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送关怀?暖人心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为每户独居低保户挂上‘小橘灯’门牌后,通过工作日走访、慰问,节假日、夜间巡访,实现重要时段不‘断班’,有效服务独居低保户,尽可能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概率。”朱莉是宜宾市翠屏区和苑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在十年的社区工作经历中,她曾三次遇到独居老人在家中突发意外的情况,这让她格外痛心,“年初,我们成立了‘小橘灯’志愿服务队,希望用‘小橘灯’的‘微光’为独居家庭、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增添一份暖意。”
  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照程度,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民生温度、治理精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宜宾市各地各部门切实强化责任意识,立足需求,精准施策,聚焦就业、医疗、养老等领域,持续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注关心关爱,让他们感到温暖。
  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
  “是‘苗家惠嫂’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年1月,兴文县苗家惠嫂贸易有限公司的月嫂李玉兰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2017年,只有初中文化的李玉兰参加了“苗家惠嫂”学习培训,也正是这次培训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让原本在家待业的她成为如今月收入上万元的月嫂。
  从力所不及到游刃有余,短短几年时间,李玉兰已熟练掌握母婴护理、营养搭配、保育、保洁等家政服务,先后照顾过30多个新生儿及产妇。
  像李玉兰这样通过“苗家惠嫂”改变生活的人还有很多。据了解,“苗家惠嫂”劳务品牌创建于2016年,涵盖月嫂、护工、家政等服务。自2018年以来,先后培训并带动就业5万余人次,人均月收入最低5000余元,最高达到上万元。通过5年的培育打造,“苗家惠嫂”劳务品牌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于今年8月2日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名单。
  党史学习教育開展以来,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服务百姓就业创业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实施困难群体就业扶持工程,多措并举为困难群体就业“保驾护航”。
  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就业创业和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甘华锋介绍,为集中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创业,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今年1月,全市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进行摸底调查,并对困难群众在线上线下全方位实施帮扶。活动期间,共走访服务对象家庭2868户,帮助服务对象实现就业2489人,帮助5024名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累计搜集1620个公益性岗位,对特别困难的援助对象实行托底安置,并帮助79家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企业享受就业扶持政策。
  “除了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今年,我们还先后开展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等,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用工招聘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甘华锋表示。
  三大“暖心工程”温暖残疾人家庭
  家住江安县的高维勤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三个患有罕见先天性软骨病的女儿准备早饭,照顾一家老小饮食起居是高维勤每日生活的必备内容。一年365天她就像陀螺一样不敢停歇地旋转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就是23年,“从女儿患病开始,我的整个生活重心都放在了三个女儿身上。”高维勤说。
  江安县扶残助残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徐晓容告诉记者,在江安县,像高维勤这样的“陀螺人”家庭还有5000余个,每户至少有一个残疾人需要看护,年龄从9岁到80岁不等,以半身瘫痪、肢体残疾居多。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江安县从残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创新推出“助残陀螺人”项目,通过实施“减负”“纾困”“授渔”三大“暖心工程”,帮助残疾人及其背后像陀螺一样整日不停旋转的“陀螺人”,为残疾人家庭照亮前行之路,点燃希望之光。
  “我们发起‘助残陀螺人’项目其实源于高大姐,她每天需要照顾这么多人,24小时连轴转,我们觉得这个群体更需要被社会关注。”徐晓容表示,江安县扶残助残协会通过实施“减负”工程,定期给“陀螺人”家庭提供陪护、心理疏导、基础家政等帮扶性服务,让“陀螺人”有释放压力和喘息的机会;通过实施“纾困”工程,吸纳护工、医生、理发师等爱心人士100余名组建志愿者团队,建立帮扶残疾人长效机制,并制定残疾人日常生活补助、子女教育补助、大病救助补贴“两补助一补贴”政策,让残疾人常存温暖;通过实施“授渔”工程,建立轻度残疾人帮助重度残疾人的新型服务模式,聘用轻度残疾人到助残“陀螺人”家中,提供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洗头理发、按摩复健等服务,对于重残家庭及“陀螺人”,提供家政料理服务、手工定制、直播带货创业等就业岗位,让残疾人家庭充满希望。
  邹小平是“授渔”工程的志愿者,每周她都会到残疾人家庭帮他们买菜、洗头、打扫卫生等,不仅如此,她还带动了很多身边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更多残疾人。“每次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我都很开心。”邹小平表示。
  家住江安县的张琴属于轻度残疾,但家中还有位重度残疾的母亲,此前张琴一直在家中照顾一家老小饮食起居,家里全靠母亲的残疾人补助和低保维持生计。“通过‘授渔’工程,我在空余时间有机会到重度残疾人家中开展照护服务,真的很感谢‘助残陀螺人’这个项目,帮助我们就业,为我们减轻经济负担。”张琴说。
  截至目前,江安县“助残陀螺人”项目已募集爱心资金100余万元、爱心物资价值80余万元,帮扶“陀螺人”家庭150户,服务总次数达4500余人次。
  让“老有所养”有温度更有品质
  近日,记者在高县沙河镇马道村范家湾组沙河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进度。
  沙河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及室内装框,外保温层已全面完工,地面铺设、内墙抹灰已基本完成,水电、消防安装完成80%,正在刷外墙漆及总平建设,预计10月底竣工。
  “敬老院规划建有老年居住用房、厨房、餐厅、书画阅览室、娱乐活动室、公用浴室、护理室、洗衣房、库房等功能室,并配套电梯、健身器材、公共绿化等,不仅能满足老有所需、老有所养,也能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高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主任罗学元告诉记者,此前,高县共有15个公办养老院1150张床位,该项目建成完工后将新增200张床位。
  “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满足沙河镇250余名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同时发挥区域性辐射服务功能,为周边复兴镇、月江镇、胜天镇等区域300余名散居特困供养人员提供集中供养照料服务支持。”罗学元补充说,在优先满足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敬老院还可以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有偿寄养、托养等服务,进一步提升沙河镇作为中心镇的兜底保障服务能力,提升全县养老服务水平。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沙河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项目建设只是高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缩影。近年来,高县把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稳步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目前,高县已建成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2个,农村社区(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个,农村老年活动中心46个,农村养老服务站(点)138个,实现所有农村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责编/蒋筱青)
其他文献
从过去老旧的“稀烂街”蝶变为如今幸福的“西南街”,成都市金牛区抚琴西南街片区在实施连片推进老旧院落改造、更新释放片区公共空间等系列工程后,成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幸福的美好生活街区。  从大朋友小朋友在三间小教室里挤成一团,到孩子们在崭新的三层教学楼里上课,改扩建后的凉山州美姑县勒觉村小学让当地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更完善的教育,为他们描绘出多彩未来。  ……  没有一种服务,比为群众办实事来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格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动力之源。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
期刊
摘 要:同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化改革突破课程体系的传统框架,“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了一套旨在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的创新构架在历经四年的实施之后,开展了大范围的实证调查,以探究课程新构模式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并努力查找问题、研究办法,推进课程化改革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模式; 教学效果; 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
期刊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汇聚成一股磅礴力量,有力助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路上,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阶段,“为群众办实事”如何办好、办实、办久,这是我们作为新时代答卷人的必答之题。  践行宗旨把实事办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一部百年党史也是党为人民
期刊
摘 要:中南大学从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以“教育细化,管理细致,服务细心”为工作思路,从“细”处着手,积极推行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三四五”模式。重点推介了在少数民族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抓好“三项”活动、“三个”阶段和培养“三个”素质,以及学校不断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从学习、经济、生活、心理、就业等五方面多方位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困难的成功做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教育管
期刊
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  助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长期培育和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扶持,对脱贫县扶上马并送一程……四川各地用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指示,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
期刊
初秋的凉山,红叶慢慢浸染山林。昭觉县沐恩邸社区、美姑县塔哈村、普格县甲甲沟村……在一处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排排彝家新寨在柔和的秋日阳光里格外宁静祥和,崭新的民居与彩色的山林构成美丽的画卷。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果之一。为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川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围绕搬
期刊
四川有83个革命老区县(市、区),在这方红色热土,革命精神赓续传承,革命老区人民自强不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然而,大多革命老区处于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是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难点和短板。  为了加速革命老区“蝶变”,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四川省出台多项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举措,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革命老区正乘势而上,着力抓好产业
期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四川接续奋斗,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之际,南充、广安、凉山州、阿坝州等市州着力打好“三张牌”,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扎实带领群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
期刊
“谢谢您,我的钱终于要回来了!”  “多亏您给我讲解法律知识,原来微信转账也具有法律效力!”  “谢谢法官,网上立案省钱省力,太方便了。”  ……  一声声感谢的背后,是甘孜州用心用情办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要紧实事的生动实践。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甘孜州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把办好人民群众最要紧实事当成检验提升司法为民服务水平的出发点、落脚点。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