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石窗装饰图形文化调查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na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易镂凿的石窗广泛分布于宁波各地,鄞州走马塘、宁海前童古镇的石窗以其工艺精湛细腻、造型多变,在石窗装饰图形文化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风格特色,以纹样、文字以及人物题材这三种形式呈现。本研究以宁波石窗为研究对象,了解传统的石窗装饰图形结构与造型、文化寓意及其特色,并对石窗运用与推广提出相应的建议,也为今后当地特色文化品牌塑造提供了设计参考。
  关键词:石窗文化 装饰图形 走马塘 前童古镇
  引言
  近些年来,宁波这座城市发展迅速,作为传统民族建筑装饰宝贵遗产的石窗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夷为废石,转之代替的是千篇一律毫无美感的现代窗户。这些窗户往往采用冰冷坚硬的直线元素,缺少人文色彩和文化底蕴,整体感觉单薄。而石窗不仅工艺精美,还有着美好寓意和丰富内涵。为了保护和发展宁波石窗文化,特从走马塘、前童古镇展开研究,从而促进石窗在现代的运用与推广。
  一、走马塘、前童古镇石窗的发展与演变
  (一)走马塘石窗的发展与演变
  北宋初年,陈氏一族在走马塘定居,自此走出了许多进士跟官吏。陈氏祖上都是两袖清风的清官,因此在走马塘找不到特别气势恢宏的建筑群,除了朴素典雅的民居建筑,便是公共建筑。
  明清时期是走马塘建筑发展的巅峰期。随着一代代的累积发展,陈氏家族日益壮大,四合院式建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处处高墙窄巷的画面。作为建筑部分之一的石窗,其也由宋元时期的纯实用性转变为明清具有独特地域性的石窗文化。走马塘里随处可见的精美石窗,彰显了主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祈求和祝愿。
  (二)前童古镇石窗的发展与演变
  童氏家族在南宋绍定年间迁移过来,定居后脚踏实地,勤耕好学,即使在元明交替的动荡时期也不屈不饶。清康熙之后,物阜民安,为童氏赢得了一个经商发展的大好机遇。童氏外出设肆开铺,再将所积盈资带回来购置田地、建造房宅。像“群峰簪笏”等许多代表性大宅便是在此时建造。这些房主多为养老还乡的官僚、商绅,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对自家房宅建筑高要求,便造就了一大批石雕手艺人,创造了许多精美的石窗作品。
  再往民国发展,经济繁荣,家族更加壮大,老百姓们纷纷为自己的房宅刻窗镂花。于是就出现了“家家户户有石窗”的场面。经过风雨的洗礼,现如今前童古镇尚存古民居1685间,164个院落。宅院外不经意一瞥就能看见的石窗,还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情。
  二、宁波石窗装饰图形文化
  (一)石窗装饰图形特点
  宁波石窗的装饰图形文化,在遵循自然美的基础上,也紧密结合了其实用价值,达到了功能性和审美性的完美统一。
  1.实用性。宁波是沿海城市,一到季节刮风下雨,而石窗相比其他窗户就具有抗腐、抗潮的优势,而且牢固通风。
  2.抽象性。在走马塘、前童古镇的石窗中,存在着大量的抽象几何图形。虽然它们存在的时间已经很久,但仍很符合现代设计中提倡的简约风格。
  3.夸张性。夸张性的运用,体现在石窗装饰图形经常通过夸张的形式来着重突出主体,而对其他方面的刻画则几笔带过,使得形象更生动传神。
  4.中庸性。在走马塘、前童古镇的石窗中,处处体现了中庸之道:石窗装饰图形对称、居中,处于一个和谐有序的整体之中。
  5.寓意性。正所谓“物必饰图,图必有意”,走马塘、前童古镇的石窗也是如此。其寓意体现了百姓想要追求美好幸福生活。
  (二)石窗装饰图形形式
  石窗不仅有着实用性等这些物质功能,它更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上的高度。走马塘、前童古镇的石窗工艺精湛细腻、造型多变,在石窗装饰图形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色,通过纹样、文字以及人物题材这三种形式呈现。
  1.纹样。纹样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符号。走马塘、前童古镇的石窗中,装饰纹样类型丰富、变化多端,其中不同的纹样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2.文字。走马塘、前童古镇的石窗雕刻中,不同于之前的用纹样来间接表达思想,直接把文字当作图案,显而易见地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理念。
  3.人物题材。走马塘、前童古镇的石窗人物题材丰富多样,有百姓日常生活,还有历史戏曲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同以及向往之情。
  三、走马塘、前童古镇石窗研究分析
  据统计,走马塘现存石窗有60余扇,前童古镇现存石窗有139扇。本次实地考察,由于存在石窗位置过高等一些特殊原因,故拍摄到的走马塘石窗样本有40扇,前童古镇石窗样本有75扇。后期整理中,不计入重复、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石窗,因此走马塘和前童古镇的石窗有效样本一共33扇。为了有效看清图形形状,特用电脑软件AI制图代替拍摄照片(如图1)。经统计与分析,纹样石窗有22扇,占67%,其中几何纹样最多,器物纹样次之;文字石窗占7扇,占21%;人物题材石窗占4扇,占12%(详见表1)。
  (一)纹样石窗
  1.几何纹样石窗:几何纹样(如图2)是走马塘、前童古镇里最具有普遍性的石窗纹样,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条纹、回纹等。
  (1)条纹。条纹是最原始的石窗。简单点的有横条纹、竖条纹,形式单一但简洁直观。复杂点的就是两种条纹形式相结合,或者将条纹搭配其他形式的紋样,使得条纹石窗更生动活泼。最后一种形式在走马塘、前童古镇中体现得比较多。
  (2)八角纹。虽造型简单、变化较少,但排列整齐的等边八角纹石窗整体给人一种规整有序的感觉。
  (3)步步锦纹。整体造型关于上下对称,其图案中心呈菱形,像是一步步登高的阶梯台阶,寓意“步步高升”。
  (4)风车纹。因图案、形状酷似风车,命名风车纹。风车纹石窗以正形、斜形为主,其图案呈中心对称。老话常说“风吹风车转,风吹幸福来”,所以风车纹石窗寓意着“希望、幸福”。   (5)波浪纹。波浪纹石窗简单明了,它代表了海水,寓意着“海纳百川、上善若水”的海洋文明。
  (6)花吉子。既能单独使用,又能跟其他的简单纹样组合使用,展现—种简与繁、动与静之间的美感,寓意着“吉祥、吉利”。
  (7)满天星。它是较为少见的石窗,造型独特,由许多个大小不一但又看上去排列有序的圆形组成,具有别样的观赏性。
  2.植物纹样石窗:植物纹样石窗(如图3)在走马塘、前童古镇的出现率也是比较高的,集具象化、抽象化于一体。但无论哪种形式,选取的大多是人们都知道的植物,以此来作为石窗的纹样,并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寓意。
  (1)蔓草纹。“蔓”谐音“万”,意义“长久”。又因蔓草绵延如带,“带”谐音“代”。以上两者就引申出“万代”,寓意“万代富贵”。
  (2)灵芝纹。灵芝一直被称为“长寿”的象征,灵芝纹经常出现在雕刻中。
  3.动物纹样石窗:人是高级动物,但归根结底人也是从动物群体中进化过来的。因此人跟动物之间的关系密切。在走马塘、前童古镇的动物纹样石窗(如图4)中,多为抽象化纹样,但也不乏具象化纹样。
  (1)龙纹。龙是中国图腾文化的重要产物,是祥瑞、高贵的象征。在走马塘、前童古镇的龙纹石窗中,既有抽象的“香草龙”,也有写实的“双龙戏珠”。“香草龙”把对植物美的欣赏糅合进龙纹里,同时高度抽象化,只突出主体,细节部分几笔带过。“双龙戏珠”则形象细致发地刻画了龙的头、身体、爪子等部位,寓意着“高贵呈祥”。
  (2)蝙蝠紋。蝙蝠与“福”谐音,寓意“福气、幸福”。在走马塘、前童古镇的石窗雕刻中,多与其他纹样形式结合。如图中心是五只蝙蝠,外围是门,寓意“五福临门”。
  4.动植物结合纹样石窗:随着雕刻石窗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发强烈,石窗纹样也有了更多形式的发展以及更多样的寓意,如出现了将动物与植物相结合雕刻的新纹样(如图5)。
  (1)鹿衔灵草。“鹿”谐音“禄”,是“财富”的象征。常言道“寿比南山不老松”,所以“松树”和“灵草”都是“长寿”的象征。“鹿衔灵草”寓意“长寿吉祥”。
  (2)喜鹊登梅。喜鹊叫声婉转动人,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喜鹊登梅”是古时的吉瑞征兆,寓意“好运来”。
  5.器物纹样石窗:器物纹样石窗(如图6),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本身就是器物,由此演变成的纹样;另一种就是直接雕刻在器物上的纹样,与器物关系密不可分,渐渐也成为了器物的—种代表。但无论是哪种,它们都有着器物独特的寓意性。
  (1)古钱纹。也叫轱辘纹。古钱,一般指古代的铜钱。吉钱又称“全”,故一枚古币就谐音为“一全”,两枚古币就谐音为“双全”。
  (2)如意纹。如意是一种器物,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吉祥物,有辟邪的功效。如意形状多样,如灵芝状,又似心字状,寓意着“万事如意”。
  (3)献礼纹。主要是不完整的方形里面捧着一个完整的方形。献礼即送礼,收礼者应是有权有势之人,献礼纹有着送礼人“荣华富贵、飞黄腾达”的希冀。
  (4)回纹。线条向内弯曲,永不重合而且延伸没有尽头,其形状就如同一个“回”字,寓意着“福寿绵长永久”。
  6.物品纹样石窗:在走马塘、前童古镇的石窗中,物品类纹样(如图7)的美好寓意,多由谐音演化过来。
  (1)笔锭如意。石窗四周刻着植物花纹,向着中间对称。中间雕刻着毛笔一支,银锭一枚,“笔锭”谐音“必定”,因此寓意“必定如意”。
  (2)平升一级。“瓶”与“平”谐音,寓意着“平安”。“戟”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如意”。因此瓶中插一戟,寓意着“平升一级”。
  (二)文字石窗
  1.直接刻画:直接刻画(如图8),就是直接把文字当作装饰图形。作为石窗突出的中心内容,直接刻画通常是采用篆书、草书等字体,直接表达了人们的愿望以及追求。
  (1)福禄。在走马塘、前童古镇的文字石窗中,‘‘福禄寿”是比较常见的装饰图形。其中“福”寓意“幸福美满”,“禄”寓意“财运亨通”。
  (2)卍。“卍”字原本是梵文的一种,后来从唐朝开始采用为汉字。“卍”字(读:万)寓意“吉祥万福”。
  2.文字变形:文字变形(如图9),顾名思义就是把文字进行一系列的变形,最后演变成为精美的图案来表达。如“团寿”,原本是篆书的一种写法,但已演化得类似于装饰图案。“团寿”寓意着“身体健康,吉祥长寿”。
  3.图文结合:不同于之前的直接刻画,图文结合(如图10)是指把文字跟其他装饰图形相连接组合,相比而言形式更具有美感、内容更丰富。
  (1)福。“福”是人生幸福美满、万事如意的概括。“井”字是吉祥、防火的象征。在“福”周围配以“井”字形的纹饰,寓意“幸福吉祥”。
  (2)乾坤。“乾坤”代表着天地、阴阳,希冀后人能胸中有乾坤,时刻不忘报效祖国。
  (三)人物题材石窗
  1.民间传说故事:人物题材是石窗装饰图形文化中的最精华部分,它代表了走马塘、前童古镇石窗雕刻的最精湛技艺,其中民间故事(如图11)是人物题材里常常出现的。民间故事贴近百姓生活,却又不局限于生活。
  (1)刘海戏蟾。石窗中刘海的双手拿着一串金钱,向正在抬头仰视的金蟾抛去,画面生动形象。“刘海戏蟾”寓意“财运亭通”。
  (2)八仙。石窗中的八仙之一蓝采和肩斜竹杖,下面挂着花篮,眼里含着秋波,嘴角微笑,衣裙随风飘拂。
  2.戏曲小说故事:古代的戏曲小说故事(如图12)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武松打虎》便是百姓所津津乐道的小说故事情节之一。石窗中武松手握成拳,向着一旁的猛虎打去,动作迅速敏捷。
  3百姓生活故事:百姓生活故事(如图13),顾名思义就是以古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其中“婴戏”就是以小孩作为主要对象,表现其天真烂漫的一面。石窗描绘了儿童在游戏、玩耍的场景,画面十分生动有趣。   从拍摄的有效样本来看,走马塘、前童古镇的石窗造型百变,题材丰富多样。雕刻内容以祥瑞纹样、吉祥文字以及民间故事为主,都是贴近古代百姓日常生活,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画面构图以讲究对称为主,或者繁简结合,使得整体始终处于一个和谐有序的状态。
  所谓“物必映意”,归根究底石窗的雕制都与雕刻者所处的文化时『弋以及生活背景有关。老百姓将其求财、祝福、辟邪等愿望具象化,雕刻在石窗上,表达了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石窗是走马塘、前童古镇极具代表性的名片。
  四、走马塘、前童古镇石窗运用和推广
  走马塘、前童古镇的石窗,因其实用性和审美性造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今后石窗发展和地方文化品牌塑造上应该将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装饰图形进行总结,延伸并丰富其设计形式,运用推广在现代設计上。
  (一)文创产品设计
  走马塘、前童古镇的石窗精湛细腻、造型多变,是极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物。将石窗纹样符号化,充分利用其文化价值,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尽可能地打造符合走马塘、前童古镇自身气质的旅游形象,为其后续的旅游业发展打下基础。
  以前童古镇为例,前童麦饼是当地特色小吃之一。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初期,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在设计上(如图14),采用牛皮纸材质做包装,融合了民居建筑与石窗纹样两大前童代表元素。将如意纹做成镂空设计,让游客仿佛看到前童建筑上的扇扇精美石窗。同时如意纹有万事如意的美好寓意,使小吃多了一份文化韵味。
  在前童古镇,除了随处可见的传统建筑和精美石窗,便是赫赫有名的“前童三宝”。“前童三宝”指的是老豆腐、空心腐和香干这三种豆制品。其中香干不易碎、保存时间久,适合做馈赠佳品,游客可以带回去给亲友分享。因此采用了银色礼盒包装,整体高端大气,用简笔勾勒的前童建筑作底,配上献礼纹作封边底纹,代表了送礼人的美好祝愿。
  以走马塘为例,走马塘水丰田肥,养出来的笋也清香鲜嫩,由此制成的笋干是大家喜爱的纯天然健康食品。养生专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多长寿,与常吃笋有一定关系。因此用如意纹作主纹样,团寿纹作两侧封边纹样,寓意“万事如意,身体健康”。黑色纹样配上白底,看上去简单大方。另外采用竹盒材质包装,绿色环保可多次使用。
  (二)现代家居设计
  走马塘、前童古镇石窗里的装饰图形以物喻意,物古图祥,将情景融为一体。因此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浓郁的民族色彩和个性。也正由于装饰图形的吉祥寓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可以被应用在现代家居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染织、地毯、陶瓷、雕刻、建筑等工艺美术用品喜庆场合应用更为广泛。
  在设计中,设计师可以结合走马塘、前童古镇石窗的故事题材、装饰纹样、文化内涵等特征,并在材质的选择上加以创新,使其装饰图形在运用中显得简洁大方,传达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结语
  宁波石窗是融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石雕工艺,本文以走马塘、前童吉镇石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装饰图形及内容题材等研究,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石窗文化。在回归自身文化的同时,将传统的石窗装饰图形文化的内涵寓意、装饰纹样有机地引入现代设计中,取其精华,创作出既具有当地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
其他文献
2015年,在文化出版品牌“理想国”的孵化下,“看理想”诞生。“看理想”秉承理想国“想象另一种可能”的理念,拓展出版的边界,以视频、音频、社交媒体,乃至物质制作的方式,推动中国人文素养与生活美学的成熟。  几年来,“看理想”陆续推出的视频节目《一千零一夜》《局部》《听说》《圆桌派》,音频节目《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古今:杨照史记百讲》《焦享乐》等,在优酷、网易云音乐、豆瓣不同平台上线,总播放量接近3
期刊
植物翻译官(杆)——“株迪”,就像植物多出的一片葉子,通过呼吸灯颜色区分,可以为您解开养花过程中的谜团,她可以告知您植物生长过程中缺少什么(阳光、水分、养分、温度等)。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更详细的植物生长数据。  “株迪”更是一款强大的家居种植百科全书,收录了数干款植物生长数据与养护指南,手把手教你识花、种花、养花。  该设计获得2017年度红棉奖产品设计奖。  设计者  时间:2017www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的逐渐完善与发展,与之匹配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然而,在高歌猛进的高校艺术设计实验教学设施体系建设浪潮背景下,对于艺术设计教学实验的理解,以及其相关实验教学体系的合理建构问题,却是值得我们深思。基于此,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界定与解读为题,深入分析实验教学体系出现的原因和发展现状,希望能够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
期刊
2018年1月31日,《回顾展望——北京国际设计周2018新年沟通会暨城外诚DXD二期规划发布》在城外诚DXD北京设计互联中心举办。WDW世界设计周联盟主席KariKorkman、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党委书记李丹阳、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歌华创新中心董事长王昱东、城外诚DXD
期刊
摘要:这是一个人人设计的时代,设计正实现从室内、建筑、产品、服装等以专业领域为界定到当下以社会、服务、系统、战略等谋事为核心的转化,设计的定义和边界正在发生改变。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主持的ARNOLD课题项目,深入探究了设计介入社区社会创新设计的方法论,特别是深入发掘了共创设计在社会创新设计中的潜力。来自不同背景的设计团队与各利益相关者在共同愿景下协同设计实现了服务设计、城市空间设计、室内设计等学
期刊
摘要:宁波阿育王寺和大慈寺是浙东地区典型的传统禅寺,两者寺内外建筑与园林的景观营造异曲同工,体现了禅寺景观营造的三个特点:既有诠释净土思想的庭园设计,又有寄寓航海信仰的建筑配置,另外,寺内建筑组群与寺外园林彼此照合,人工堂舍与天然林泉相互交融,使寺院空间具有一种隽永禅意。  关键词:禅寺 景观营造 阿育王寺 大慈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
期刊
摘要:文章从笔者在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访问学习体验到的一些教学现象着手,引出对这些现象的思考与原因分析。通过课程体系、课程大纲、课堂与教学、评估标准等几方面,对中加普通高校设计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比较;从中吸取加拿大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日常教学,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以此推进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教学 加拿大高校 设计 应用能力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意产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部大力提倡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历史变革中,根据其指导思想,文章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设计与艺术系的《室内装饰与陈设设计》课程为例,从师资引进、教学主体、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多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改变。文章主要探讨的是在《室內装饰与陈设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研究。更加强调引进有一线实战经验的设计师走进高校课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实验室项目课程,强化动手操作能力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在智能时代对工业设计师的技能要求,提出革新性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设计人才。本文提出了“课程群组化”、“项目制教学”、“体验式发表”、“跨学科创客”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90后人群自身优势的教学方法,使得基础编程课程不再是一门技术类课程,而成为利用技术发挥创意的设计核心课程。  关键词:课程群组化 体验式发表 跨学科工作坊  中图分类号:G423 文
期刊
摘要:文章从自由形态的研究出发,深入剖析自由形态表皮形成和内部结构,从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两方面讨论了自由形态研究对提升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解答了设计学科中关于空间思维能力训练的问题。并从理论和设计实践案例中分析和总结出解构、组建和创造空间自由形态,以及提升空间思维能力的三种有效的设计方法——切片、旋转与拉伸。此外,对未来的深入研究提出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自由形态 空间思维能力 设计方法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