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青海地区油菜由于受到大面积病虫害困扰,生产中出现了防治方法不正确、效果不明显的严重问题,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因此,正确掌握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生产出无公害产品,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杂交油菜;病虫害;防治;青海化隆
油菜是我省高海拔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是我省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迅猛发展,其面积位于马铃薯、小麦之首。同时,由于市场的原因,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很高。高原地区杂交油菜产量高、品质好,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杂交油菜病虫害日趋增加、严重。油菜病虫害严重阻碍着油菜产业的发展。下面分别对青海高原杂交油菜的常见病害及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1油菜病害及防治技术
1.1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俗称麻杆、白杆等,是油菜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油菜品质、含油率下降。
1.1.1症状。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开花后受害较重。茎基部发病较常见,叶片、叶柄、角果都可受害。先在近地叶柄或叶片出现病斑,病斑初期为圆形、褐色、水渍状,后转为青褐色。茎基部病斑由褐色变白色,有光泽;高湿时组织软腐,表现有棉絮状白霉;干燥后,破裂如麻丝。受病茎杆易开裂、折断、倒伏,髓部变为空心,有白霉及鼠粪状黑色菌核,引起全株枯死。角果受害,褐色变白,种子瘦秕,内生细小菌核,略大于菜籽,深黑色。
1.1.2防治方法。油菜菌核病的防治采取农业措施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效果较好。
(1)农业措施。与小麦等实行3a以上轮作;秋深翻将菌核深埋入土10cm以下,虽能萌发,但不能顶出土面,减少侵染;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用氮肥,掌握好油菜各生育阶段的氮肥施用比例,避免油菜开花结荚期贪青倒伏或脱肥早衰,适当配施磷、钾肥及硼、锰等微量元素;花期及时摘除植株中、下部病黄老叶1~3次,拾出田外处理;油菜收获后,拔除残茬,连同脱粒后的残杆及果壳集中沤肥或烧毁,可减少作为来年侵染源的菌核数量。
(2)药剂防治。重点是长势好的油菜地,密度较大的或连作旱地。油菜花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125kg/hm2,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25kg/hm2,对水1 125~1 875kg/hm2喷雾。喷药时间应掌握在盛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进行,喷药部位重点放在植株中下部茎叶和地面。
1.2油菜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以白菜型油菜受害最重,在高寒阴湿地区或多雨年份发生较重。
1.2.1症状。油菜霜霉病危害叶、茎、花及花梗等。在叶片上,正面初生淡黄色斑点,后成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不规则形块斑;叶背面病斑处产生霜状霉层。病情由下向上发展,底叶先变黄色枯死。抽薹后,茎薹和花序被害,花梗及顶梢膨肿肥厚,形成“龙头”状,表面密生白色霜状霉层。花色变深,不能结实,逐渐萎缩,最后枯死。茎上病斑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形状不规则,上生霜霉状物。
1.2.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0倍液的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有很好的防效。喷药次数依病情而定,重病田应多喷1~2次,间隔7~10d。
2油菜虫害及防治技术
2.1油菜茎龟象
油菜茎龟象俗称油菜象鼻虫,是青海省油菜上的主要害虫。
2.1.1症状。主要以幼虫在油菜茎杆基部钻蛀为害,造成茎杆空心,茎基部膨大,分枝丛生,扭曲变形,崩裂,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其成虫危害叶片和茎皮。
2.1.2防治方法。用5%甲拌磷颗粒剂22.5~37.5kg/hm2,同油菜种子、种肥混合均匀,一同条播;或用60%的3911乳油100g拌1kg种子,晾干后条播。使幼苗吸药带毒,防治茎龟象危害。在油菜蕾薹期前,用10%氯氰菊酯乳油45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900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可杀死成虫,减少产卵量,共喷2~3次,间隔7d。
2.2黄条跳甲
黄条跳甲俗称“土虼蚤”,主要危害油菜、甘蓝、白菜等。
2.2.1症状。成虫危害叶片,造成细密的小孔,使叶片枯萎,并可取食嫩荚,影响结实。幼虫蛀害根皮成弯曲道,使植株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在干旱年份发生量较大,严重时造成毁种,损失极为严重。
2.2.2防治方法。条播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在幼苗期用2.5%敌杀死乳油210mL/hm2,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 mL/hm2,对水750kg,于晴天中午喷雾,每隔7d喷1次,共喷2~4次。农业防治主要是在播前清除田间杂草、枯叶,消灭该虫的越冬场所;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播前深耕或灌水,苗期增施肥料,促进幼苗生长健壮;也可用草木灰在油菜出苗期,早晨露水未干前进行撒施,具有一定的防效。
2.3油菜露尾甲
2.3.1症状。以幼虫和成虫危害油菜的花蕾和嫩荚,使花蕾提早凋谢,不能结实。
2.3.2防治方法。在油菜开花前,成虫集中在杂草花上危害时,或在大量成虫侵入油菜田而未产卵时,用10%氯氰菊酯乳油600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防治,隔7d喷1次,共喷2次,可获良好效果。另外,适时早播,尽量避免晚熟品种与早熟品种邻近播种,清除田间杂草,可减少露尾甲的入侵机会;春秋两季机械深翻灭茬,可减轻危害。
2.4甘蓝夜蛾
甘蓝夜蛾又称地蚕虫或夜盗蛾,以幼虫危害,食性很杂。
2.4.1症状。刚孵化幼虫均群集叶背,夜间取食,只啃食植物叶肉,残留表皮,呈“小天窗”状,到2~3龄时逐渐分散,取食不分昼夜,食叶成孔。到4龄以后,白天潜伏在叶下、地上或根际土块下,夜间出来暴食,取食叶肉、花蕾、嫩荚。
2.4.2防治方法。秋收后機械深翻,可直接杀死越冬蛹,或被深埋的蛹不能羽化出土,大大降低来年的发生基数。当幼虫成群迁移时,应开沟封锁。沟形要下底宽、上口窄,在沟里撒6%的林丹粉,可将幼虫集中消灭在沟里,然后填土掩埋;在作物茂密的田块,应及时检查,争取在幼虫进入暴食期前(最好在3龄前)用10%氯氰菊酯乳油600mL/hm2对水750kg喷雾防治,间隔7d再喷1次。
参考文献
[1] 胡常英.油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19(03):51.
[2] 黄竟.油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17):109
关键词:杂交油菜;病虫害;防治;青海化隆
油菜是我省高海拔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是我省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迅猛发展,其面积位于马铃薯、小麦之首。同时,由于市场的原因,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很高。高原地区杂交油菜产量高、品质好,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杂交油菜病虫害日趋增加、严重。油菜病虫害严重阻碍着油菜产业的发展。下面分别对青海高原杂交油菜的常见病害及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1油菜病害及防治技术
1.1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俗称麻杆、白杆等,是油菜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油菜品质、含油率下降。
1.1.1症状。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开花后受害较重。茎基部发病较常见,叶片、叶柄、角果都可受害。先在近地叶柄或叶片出现病斑,病斑初期为圆形、褐色、水渍状,后转为青褐色。茎基部病斑由褐色变白色,有光泽;高湿时组织软腐,表现有棉絮状白霉;干燥后,破裂如麻丝。受病茎杆易开裂、折断、倒伏,髓部变为空心,有白霉及鼠粪状黑色菌核,引起全株枯死。角果受害,褐色变白,种子瘦秕,内生细小菌核,略大于菜籽,深黑色。
1.1.2防治方法。油菜菌核病的防治采取农业措施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效果较好。
(1)农业措施。与小麦等实行3a以上轮作;秋深翻将菌核深埋入土10cm以下,虽能萌发,但不能顶出土面,减少侵染;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用氮肥,掌握好油菜各生育阶段的氮肥施用比例,避免油菜开花结荚期贪青倒伏或脱肥早衰,适当配施磷、钾肥及硼、锰等微量元素;花期及时摘除植株中、下部病黄老叶1~3次,拾出田外处理;油菜收获后,拔除残茬,连同脱粒后的残杆及果壳集中沤肥或烧毁,可减少作为来年侵染源的菌核数量。
(2)药剂防治。重点是长势好的油菜地,密度较大的或连作旱地。油菜花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125kg/hm2,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25kg/hm2,对水1 125~1 875kg/hm2喷雾。喷药时间应掌握在盛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进行,喷药部位重点放在植株中下部茎叶和地面。
1.2油菜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以白菜型油菜受害最重,在高寒阴湿地区或多雨年份发生较重。
1.2.1症状。油菜霜霉病危害叶、茎、花及花梗等。在叶片上,正面初生淡黄色斑点,后成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不规则形块斑;叶背面病斑处产生霜状霉层。病情由下向上发展,底叶先变黄色枯死。抽薹后,茎薹和花序被害,花梗及顶梢膨肿肥厚,形成“龙头”状,表面密生白色霜状霉层。花色变深,不能结实,逐渐萎缩,最后枯死。茎上病斑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形状不规则,上生霜霉状物。
1.2.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0倍液的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有很好的防效。喷药次数依病情而定,重病田应多喷1~2次,间隔7~10d。
2油菜虫害及防治技术
2.1油菜茎龟象
油菜茎龟象俗称油菜象鼻虫,是青海省油菜上的主要害虫。
2.1.1症状。主要以幼虫在油菜茎杆基部钻蛀为害,造成茎杆空心,茎基部膨大,分枝丛生,扭曲变形,崩裂,严重影响油菜产量。其成虫危害叶片和茎皮。
2.1.2防治方法。用5%甲拌磷颗粒剂22.5~37.5kg/hm2,同油菜种子、种肥混合均匀,一同条播;或用60%的3911乳油100g拌1kg种子,晾干后条播。使幼苗吸药带毒,防治茎龟象危害。在油菜蕾薹期前,用10%氯氰菊酯乳油45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900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可杀死成虫,减少产卵量,共喷2~3次,间隔7d。
2.2黄条跳甲
黄条跳甲俗称“土虼蚤”,主要危害油菜、甘蓝、白菜等。
2.2.1症状。成虫危害叶片,造成细密的小孔,使叶片枯萎,并可取食嫩荚,影响结实。幼虫蛀害根皮成弯曲道,使植株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在干旱年份发生量较大,严重时造成毁种,损失极为严重。
2.2.2防治方法。条播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在幼苗期用2.5%敌杀死乳油210mL/hm2,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 mL/hm2,对水750kg,于晴天中午喷雾,每隔7d喷1次,共喷2~4次。农业防治主要是在播前清除田间杂草、枯叶,消灭该虫的越冬场所;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播前深耕或灌水,苗期增施肥料,促进幼苗生长健壮;也可用草木灰在油菜出苗期,早晨露水未干前进行撒施,具有一定的防效。
2.3油菜露尾甲
2.3.1症状。以幼虫和成虫危害油菜的花蕾和嫩荚,使花蕾提早凋谢,不能结实。
2.3.2防治方法。在油菜开花前,成虫集中在杂草花上危害时,或在大量成虫侵入油菜田而未产卵时,用10%氯氰菊酯乳油600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防治,隔7d喷1次,共喷2次,可获良好效果。另外,适时早播,尽量避免晚熟品种与早熟品种邻近播种,清除田间杂草,可减少露尾甲的入侵机会;春秋两季机械深翻灭茬,可减轻危害。
2.4甘蓝夜蛾
甘蓝夜蛾又称地蚕虫或夜盗蛾,以幼虫危害,食性很杂。
2.4.1症状。刚孵化幼虫均群集叶背,夜间取食,只啃食植物叶肉,残留表皮,呈“小天窗”状,到2~3龄时逐渐分散,取食不分昼夜,食叶成孔。到4龄以后,白天潜伏在叶下、地上或根际土块下,夜间出来暴食,取食叶肉、花蕾、嫩荚。
2.4.2防治方法。秋收后機械深翻,可直接杀死越冬蛹,或被深埋的蛹不能羽化出土,大大降低来年的发生基数。当幼虫成群迁移时,应开沟封锁。沟形要下底宽、上口窄,在沟里撒6%的林丹粉,可将幼虫集中消灭在沟里,然后填土掩埋;在作物茂密的田块,应及时检查,争取在幼虫进入暴食期前(最好在3龄前)用10%氯氰菊酯乳油600mL/hm2对水750kg喷雾防治,间隔7d再喷1次。
参考文献
[1] 胡常英.油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19(03):51.
[2] 黄竟.油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1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