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语境中的古典情怀——“中国红”系列创作谈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si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工笔画是中国绘画早期的表现形式之一,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元明清之际,水墨文人画全面兴起,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彼时虽然工笔画在宫廷画院里还保留着一席之地,但终究逐渐被推向历史的边缘。20世纪以来,在东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背景下,具有包容性的中国工笔画,积极吸收、融合东西方绘画的特点,不断地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荆楚地区作为中国生漆的产地之一,见证了楚文化发展的繁盛时期,大漆艺术具有复合性,即漆自身的材质特性与载体语言的多元化:在视觉效果上,大漆色泽持久,深沉朴实,材质肌理富有变化,折射出东方艺术的古拙魅力;禅宗四祖说:“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艺术创作也是基于此。
我的《我的矿工兄弟》系列油画作品表现的是为人类社会发展和工业文明的推进做出巨大贡献的重要群体“煤矿工人”,他们是离地球心脏最近的人,是开掘光明的人;他们是意志和力量的化身,是中华民族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我生于矿区长于矿区,祖辈父辈都是地地道道的煤矿工人。
纵观中国雕塑史,几乎所有波澜壮阔的时代都产生过一批刚劲雄强的雕塑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记录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刚劲是指雕塑形式体现出来的敦实厚重与挺拔有力;雄强是指雕塑
期刊
中国古语有云:“字如其人”,说的是书法的字型走势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和情绪,如果借鉴到绘画创作中,或可称为“画随其心”。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教学的路线多是以西方油画教学体系为主,这也造就了我绘画创作的基础。寻找西方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却是我一直以来的创作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觉经验的累积。
人人皆盼岁月长留,而真正留存下来的是在时间长河中前行时,遗落的关于那年、那人、那事、那物,或开心、或忧伤的记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回味过往,绘画可以说是除了摄影之外能够辅助人们更加长久留存关于过往记忆的一门艺术。虽然绘画与摄影都具有记忆留存的功能。
俄国美学家尤·鲍列夫认为,“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就完整的个性”(尤·鲍列夫《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164页)在图像化时代,作为一名视觉艺术家,应该思考人和图像背后世界的真正关系,应当警惕图像化带来的表面浮华,要有一路追问的激情与执着。
色彩是绘画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画家表达个人思想、情感与风格的重要手段。色彩的运用,不单纯是对画面的简单涂抹与描绘,而是通过它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情感表现力。自然是人类感受色彩的来源,绘画艺术的表达是基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画家面对自然万物,眼睛是灵敏的,情感是浓厚的。
版画的绘画形式讲求“以刀代笔”,其绘画语言直来直去,强烈的黑白对比加之简洁的画面效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版画创作,致力于中国传统版画与西方版画创作的结合,倾心培植了中国新兴版画创作队伍,不仅使版画在中国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门类。
绘画既是自然造化的反映,又是艺术家所思所想所感的视觉呈现。实际上,古人对“造化”与“心源”的观照,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亦即对写生与创作关系的思考。中国文献出现的“写生”一词,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滕昌佑所提出的“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写生”在此时指对花果、草木、禽兽等有生气之物的直接描绘。
“共同体”这一概念由来已久,由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指的是基于真善美等共同追求、通过共同努力从而实现共同利益的广泛的、单一的集合体这一社会概念。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将因血缘、地缘、共同志趣和利益追求而紧密联结起来的共同体部分(community)从社会(society)概念中分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