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偏”的语法化及其转变机制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wangh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偏”从形容词逐渐转变为程度副词“最,特别”,范围副词“独,只”,以及时间副词“正好”,意义虚化,语法功能加强。而当“偏”发展到用以表示“故意要做某事”时,已完全演化成了一个语气副词,这种用法,现在仍保留,并且成为了“偏”最常用的用法,此演变受语义演变,句法结构,语言环境以及同源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语言泛化;虚化轨迹;语气副词
  古白话作品中的吴语副词“偏”因其语义和用法特别,早为前人重视并提及。香坂顺一在《〈水浒〉词汇研究》和《白话词汇研究》论述过“偏”,胡竹安《水浒词典》讲过“偏生”,王瑛《诗词曲语辞例释》也长篇幅地论过“偏”的特殊用法。但是“偏”一开始并不作副词用。王力《古汉语词典》在“偏”下有两个义项:(—)不正,倾斜;(二)语气副词,出乎寻常或意外。义项一和义项二不仅在语义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从语法功能来看,也起了质的变化。这两个义项之间有什么联系,是如何转变的,在其转变过程中,“偏”又是如何一步步虚化的,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从“偏”的语义演变,句法结构,方言和同源词的影响等方面,通过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原则,对“偏”的语法化及其机制加以阐释。
  在早期文献中,“偏”往往与“颇”共同出现,如:
  (1)无偏无颇,遵王之义。 (《书·洪范》)
  (2)内偏颇于妻子,外僭惑于知友。 (汉·王符《潜大论》)
  “偏”古韵属真部,颇属歌部,俱滂母字。它们音近义同,是同源字。偏,颇也,从人,扁声。其本义都是“不正,倾斜”。从“偏”的本义来看,其语义是相当宽泛和模糊的,“偏”可能是倾斜了一点,也可是倾斜了很多或者倾斜了一半,不像“正”那么有标准,因此引申义很多,引申的过程也就是“偏”义的泛化过程,即“偏”义的逐渐抽化,一般化和扩大化。最初的引申义有:部分,边侧,少,一半,多,深等,如:
  (3)韩献子谓桓子曰:“彘子以偏师陷,子罪大矣。” (《左传·宣公十二年》)偏,主力以外的部分军队。
  (4)故圣人之为国也,民资藏于地,而偏托威于外。资藏于地则朴,托危于外则惑。 (《商君书·算地》)朱师辙解诂:“偏,少也。”
  “偏”表示多,深,在上古材料中,保存的不多。倒是在中古及近代汉语中,仍然可见,如:
  (5)风流才调爱君偏,此别相逢定几年。(《赠别上元主簿张著》
  由于“偏”的用法相当丰富,很难穷尽,现用图示把它的最基本的发展演示出来:
  其中,第一条线,“偏”向前延伸,引申义非常的宽泛,比如“偏” 引申为“片面”:
  (6)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 (《韩非子·难二》)。
  “偏辞”即片面之辞,再如“偏”作为“僻远”意在很多文献中出现:
  (7)先生过小国,偏国小臣幸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但这种引申只是在语义上有微别,“偏”的语法功能没有改变。而第二条线是“偏”逐渐向副词方向发展的。发展的脉络与同源词“颇”基本一致,“颇”本来只是“偏于一方”的意思,它所偏斜的程度没有包含在这个词的意义之中,偏斜的大小根据具体场合决定。既是偏,就有了大偏和小偏之分,引申之后就有了两个相反的义项:大偏引申为“很、甚”义,小偏引申为“少、小、稍”之意。
  “偏”作为“少、略”义在现存文献中比较少见,这与“颇”类似,可见“偏“的这种用法在上古用得不多,今天也基本消失了,但不能否认它出现过。相比之下,“偏”虚化成副词“很,甚”,用得比较多,特别是到了中古,更是广泛使用。大概在汉至魏晋时期,“偏”由“很,甚”义进一步虚化,表示“特别,最”,如:
  (8)沔水又东,偏浅,东日可涉。(《水经注·沔水》)
  (9)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意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颜氏家训·杂艺》)
  (10)上(唐太宗)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求见《兰亭》,劳于梦寝。(《兰亭博议纪原》)
  以上三例中,“偏”分别用在形容词“浅”,动词“能”、“宝”前表示程度深。“偏”从“倾斜”转变为“最,特别”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同时,“偏”逐渐普遍地用在了形容词,动词之前,使“偏”长期处在状语位置上,也加快了“偏”的副词化,如:
  (11)细腰偏爱转,笑脸特宜频。(唐·张文成《游仙窟》)
  (12)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唐·刘禹锡《抛绣球》)
  唐诗中,已出现了很多“偏”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作为副词用,例(11)、(12)当中“偏”与“特、最”对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偏”的副词化。
  “偏”,转化为范围副词,类似于“只,独”是由“特别,最”引申而来的,如:
  (13)庚桑楚之役,偏得老聃之道。(《庄子·庚桑楚》)
  成玄英疏:“老君大圣,弟子极多,门人之中,庚桑楚最胜,故称偏得也。”“偏得”,犹独得,谓得之最多。可见“偏”由程度副词“特别,最”向范围副词“独,只”引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很容易理解。“偏”用如“只,独”类范围副词,表达很强的主观语气,如:
  (14)侏儒应共饱,渔父忌偏醒。(唐杜甫《秦州见敕目》)
  (15)夫先王知帝业至重,天下至旷,旷不可以偏制,重不可以独任。(晋陆机《五等论》)
  以上两例中“偏”与“共、独”共现,词义更加虚化了,“偏”的语气色彩加重了。“偏”逐渐与后面所修饰的词脱离,逐渐独立,可以用在句子的开头,如:
  (16)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喈。(南朝宋·鲍照《梅花落》)
  (17)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唐·王冉甫《曾东游以诗寄之》)
  最后一句“偏”用在句首,与“正”表示时间的副词对举,而“偏”逐渐有了时间副词的用法,表示“恰巧,正好”。“偏”由“不正,倾斜”义转变为时间副词“正好”之义,从意义上来说,就是蒋绍愚所说的“相因生义”。“偏”能产生时间副词,表“正好”,这一用法,主要是由于“偏”出现的结构形式发生了变化,包括它的句法位置,以及它的对举成分。   “偏”用在句首,从语法结构上来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义来看,“偏”的本义渐渐的模糊,甚至完全转变为一个语气副词,如:
  (18)秋来应瘦尽,偏自着腰身。(南朝陈徐陵《走笔戏书应令诗》)
  (19)对弥勒前却记织尘,向海水畔偏夸滴露。(《变文》)
  (20)不邀我德,偏道我名。(《变文》)
  例(18)中“偏”用来表示与客观现实不符。例(19)中,“偏”与“却”对举,带有转折的味道。例(20)中,用“偏”来表示与主观愿望相反,同样是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语气。至此,“偏”向语气副词的转化过程基本完成了。
  “偏”作为语气副词的用法最初是在口语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然后慢慢进入了白话文,汉语的白话文,经历了一段比较长的发展过程,从敦煌变文开始,到宋代话本、金代诸宫调、元曲或平话体小说,白话文与口语一步步接近,到了明代,已是相当一致了。如今,“偏”作为语气副词,现在在吴语中仍然保留,如:
  (21)我今朝偏偏勿去。(我今天偏偏不去)
  (22)勿让我去,我偏生要去。(不让我去,我偏要去。)
  “偏”转变为语气副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那就是同源词“颇”对它的影响。“偏”与“颇”的关系上文已加以论述,可见,“偏”与“颇”的发展基本一致。就现代汉语来看,“颇”与“偏”的最大区别,就是“颇”没有语气副词这一用法。既然“偏”与“颇”有如此紧密的关系,那么可以推测“颇”也应该有作为语气副词的用法。通过相关文献确实发现“颇”可以当作语气副词用,如:
  (23)颇堪朋类多,沸耳作惊爆。(《敦煌变文字义通译》)
  (24)颇奈北番虏寇无赖,侵犯边境。(《孤本元明杂剧》)
  “颇”在这里用为语气副词,是被“叵”所转借,因为“颇”和“叵”音相同。于是“颇”便有语气副词的用法。它作为语气副词的用法早于“偏”,那么“偏”能用作语气副词,不能排除受到了“颇”的影响。
  综上所述,“偏”从不正,失掉平衡而倾于一个方面的意思引申而成为副词,句法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义逐渐虚化,其语法意义增强。在此过程中,“偏”的一些义项在弱化,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义项。这些义项往往有某种联系,而且呈现出一种梯度变化的状况。从“偏”的演化发展来看,它的虚化进程已经完成。其中“偏”转变为语气副词是理解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偏”能否由现在的语气副词逐渐向其他词类转化,则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2]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郭锡良,《古汉语语法论集》,语文出版社,1998年。
  [4]俞光中、植田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学林出版社,1999。
  [5]齐沪扬主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潘伟斌(1985-),男,江苏常熟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10kV配电网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了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体现了其以人为本的公众服务水平.一方面,管理工作的疏忽导致10kV配电网线损问题长期存在,在满足人们
应注意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中发展党员郑永扣,邹徽来,刘学民在高等学校逐步建立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优秀的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队伍,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
[摘 要] 现今,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几年里选择支教、旅游、游学等,让“慢就业”群体比例逐年上升。“慢就业”现象开始被大众接受,但也衍生了许多个人及社会问题亟须解决。对此,通过对珠三角地区6所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归纳珠三角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类型,剖析“慢就业”现象的具体成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缓解该现象的建议及对策。  [关 键 词] “慢就业”;现象类型;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英语教师是很好的设计者、策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同时还担任着多重角色,她既是严师又是朋友。传授知识时英语教师应以亲切温和的形象面对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走到学生中
摘 要: 英语词汇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目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提高高中英语词汇重要性的认识,并从英语词汇教学面临的问题出发,探析加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作用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是他们最大的学习障碍之一,要加以充分重视。
摘 要: 所谓学导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学导式”教学法强调“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将“导”和“学”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 学导;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自学能力  一、学导式教学法的含义  学导式教学法是近些年国内兴起的一种教学法之一,是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行方法。所谓学导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它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
环境恶化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成为现阶段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管理活动对于实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共存具有至关重要的
房地产行业,在过去三四十年中,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加大,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房地产行业的盈利能力持续走低。为了加强房地产企业
2019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达4.8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比一季度提高2 5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3.82万亿元,同比增长21.6%,占社会
期刊
摘 要: 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英语这门语言学科,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让其保持主动、向上、高效的学习状态,从而初步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对高中英语学习及未来的发展这至关重要。  关键词: 英语;学习习惯;培养  初中学生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高中学习和教育教学质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