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问题拎动法的小说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sh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柏林》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小说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教学采用“主问题拎动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板块式教学策略,围绕“文章有什么反常之处?”这一主问题,从人物的反常,再到情节的冲突、环境的反常,探讨小说的习作手法,深入剖析文本。本文以《在柏林》一课教学为例,展开对小学阶段小说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问题拎动法 小说教学
  一、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深层的主旨,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
  (2)感悟这篇微型小说安排的特定人物和环境,在情节处理上,运用设置悬念、冲突和意想不到的结局这些手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品味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作者如何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反映战争的残酷,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如何运用设置悬念、冲突和意想不到的结局这些手法将故事情节推向极致。
  四、教学过程
  1.巧妙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一个片段。(观看视频)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被卷入战争,死亡人数超过5000万。同学们,看了刚才的视频,再结合你们的课前预习,关于战争,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战争造成了很多人死亡。
  生2:战争是可怕的,但是那些为了国家而牺牲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生3:战争是血腥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师:和平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同学们,无论何时何地,战争永远是残酷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发生在二战时的德国首都柏林,1939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给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弥合的战争创伤。处于战争中心的民众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片段,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将学生带入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带给学生极强的震撼。通过战争的话题导入该课,契合度高,直击主题,也能将学生很快带入情境。
  2.人物的反常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
  (点名读课文)
  师:我们这个单元是小说单元,还记得小说有哪三个要素吗?
  生:人物、情节、环境。
  师:是的,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人物,其中,引起我们所有人注意的一个反常人物,就是老妇人,她有什么反常之处呢?
  (出示句子:“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出示问题: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老妇人的反常之处在哪里?)
  生:她在一直数着:一、二、三,有些奇怪。
  师:老妇人总是重复数数,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位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她在独自沉思,嘴里数着——
  生:一、二、三。
  师: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地数着——
  生:一、二、三。
  师:是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作者在故事里设置的悬念。
  【设计意图】
  (1)我们学校语文学科课堂革命采用141“板块式主问题”教学法,运用主问题拎动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板块式教学,已经初有成效。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从“文章有什么反常之处?”这个主问题出发,从“人物的反常之处”开始,让学生根据问题去探索,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发现。(2)本环节有两个层次是本课的重点。第一,作者设计了这样一位失常的老妇人;第二,作者设计这样的一位人物运用了哪些手法?作用又是什么?如何将文本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这是我们设计这个环节的用意所在,也是我们的建模过程。
  3.情节的冲突
  师:在老妇人数数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人物?她们又有什么反应?
  生1:有两个小姑娘,她们看到老妇人神志不清就嗤笑起来。
  生2:坐在老妇人旁边的老兵非常生气,狠狠扫了她们一眼。
  (出示句子: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师:面对同样的举动,不经世事的小姑娘觉得好笑,而深谙世事的老头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这一眼包含了什么意思?
  生:這个老头是很同情老妇人的,两个小姑娘不应该嘲笑她。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扫”的动作。
  (学生做动作)
  师:这一笑一扫,构成了情节上的冲突。设计这样的冲突有什么作用?
  生:这是为下文做准备,为下文老兵出来解释做铺垫的。
  师:是的,冲突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
  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似平静的车厢,实则冲突连连。这时,老妇人重复数着——
  生:一、二、三。
  师:(指着省略号)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生:一、二、三,一、二、三。
  师:这时,两个小姑娘——
  生:再次傻笑起来。
  师:这时,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他说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老兵的话。
  (生自由读)
  师:读完之后,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位后备役老兵觉得战争是残酷的,现在他也要上前线了,想把妻子安置好。
  师:看来他是抱着必死的心去上战场的。
  生1:我觉得他是很负责任的,在上战场前,先把妻子送去疯人院。   生2:战争是可怕的,不仅给人们带来死亡,还带来了精神上的伤害。
  师:无论是同情,还是怜悯,无论是无奈,抑或是悲伤,都体现了大家对战争的憎恶。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读一读这段话,谁来读?
  (点名读)
  师:他读得很悲痛,大家带着这份悲痛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大家把这个感叹号读得特别好!
  (生读)
  师:(小结)到这里,大家知道老妇人数“一、二、三”是什么含义了吧?到这里,才揭开了上文所有的悬念。原来,老妇人反常的原因,是因为——儿子战死,当我们知道了结果,老妇人的一切反常是不是又都在情理之中了呢?现在,老兵也要上战场了,这样的结局你们想到了吗?——这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啊!
  【设计意图】
  (1)本环节是上一个环节建模过程的延续和深化。从“人物的反常”过渡到“情节的冲突”,实现将小说的人文素养和写作训练点有机整合。(2)“老妇数数”——“两个小姑娘嗤笑”——“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老妇再次数数”——“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老兵的话”,悬念连着悬念、冲突连着冲突,情节上的两次冲突,使得情节一波三折,将故事推向高潮。学生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感受微型小说情节设计之妙的同时,又学习了如何使小说情节曲折的写法。
  4.环境的反常
  师:一篇小说之所以吸引人,除了人物和情节的巧妙设计外,环境描写也非常重要,最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没有反常之处。在书上找一找,画一画,和同桌说一说。
  生:我看到第一段的第一句:“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车厢里几乎全是妇女和孩子,健壮的男子都上战场了。
  师:如果一个国家只剩下老幼妇孺,那是多大的悲哀啊!这一处还有没有让你觉得反常的地方?
  生:我觉得“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有点反常,为什么是缓慢行驶的火车呢?
  师: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一列火车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师: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觉得这里的“缓慢”代表着沉痛和悲伤,慢慢地往前走,人们很悲伤,失去了亲人。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你们发现了吗,环境描写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众)渲染气氛。
  师:文中还有没有哪处环境描写有反常之处?
  生:最后一段“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车厢里应该是有嘈杂吵闹的声音的,这里说是一片寂静,有些反常。
  师:当老兵说完这些话之后,车厢里的人们为什么不说话?他们在想什么?
  生1:人们想到,老兵现在还要上战场,战争太残酷了。
  生2:他们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亲人也在战场上,可能也会死亡,心里很难过。
  师:遭受到战争摧残的不仅仅是老兵一家,车厢里的所有人,可能都有亲人或朋友正在战场上,或已经死在了战场上。战争带来的悲痛此时弥漫在整个车厢,所以人们都陷入了沉寂之中。战争的痛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小结)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让我们心灵受到震撼——可怕的战争带给人们无尽的痛苦,所以我们要呼吁和平,同时也要更加珍惜我们的和平生活。
  【设计意图】
  从“人物的反常”到“环境的反常”,这是“主问题拎动”的最后一环。当答案揭晓之后,学生重新品读课文,发现环境的反常之处,用意是:既让学生知晓在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5.迁移与运用
  师:这篇微型小说在不足400字的篇幅里,反映了战争这么大的背景,作者在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设计上运用悬念、冲突和意想不到的结局,给予读者极强的可读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一枚古金币》。
  (生读故事《一枚古金幣》)
  师:读完故事,请将故事中设置的悬念用“?”画出来,冲突用“ ”画出来,意想不到的结局用“ ”画出来,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生讨论、汇报)
  师:相信大家都读过这篇世界上最短的小说: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这篇小说开头的悬念已经为大家设计好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冲突?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结局?课后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手法继续编写下去。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为巩固新知、拓展应用环节,也是输出环节。教师用以文带文的方式,带入了课外的两篇小说,在分层推进的阅读训练中,学与用相结合,帮助学生巩固了写作方法的学习,为学生自己续编故事做好铺垫。
  五、小结
  以本堂课教学为例,主问题拎动法的板块式教学策略,就是利用“主问题”,即抓住“反常之处”这个主问题,将小说分成三大板块进行教学,条理清晰,从主问题出发,生发出来的设置悬念、冲突和意想不到的结局,是我们对文本的再创造。这种策略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其他文献
案件一  案发时间:2015年夏  案发地点:浙江省义乌中学  负责侦探:朱思奕  “你们班总是吵吵闹闹的,这下又多了一群伙伴,恐怕要炸开锅了吧。”语文课上,傅老师笑着对我们说。我和“猴子”相视一笑。  关于这群新伙伴,还要从一个月前的某天说起。  “快看,快看,对面迎春花花坛上有个鸟窝。”不知道谁说了一句,班里同学一窝蜂地跑到了花坛边。真的,在迎春花的枝条间,隐藏着一个用树枝搭建的小鸟巢。我用手
班会主题:神奇作业之我见  @清匆123(诸暨市枫桥镇中学):除了个别令人无力吐槽的作业,对于别出心裁的神奇作业,我还是很欢迎的。神奇作业也是一份神奇心意,这是老师们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也能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一下,不是挺好的吗?  @于赟皓(杭州外国语学校):我觉得神奇作业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带给我们乐趣、感动和美好的回忆,收
是的,又一年来了。在我这个年龄对于新年的盼望自然没有少年来得兴奋。我能记下的是不吼,不悔,不纠结。我将这“三不”和沐阳君分享,于是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自黑与相互嘿嘿的默契。  要善于自黑——这是让自己放松的方法,家长放松了也要教孩子放松。你可以说说自己的■事、糗事,大家都放松下來,让亲子关系变得和谐。那么接下来你们就相互嘻嘻哈哈,其实就是相互打趣斗嘴啦,这个打趣要记得把握分寸,绝对不能揭短,那是死穴
NO.1 中学生炒股  在“全民炒股”的大热潮下,北京十一学校的高二学生自发成立了“证券社”,十多名同学一起学习炒股知识。这也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中学生能够提前接触和培养投资理财能力,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NO.2 校园微商  通过淘宝,从网上批量购进各种零食和小玩意,然后通过现金交易或微信转账的方式,在校园里拆包零卖给同学……校园微商如今正在一些中学校园兴起,而且生意火爆。  能够寻觅商机
本栏目选编自《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由双螺旋童书馆出版。  当光线遇到光滑的物体,比如镜子,就会反射回来。  光线的反射  你猜猜,光线照到镜子上又反射到哪里去了呢?我们需要用到一面镜子、一只手电筒、一本书和一块手表,把它们按照图中的位置摆好。  1 在黑暗的房间里,用手电筒照射镜子。不断调整手电筒照射镜子的角度,直到反射光线照到手表上为止。  2 现在把手表向书的一侧移动几厘米,你能让手电
学校组织爱心捐书活动,我们班不能落后哦!  哎?毛毛这本《安徒生童话》那么旧了,捐出去算了。他当班长那么忙,还是我帮他捐了吧!  毛毛,你在找什么?  奇怪,我刚借的《安徒生童话》怎么不见了。你见过吗?
你这次科学考了几分?
今年上初二的女孩雯雯沉迷抖音,每天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这上面。雯雯在抖音上发布的视频,内容主要是字体的特效制作。她认为:“我这是在展示自己的才艺。”而當视频逐渐被更多人关注,点赞、留言接踵而至,特别是有人私信她要购买字体,甚至拜她为师时,雯雯感受到了极大的成就感。“我的字体一套能卖出100元,现在我能保证自己每个月的日常开支,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要上学?”  对于雯雯的困惑,你怎么看?  @EILE
方式一:戴上眼镜的世界真美好。  余航(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因为之前被“眼镜越戴度数越高”的说法洗脑了很多年,我只在上课时戴眼镜,一下课就摘下,不到重要场合我决不戴眼镜。然而某一天,我在小区里连亲妈都认错了。于是,我只好老老实实地每天都戴上眼镜。每每戴上眼镜,我都会感慨一句:“这个世界好清楚啊!”  方式二:明目大法好。  陆思橙(浙江省舟山中学):中午的时候我经常会在桌子上趴一会儿,然后滴眼
成都理工大学第六教学楼C座7至8楼的楼梯,被该校8名测控专业的学生改装成了“钢琴楼梯”。“钢琴楼梯 ”共有24级,每个台阶黑白相间,每当有人经过,楼梯就会发出悦耳的琴声。该专业彭颖老师说,她发现很多学生都不爱走楼梯,有时甚至上一层楼都要坐电梯,于是干脆给学生布置了这份作业。(现在问题来了,到底需要几个人才能流畅地“演奏”《最炫小苹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