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1069423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向,与大学生就业、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针对目前高校教育的现状,从政府政策的宏观层面和高等院校的微观层面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应对策略,说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为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犀(1982-),男,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马海燕(1981-),女,回族,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河南 洛阳 471022)
  
  高等本科教育,从注重理论素养还是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角度看,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研究理论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而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它培养的是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仍沿用18世纪以来理性主义的教育结构,它是建立在“精英教育”基础上的,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相对独立,有较强的逻辑性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些课程体系自有其优点,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如重视理论教育,脱离生活实际,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很难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和科技竞争的需要。[1]因此,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高校,包括研究型、综合型大学,都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现状,从学校投入、师资力量、学生自我转变等方面讨论了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与研究型、教学型教育相比,应用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的应用型与知识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
  自1999我国高校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扩招比例高达47%,其后三年分别以25%、17%、10%的速度增长,到了2005年,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530万人。[2]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迅速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人才培养规格标准多样化、技术能力专业化。在这种形势下,把所有的大学生都培养成学术研究型人才已不符合现实的发展,加大对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才是现代高等院校的发展之路。
  2.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需求
  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呼唤高等教育培养出不同层次类型和规格的人才,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要求不同类型的人才,伴随着我国科技、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日益多样化、专业化,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逐渐向技术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方式的转变体现在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就是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长,要求更多的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技术型人才投入到生产第一线上来,带动我国的经济结构向集约型转变。同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有专业的技术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这一点已不是传统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承担的了,因此,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是迫在眉睫。
  3.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的需求
  从1999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以60~70万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不断下降。据教育部统计,从2002年开始,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145万,本科院校就业率为80%;2003年毕业生为212万,就业率本科院校为70%;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初次就业率本科院校为61.3%;2005年毕业生为338万,就业率本科院校为70%;2006年毕业生为413万,就业率本科院校为77.6%。[2-3]同时与急剧增加的就业需求相比,就业职位的供给却在大幅下降,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政府部门的精简机构,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需求的下降。加之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毕业生期望值过高等因素,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日甚一日。而应用型人才因为其具有专业性强、现实契合度高等特点,更具有就业的广阔前景。据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布的“2008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在就业时与本科生相比并不占明显优势,企业对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反而更加青睐,甚至有些本科生毕业后,又到高职学校报名就读。因此,加大发展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是解决广大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目前,我国大学还是以建设“学术型”、“研究型”高校为目的,普遍偏向于“学术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上重视理论型人才培养,轻视实践技能人才培养,直接造成了我国“学术型”人才过剩,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足的局面。[4]因此,要发展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对现代的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本文联系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当今社会的具体情况,把应用型人才与其在社会中的作用联系起来进行研究,避免理论脱离实际,从政府政策的宏观层面和高等院校的微观层面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应对策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1.改变观念,重视技能型人才
  前面提到,高等本科教育,从注重理论素养还是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角度看,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研究理论型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方向,具有更强的专业指向性。应用型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社会契合度高,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才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同时,应用型本科教育也不是高职教育。同高职教育相比,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突出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的训练,强调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锻炼学生在完成目标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研究学习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操作实践能力,还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
  2.改革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仍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仍是以学科导向性为主。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它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一味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导致学生脱离实际,不具有把知识转化为实际技术的能力。因此,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应该改“学科导向型”为“专业导向型”,向实用性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改革实验教学。专业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因此,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比例(不少于40%)必不可少。第二,与此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还应当改革单一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开设综合性实验。并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尽量开设与单一课程相对应的实验课,和课程群相对应的、独立的实验课。第三,增加实践实习的时间。仅仅通过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法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让学生在相关的岗位上经过学习实践,才能更形象化地了解本专业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确定好专业教育中理论基础与应用的关系。
  3.加强校企合作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除了理论知识学习之外,更应当加强其实训、实习、实践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但实际上高校因财力有限,无法大量、及时地购置先进设备,使得高校的实验设备远远滞后于现实的发展水平。同时,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与现实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校必须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最新信息,才能了解到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及时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就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广泛合作。[5]
  校企合作可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方式。校内合作,就是结合现实发展,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校内培训;校企共同制定各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动态设置专业课程;通过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等。校外合作,则主要是安排学生到校外企业实训,建立一批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实训基地,有效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专家的实践经验,得到先进技术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能学到真本领,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另外,校企双方还可以通过互聘教师,特别是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承担学校的一定教学任务,结合实际向学生传授更通俗易懂、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经验。这样,学生的理论学习真正与实际联系起来,既可运用、检验已有理论知识,又可增长技术经验。
  因此,产学结合,遵循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原则,必定能使其专业应用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三、结论
  因此,只有在政府政策保障、高校自身积极转变的基础上,双方同时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才能尽快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大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共同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道路的新型高等院校,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蓉仙.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1):68-72.
  [2]周济.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J].中国高等教育,2006,(3,4):9-13.
  [3]陈淑英,马德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山东经济,2004,(4):42-44.
  [4]刘易,王小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误区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09,27(5):98-100.
  [5]马德坤.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实践与成效[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10-112.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理工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明显失衡的现象,大学英语学习是大学生习得语言文化并提升人文情感的重要平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贯彻人文素养的要求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突出强调运用自主学习策略和元认知教学策略,实现语言能力培养基础之上以情感人、以情促知的教学目标,以期弥补理工院校学生人文情感的缺失。  关键词:英语教学;人文情感;以情促知;自主学习;元认知  作者简介:张莉(1965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机械专业的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专业英语教学为双语课程的顺利实现做好了铺垫,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通过教学计划安排、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它为双语教学能够真正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英语;应用实践  作者简介:刘丽(1973-),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
期刊
摘要:临床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决定着临床教学质量。本研究采用“临床有效教学行为问卷”对134名临床带教老师及137名护理大专实习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有效教学行为是“示范临床操作规程和技能”,而带教老师则认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关键词:护理大专生;临床带教;有效教学行为  作者简介:孙丽(1983-),女,湖北京山人,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助教,护理学硕士
期刊
摘要:民办高校教研室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对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研室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关系到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民办高校教研室的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分析民办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研室;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作者简介:姜树红(1977-),女,河北沧州人,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
期刊
摘要:心理挫伤作为一种普遍而又复杂的心理现象在院校基层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生,尤其是在士官学员中表现得更加突出。研究学员心理挫伤的成因与调控方法,能够更好地建设集体,有利于开展学员管理工作,培养优秀的军人。  关键词:心理挫伤;士官学员;调控  作者简介:艾国章(1968-),男,湖北宜昌人,武汉军械士官学校轮训大队大队长,主要研究方向:学员管理、行政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5)    心理挫伤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工作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和保障,然而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普及,毕业设计的质量存在着明显的下滑。针对毕业设计中出现的与就业、考研相冲突,教学条件不足、选题以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为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毕业设计;质量;实践  作者简介:杨会成(1970-),男,安徽来安人,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
期刊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已成为电力企业提高效率、改善效益的现实目标。绩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重大意义已被大多数电力企业所认同。KPI作为一种科学的绩效管理方法,在理论界和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印证。将KPI成功应用于电力企业,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管理品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KPI;电力企业;企业绩效  作者简介:徐珊
期刊
摘要: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民族院校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和文化基础与汉族学生差异较大,其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认识,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民族生源特点的教育模式。本文提出了 “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从哲学、多元智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三个方面探讨了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实践成果表明该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民族院校;倒置式;课外专业教育  作者简介:崔玉波
期刊
摘要:我国现行销售电价分类体系,自1976年公布以来(即原水利电力部颁布的《电、热价格》),几十年未曾变革,随着时间推移,已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国家发改委自2003年着手研究完善销售电价分类以来,几经反复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笔者有幸参与了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制定,结合多年电价工作经验和河南实际情况,从基层执行者的角度就销售电价分类改革同业内
期刊
摘要:新时期国家及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试点,根据其专业特点,结合时代要求,科学系统地构建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学生经过创新训练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这些措施对于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张晓冬(1980-),男,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