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愿钱”正在伤害文物健康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段时间以来,北京雍和宫、杭州西湖雷峰塔古塔遗迹等地的乱扔“许愿钱”现象引发舆论关注。尽管管理方设有相关提示,卻仍有不少人熟视无睹。据悉,向文物投币是国内多个景区的“老大难”问题,不光影响秩序,对文物的伤害也很大。相关人士表示,既要保护好文物,又要考虑到游客游览的直观感受,因此提高文明游览的自觉性很重要。
其他文献
古钱币从早期的称量到唐代开元通宝的过渡是较慢长的历史,长达千年之久。随着货币计量方法的发展,货币单位也在发生变化。从最早的贝币单位“朋”到今所使用的圆、角、分,钱币单位的计量也从记重演化到了记值。  | 一贝兑换一奴隶 |  据考证,最早的货币单位“朋”就是贝币的单位之一。贝币在不同时期既可以做数目统计,也可以做重量统计。而甲骨文中(朋)字则表示若干个贝串连在一起。据小子簋:“乙未,飨使赐小子贝二
期刊
4月初的香港拍卖市场分外热闹,香港苏富比、保利香港、匡时香港等多家拍卖行纷纷举槌。而三家拍卖行的战绩——分别以31.7亿港元、12.45亿港元和 1.82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收槌,也让一些人捕捉到今春拍卖的风向。不过,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频出佳绩的本轮香港春拍只是局部的热闹,整个市场到底会怎样,或许5月启槌的内地春拍方可见分晓。  香港苏富比  | 5件拍品破纪录 |  香港苏富比2017年春拍推出了
期刊
画外音:  如果你和一个或一群朋友即将分别,会去做什么?恐怕很多人采取的方式是吃一顿散伙饭,席间推心置腹地回忆过往,然后是一次撕心裂肺地歌……  在分别之时,你们或许会互道﹃再見,常联系﹄,但这句司空见惯的话还有多重的分量,只有时间才知道答案。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如今,无论是人声鼎沸的车站,还是壮观无比的航站楼;无论是家门前游子的出行,还是爱人的就要远走,都变得平常和稀松,短暂而默然。  在离别
期刊
画外音:  天涯相隔的人,借助高科技互道思念之情倒也可以理解,毕竟我们没有必要完全像古人那样为了思念而﹃断肠﹄。  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消息,是和你在同一个办公室、离你仅几米远的同事发来的,内容如﹃午饭怎么解决﹄、﹃下班去哪里逛街﹄之类。你的回复果断而迅速,也许你们之间由此滔滔不绝起来,但办公室里的气氛依然宁静得让人小心翼翼。面對这种不争的现实,困惑之余我们不禁要问,手机在拉近
期刊
书信在古代类似现在的手机,是传递离人之间情感的重要工具。但是今天的我们,除了对着屏幕表达感情外,还能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对方的思念呢?在这一点上,似乎古人比我们更高明,能以各种物品寄托各种情感送给思念之人。说他们高明,其实不如说他们更加用心,一个香囊、一个发簪、一把梳子,送给对方的每一件物品都被赋予了深深寓意,礼物不一定贵重,但背后的含义一定是让人感动的。  大约唐朝开始,民间通信组织逐渐形成。当时主
期刊
《中国收藏》:现代人受科技发展的影响,传统文化中一些有美好寓意的东西似乎已经不能触动人的心灵,文创产品的出现是否有助于我们找回那些逐渐消失的情感?  黄启贤:当然是有推动和传承的作用,这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环节中就可以体现。我们时常在微信朋友圈能见到古代的经典故事,写得感人至深,但最后发现可能是在推广一款文创产品。这样的方式确实能让现代人回顾一下过去,通过阅读,通过消费一件文创产品,能找回一种消
期刊
张爱玲(1920年至1995年)和胡兰成(1906年至1981年),俩人都活了七十五岁。  有人如此比喻:“在胡兰成大理论的巨额大钞上,直可以瞧见张爱玲花枝春满的水印显相。”  有人如此评论:“都说张爱玲才气高,其实胡兰成的才气更高。”  有人愤愤不平:“他未必是她心口的一颗朱砂痣,但一定是别人眼里的一抹蚊子血。”  张爱玲胡兰成,皆为文章高手,一时无两,从相识相知到情断意绝,用不着鸿往雁来这一套
期刊
做完一期特别策划总有些想说的话,今天来说说“用心”。  互联网+进入我们的生活,这本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可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打乱了生活——被互联网绑架了。  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感情和观念意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在这种节奏中,我们对周围的人、事、物开始心不在焉起来。有了手机,问候便在顷刻之间到达,人们不用再鸿雁传书;有了手机,汗牛充栋只是词典中的故事,人们不用再案
期刊
说来惭愧,虽是做这样一篇文章,自己动手写家书的次数却是少得可怜,这或许与“80后”生活的年代有关。所谓见字如面,我对此最早的记忆要数年幼时爷爷的来信,老爷子有个习惯,每次都要把对儿子的嘱咐——“好好工作、注意安全!”当成结尾。那一笔一画的刚劲,规矩中又似乎带有一种要穿透纸张的力量,莫名地让人觉得这八个字就是他在耳提面命。  而当时比家书更“厉害”的,还有一种叫作电报的东西。只要单位通知:谁谁,你家
期刊
远行、离别对于古人来说是很苦涩、艰难、沉重的。但也正是因为这苦涩、艰难与沉重,使得远行、离别成了古人生活中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既如此,就必须有一种比较庄严、神圣的仪式来彰显其非同寻常与重大,这仪式就是饯行。  由于出门后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这一别很可能就是永诀,所以古人分外重视离别的仪式,这种重视又使得这仪式具有了深層的意味。古人最隆重的送别仪式就是为游子设宴饯行,这宴席可能设在家中,也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