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插图的利用策略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图文并茂,每一页都有色彩丰富、题材多样的插图。这些插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情感、引领实践等方面具有文字达不到的效果。文章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维度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插图的利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利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57-02
  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开始陆续启用。新版教科书中几乎每一页都有色彩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6册教科书共有1 078幅插图,包括实物图、漫画、图表统计图、图标图等,可谓图文并茂。图文并茂的教科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的“脚手架”。
  然而,在目前一线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插图的利用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维度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的利用策略,旨在上活、上好思政课,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课前仔细研究插图
  首先,厘清图文之间的逻辑关系。《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插图有多种功能,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解释和说明,有的是对文本的补充和扩展,有的是对主要观点的实例呈现,有的是就具体的文本内容设置的讨论题,有的是对版面的装饰,与文本内容无关。也就是说,插图与文本内容之间存在不同的联系,需要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加以厘清。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一框“关爱他人”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本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主题思想,仔细研究插图,同时在全面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插图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选取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科书插图。《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插图,几乎穿插于每一页,教师不可能在一堂课中呈现所有的插图。而不同的插图有不同的功能,如那些穿插在正文知识点中的插图,能够简洁再现文字内容和释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知识点。教师要以三维目标为导向,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有针对性地研读和选取能够为学生释疑解惑、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插图。
  再次,预设学生对所选插图的接受度。学生在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学习经验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对同一幅插图,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在课前根据学情对照所选插图,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对同一个问题预设不同的选项。教师应通过预设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呈现插图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既要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又要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插图,总结解图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插图,其目的不是就图解图,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最终引导学生掌握解图的思路,使学生能够在之后的插图学习中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将解图思路整理出来,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检验和完善,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閱读插图,使学生逐渐掌握并利用解图方法。
  二、课中灵活利用插图
  第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对本堂课产生好感,进而提升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插图作为视觉材料,因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深得初中学生的喜爱,又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含有大量的插图,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导入新课。例如,《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每一框都有“利用你的经验”,这一栏目的知识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同理心,达到共情的状态,从而快速进入对新课的学习。
  第二,利用插图,释疑解难。具体、形象的插图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讲授新课的过程就是释疑解难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讲解新知、安排课堂活动两大部分。一方面,依据三维目标的要求,一节新课必然会有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教师可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利用直观、形象、有趣的插图将重点趣味化,将难点简单化,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要想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课堂活动,可以是分组讨论,也可以是情景模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插图,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在活动的参与中获得启示,学习新知。同时,教师要善于以图解文,通过图文相解,实现感性材料和文字内容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组织国家机构”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中的一个栏目,属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相应的文本内容节选自《宪法》第三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文字下方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等机构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使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第三,利用插图,总结内容。精彩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知识的总结部分通常在“探究与分享”这一栏目课本中,该栏目中的插图类型多样,有的是组合图,有的是表格图,有的是示意图。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梳理出来,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教师可利用生动的插图,启迪学生的智慧,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第四,利用插图,布置作业。当堂检测和课后作业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和利用的手段。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拓展空间”这一栏目中,通常会有表格图、示意图、流程图、漫画等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其中的插图布置作业。形式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会让学生更喜欢,完成的效果也会更好。例如,观察七年级上册第31页“拓展空间”有关乔哈里窗的示意图中,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区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认识自己的窗口”这一插图中对应的部分,以促进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引导学生对“认识自己”的主题做更深刻的理解。   三、课后再次开发插图
  教学是一个长久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对教科书插图的利用,不应局限于课前认真研究、课中灵活利用,课后的二次开发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至关重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资源的二次开发中,应坚持插图即时化、地域化、生活化、动态化和连环化的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其一,静态插图,动态处理。在“互联网 ”的时代,教师可以借助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静态插图“动态化”。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将插图静态的画面制作成短视频或微课;也可以选取与插图相关的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将教科书插图与多媒体技术深度融合,利用学生喜爱的视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以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探究与分享”中关于小梁和同学的漫画为例,教师可以将四幅场景图制作成一组动画,并配上与画面相对应的声音,将静态的画面变成有声有色的视频,让学生感同身受,引导学生在看完视频后思考和讨论该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关爱的理解。
  其二,部分插图,整体联系。对某一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不可能囊括所有与之相关的插图,往往只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學的需要对教科书中的部分插图进行整体处理,通过将其系统化,用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九年级上册第六课 “探究与分享”中“余村风光”的风景图为例,教师可以搜集余村以前的风貌图,与现在的风景图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两条致富路有什么不同”,进而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
  其三,滞后插图,与时俱进。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脚手架”,是学生学习的承载者,所以教学活动离不开教科书。但教科书的研发、更新需要一个过程,而师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教科书中难免会有部分插图存在滞后的问题。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时政信息,基于教科书及时发现新的插图资源,并在教学中用新的插图更换滞后插图,让插图资源与时俱进。此外,由于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会环境有所差异,同时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水平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生活和所在地区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插图,有选择地确定教学内容,在课堂生成性活动中实现教育目标。
  其四,综合利用,强化育人。《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不同的插图有不同的题材、特点和功能,教师在利用时一般会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法治观念的普及和生命意识的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塑造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人格,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因此,教师在利用插图时,要结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文本内容,根据具体的学情和相应的教学情境对插图进行二次开发,发挥插图的育人功能。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的插图是该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文本一起构成了教与学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教师必须重视对插图的利用,综合利用功能多样的插图,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活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冯银丽.《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的利用研究——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根据教学经验可知,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只有不断地与学生进行心灵交往,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才能进一步促进他们去努力探
目的:探讨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对脑干病变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9例经CT、MRI证实为脑干病变的患者行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分析。结果:眼球垂直注视麻痹、会聚麻痹对中脑病变有
推动高校大学英语改革,构建大学英语提质增效的有效机制,是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新时代”。这种“新时代”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高校应从思想上认识“新时代”,强化大学英语提
在我国职业教育中,中职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承担着向社会输送技术性人才的任务,其作用不可忽视。在中职课程体系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中心人物林黛玉的性情,个性与悲剧性命运来揭示《红楼梦》这部旷世巨著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与文化价值。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对保障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的教学目的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
随着高校的扩招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大学生就业异常艰难,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就业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
分析了兼并重组企业在行为上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其可靠性指数的变化规律以及预见性的抉择因素值,结论表明,企业的兼并重组受政策,成效比及可持续因子第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从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课改至今,成绩喜人,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课堂教学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人文精神得到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