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这部《金刚:骷髅岛》最大的看点在于,金刚变大了。2005年电影版的金刚只有8米高,在12年后,金刚的尺寸暴涨了整整4倍——身高31米,体重428吨,是影史上最为庞大的金刚。不过,金刚忽然变这么大,真的合适吗?
怪兽电影的开山之作
假如身高31米的金刚真实存在,那就妥妥是地球上的最大动物了。唯一能与金刚相抗衡的就是海洋里的蓝鲸,虽然蓝鲸身长可达33米,但吨位比起金刚还是差不少。而中生代的阿根廷龙,身长超过金刚,但吨位远远不如。
1933年的《金刚》并不是最早的怪兽电影,但它依然被很多人认为是怪兽电影的开山之作。就连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都是以《金刚》为模版。金刚诞生以来,也一直是好莱坞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怪兽之一,由此衍生出的作品也不胜枚举。
虽然当时技术有限,但时隔八十多年回头再看,一个超大尺寸的大猩猩站在帝国大厦顶上对着飞机捶胸示威依旧让人震撼。1933年《金刚》上映,帝国大厦刚刚竣工两年,可以被认为是“权力”的最高象征。而美国正逢经济大萧条,很多白人工人失去了工作,他们将失业问题归咎于南方黑人大量涌进北方的工厂。就这样,金刚爬上帝国大厦就代表着黑人夺取了白人的权力,而电影最后白人飞行员击毙了金刚,救下了女主角,则代表着白人最终夺回了权力。
金刚的原型
金刚这个形象,怎么跟黑人扯上关系的呢?这又要从头说起。金刚的创造者、导演梅里安·C·库珀童年时代从叔叔那里得到了一本1861年出版的《赤道非洲探险记》,他尤其迷恋其中对大猩猩的描写。书中描述了一只“身形巨大”的猩猩,当地土著把它称为“非洲丛林之王”,作者则称他是“地狱般的梦幻生物”,“一半是人,一半是野兽”。这一形象深深地印刻在库珀脑海中,成为了后来金刚的雏形。
《赤道非洲探险记》的作者是法国探险家保罗·杜·沙伊鲁,这本书说的是他深入非洲西部追猎大猩猩的故事。那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尚未出版,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还深信自己是上帝独特的造物。但他们又发现大猩猩与人类极度相似,这让人们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也不过只是一个猿类。这時,支持蓄奴者站出来表示,跟白人相比,黑人与大猩猩更相似,应该被归为动物而非人类。
在书中,作为成功猎杀大猩猩的人,沙伊鲁成功晋升为“伟大的白人猎人”,赢得了上流社会的认可。但他在与大猩猩的接触中,从大猩猩的姿态、反应和叫声中,他还是感觉到了一些带有人性的东西。所以,他会觉得自己不是猎人,而是杀人犯。或许是为了压抑他内心的不安,他又在书中极力渲染大猩猩这种怪物的可怕。受此影响,库珀后来创造出来的金刚,成为了“人类见过的最狂暴、最残酷、最厉害的大怪兽”。
至于金刚的得名呢,又与地球上最大的食肉蜥蜴“科莫多巨蜥”有关。库珀特别喜欢科莫多巨蜥,也喜欢大猩猩的产地之一刚果,便把这两个词结合起来造了个新词“Kong”。但这个词又与他以前拍过的一个电影名字相似,所以有了《King Kong》这个经典的名字。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1933年的《金刚》电影,情节其实就是来自一则与科莫多巨蜥有关的新闻。1926年,有人在印度捕捉到科莫多巨蜥便想运回美国纽约展览,结果还没到纽约,科莫多巨蜥就死在了船上。库珀看到这则新闻有了灵感,就把科莫多巨蜥换成了金刚,讲了个相似的故事。
《金刚》诞生的1933年,时值非洲山地大猩猩和科莫多巨蜥等几个大型未知物种纷纷被发现,人类对新大陆的探索与发现进入最后的狂欢期。所以,1933年《金刚》的主角卡尔是一个英雄一般的冒险家。到了1976年,在新的《金刚》中卡尔的身份换成了石油考察队长,让人联想到震撼世界的第一次石油危机。而且金刚爬的楼,也换成了世贸中心。到了2005年上映的《金刚》,卡尔就变成为了钱不顾一切的资本家。
金刚变大,是为了大战哥斯拉
至于金刚忽然变大的理由,其实也是为了圈钱——在不久的将来,《哥斯拉大战金刚》就要上演了。事情是这样的:拥有哥斯拉版权的传奇影业跟拥有金刚版权的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合作,准备向漫威学习搞一个“怪兽联盟”——先是《金刚:骷髅岛》,然后是2019年的《哥斯拉:怪兽之王》,分别养成这两个怪兽,到了2020年就让这两只大怪兽碰头,来个正面大对决。
只有一个问题,就是金刚太小了,在高达115米的哥斯拉面前只能被吊打。所以《金刚:骷髅岛》里,金刚的体型一下子就翻了四倍,达到31米。然后再补充一个电影设定:这只31米的金刚是上世纪70年代背景下的未成年体,距离金刚大战哥斯拉的时间点有几十年的成长时间……
这就更有趣了。要知道,当年的圆谷英二就是因为看了《金刚》这部电影,才立志走上特摄监督的道路。1954年他推出了第一集《哥斯拉之诞生》,片中的哥斯拉是一头由核辐射发生变异的巨型怪兽,它在东京湾登陆,在它的蹂躏下,日本首都几为齑粉。就这样,在《金刚》的基础上,人与怪兽的对抗,又上升了一个等级。
怪兽电影的开山之作
假如身高31米的金刚真实存在,那就妥妥是地球上的最大动物了。唯一能与金刚相抗衡的就是海洋里的蓝鲸,虽然蓝鲸身长可达33米,但吨位比起金刚还是差不少。而中生代的阿根廷龙,身长超过金刚,但吨位远远不如。
1933年的《金刚》并不是最早的怪兽电影,但它依然被很多人认为是怪兽电影的开山之作。就连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都是以《金刚》为模版。金刚诞生以来,也一直是好莱坞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怪兽之一,由此衍生出的作品也不胜枚举。
虽然当时技术有限,但时隔八十多年回头再看,一个超大尺寸的大猩猩站在帝国大厦顶上对着飞机捶胸示威依旧让人震撼。1933年《金刚》上映,帝国大厦刚刚竣工两年,可以被认为是“权力”的最高象征。而美国正逢经济大萧条,很多白人工人失去了工作,他们将失业问题归咎于南方黑人大量涌进北方的工厂。就这样,金刚爬上帝国大厦就代表着黑人夺取了白人的权力,而电影最后白人飞行员击毙了金刚,救下了女主角,则代表着白人最终夺回了权力。
金刚的原型
金刚这个形象,怎么跟黑人扯上关系的呢?这又要从头说起。金刚的创造者、导演梅里安·C·库珀童年时代从叔叔那里得到了一本1861年出版的《赤道非洲探险记》,他尤其迷恋其中对大猩猩的描写。书中描述了一只“身形巨大”的猩猩,当地土著把它称为“非洲丛林之王”,作者则称他是“地狱般的梦幻生物”,“一半是人,一半是野兽”。这一形象深深地印刻在库珀脑海中,成为了后来金刚的雏形。
《赤道非洲探险记》的作者是法国探险家保罗·杜·沙伊鲁,这本书说的是他深入非洲西部追猎大猩猩的故事。那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尚未出版,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还深信自己是上帝独特的造物。但他们又发现大猩猩与人类极度相似,这让人们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也不过只是一个猿类。这時,支持蓄奴者站出来表示,跟白人相比,黑人与大猩猩更相似,应该被归为动物而非人类。
在书中,作为成功猎杀大猩猩的人,沙伊鲁成功晋升为“伟大的白人猎人”,赢得了上流社会的认可。但他在与大猩猩的接触中,从大猩猩的姿态、反应和叫声中,他还是感觉到了一些带有人性的东西。所以,他会觉得自己不是猎人,而是杀人犯。或许是为了压抑他内心的不安,他又在书中极力渲染大猩猩这种怪物的可怕。受此影响,库珀后来创造出来的金刚,成为了“人类见过的最狂暴、最残酷、最厉害的大怪兽”。
至于金刚的得名呢,又与地球上最大的食肉蜥蜴“科莫多巨蜥”有关。库珀特别喜欢科莫多巨蜥,也喜欢大猩猩的产地之一刚果,便把这两个词结合起来造了个新词“Kong”。但这个词又与他以前拍过的一个电影名字相似,所以有了《King Kong》这个经典的名字。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1933年的《金刚》电影,情节其实就是来自一则与科莫多巨蜥有关的新闻。1926年,有人在印度捕捉到科莫多巨蜥便想运回美国纽约展览,结果还没到纽约,科莫多巨蜥就死在了船上。库珀看到这则新闻有了灵感,就把科莫多巨蜥换成了金刚,讲了个相似的故事。
《金刚》诞生的1933年,时值非洲山地大猩猩和科莫多巨蜥等几个大型未知物种纷纷被发现,人类对新大陆的探索与发现进入最后的狂欢期。所以,1933年《金刚》的主角卡尔是一个英雄一般的冒险家。到了1976年,在新的《金刚》中卡尔的身份换成了石油考察队长,让人联想到震撼世界的第一次石油危机。而且金刚爬的楼,也换成了世贸中心。到了2005年上映的《金刚》,卡尔就变成为了钱不顾一切的资本家。
金刚变大,是为了大战哥斯拉
至于金刚忽然变大的理由,其实也是为了圈钱——在不久的将来,《哥斯拉大战金刚》就要上演了。事情是这样的:拥有哥斯拉版权的传奇影业跟拥有金刚版权的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合作,准备向漫威学习搞一个“怪兽联盟”——先是《金刚:骷髅岛》,然后是2019年的《哥斯拉:怪兽之王》,分别养成这两个怪兽,到了2020年就让这两只大怪兽碰头,来个正面大对决。
只有一个问题,就是金刚太小了,在高达115米的哥斯拉面前只能被吊打。所以《金刚:骷髅岛》里,金刚的体型一下子就翻了四倍,达到31米。然后再补充一个电影设定:这只31米的金刚是上世纪70年代背景下的未成年体,距离金刚大战哥斯拉的时间点有几十年的成长时间……
这就更有趣了。要知道,当年的圆谷英二就是因为看了《金刚》这部电影,才立志走上特摄监督的道路。1954年他推出了第一集《哥斯拉之诞生》,片中的哥斯拉是一头由核辐射发生变异的巨型怪兽,它在东京湾登陆,在它的蹂躏下,日本首都几为齑粉。就这样,在《金刚》的基础上,人与怪兽的对抗,又上升了一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