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寨灰姑娘 网络“天仙妹妹”

来源 :祝你幸福·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搜狐:2005年中国明星年度榜,排名依次为尔玛依娜、F4、李宇春、刘翔……
  网易:2005年度盘点,文化区第一名为尔玛依娜,所得票数超过金庸十倍。
  2005年,尔玛依娜中国偶像人气指数为前三名之一。
  尔玛依娜是谁?她是来自羌寨的农家女,网络上的“天仙妹妹”,汉族名字叫余红艳。
  
  尔玛依娜的故事
  
  羌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聚居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1986年,尔玛依娜出生在羌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尔玛依娜初中毕业后,就不再上学了。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尔玛依娜更是舞姿绰约。她在打工赚钱的同时,考上了当地的歌舞团,舞蹈成了尔玛依娜生存的技能。
  她随歌舞团到旅游景点表演歌舞,除了挣点儿生活费,余下的寄给父母补贴家用。后来,她到省城寻找发展的空间。在成都,十几岁的尔玛依娜凭自己的能力讨生活:当临时演员,每天骑单车驮着演出服,哪里有活儿往哪儿跑;小小的年纪出入各种商业性经营场所,在混乱的环境中挣扎着,黑心的演艺主持人拿走了尔玛依娜的工钱;开着“大奔”的男人塞给她一万元,条件是“和你做个朋友”……
  天道酬勤。几经周折,这个洁身自好的小姑娘得到正规演出公司的工作机会。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尔玛依娜格外珍惜和努力。2004年,她以《藏羌铃鼓舞》获得四川省声乐舞蹈比赛三等奖,工资涨到每月1800元。荣誉和鼓励让尔玛依娜看到了奋斗的目标。但这时,家里传来父亲病重的消息,尔玛依娜毅然辞职回到故乡,又开始了务农生活。
  2005年8月7日,去羌寨旅游的网络发烧友“浪兄”将车开到坝子里,向尔玛依娜家讨水清洗汽车玻璃。当时,尔玛依娜正巧在坝子里。浪兄眼前一亮,觉得她简直是天仙下凡,赶忙说:“我给你照张相吧?”尔玛依娜笑答:“可以啊,以后你给我寄过来就可以。”
  在山寨,照相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母亲让尔玛依娜换上了羌族新装。
  浪兄以“天仙妹妹”为名,将尔玛依娜的照片贴在网上。一时间,跟帖者如云,网友们纷纷称赞她清水出芙蓉般的美貌。
  网上极高的点击率刺激了浪兄的商业头脑,他赶紧二进羌寨,追拍尔玛依娜。不料,当他一路风尘来到尔玛依娜家时,尔玛依娜对他的镜头压根没兴趣,只管背着竹背篓,心急火燎地冲出家门。边跑,边对追在后边的浪兄喊:“发了!捡白菜去!那边车上掉了好多白菜在公路上。”
  浪兄一路辛苦来到羌寨,却受到尔玛依娜如此怠慢,心中实在不悦。他追着尔玛依娜说:“我这么辛苦,大老远顶着太阳跑来,不是为了让你捡白菜的。”
  尔玛依娜脚下生风,边跑边说:“不能为了给你拍片子,我的生活都不过了。”
  结果,尔玛依娜还是没赶上,白菜被捡完了,空手而归。她的舅妈揽着大包小包的白菜,正兴冲冲地归来,那张过早苍老的面容堆着满足的笑。此情此景,让浪兄震撼:这张苍老的面容,将是美丽的尔玛依娜的未来面容吗?从那一刻起,他决心要让“天仙妹妹”不再重复她舅妈那一代人的生活,他要凭借网络的力量让尔玛依娜成名。
  网络以其特定的迅捷,在短短的3个月里,让尔玛依娜成了闻名于世的大红明星。随后,央视、东方卫视、重庆卫视、湖南卫视、凤凰卫视、台湾东森、香港阳光卫视等各大媒体争相采访报道,从她平凡的农家女生活到她的心路历程,赞美着她那清纯的美丽,赞叹她对父母的孝敬之心,评价她集传统美德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天仙妹妹”。
  
  走红网络以后
  
  网络,让尔玛依娜这位羌寨女子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尔玛依娜在网络上窜红,不仅仅因她清纯的形象,更因为她的朴实和善良。“天仙妹妹”照片的点击率惊人,一天内超过了10万次,喜欢尔玛依娜的网友已经超过1230万人——鼠标击活了新的商机:企业、影视剧组、唱片公司、广告公司、多媒体公司纷至沓来。
  尔玛依娜在“四川在线”接受采访时说:“县里的领导对父母说,让你的女子回来吧,县里可以给她安排工作。”就这样,她成为县里旅游形象大使,还担任了羌学会副会长。当地人民授予她羌族的最高荣誉——“沙郎姑娘”,意为“歌仙舞后之美少女”。
  如何对待飞来财富,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考验。南京一位网友出资30万元,为“天仙妹妹”出版画册,尔玛依娜决定将画册所得全部捐给家乡小学校。
  当尔玛依娜的第一张照片贴进网络时,她那清纯美丽健康阳光的形象,那身朴实而多姿多彩的羌族服饰,给了网友们一个惊喜,网友们认同她是“天仙妹妹”。难能可贵的是,当现实中的尔玛依娜走向大众时,没有明星那种艳俗的包装和做作的派头。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也不会说讨好的话,而是坦言:“我以前根本不会上网。自从走进网络后,我开始上网看大家对我的议论了。奇怪的是,有些人为什么骂我呢?他们说我皮肤白,指甲长,不可能是干农活的人。进城之前,我的确天天都在陡峭的山上放羊。”
  


  她甚至不知道网络是一个公众论坛,更不知道在网上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自从我看到有人说我是个小妖精以后,我就不上网看这些了。”说着自己的真实感受,那邻家女孩的感觉扑面而来。
  在社会生活中,明星生活是许多少女做梦都想过的,可尔玛依娜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喜欢。她不无怀念地说:“以前我在寨子里很自由,有很多朋友,现在却没有时间和他们交往,都淡了。”这个农家少女时刻想念着自己的家人,她为想念母亲落泪:“离开家的时候,妈妈一直站在大门外,侧着脑袋看着我。她还真诚地表白:“我真不希望挣多少钱,我现在最期望的就是可以走进大学读书。”
  尔玛依娜面对让人眩晕的各种社会活动,实在缺乏装腔作势的明星意识,她一再强调:“我本来就是一个平常人嘛,就是你们把我当‘神仙’……”
  尔玛依娜仍然说着没有经过包装的语言,在她身上,羌族少女那份天然去雕饰的成分依然饱满实在,在她身上体现着一种十分纯情的美丽。她的个人生活由于网络的作用有了很大的转折,但这种转折不仅仅是她个人命运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她的美丽,她的善良,她的故事,已经在不经意之间反作用于网络。目前,“天仙妹妹”走红网络的现象,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网络文化反思高潮。
  村姑“天仙妹妹”的出现,犹如油腻荤腥之后,那一道清水煮白菜,清新可人。“天仙妹妹”让中国庞大的网友队伍,最狂热的追星族们一路点击“天仙妹妹”,热切地去追随羌寨村姑身后那缕清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沉浸在一片浑浊之中的人们清醒过来:原来,永恒和不朽的,正是生活中那些最本质的东西。美女也是如此!
  “天仙妹妹”从未登高一呼,从未以美色作秀,却以淳朴的本色四两拨千斤,意外扶正了网络中浮躁浑噩的审美取向。
其他文献
如果你对人贩子的骗术认知还停留在:“我帮你看会儿孩子”“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小朋友真漂亮,叔叔给你糖吃”这种初级阶段,那么你家的孩子就太危险了!随着家长的警惕性越来越高,人贩子的招数也在不断升级!我们来看看有“经验”的妈妈们怎么说——  招数1:假装“制服”人员,趁机带走孩子  上个星期天下午,我和宝宝在家,拿些积木让他在餐桌上玩,自己躺在客厅沙发上戴着耳机听音乐,听着听着就迷糊了。餐厅靠门口,客
期刊
午夜,门外那一声叹息。冬夜难眠,今晚的月尤其明亮,突如其来的降温,让这午夜的被窝都冷飕飕的,而这个子夜我的无眠,却无关这天气。  因为孩子。  像往常一样,在校门口接儿子回家时,只见他一脸的兴奋。跑步过来的时候,我问孩子是什么原因这么高兴,孩子一脸“意外”地说:“没有啊,没什么事儿。”  拉着孩子的手回家,见他也不想多说什么,我就把这个话题岔了过去。一切一如之前每个夜晚,回家后的晚餐、自修、洗漱等
期刊
一次,我去朋友那办事。下午的时候,朋友接到她7岁儿子打来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跟妈妈说,他已经把米饭焖上了,正在炒菜呢,发现冰箱里没有西红柿了。  当朋友把这些告诉我时,我很吃惊:一个7岁的小男孩,怎么懂得在妈妈没有回家的时候主动去做饭?问朋友是怎么做到的,朋友说儿子上小学后,她做饭时会把他叫到厨房,告诉他哪些菜怎么做。有时候她下班回家晚了,就会打电话让儿子去做她教过儿子的那些菜,让儿子做好了等她回
期刊
老爹:  我生在一个讲道理的家里,自己的大、小事,都会有一个平等的商量,“民主”这个词就是在家里学会的。现在想一想,能够记得的几件事,当时自己的“道理”也很勉强很强词夺理,有不依不饶的嫌疑,事后也有站不住脚的,只是当时的老爹老妈,还是依了我。孩子需要逐渐地学会讲道理啊!  很庆幸,我们家遇事商量的宽松气氛,直到今天还保持着。从小就以为所有的家庭都是这样,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家庭氛围。这次陕西支教才发
期刊
刚生完老二那段时间,我还没出月子,老公临时有事需要回国一个月,每天晚上都是我一个人带着俩孩子。或许是因为没有依靠,我反而更加强大,也找到了一些方法帮助自己把已经疲惫到极限的身体恢复过来。  老二醒来之前,会有10分钟征兆期。他会先轻轻地、慢慢地动一动、扭一扭、哼两声、再迷迷糊糊地睡着,然后再开始动作大一点,声音大一点,但并没完全醒来。这个时候,我会以最舒服的姿势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幻想此刻我是躺在
期刊
这天是个雨天。  风吹开了窗前的那本书,走过去一看,上面写着:雨季不再来。  《雨季不再来》是我最近读的一本书。这是一本散文集,本书作者正是我心中永远的三毛。《雨季不再来》是三毛少女时期写的一本记录她雨季的特殊事情,文章富有童趣,语言特别但又易懂。  一提到三毛,我就来劲。虽然我只读过她的这一本书,但从她文章的字里行间,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就好像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她做的事我都理解。我了解很多她的事
期刊
背景:这是一位妻子写给丈夫的信。此信未经任何文字加工,完全是流浪母亲对生存的原生态记录。  本文作者“红”,今年34岁,当年因家境贫寒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于是,将改变命运、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可是,结果怎样呢?    大昌:  两年以前,我去新疆打工,在那儿摘棉花,挣了2000元钱。当我满怀喜悦回来的时候,你已经与一个杜十娘式的女人好上了。她虽然没有百宝箱,却有二十多万,这二十万让
期刊
韦钰被人称做中国部长“博客”第一人。“在我的一生中,从事过不同的职业,但‘骨子里’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地探究是我们的乐趣、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将比较认真地做这件事”    将自己的最新文章上传,回复网友的跟帖,而今已成为韦钰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她却坦言迄今也没弄懂“博客确切的含义”。  与时下流行的博客相比,韦钰的博客显得很另类。几乎看不到任何个人生活经历的展示,她的博客更像一个
期刊
算数、几何、开方程、建模型……这一个个字眼简直是一座更比一座高的大山,“压”着我们长大。小时候,恐怕很多人都因为学不好数学而被父母责备过。不过最近,“学渣”们终于找到一个还击的机会了——“数学不好,还不是因为你们(父母)太害怕数学了!”  父母怕数学,越辅导孩子成绩越差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莱文和同事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那些父母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家庭里,如果父母自己对
期刊
那天好朋友从上海来香港,带了一箱大闸蟹给我。晚上,两个人啃着蟹喝着酒在灯下叙旧。三杯下肚,俩当妈的当然就开始聊教育。  她大女儿原来是我家哥哥的同班同学,去年全家搬到上海。她说虽然孩子们上的还是国际学校,但功课确实比在香港紧张。家长们都非常拼,各种家长群热火朝天,上个课外兴趣班,也都奔着参赛得大奖去练的,压力很大。  说到压力大,谁又不是呢。且不说帝都战神、魔都牛娃,就说“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小朋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