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爱情哲学

来源 :民族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和父亲是全国解放后的第三年结婚的,那年,母亲才19岁,父亲24岁。
   解放前,外婆因为家底薄,子女又多,在母亲十岁时,外婆便将母亲送人做童养媳,直到1949年母亲才被“解放”领了回来,此时母亲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虽然因为整天吃不饱饭,长得瘦弱,但却美丽漂亮。外婆便考虑将母亲嫁人。这时父亲出现了。
   父亲是在去母亲村里开民兵大会见到母亲的。那时父亲因为解放前参军打仗,立了功,解放后便当上了大队的民兵队长,负责整个大队七个村的民兵训练工作,而母亲那个村便是父亲的“管辖范围”之内了。
   那天,父亲在母亲村里开完民兵大会后,被安排在母亲家吃午饭。吃饭的时候,外婆和父亲拉家常。外婆奉承说父亲如此年轻便“春风得意”,家庭一定也很幸福。父亲笑了说他还没有成家,单身一个呢。外婆开玩笑似的说那我把女儿嫁给你。父亲看了一旁绯红了脸的母亲对外婆说,你这话当真?我可真娶了。
   回去之后,父亲便按风俗托人说媒来了,还捎带一封他托人写给母亲的“情书”。媒人念完情书,母亲听了羞得满脸通红,外婆却乐得满脸开花,当即说下半年便把母亲嫁给父亲,并把日子定在腊月初八。
   到了初八那天,父亲叫人抬着轿子,吹着喇叭,欢欢喜喜地把母亲迎回了家。从那以后,母亲便算是成了俞家的人。
   结婚后,母亲和父亲一直相亲相爱着,母亲对父亲细微照料,包揽了所有家务;父亲对母亲体贴呵护,从不让母亲做重体力活。但是母亲和父亲这种宁静温馨的生活却没有过上几年。全国开展那场“运动”以后,有人诬告说父亲在解放前参军时曾经向敌军告过密。结果父亲被抓了起来,判刑20年。母亲的日子一下陷入到黑天昏暗之中。
   这时,姐姐和我相继出世。母亲带着我们,日子艰难自不必说,还要遭受别人的白眼和唾弃。有人劝说母亲和父亲划清界限,不要和“汉奸”来往;外婆也让母亲离婚,趁着年轻再找一个男人过日子。母亲都摇头没有答应。母亲说她生已是俞家人,死也要做俞家鬼。母亲相信父亲不会做亏心事,也相信父亲终有一天会回来。后来父亲捎话叫母亲改嫁,母亲说:“你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也要等你回来。”每次探监,母亲都步行几十里山路,省下车费给父亲买吃的。
   父亲在监狱关了八年,案情终于澄清,父亲被平反放回了家。但父亲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英勇了。在监狱父亲被折磨得遍身是病。然而母亲喜极而泣,认为她这么多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父亲回来便是天大的喜事了。她悉心地照料着父亲,让父亲恢复元气。
   后来,上面下来文件,说调父亲去城里工作。
   父亲却以身体多病推脱掉了。这时母亲开始做生意,开了一家小店。父亲便人前人后地协助母亲做起生意来,整天不离母亲,直到1990年离开人世。
   父亲去世的时候,姐姐和我都已在城里工作,剩下母亲一人在乡下生活。母亲老了,我和姐姐怕母亲一个人过日子孤单,希望母亲再找一位老伴共度晚年。母亲听了这话,愤而不理我们,只是在平时更频繁地拿出当年她和父亲在一起合影的照片细细看着,并第一次从箱子底层拿出父亲写给她的“情书”。那一张已发了黄的纸条,上面写着:“阿英,你和我结婚后,我会一辈子喜欢你。”落款是1952年5月。
   看着母亲拥有的父亲那封“情书”,我突然明白:父亲以一纸承诺赢得了母亲的心后,母亲以实际行动回应着父亲,她今生只爱父亲一人,感情沉积在父亲身上,心里再也装不下别人。
   原来这就是母亲的爱情哲学啊。
   终于说动父亲和母亲,去做一次体检。母亲起先有些不情愿,几十年来她都是病后求医。在她以为,无事不登三宝殿,没病花钱问诊,显得过于奢侈。禁不住我再三劝说,勉强答应了。
   儿时至青年,每每逢我生病,父母如影相随,茶饭不香。这是我第一次带着他们走进医院。一路上,父亲和母亲沉默不语。清晨的阳光,照耀着他们略显苍老的面庞。
   医院里静悄悄的。在一台仪器前,他们彼此谦让着。母亲瞪了父亲一眼,父亲这才解开衣扣,躺了上去,露出瘦而扁平的腹部。母亲不敢看医生,也不敢看父亲,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低着头,像在等待着一份凶吉未卜的裁决。过了一会儿,医生说,好了,正常。母亲一下子站起来,笑着对医生点头,替父亲道谢,神情里充满了感激。
   母亲躺下了,父亲轻轻地帮母亲掀开衣角。仪器的探头在母亲的身上缓缓滑过,父亲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显示器上的图像,似懂非懂地看。探头忽地停在一处,来回反复地游动。父亲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惶恐,他忍不住开口问:有什么问题吗?当得到否定的答复时,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看得出,父亲有些紧张,因为直到母亲从床上起来,他的裤带还没有系好。
   做心电图时候,父亲和母亲各躺在一张床上,他们分别转过头去,平静地看着对方。那对视的目光,是我平日难见的,闪动着一丝祝愿和关爱。母亲隔着床,悄悄问父亲:早饭还没吃,饿了吧?她知道父亲的胃不好,挨不了饿。可就在昨日,母亲还对父亲发了一次小脾气哩。
   当得知两人的心脏都很健康,父亲开始有些活跃起来,调侃地冲母亲说了一句:六十岁的年龄,三十岁的心脏。又查了几个项目,尿检、血压也都是正常的,父亲愉快地冲母亲笑。不料母亲甩过一句:你平时抽烟像烧窑一样凶,肺肯定都熏黑了,让医生好好查查。体检结束时,我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父亲挽着母亲的手,愉悦写在他们的脸上。只是挽手这样亲密的举动,是我先前不曾见过的。父亲望望母亲的白发说:你老了。母亲摸摸头,又看看父亲,笑起来:老头子,你不也老了吗?两个人于是都笑起来:我们一块儿变老了。
   执子之手,白头偕老。记得一首歌中唱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生命的晚秋来临了,父亲与母亲才开始牵手。现在,他们最浪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其他文献
他和她从小生活在一个胡同里,他是男孩,调皮捣蛋,爱逃课,免不了被老师罚站,让爸爸打屁股;她却文静聪慧,懂事,功课又好,老师和街坊都很喜欢。可是,那么调皮的他,一看见她就会安静下来,眼睛里闪过不易察觉的自卑。   有一次,他逃课挨爸爸打,就在院门口,屁股被打得山响,倔强的他就是不服软,急得奶奶在一旁喊:“别打了,快把孩子打死了。”转过来又求孙子:“傻孩子,你快求饶吧。”可他就像没听见,紧咬牙关
期刊
现在的人,几乎天天都要见到这样那样的招聘启事,但是像这样的一则招聘启事有谁见过呢?“招聘人即将参与极其危险的旅程:赴南极探险。薪酬微薄,需在极度苦寒、危机四伏且数月不见天日的地段工作。不保证安全返航,如若成功惟一可获得的仅有荣誉。”   这则启事刊登在1914年初的《泰晤士报》上。到底会有多少人仅仅冲着“荣耀”二字来应聘呢?招聘人沙克尔顿心里还真没有底。他在写这则启事的时候就想过:相对于“极
期刊
初涉职场,第一步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估。这种自我评估包括准确评价自己的技能、专长、经历方面的优势。有了对自己的技能、专长的客观评价,你就容易明白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搞清楚自己将来想要从事什么职业、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具有何种职业能力及职业倾向。    另外,职场不是学校,不要锋芒外露。谁都希望给新单位留下良好印象,但要把握适度,做得过火往往得不偿失。    人生是从学会走路开始才能够跑
期刊
一     人生在世,当有良心,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可以说,人有良心,才能在做人与做事时既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别人,更对得起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人有良心,才能不生贪欲邪念,不做损害他人和社会之事。人有良心,身心才能健康,精神才能愉快,不管在做什么事时都能心胸坦荡,心安理得,没有顾虑和负担。   巴金先生说:“良心的责备比什么都痛苦。”这话说得深刻实际、有道理!人活着,所怕的就
期刊
一家大企业集团人事部主任说,在某些时候,他宁愿雇佣一个小学未毕业的女职员——如果她有一个可爱的微笑,而不会雇佣一个面孔冷冰冰的哲学博士。   微笑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它证明你内心不带虚饰自然的喜悦,你快乐情绪马上会影响你周围的人,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喜欢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保持微笑,因为没有人愿意见到一个脸上布满阴云的人。   但是,请注意,不是张嘴就可以产
期刊
我家住在七楼,在北面的阳台上做饭,对面楼的人家也都把厨房设在了阳台。两座楼离得很近,夏天,家家开着窗户做饭,从六楼到四楼,瞄一眼就知道盛在盘子里的是什么菜,甚至煎鱼时吱吱啦啦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   对面六楼的人家,总是男人在厨房里做饭,而且很准时。每天早上六点,男人一准出现在厨房里,忙碌大约半个小时,女人和孩子才被唤出来,坐到厨房的餐桌边。一家三口吃过早餐,女人和孩子走了,男人开始收拾阳
期刊
美国拳王乔·路易在拳坛所向无敌。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开车出游,途中因为前方出现意外情况,他不得不紧急刹车。不料,后面的车因为尾随太近导致两车发生轻微碰撞。后面的司机怒气冲冲地跳下车指责乔·路易的开车技术有问题,并且破口大骂继而挥动拳头大有打架之势。乔·路易却一直道歉而无一语,那司机直到觉得没有兴趣才扬长而去。   事后,乔·路易的朋友不解的问他:“那人无理取闹,你为什么不让他品尝一下你的铁拳
期刊
小区搬来一对夫妻,他们恩恩爱爱、甜甜蜜蜜。人们常常能看到他们手挽手散步的身影,看到他们脸上时常挂着快乐的笑容,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还知道他们经常在节假日去郊游。经常有人对他们说:“你们真幸福。”也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太浪漫。”   一天,妻子的几个女同事禁不住好奇,询问他们收获幸福的原因。妻子露出恬淡的微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若真要说原因,那就是——总是多一个。”女同事们满脸疑惑。  
期刊
读中文系的他在大四那年,借了一笔启动资金,雄心勃勃地召集了几个计算机专业的在校生,在中关村附近注册了一家电子公司。但他的公司没开张多久,便在内外交困中败下阵来,几个助手一哄而散,只留给他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很快,他又重打锣鼓另开张了,在新科技园区内开了一个专营电脑耗材的小公司。但运行的结果并不像他想像的那样顺利,没过多长时间,他的小公司再次关门。   两次失败,让他欠下一笔不大
期刊
著名的母教专家王东华经过多年对国内外数十名杰出母亲个案的研究,提出“母亲”与“妈妈”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妈妈”只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概念,而“母亲”的概念要比“妈妈”崇高得多,在承担义务的同时,还扮演第一教育者的社会角色。妈妈的爱,如果没有教育成分,就是母鸡似的;妈妈的爱,如果加进了教育成分,才是母爱式的。虽然母亲不都是天才,但天下哪一位天才不是母亲的杰作呢!   一个男孩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