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给即将步入人才市场的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应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本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角度阐述相应的对策,以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价值观
  作者简介:沈倩倩(1984-),女,安徽滁州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姜鹏(1986-),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安徽 芜湖 241000)
  
  就业形势遭遇“寒冬”,大批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他们手里抱着一摞摞的材料,心里怀揣的是坚持四年甚至更久的梦想。然而,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考虑考虑”……这是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从这些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衍生出一种悲观的情绪,给很多大学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的社会需求不足,社会上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这些岗位需求不足,而这个不足主要是因为国家的产业结构,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我国的第三产业现在只占到国民经济的36%~38%,而一般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占60%,甚至达到70%,如果有这样规模的产业结构,那么大学生就业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但是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白领岗位的供给不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受一定时期的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新增就业岗位80万~100万个,由此可见经济因素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比重下降,国有企业重组改造,减员增效,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人员精简分流,不仅不能像以往那样吸纳大量劳动力,相反还造成了大量从业人员的体制性失业。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受到很大影响。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同一个岗位有多个大学生同时竞争。
  2.闭门造车的高等教育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以及高等教育发展陷于困境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育体制改革滞后。[1]在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中并没有相应推进教育行政体制及办学培养模式的变革,只关注招生规模与数量的扩大,而没注重培养质量提高,导致了各类人才培养的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不匹配。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有限,高校对专业结构设置的调整仍相对缓慢,不能及时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迅速作出调整,造成不同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面临着不同处境,有的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有的专业的毕业生则供给过剩。另外,高校的教学、培养模式滞后,因循守旧,不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虽然通过扩招增加了大学生的供给数量,却没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这也是诱发大学生就业中供需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失业与技能型人才短缺的“技工荒”并存的现象也恰恰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不匹配关系。
  3.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导致就业困难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对就业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看法和态度,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综观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其主流是健康的,是朝着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的,它表现为就业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日益明显;职业风险意识、流动意识不断提高;就业取向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自主创业意识增强。但是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所呈现的消极特征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就业期望值过高,社会价值观淡化。当今的大学生与过去相比,社会价值观有所淡化,存在着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问题。他们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多以自我为中心,就业目标从“关注社会”转向“关注个人”。大学生就业的自我意识突出,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就业期望值也往往脱离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和兴趣。据统计,有43.9%的毕业生表示,如果有单位“条件好、待遇高”,他们愿意违反已签订的就业协议;33.1%的毕业生表示用人单位适合,他们可以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2]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社会价值转向经济价值,把追求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就业理想趋向务实化。
  (2)职业奉献意识弱化。现在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已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元化社会贡献型,而是走向自我实现型。很多毕业生明显把风险与索取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来,与社会需求反差太大。调查显示,大学生毕业后去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农村的比例逐渐减小,有的单位急需高层次人才,有的单位却人才过剩,大材小用,致使人才资源配置失衡。相当多的毕业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大学生的就业标准已从“内在精神型”转变为“外在功利型”,功利色彩凸显。
  (3)诚信意识明显缺乏。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后,大学生成了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不高。
  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1.加强政府调控,深化体制改革,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更多的、更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3]现阶段当务之急是要千方百计拉动各方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
  (1)要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多种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在产业类型上,尤其要大力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布局上,要对中小城市、非公有制企业有所倾斜,鼓励他们吸纳大学毕业生。
  (2)要消除政策壁垒,取消限制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允许大学毕业生跨省、跨地区就业。
  (3)要通过政策、税收等措施缩小地域差异、行业差异,创造去西部、去小城镇、乡村就业的良好环境,鼓励用人单位积极接纳大学毕业生。
  (4)要由政府出资,适当组织以高校毕业生为对象的公益性人才交流会,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现匹配创造条件,引导用人单位转变用人观念,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建立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制度。
  (5)要制定相关政策,对大学毕业生采取小额贴息贷款、设立风险基金等激励机制,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免税政策和资金投入,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6)要建立高校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制度,动员用人单位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组织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到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一定期限的见习,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职业培训,为毕业生成功就业搭建桥梁。
  (7)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空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鼓励和引导缺编单位吸纳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学毕业生。
  (8)要建立职业资格体系,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新增加的就业岗位要优先录用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将执业资格的入口前移到高等教育阶段,为大学毕业生与相关专业领域的对接奠定基础。
  (9)要利用经费补贴等经济杠杆,引导毕业生走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在民营企业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要发挥人才市场作用,疏通供需沟通渠道,强化完善市场配置机制,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
  2.推动教育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扩大高校自主办学权力,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专业设置结构和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淡化学历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结构多样化,提高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性。具体来说,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无视社会需求盲目培养会导致大学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造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同时应在培养过程中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预测、分析、评价体系,把握社会实际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必然会导致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3.树立大学生的就业使命意识和自救意识
  大学生的就业使命意识指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模式转型过程中劳动力市场上的转型滞后、管理混乱等不规范和不合理现象,以及由此造成的人为就业困难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要充分认识到自己不是无所作为的,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自救意识是要求大学生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与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自我价值。扭转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关键,其实就掌握在毕业生自己的手中。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首先要引导毕业生树立就业使命意识、自主创业意识以及就业自立感,树立注重自身长远发展、个人特性发展的就业价值观。其次,要引导大学毕业生认清自己在市场化就业和国际化竞争就业形势下的优势,如年龄、知识、信息、观念等,培养自身的各种能力,通过创业就业、中小企业就业、西部艰苦地区就业、国际企业就业和政府部门就业等不同就业方式,改变当前被动的就业局面。
  三、结论
  总之,在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时要不乐观、不悲观,保持理性。现在很多高校、教师和毕业生把这一问题过于放大了,高校的压力很大,教师、学生同样压力很大。很多高校本来是四年制的大学,实际上变成了三年制的大学,即学生在毕业前一年就考虑找工作的问题,导致最后一年的教学受到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但是只要充分地发挥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社会以及大学生毕业生自身的优势,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就能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根本性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宝元.制度创新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8,(51).
  [2]张伟波.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转变——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转变为例[J].浙江学刊,2000,(5).
  [3]钟秋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实现五个统筹[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已成为电力企业提高效率、改善效益的现实目标。绩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重大意义已被大多数电力企业所认同。KPI作为一种科学的绩效管理方法,在理论界和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印证。将KPI成功应用于电力企业,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管理品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KPI;电力企业;企业绩效  作者简介:徐珊
期刊
摘要: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民族院校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和文化基础与汉族学生差异较大,其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认识,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民族生源特点的教育模式。本文提出了 “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从哲学、多元智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三个方面探讨了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实践成果表明该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民族院校;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  作者简介:崔玉波
期刊
摘要:我国现行销售电价分类体系,自1976年公布以来(即原水利电力部颁布的《电、热价格》),几十年未曾变革,随着时间推移,已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国家发改委自2003年着手研究完善销售电价分类以来,几经反复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笔者有幸参与了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制定,结合多年电价工作经验和河南实际情况,从基层执行者的角度就销售电价分类改革同业内
期刊
摘要:新时期国家及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试点,根据其专业特点,结合时代要求,科学系统地构建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学生经过创新训练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这些措施对于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张晓冬(1980-),男,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技术
期刊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向,与大学生就业、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针对目前高校教育的现状,从政府政策的宏观层面和高等院校的微观层面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应对策略,说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为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犀(1982-),男,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
期刊
摘要:问题驱动型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研究了“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中问题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了该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流程、教学环节和评价等,旨在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问题驱动型教学模式;中学英语教学法;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骆北刚(1977-),男,陕西渭南人,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
期刊
摘要:对我国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弊病进行了综合诊断,并基于教育生态理论提出了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建立高校课堂生态系统,剖析了生态课堂的特点,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课堂生态系统   作者简介:丁明智(1974-),女,江苏江都人,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张浩(1974-),男,江苏张家港人,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
期刊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北京作为全国首都,地理位置优越,历史积淀深厚,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其他省市前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理应突出特色和优势,做得更好。其中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应成为北京市重点考虑的方针政策。本文对北京市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图式理论为框架,探讨基于网络资源的英语新闻听力教学。具体论述了图式理论在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即图式对学生推理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作用。通过利用网络音频和视频资源,考察图式在各个阶段的建立、激活和扩大。同时呼吁网络时代的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准确定位。  关键词:图式理论;新闻英语听力;网络资源  作者简介:张知国(1972-)男,江苏盐城人,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高校和社会各界备受关注的焦点,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最贴近的良师益友,在就业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辅导员工作实际出发,探讨了辅导员在就业工作的角色定位问题及在就业工作中如何发挥角色作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角色定位  作者简介:陈双梅(1979-),女,江苏扬州人,皖西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罗伟(1969-),男,安徽六安人,皖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