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里“寓教于玩”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ilv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的思路
  “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然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助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情感交流。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没有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不能一味的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安排教学过程,应当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求,交流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与玩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师生之间对话的畅通,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思想火花的迸发。
  教玩结合。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在体育课中,采用“教”与“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同样的运动项目带来的不同体验,满足他们好奇、探究、体验心理。在同一内容的教学中要体现出动作的难度、熟练度和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运动技能提高的快乐。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与“玩”的依据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三、“教”与“玩”的方法
  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四、“教”与“玩”的实践
  发展个性。要培养发展个性,第一步要发现辨认他们的个性。青少年个性常常隐藏在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背后。体育教师应该善于从那些优点和缺点背后识别出学生的不同个性。只有识别出不同个性才能加以引导和教育。
  因人而异。对学生强求一律是不可取的。“教”与“玩”的结合对于个性特征鲜明的孩子不应用同一模式去强求他们,而应允许他们保留那些显得不合群、不合拍、不合时宜、不合常人、情感的特点。更不能用“狂妄自大”、“性格古怪”等话来刺激他们、挖苦他们。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
  五、“教”与“玩”的效果
  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促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如在“想玩”一课中,在学生运用了抛、滚、转、套等练习后,我又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自己创造出自己的新玩法,这样不仅增强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又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法、多途径的引导学生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教”与“玩”的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他们在走出校门后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都不是知识性的东西,没有通过学生与教师的高质量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没有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无法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的紧迫任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培养
期刊
为什么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特殊使命”。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学科也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结构,给学生能创设一种新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入角色,真正动起来,培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针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利用想象,获取灵感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学生缺少想象力,特别是缺少创造想象力
期刊
当前,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呢?根据自己多年设计制作的经验,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教学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其表现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是否有必要。  (一)选
期刊
在例、习题教学中,当学生获得某种解题的基本方法以后,应及时通过将原题的条件、结论、情境或方法延拓变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例、习题所阐述的概念、原理、规律或解题方法,从而达到开拓其思维空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学完了排列、组合后,为了让学生巩固这一块的知识,笔者建议学生把10.1~10.3节中的例、习题,再做进一步研究,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题,进行变式,然后在适当时间将成果在课堂上进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音乐二年级(下)  一、对教材的理解  《风车依呀呀》是一首农村儿童生活题材的歌曲。它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反映了农村孩子从小爱劳动,关爱父母的好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曲调欢快、活泼,富于儿童情趣。歌曲为不规则的一段体,由五个乐句构成,第五乐句和反复后的结构为扩充乐句,用衬词“伊呀呀”的多次重复进一步展现了儿童天真、纯朴的形象和热爱劳动的美好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爱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新课程标准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一、情境与物理教学  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和不断深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改革已成为新时期中学地理教学的当务之急。开放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新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是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首先要从培养其地理观察能力开始。地理观察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地理观察而
期刊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及相应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所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同仁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也是教师职业永恒的一个话题。然而作为课堂教学之一的英语教学,教育方针、教学理念、教学互动,教师作用等都直接影响着英语课质量。如何上好一堂集知识、趣味、丰富、生动于一体,达到授业解惑之目的的优质英语课,作为一名刚步入讲台不久的英语教师,笔者就教师能动作用的发挥,粗浅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精心备课    备课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材的编排并不一定要以序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