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知识和在人文科学、人文氛围熏陶下建立的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收获的总和。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通过人文素质培养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情感智慧的提升。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下,让学生拥有一双能看透浮华的慧眼、一颗在世事沉浮中保持安静的心、一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参与的精神,显得十分重要。
一、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展示榜样的人格魅力
教师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使命。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权威,这个权威是靠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树立起来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影响深远。教师的人文素养不高,学生便不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就很难成为人文素养很高的学生。因此,教师除了师德高尚、业务能力较强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比如对人的终极关怀、广博的文化知识、创新的思维、高尚的道德情操、好学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以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一次,在办公室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不好,他朴实的父亲立刻就火了,命令他马上向我道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学生失声痛哭,哭得说不出话来。我推测他心中可能有莫大的委屈,于是我先劝走了他父亲,然后回到他身边,递给他一张面巾纸,温和地说:“有什么委屈和我说说,看我能不能帮你。”“老师,我原来给你说的话都是假的。其实我真的不想上学了,但我爸非逼着我上。在你的劝说下,我也努力地试着想学,可是不行,我学不进去。”“你对你爸说你的想法了吗?”“说过,一说他就急,就打我,还说我就是混也得混到毕业。”事后,我又多次和他父亲沟通,他父亲最终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后来我还不时地询问他的情况。转眼半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在街上远远看到他,他热情地跑来和我打招呼,一副快乐的样子。中秋节前夕,他专门给我送来了月饼和水果。我想,他读懂了我对他生命的理解与尊重,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健康和快乐的人。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绎人文精神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教师也要不断钻研,针对现在学生的生活范围、认知特点来改变教学方法,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要充分利用文科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通过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搜集到的典型素材,去触动学生的灵魂,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用正确的方法论来指导实践。
在教学《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课时,我把网上下载的有关丛飞、洪战辉事迹的音像资料运用于教学中,使学生深受感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具有独特价值,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享受的过程。我告诉学生,勤劳勇敢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面对挫折,我们应当自强不息、勇于进取,要学会关爱他人,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不再只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过程,而且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构建人性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人文精神
具体说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首先要树立平等的观念,建立一种彼此尊重的、民主的、和谐的、互动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困惑和问题。只有在平等、民主的课堂上,学生才会感觉不到“威胁”,才会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学会由“独白”到“对话”,从单向灌输到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互动合作中学习。在教学中要把大量能体现现代人文精神的时事背景和社会热点引入课堂。例如,我引用报纸报道的大多数广州市民不赞成乞丐乘坐公交车,认为这有损城市形象这一材料,请学生以“乞丐能否乘公交车”为题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城市是需要一定的形象,但这一形象应有一个内在的东西,那就是博大的同情和关怀,一种可贵的人文精神,一种关爱弱者、充满人性的人文情怀。不能以冷硬和缺乏人情味的、不人道的形象让人们背离城市精神。
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理解知识,锻炼能力,提升人文精神。
一、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展示榜样的人格魅力
教师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使命。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权威,这个权威是靠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树立起来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影响深远。教师的人文素养不高,学生便不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就很难成为人文素养很高的学生。因此,教师除了师德高尚、业务能力较强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比如对人的终极关怀、广博的文化知识、创新的思维、高尚的道德情操、好学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以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一次,在办公室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不好,他朴实的父亲立刻就火了,命令他马上向我道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学生失声痛哭,哭得说不出话来。我推测他心中可能有莫大的委屈,于是我先劝走了他父亲,然后回到他身边,递给他一张面巾纸,温和地说:“有什么委屈和我说说,看我能不能帮你。”“老师,我原来给你说的话都是假的。其实我真的不想上学了,但我爸非逼着我上。在你的劝说下,我也努力地试着想学,可是不行,我学不进去。”“你对你爸说你的想法了吗?”“说过,一说他就急,就打我,还说我就是混也得混到毕业。”事后,我又多次和他父亲沟通,他父亲最终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后来我还不时地询问他的情况。转眼半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在街上远远看到他,他热情地跑来和我打招呼,一副快乐的样子。中秋节前夕,他专门给我送来了月饼和水果。我想,他读懂了我对他生命的理解与尊重,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健康和快乐的人。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绎人文精神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教师也要不断钻研,针对现在学生的生活范围、认知特点来改变教学方法,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要充分利用文科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通过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搜集到的典型素材,去触动学生的灵魂,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用正确的方法论来指导实践。
在教学《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课时,我把网上下载的有关丛飞、洪战辉事迹的音像资料运用于教学中,使学生深受感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具有独特价值,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享受的过程。我告诉学生,勤劳勇敢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面对挫折,我们应当自强不息、勇于进取,要学会关爱他人,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不再只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过程,而且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构建人性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人文精神
具体说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首先要树立平等的观念,建立一种彼此尊重的、民主的、和谐的、互动互惠的新型师生关系,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困惑和问题。只有在平等、民主的课堂上,学生才会感觉不到“威胁”,才会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学会由“独白”到“对话”,从单向灌输到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互动合作中学习。在教学中要把大量能体现现代人文精神的时事背景和社会热点引入课堂。例如,我引用报纸报道的大多数广州市民不赞成乞丐乘坐公交车,认为这有损城市形象这一材料,请学生以“乞丐能否乘公交车”为题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城市是需要一定的形象,但这一形象应有一个内在的东西,那就是博大的同情和关怀,一种可贵的人文精神,一种关爱弱者、充满人性的人文情怀。不能以冷硬和缺乏人情味的、不人道的形象让人们背离城市精神。
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理解知识,锻炼能力,提升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