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科学的教育。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也要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助一臂之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实践,我以为,语文学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 渗透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世界
  其实,打开语文书,不难发现,几乎每册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蕴含着科学教育方面的素材。
  《问银河》一文向低年级的小朋友渗透了宇宙星空的简单知识;《奇妙的电脑》一课属于科普知识小品文,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的有关常识;《克隆之谜》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神奇的克隆知识;《海洋——21世纪的希望》告诉我们海洋是个聚宝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密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让学生明白火星和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被称为“孪生兄弟”,并理解矿物中的水分是如何分离,形成湖泊和海洋的;《云雀的心愿》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森林是个大水库,是个空调器;练习中的《二十四节气歌》,以诗歌的形式了解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个节气,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有初步的了解;通过《风级歌》的学习,能让学生对不同级别的风而伴随出现的现象有初步的了解;《夜晚的实验》通过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研究蝙蝠飞行的奥秘,介绍了超声波的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认识了一门新兴的科学——仿生学。
  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教材向学生渗透一些科学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二、 激发科学兴趣,引导学生热爱世界
  科学研究贵在有疑,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语文教学中也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银河》一课,通过创设有趣的画面,使学生有了直观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星空的无限遐想,调动学生探索星空奥秘的欲望。文章学完后,我又让学生带动作唱着《闪烁的小星星》展开想像,向他们还想问银河哪些问题呀?让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学生创造出极富童真、童趣的诗句,如:你那里有没有长城?有没有黄河?有没有恐龙?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教学《夜晚的实验》一文时,在学生认识到“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这一仿生学方面的知识后,我并未丢手,而是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人们摹仿哪些生物的特点,发明了哪些东西?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思路被打开,兴致高涨,他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了许多的知识。如根据蜻蜓,发明和制造了直升飞机;鲁班从植物的叶子得到启示,发明了锯;人们从鱼得到启示发明了船;从鱼鳔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拓展了想像的空间,激起了主动创新、积极尝试的欲望。紧接着,笔者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诱导,启发学生思考:你会根据哪些生物给你留下的深刻启示创造、发明出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来呢?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学生思维活跃,创新的火花频频闪现。孩子们的想法虽说天真,但又充满智慧,无不显示着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神奇的创新力。
  紧接着本单元的教材中安排了一次习作《有趣的实验》,鼓励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然后将实验的经过、结果写下来。教学中,我请科学老师配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做了一次《水中的蜡烛》的实验,所有的学生都兴奋不已,由于准备充分,实验非常成功。因为有了鲜活的素材,学生的文章也写得有趣。周末时,趁热打铁,鼓励他们回去自己观察,动手实践,进一步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热爱世界。
  《第一朵杏花》中,一年前,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什么时候开放的,孩子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学习课文时,可以借机考考同学们,你们平时注意吗,校园里的第一朵桃花、第一朵茶花、第一朵迎春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并让他们组成观察小组,以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此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如举办科学故事会、科技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展览会去参观,并组织学生讨论、座谈,在板报、宣传栏开辟“科普园地”,更好地宣传科技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渐渐地,科学的种子就像春雨一样潜入孩子的心田。
  三、 培养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探索世界
  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科学精神是从事科学活动的灵魂。从小培养他们勤学好问的品质,客观求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至关重要,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不同的课文来进行。
  如教学《问银河》一文,侧重培养喜爱思考、主动发问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学《第一朵杏花》一文,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我提出了“是什么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的”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科学殿堂的。《夜晚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街道上散步的难道仅仅是斯帕拉捷一个人吗?为什么别人没有思考这个问题呢?让学生知道科学家得善于观察,能发现寻常中的不寻常,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不断探索,坚持不懈,才会实验成功,才会有了不起的发现。《轮椅上的霍金》中霍金顽强的意志和忘我的工作精神让学生敬佩不已。《诺贝尔》中的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研究炸药,多次受伤,仍不放弃的毅力令人折服。
  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学生的心中涌动着对科学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课后,让学生收集科学家的故事,利用班会时间举行“科学家的故事”故事会等。由此,学生也明白了浓厚的兴趣加上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自己的理想是一定能实现的。
  语文是集基础性、综合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语文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的因素”就是要不失时机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一定会得到提高,我们国家公民的科学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砖桥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阅读方面强调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各阶段目标中又加以具体化。语言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少,阅读面窄,语言积累十分薄弱。那么,怎样帮助小学低段的学生有效积累语言,从而提高阅读积累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呢?  一、 课堂教学,语言积累的有效主阵地  学生的学习主要围绕
期刊
1986年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禁止体罚学生,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又规定对于那些经常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教师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无论是从中小学生最基本的人性及其身心发展的规律,还是从教育的本质及教育学生的规律来看,体罚都是不正当的,是严重的病理行为,都是落后教育的产物,是对人性的摧残,是对人格的扭曲。因此赏识教育被炒得火热,批评、
期刊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班主任,如何让学生好好做人?这是应该始终思考的问题。  一、 真心唤起学生真情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日益感觉到,受社会影响,有些小学生思想早熟,学会了戴着假面具做人。学生失去了真情,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而且,责任、感恩、宽容在如今这些“20后”孩子的身上很难找到。因此,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列为德育工作的重点。  1. 表露真诚,激发真情。
期刊
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学生安全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学生安全事故形势严峻,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安全措施日益完备,活动控制更加严密,不少学校对学生管理失衡,一味地强调对学生的保护,而忽视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需求,用“为了安全起见”等借口剥夺学生户外活动的自由,从而导致一些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权利的缺失。目前,学生安全就像校长、教师头上的紧箍咒越箍越紧,学生安全管理的禁锢化、去生活化、教条化倾向在
期刊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焉”。在阅读课堂上,从以下三个维度上注意运用好“举一反三”,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课堂的穿透力。  第一个维度——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举一反三应该在促进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升方面有所作为。  《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核心是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好举一反三就能以课堂言语
期刊
《詹天佑》这篇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的嘲笑和要挟,克服重重困难,提前完成修筑任务,充分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才能。  这是一篇典型的叙事性文章,其文本特色鲜明,体现在如下几点:  1. 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顺序组织材料。《詹天佑》一文作者先概括介绍  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社会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再具体按照工
期刊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人文性又是我们深层理解的必要途径。语文课堂需要情感,需要丰富而敏感,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他们在内心深处渴望一种心与心真诚直率的交流,情与情水到渠成的融合,从而创造出和谐而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也是我们语文老师渴望营造的课堂。  一、 还一个时代的背景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
期刊
近年来,我们围绕“知行合一、卓尔不群”的学生培养目标,科学、有序、扎实推进数学校本课程建设,有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快了数学教育的转型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 完善数学阅读工程  点燃阅读激情,在乐读中入门。我们运用数学童话、数学歌谣、数学谜语等,有效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后,运用预习式、背景式、参访式等形式,做实课前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算定律、计算方法、概
期刊
细节,往往能对事情的成败、得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细节则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可以这样说,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而关注细节的教师,也必定是成功的教师。因为课堂就是由无数个教与学的细节组成的,只有做到每个细节都优质,且每个细节都和谐,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精彩。  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表现得驾轻就熟,在引导上得心应手。不管是处理教材,还是针对课堂的偶发因
期刊
2012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高年级词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小学语文中的词语教学,自始自终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如能抓住关键词语,运用多种方法探究、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走进词语的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奥秘,体悟作者情感。  一、 巧抓词语,让文本脉络鲜明起来  高年级在在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