我们乘坐的是闷罐子火车,60多名新兵挤在一节车厢。车厢里没有座位,车厢两边各有一个小窗,右边中间开有一道门,车厢底煤渣黑乎乎的。我们在车厢底下铺了草席,肩靠着肩
期刊
我九岁时,父亲去世了,加上家里的其他变故,母亲不得已从江苏改嫁到了安徽。继父是一个采石工,身材矮小,面相偏丑,并且性格像石头一样坚硬,脾气像炸药一样易燃,所以到了将近五十岁,依然孑然一身。带着拖油瓶的母亲别无选择,在别人的撮合下,委屈地跟了他。  继父刚开始只想在我和妹妹之间挑一个孩子,说两个孩子养不起。于是,母亲带走幼小的妹妹,把我留在了江苏一户姓周的人家寄养,等我长到18岁,就必须做他们家的媳
期刊
伟大的历史时刻,我们更需要文学的力量。  2020年是让人悲喜交加的时刻,一场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从1月到年尾,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人类头顶。正如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先生,在诗作《别离》中所说的那样,“夜不黑;黑的是这世界。/和我再多待一会儿。”(柳向阳译)灾难并不可怕,武汉封城不可怕,停产停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千疮百孔后的痛苦的心。举国行动起来,全民防控疫情,战
期刊
一纸病理报告单,让我陷入了无限的寒冬当中。虽然恶性肿瘤只有大拇指指甲盖儿那样大小,可肆虐的癌细胞会很快蔓延到整个左乳。  全切,半切,移植假乳?医生给了我三个方案。所谓的全切,就是把整个乳房切掉,好处是根治,美中不足就是不好看;半切是切掉恶性肿瘤部分,保留大部分乳房,不影响外观,但易复发;移植假乳就是把整个乳房挖掉,保留乳头和皮肤,然后填充硅胶,看起来像没有手术一样,可还是容易复发,并且每隔十年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