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设计和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eng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农村薄弱地区开展“课内翻转”教学中,微课的创新应用,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总结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一般教学流程及应用中的反思。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课内翻转;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1-0035-03
  ● 问题的提出
  翻转课堂是一个从国外引进的概念,自引入后,关于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在国内众多学校受到欢迎。据调查发现,研究者普遍关注的是翻转课堂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效果如何。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不乏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就翻转课堂在应用过程中的策略研究,以及基于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还较薄弱。例如,在我国广大农村薄弱地区,学校还不能提供全覆盖的网络学习环境,而且支持网络学习的终端设备也相当匮乏,因而用微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是行不通的。然而,信息技术课堂的主阵地是在多媒体机房,这就为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样教师就可以把翻转课堂中的微课学习环节搬到课堂上,从而实现先学后教的“课内翻转”。
  ● 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该学科是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从课时上看,技能课所占的比例较高。一节技能课所涉及的可能是单一的技能,如搜索技巧等,也可能是组合的技能,如文字格式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等的调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在技能课内实践翻转的基本流程,可设计为“三段七环”,如图1所示。
  笔者在新课伊始的情境创设中,将学生熟悉的古诗进行了不同风格的呈现,并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两种不同排版风格的认识,并自然地在学生的议论中提到諸如“背景”“文本框”“横式”“竖式”“艺术字”等关键词。接着,便因势利导地提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如图2、图3)。
  在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认知程度,督促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另外,教师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以保证更多的学生都能顺利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2.课堂中段——知识(技能)内化
  知识(技能)的内化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在课内翻转的全过程三个阶段七个环节中,学生在任务单的引导下,观看视频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反馈,解决问题,将不懂的知识整理出来,这是知识的第一次内化。在这一次的内化中,学生主动接受的“新概念”会与学生脑中的“前概念”相互作用,学生在这一次的相互作用下不一定就能主动构建一个“正确概念”,甚至会产生疑惑。此时,就需要教师收集学生不懂的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互动,解决这些问题,这是知识的第二次内化,是在教师等外力的影响下进行的一次内化。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了教师及同伴的助力,之前许多的疑惑就会逐渐转化为“正确概念”。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课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后,虽然基本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但依旧没有重构知识,也没有内化知识。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段小结时带领学生系统地梳理各知识点的关系,引导学生重构和内化知识。在这一阶段中,最好先由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感受,一般由小组成员讨论后选出代表回答,然后教师针对各小组总结时出现的问题集中点拨,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并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最后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深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深层认知和理性认识的层次。   笔者在《班级成果展示台》一课内的翻转第二阶段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三个问题:①文本框是什么?②运用文本框有什么作用?③你能说说文本框是如何插入页面中的吗?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明晰了文本框的概念及作用。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困难,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文本框的修饰。因此,教师要在巡视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修饰文本框的操作,有选择地展示学生对文本框的不同的修饰效果,在讨论中让学生陈述修饰方法,说说这样修饰的理由,而且不能哗众取宠,只注重技术,忽视内容。另外,教师在小结中要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
  3.课堂后段——知识(技能)巩固拓展
  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拓展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提前下,通过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1~2个拓展练习,从而达到从巩固知识走向灵活应用的梯度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个稍大的练习任务,既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将基础知识与技能付诸实践,同时又能彰显创新思想的灵活运用。例如,在讲授《班级成果展示台》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每周一诗”的拓展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美化这首古诗。
  课堂总结是教师针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与归纳。教师要通过对巩固拓展任务的评价,凸显本课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将任务继续拓展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总结环节预告后续的学习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总结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 课内翻转中的实践反思
  1.要精心设计每一份学习任务单
  任务单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及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策略。如何设计出一份既体现教学目标,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任务单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内翻转实践中不断推敲,同时需要集体智慧的参与。
  2.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不是所有教学重难点的讲解都要依赖于微课,翻转课堂的精髓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运用微课后丢掉了教材,反而会适得其反。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不仅是教学任务的载体,更是一部图文并茂、操作性极强的工具书。
  3.要让学生动起来
  在信息技术课中,课堂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必要的课堂环节,教师应首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汇报,然后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接着再由各小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在各小组间进行讨论、解答。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学习目标。最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参考文献:
  [1]柳顺斌.微课与微课设计[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de71aba99ec3d5bbfd0a74e6.html.
  [2]余佑紅.基于“课堂学习任务单”的“三段四环”课堂教学模式[J].教学管理,2014(4):27-29.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编号:AH2015049)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作业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进度、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的有效措施。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技术含量大、操作性强、思维要求高等特点,作业的落实变得尤为重要。因而,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作业评价时,应该根据不同的作业类型、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培养目标,坚持行之有效的评价原则,以提高作业评价的实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作业评价目标设定应多元化  由于课堂教学具有复杂性、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学生
新加坡,早年就是下南洋的首选之一,及至改革开放之初,又成了我们了解西方的窗口。新加坡领导对我国的影响值得一书,而我国的新加坡园区和新加坡学校也让我们近距离地了解了西方文明和文化。最近国家总理又到访狮城……有着华人烙印的新加坡教育始终是我们观测东西方的基地。  基于媒介的行前“攻略”  新加坡重视STEM综合教学,因为生活中发生的大多数问题都需要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共同解决。自2014年起,新加坡教育
自1984年在大学学习计算机开始,我就没有离开过与计算机相关的学习与教学工作。正如毛泽东诗词中所言: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时光易逝,假若有人问起太谷师范学校(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的计算机教育是从哪年开始的,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即使作为亲身经历者,由于时间久远,记忆也已经很模糊了。若不是“看图忆事”栏目,我也不会触碰这段尘封的历史。读者朋友可通过老照片及故事了解过去的信息化发展与教学。  
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出现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本文以计算思维的“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特点为依据,以《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背后》一课为例,进行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总结以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进行问题求解为主线的教学程式。  ● 设计背景  在新课程标准修订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引入了“计算思维”这一核心内容。这使得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关注技术工具、操作技能,还要深
● 引言  人们今天已经熟知大数据具有4V属性,其中一个属性就是数据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因此解决这一领域问题的多模态数据分析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荷兰开放大学维尔滕学院的丹尼尔·迪米特里博士一直致力于研究学习分析和人工智能。维尔滕学院是荷兰开放大学的学习、教学和技术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以科学的、高质量的、实践性的教育研究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该目标有助于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成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先进行备课,而在备课时,对学生能力、学习状态的关注必不可少,这也是备学生的关键。尽管教师会考虑预估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困难,但是,课堂上總会出现一些“意外”,教师能否化“惊吓”为“惊喜”,全在一念之间。课堂中产生的“意外”,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时机,只要把握好时机,就会化腐朽为神奇,收获“意外”之喜。  ● 把握“
摘要:植物数字标本实验室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中,为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而提出的一个数字化标本软件平台,软件的开发旨在使植物标本能够数字化展示、共享和管理。本文就植物数字标本实验室开发的理念、思路、过程和相关技术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植物;数字标本;实验室;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8-0062-03  ● 引言  植物数字
创新整合点  本课教学设计,我们立足课堂,巧借信息技术,在整合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实效,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英语教学活动方式巧妙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任务一:问  问,即问题。学生习得语言和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产生新的问题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对教师而言,问是设置问题,
● 问题的提出  电子书包是整合了电子课本阅读器、虚拟学具,以及连通无缝学习服务的个人学习环境。[1]国内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上,主要是指通过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或者基于不同理论基础总结教学模式或者策略的研究。在国外,电子书包应用研究主要侧重于跟踪调查研究、应用效果的评价研究等。根据现有研究结果,一方面,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电子书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另
源起  迷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它的意义,远不止于字面上的“迷惑的思考”,据说它来源于希腊语单词Μ?θο?(mythos),是英语单词Myth的音译,大致是指与现实事物有所对应,能带给人思索,但却未必有答案的神话、传说和虚构的故事。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人们遇到没有办法完全解决的矛盾时,就会编造出一些故事来作为“迷思”。似乎有这样一种感觉,创造这些迷思,其意图不是为那些矛盾找出解决方案,而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