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置数学问题?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能创新。”从中不难看出,问题是勾连师生内心世界的一条通道,是架设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效桥梁,更是促发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发问才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
  一、 在难点突破的关键处设置针对性问题
  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推进必须要依靠富有一定质量的问题之中才能得以实现。在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中,学生在新旧知识的链接中,在对重点难点的突破中才能真正实现思维力量的迈进。因而在新授课堂中,教师应该努力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从而为实现学生思维提升奠定基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将问题的着眼点放置在学生知识结构中,要富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出发点,让问题作用于学生认知的盲点和模糊点上,转换落实学生的主导地位,自然而巧妙地将每个教学媒介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真正思考,使得模糊点逐渐清晰,盲点逐渐消除,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7分之4在分子上加上8后,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多少?由于这道题中并没有直接言明分子扩大多少倍,很多学生则捉襟见肘。此时,教师依据重难点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1. 分子加8,变成多少,是其原来数值的几倍?2. 要想分数大小不变,分母扩大相同的倍数后是多少?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引领学生,学生则能从分数的基本性质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二、 在情境设置的创新处设置探索性问题
  当下盛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项灌输的过程,而是师生双方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以生命的质量彼此交融的过程。故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营造良好平等的民主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片轻松自在中缓解压力,在教师提出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索问题中,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多角度地呈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彼此聆听与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以实现在悦纳的基础上融入他人思想,更新自我认知。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时,很多学生常规性依据公式进行计算。此时,教师出示了一个长为6厘米,宽和高都是3厘米的长方体,很多学生能够依据相应的公式迅速计算出其表面积为90平方厘米。但教师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让学生继续观察这个长方体的特征:宽和高相等,而长度又是他们的两倍。根据这一特殊性,学生的思维火花被彻底点燃,不少学生得出了这样的计算方法:3×3×10=90平方厘米。这样的方法再次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各种计算方法层出不穷。
  虽然没有按照固有的公式,但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与思维,创造出了各种具体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历练起到重要作用。
  三、 在数学认知的深奥处设置矛盾性问题
  数学教学过程中,其传授知识和巩固能力时,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性题目中,要想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提升,就必须借助一些富有一定难度和质量的习题。而在这些问题的深奥之处,学生常常望而却步,难以下手。教师就是要在学生处于矛盾和迷茫时,为学生进行巧妙点拨和引导,促发学生在富有矛盾性的问题中通过多种途径的思维活动,主动构建知识,从而发现矛盾、感知矛盾、解决矛盾,从而建立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出现了一道题:依托圆的半径画出了一个阴影部分面积,此阴影为正方形,面积30平方厘米。学生在这个面积中难以找到准确的半径数值,一时间难以下手。教师则提出矛盾性问题:求圆形的面积一定要知道半径长度吗?这一打破常规认知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高涨起来,有学生反应过来:正方形面积时边长的平方,而边长的平方就是圆的半径的平方。虽然得到最终半径的数值,但半径的平方为正方形的面积30平方厘米,运用圆的面积公式则可以水到渠成般的解决数学问题。
  四、 在还原生活的应用处设置生活性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作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早就指出: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有利情境,让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以不断体验数学之于生活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有生活情境作为保障,学生才能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为数学知识的应用奠定情感认同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中去,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一次教学中,教师出示:商场促销,A商场全场五折起售;B商场满2 000元减500元,;C商场则七折。如果家里要买一台2 060元的洗衣机,应做如何选择?不少学生通过计算选定C商场,但对A商场的条件无从考证,但教师将这一商场分为三种情况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即小于七折,等于七折和大于七折。通过对生活中实际现象的对比与分析,强化了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有效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境界,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的不同层次,不同机遇中精心设置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高汉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人文性又是我们深层理解的必要途径。语文课堂需要情感,需要丰富而敏感,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一种心与心真诚直率的交流,情与情水到渠成的融合,从而创造出和谐而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也是我们语文老师渴望营造的课堂。  一、 还一个时代的背景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
期刊
近年来,我们围绕“知行合一、卓尔不群”的学生培养目标,科学、有序、扎实推进数学校本课程建设,有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快了数学教育的转型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 完善数学阅读工程  点燃阅读激情,在乐读中入门。我们运用数学童话、数学歌谣、数学谜语等,有效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后,运用预习式、背景式、参访式等形式,做实课前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算定律、计算方法、概
期刊
细节,往往能对事情的成败、得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细节则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可以这样说,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而关注细节的教师,也必定是成功的教师。因为课堂就是由无数个教与学的细节组成的,只有做到每个细节都优质,且每个细节都和谐,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精彩。  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表现得驾轻就熟,在引导上得心应手。不管是处理教材,还是针对课堂的偶发因
期刊
201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高年级词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小学语文中的词语教学,自始自终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如能抓住关键词语,运用多种方法探究、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走进词语的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奥秘,体悟作者情感。  一、 巧抓词语,让文本脉络鲜明起来  高年级在在阅读
期刊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科学的教育。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也要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助一臂之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实践,我以为,语文学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 渗透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世界  其实,打开语文书,不难发现,
期刊
高效课堂一直是教师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那何为高效课堂呢?简单地说,就是师生双方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进而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应当以老师的点拨指导配合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如何才能有效构建呢?  一、 提高备课质量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提高备课质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
期刊
一、 重在疏导,切忌堵塞  去年大家公认的“坏小孩”阿浪刚分到我班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最爱“顺手牵羊”的他手段如此高明,花样如此迭出,真是引无数师生竞折腰。在校就读五年了,依然本性不改,这块劣迹斑斑的“顽石”,能点石成金吗?我虽不是救世主,但作为班主任,却担负着拯救灵魂的重任。  我决定从家访入手,追根究底,帮助孩子找出“病因”。来到他家,我倍感震惊:自打他妈妈几年前心脏病突发撒手西去后,留
期刊
“元认知”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拉威尔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所谓元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控,是对认知自身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元认知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因此元认知正是学生自主地用来“内部控制”学习的,培养好学生的元认知学习能力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最好选择。  由于元认知学习能力反映的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水
期刊
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投入了相当的精力,但怕写作文的孩子仍不在少数。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在实践中,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日记擂台的激励形式,打造出了学生轻松作文、热衷作文的喜人天地。  一个茶杯有空位方可盛水。为了保证日记擂台的时间与质量,一方面我减少学生课本作业量,增加课外阅读时间,丰富其知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小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莫过于学校生活了。早晨,孩子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走进校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校园中的一草一木,老师同学,都伴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怎样引导他们发现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充实”,是点燃学生习作热情的关键。  一、 愉快的课间十分钟,轻轻叩响习作的大门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学校生活中最常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