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游戏”引导孩子认知世界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332145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假装游戏”决非简单的游戏,它可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
  孩子是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比较中逐渐认识自我的,如女孩手中的洋娃娃往往就是她自己,而她所扮演的就是妈妈的角色。在“假装游戏”中,孩子可以不断地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换位思考”,对他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而且家长大可以加入孩子的游戏和他一起玩,甚至可以听听他的奇思妙想,还可以帮他“出谋划策”。如果有你的参与,必定会增加孩子的游戏兴致,让他玩得更开心,学到的东西自然也更多。换个角度来看,这既是你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增进理解的最佳时机,又可以让你分享到孩子的欢乐!
  在此,给陪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的家长朋友,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孩子的想象主要是围绕玩具展开的。孩子见到什么玩具,就会随之想象出相应的游戏。所以你可以启发孩子更多地运用玩具来展开想象,锻炼他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在你的语言中可以刻意地多加些丰富的描述性的语句,比如在名词的前面多使用一些生动浅显的形容词。在这样的语言氛围中,孩子能接触到大量的形容词、关联词和逻辑语言,可以发展他的语言能力。
  孩子的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经常只是一味热衷于模仿成人的某些动作。比如女孩会学妈妈的样子抱着娃娃,给娃娃喂药,却并不明白这个举动的真正目的,和“妈妈”这个角色的真正意义。所以你需要在游戏中悄悄地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帮助他认识某些行为的因果关系,从而加深对这个角色的认识。比如给他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妈妈为什么要给宝宝吃药呀?”“警察叔叔是干什么的呀?”
  孩子的兴趣转移得很快,往往不能坚持自始至终地担任同一个角色,而是凭着对动作的兴趣不断地变换角色,还常常会混淆角色,玩着玩着就搞不清自己担任的角色。这一方面是由于孩子对角色不够理解,另一方面是他年龄尚小,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他们会偶然地说出一句话,或者做一个动作,可一会儿功夫,脑海里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平时应多带孩子观察、模仿,加深印象,帮他积累丰富的角色经验。
  孩子喜欢让你给他反复地讲他钟爱的故事,对某几个故事,她早已烂熟于心。所以利用家里现成的一些道具,和孩子一起来演绎他所熟悉的童话故事吧!比如小马过河、三只小猪等等,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故事分角色演绎出来。这样的游戏可不是玩一次就没用了,孩子一定会反复尝试,乐此不疲,并且还会有不断地创新!茶余饭后、亲友来访,你不妨也和孩子一起表演一段,相信一定会是笑声不断,其乐融融!
  责编 林楠
其他文献
2011年8月16日  我总结出一个习惯培养的重要方法,就是习惯加减法,它的秘诀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培养好习惯就像缠缆绳—样,只要每天缠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变得牢不可破。改掉坏习惯不能指望一刀斩断,只要不良行为在减少,就应当允许甚至可以奖励。  2011年9月6日    当孩子们在一起做一些可能是坏事的时候,如何引导孩子既不当告密者又保护自己呢2可以告诉孩子几个原则;一是
期刊
独生子女时代,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交往机会对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在混合年龄孩子们的社交圈里,孩子们通过玩耍就能达到沟通的目的,这样的孩子也比较容易适应集体生活。  利于语言发展  大小不同的孩子在相处过程中,大孩子会用语言要求小的孩子合作;小的孩子会通过表情、手势和简单的音调作答,并在心中默默地背诵大孩子的话。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会说许多话,会把不同家庭的习惯用语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使其他
期刊
家,是我们心中的避风港,对孩子来说尤其重要。但是,在平日教育孩子时,父母的许多无心之语却往往成为孩子的心理伤害之源。  关键词1:我早就说  小康开心地把自己完成的拼图展示给妈妈看,妈妈却来了一句:“我早就说你可以拼好的嘛!上次没拼好,一定是因为你不够专心。”  “我早就说”可能出现在孩子展现能力时,当父母说出“我早就说你能做好,只是你之前不用心”时,会让孩子体味到挫折感。总将孩子以前没做好的事拿
期刊
不明究竟就假定对方生气,然后怀疑是自己的错,并提前道歉或试图澄清。心理学上管这叫“捡情绪垃圾”,生活中,当我看到这些发生在我的朋友身上时,我很不忍。这种行为的原始原因是父母要孩子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我妈妈就是捡情绪垃圾的资深人士,作为她的小孩,我也不乏这方面的影子。捡情绪垃圾对我来讲不是陌生的事情。这其实是人群中常见的根源自童年的一个应对模式。  人小的时候,有一个认知特点就是“自我中心”,看不
期刊
如今,家庭生活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新一代的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无疑比过去多得多,也比前辈们更讲民主,但总的来说,孩子却比过去娇纵、难管了。  误区1:孩子都很幸福  教育指向→让孩子学会体验快乐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甭提多幸福了。但幸福不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据调查,在三种情况下孩子最不开心:一是父母吵架离婚时,孩子很惊恐,不知所措,又担心自己没人要。二是没人玩时。特
期刊
提示:留心孩子在画中发出的心理信号  在儿童绘画中,可看出他们的情绪反应、人际关系等重要指标。如画中缺乏人物,可能是人际关系欠佳的信号;自闭症儿童很喜欢画重复的东西,像不断的圆或迷宫,玩玩具时也偏爱僵硬的玩具,并总是会将它们排成一列,没有完成不会停止;又如,画的人物没耳朵,说明孩子心理上有些抗拒家长命令式的话语;人物都是侧面像,一定程度上表明孩子不够自信等;孩子不管画什么都喜欢用黑色(或深色)一种
期刊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在某些方面,孩子的成长是受成熟机制制约的,所以我们不提倡单纯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评估他是否可以进入小学读书。我们要看的是孩子是否达到了“入学成熟水平”——从生理到心理、从个体智能到人际交往。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地反映孩子发展成熟的真实情况。  
期刊
“蓝精灵”是80后都非常熟悉的一部动画片。随着电影《蓝精灵》热映,“蓝精灵”玩具又火了一把,成为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单品。然而,一些“蓝精灵”玩具材料粗糙、工艺简单,更没有通过有关部门的检验,属于“三无”玩具,其安全性不容乐观(“三无”一般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  这里,我们和您聊聊玩具安全那些事儿。  玩具存在的安全隐患  ●容易引起过敏性哮喘或皮肤反应。不合格的毛绒玩具
期刊
“动脑筋”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之一。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不仅懒于思考,灵气也渐渐丧失殆尽。孩子的生活、学习,如果长期脱离了实践,不仅孩子的思维能力变得滞后,更影响孩子责任感的养成,长期以往还会使基本的生存能力丧失。  如果您的孩子不爱动脑的话,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改善孩子的情况:  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若对某件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集中思想和注意力,就
期刊
吃,真的是孩子最爱的事,他们不仅要喝奶、吃正餐、吃水果来果腹,还会“吃书”。所以,像我们会给孩子做和买各种好吃的东西一样,有时候我们也得给孩子一些“吃书的规则”,帮助孩子学会给自己找些“条款”。《环游世界做苹果派》,化解  矛盾靠《敌人派》  “派”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也是早已习以为常,国宝熊猫都有了“派”。但是如何做“派”,孩子们不一定知道,却是绝对想知道——要先拿食谱到市场去买食材、然后烘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