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霸气侧漏的帝国废墟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73249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罗马西班牙广场上的破船喷泉。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写到:“世上 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 的各个城市,比如精致、浑朴、繁丽、 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奇崛、神秘、 壮观、肃穆……其中不少城市还会因为风格交 叉而不愿意固守一词,产生争逐。只有一个词, 它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只让它静静安踞 在并不明亮的高位上,留给那座唯一的城市。这 个词叫伟大。这座城市叫罗马。”余秋雨将“伟 大”这个词慷慨献给罗马,说句实话,我刚开始 是不敢苟同的。初识罗马,于我的印象并不太好, 无论如何也难以将它与“伟大”一词相匹配。

罗马的“伟大”


  那是一个深冬的傍晚,透过大巴车窗,映 入眼帘的是一幅让人激动不起来的画面:街头 乱糟糟的,车流乱哄哄的,人流乱纷纷的,纸 屑、烟头和涂鸦随处可见,还有随时被盗了东 西乱叫的……那些成百上千年的建筑被各式各 样的电线遮着,你举起相机却很难按下快门—— 那些“蜘蛛网”破壞了极好的画面,让你很好 的兴致颓减过半。
  听当地华人说,罗马曾被评为欧洲最脏的 城市。要改变这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还真得费 些功夫。面对这一切,你很难相信它就是意大 利的首府,你也很难接受这就是奠定了欧洲文 明的摇篮——以至于在“罗马到了”的提示声 中,我仍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大城市病和老城市病在罗马同时都有。就 这样,我们在一堆废墟和另一堆废墟中穿梭。 有一天遇到游行,我们的车不得不在狭窄的街 道上绕行,昔日电影里《罗马假日》看到的古 老景观就在眼前,却恍若隔世。
  老祖宗有句俗语,温水泡茶慢慢浓。
  诗意十足的古罗马,应该是诗人的天下。 那一幕幕残垣断壁,那一件件千年古遗址,如 果不是诗歌一样的语言和史记,谁能将它表述 得深达通透?细细品味,古罗马的影子便在自 觉不自觉之间凸现了出来,气定神闲,眼前浮 出几百上千年一幕幕惨烈的画面,正是历尽了 悲壮,罗马才会显现出她独有的风骨。
  两千多年的记忆镌刻在古城墙的遗址上,斗 兽场的砖石上,万神殿的立柱上……在罗马你看 不到时间,似乎罗马从来就没有淹没于历史。
  和许多欧洲老街一样,时间在这里似乎凝 固了,人们从从容容走出那间石头的房屋,穿 过爷爷时就自由自在穿过的街道,悠闲地在先 辈们坐过的地方,以同样的姿势坐下来,喝杯 浓香满溢的咖啡。
  日子就这么水流一样在岁月与华年的缝隙 间潺潺而过。
  罗马的街道狭小。像欧洲许多的城市一样, 它到处是古老的石头的建筑:横向深嵌的线纹, 拱形的门窗,富有节奏感的圆柱,健壮有力的 雕塑,还有形态各异的铁花窗;风格从最古老 的中世纪,到巴洛克、罗可可、哥特式。房屋 外墙很久没有洗刷了,因此显得陈旧,甚至破 败。市内没有一栋高楼,几乎全是四至六层的 楼房。
  汽车穿行在城墙遗址中,高耸的断壁残垣 伸展开来,将市区截成数段。蓬起的篙草迎风 摇曳,岁岁枯荣,隐约还在散发出帝国时期的 兴衰荣辱。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的一个秋天,亚平宁半 岛正值收割季节。迦太基将军汉尼拔率军翻越 阿尔卑斯山,陈兵意大利,发动了针对罗马人 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在罗马城郊外的一次战役 中,汉尼拔以别出心裁的“新月形战阵”取得 了那次古代战争史上最辉煌的胜利,这次战役 之后,罗马城内家家戴孝,正规军团的作战力 量悉数灭绝,而部署在西班牙、撒丁、西西里 的23个罗马军团不是被分割包围,就是因为距 离太远,来不及回救罗马城。
  汉尼拔率军来到罗马城下,在这里他发现 有三支严阵以待的非正规部队准备迎战,这些 部队由罗马公民自愿组成,他们怀着无所畏惧 的报国壮志,并从小就接受罗马严格的公民教 育和军事、纪律训练。面对着一场如不能杀掉 最后一个罗马公民便无脱身之望的战争,汉尼 拔不禁胆寒了,这个杰出的军事天才在这样一 批罗马人面前,选择了匆匆退去。
  远在西班牙军团的罗马将军费边听闻这个 消息,不禁仰天长叹:“汉尼拔!只有汉尼拔 才了解罗马的伟大!”

每一片废墟都透着“帝国霸气”


  公元6世纪行将结束之际,辉煌的罗马一 下子跌入了悲惨期。意大利肥沃的平原很快变 成了贫瘠、污浊的荒野。当西罗马帝国最终灭 亡的时候,帝国内部事实上已经从文明状态彻 底落入野蛮状态了。
  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在千年前的灰土 上燃起了人文烈火,但十分可惜的是,罗马并 没有在这二次辉煌中脱胎换骨,新大陆的发现, 宣告了意大利的又一次衰落。
  一个国家的灾难莫过于人格灾难,在人格 灾难面前,再伟大的国家也变得无比脆弱。伟 大的罗马也不例外。其实,古罗马在屋大帷以 后就进入了鼎盛,公元1世纪和2世纪,罗马 帝国的疆域北越多瑙河,南抵北非,西达英吉 利,东临土耳其,俨然一派霸主威严。
  罗马帝国最终于公元476年走向灭亡,罗 马的古韵也就定格在这个历史片段。帝国灭亡 后,罗马市中心十分凄凉,只有野草冷月与断 柱残石相伴,大量优质的象牙白石材形成的流 芳百世的雕塑在冷风中哭泣。
  映入眼帘的古罗马遗迹,给人一看就有这 种“伟大”的昭示。盛势非凡,经典恢宏,甚 至直到今天还足以睥睨周围一切其他的建筑。
  古罗马遗址遍布罗马全城,它们庄严肃穆、 精雕细刻、古色斑斓……随处可见。用一个形 象的比喻:打一个喷嚏都会错过一处古迹。
  西班牙广场。文坛巨匠拜伦、歌德、安杰 里科、考夫曼、巴尔扎克、司汤达、安德逊等 名人都曾在广场附近的街上居住过,英国诗人 济慈就是在大台阶靠右边的那间屋里与世长辞 的。西班牙广场是由建筑师德·桑蒂斯和斯佩 基设计的,这两人同时还是西班牙驻罗马教廷 大使馆官邸的设计者,西班牙广场由此得名。
  斗兽场是罗马的象征,意大利语称其为“科 洛赛奥”(即庞然大物的意思)。据说当年建 造这个庞然大物时共用了4万奴隶,建成竣工 的庆祝活动持续了100天,杀死了5000头猛 兽,有上百名角斗士丧生。斗兽场上铺着一层 厚厚的海沙,每天斗兽完毕,斗兽场院鲜红的 血沙都可捏出血水来。
  对这样的城市,如果赋予时间,又能彰显 什么意义呢?看着这一幕幕褪变成历史的片段, 不能不问: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究竟何在?
  对于这样的疑问,有很多种解答。例如有 人论证说,是专制扼杀了古罗马人的心智及其 政治生活。然而,最明显不过的是腓特烈大帝 的专制主义恰恰是促成其欣欣向荣的动力。还 有人称,正是因为上层社会的奢侈与堕落才使 罗马招致历史的惩罚。其实,奢侈与堕落最多 只是“病兆”,而非“病因”。
  随着民众意识的觉醒,罗马帝国自身已经 在衰落之中,蛮族的入侵只不过为罗马漫长的 衰落过程划了一个句号。正如吉本所说:“我 们应该感到奇怪的,不是罗马帝国怎么会灭亡 了,倒应该是,它怎么竟会存活得如此长久。”
  条条大道通罗马。连接着大道的罗马只有小 路,城市的斜街、胡同的地面仍旧用青色和黑色 的碎砖铺成,显出简朴的半圆图案,只要你踏上 这堆历史故土,古罗马的遗风便会扑面而来。
  这,就是伟大的罗马废墟,留给世界最大 的遗产。
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
其他文献
在中国古代史上,元朝是拥有疆域最大却 延续不久的王朝,其灭亡的缘故,有各 种各样的阐释。本文仅从其运输业的困 境这条线索来探讨元朝灭亡的原因,尝试描述始终 盘旋在蒙元帝国上空那团浓重且挥之不去的乌云。元代北京漕运壁画,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元朝的弱点  1271年,忽必烈宣告元朝成立,定都大都, 即北京。这是因为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满足了联 结中央欧亚与东亚交易要塞的条件。另一方面, 元朝依仗中国
期刊
刘邦。2017年10月25日,江苏省南京博物院历史馆,江苏古代文明展。  萧何,千古良相,汉初三杰之首,是刘 邦成就帝业不可或缺之人。后世对其 之定位,也多将其视为刘邦集团中的 二号人物,忠心于老大刘邦,是如何做好一个 副手的模范典型。以此印象,于古史中去细察 萧何生平,却发现有不少疑点,令人感觉那一 片忠君之色下,似有其他隐情。潜龙勿用  关于萧何的主要信史材料,是司马迁所著 的《史记》,他在其
期刊
苏格拉底胸像,声浮宫 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北京,首都博物馆。  希腊作为近代欧洲文明的起源地,在其 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上,涌现出的思想 家灿若星辰,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 影响。这其中,苏格拉底无疑是古希腊最具标 志意义、最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哲学家,柏拉图、 色诺芬、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都是他的徒子徒 孙。苏格拉底充满智慧的思想观念、特立独行 的个性品味,特别是面对不公正审判时的慷慨 赴死,直到今天依
期刊
学名:Amygdalus persica L, 英文:Peach、Peach Tree,蔷薇 科桃属,原产中国,世界各地广泛种 植。这个科的植物全世界约有100个属,中国 有60个属;全世界共有约2000种,中国就有 900种。目前,中国华北和西北还分布着大量 的野生桃树,主要种类包括山桃、甘肃桃、新 疆桃;四川和西藏则分布着光核桃,也叫西藏 桃等。栽培桃最主要的变种有油桃、蟠桃和寿 星桃。其中油
期刊
伊莎贝拉·伯德  伊莎贝拉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女旅行家之一,她 的足迹遍布美洲、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韩国、日 本以及中国等地。她的丈夫这样描述她,她嫁给了“道 路”,一生都在路上的她,旅行既是人生过程也是目的。  当不列颠帝国横扫欧洲时,伊莎贝拉·伯 德开始去往遥远的地方旅行,这位生活 在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是一位了 不起的自然学家、摄影师和作家。她的足迹遍布 世界各地,贯穿她的生
期刊
作家冯唐在《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 年狠琐男》文章里,列出了1o个中年“油 腻男”的标准。有趣的是,在古代,也 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标准。  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里写到诗人、诗论家 方回,就把他当作了油腻男的典型。书中原话是“方 回十一可斩”,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方回应该被 砍头的十一个理由”。这十一个理由包括:贪刁、便 宜、厚颜无耻、倚老卖老、老而好色、狭隘自大等, 无一不是如今“油腻男”的恶习
期刊
美国流媒体巨头、世界最大的收费视频网 站Netflix推出的历史剧《王冠》(The Crown)获得了不少赞誉——在女王伊丽 莎白二世的世界中,观众们看到了无数熟悉的历史 大人物:棍斯顿·丘吉尔、安东尼·艾登、约翰·肯 尼迪……令观众稍微意外的是在该剧第二季中占去 一集分量的奥特林厄姆勋爵(LordAltrincham)。  其貌不扬的他挑战了英国的君主制,批评伊丽 莎白二世“自负”“守旧”——奥
期刊
读英国牛津大学头颅博物馆馆长弗朗西 斯·拉尔森的《人类砍头小史》,让人有 毛骨悚然、脖子一紧的酥麻和微小的痛感。  这当然是一洲良另类的史著。  如果不是特殊的职业原因,这样的历史著作显 然很难进入专门研究和写作的视野。它的猎奇、它 的癖病、它的小众,让很多治正统朝代、经济、政 治和文化史的学者不屑一顾。只是,它虽然名为小史, 但确乎是关乎人类的,也因此受到《纽约日创很》《华 尔街日报》等国际上有
期刊
杨步伟与丈夫赵元任。  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社会一段快速变化 的时期,面对强劲的西方风潮,一些 过去传统社会大家庭不再固步自封, 深居闺房的女性,试着放开裹脚布,逐步迈步 走向社会。中国第一位留日女医学博士杨步伟, 就是这样一位那个时代的先进女性。她出生在 一个典型的旧式家庭,在社会剧变的大背景下, 家庭内部充满着新、旧思想的冲突与斗争。一 些摆脱不掉的旧式惯例,刺激了杨步伟对自由 的追求,祖父和父
期刊
張幼仪与徐志摩的合影“乡下土包子”  张幼仪与徐志摩结缘,源于她四哥张嘉 璈的一次意外发现。1913年,时任浙 江都督朱瑞秘书的张嘉璈奉命视察杭 州府中学堂,看到了徐志摩的考卷,觉得这个 学生作文极好。那篇文章名为《论小说与社会 之关系》,将梁启超的文笔模仿得惟妙惟肖。 当晚,张嘉璈便给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写信, 为妹妹张幼仪提亲。徐申如很快回信:“我徐 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  徐申如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