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处理:彰显课文特征、学科本色与教学个性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代的语文教材处理,要以革新精神创造开放形态,努力彰显课文特征、学科本色与教学个性:理解课文,在求异时直击特征;提炼课文,从规整中走向精雅;使用课本,于批判后实现重构。这样就有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材处理;求异显质;规整精雅;批判重构
   开展语文教育,必须忠实施行反映新时代精神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植入革新思维,创造开放形态,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修习需求,促其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本文依据笔者特色实践、研究经历,就此提出如下浅见。
   一、理解课文,在求异时直击特征
   不少课文是文学经典作品或语文教材传统篇目,对其内容和形式特点的解读历经岁月积淀,早有定式呈现。这些可以作为我们深化认识的阶梯,但绝不能成为限制思维的桎梏。对待这些课文及其代表性解读,正确的选择应是,以课文为本,以个性理解为主,以参考他人认识为辅,在知人论世前提下,尽可能逼近作者原意而又并不以此为满足,努力达成读之领悟独到、释之不落俗套的目标。这里遵循的文学欣赏(文本阅读)理路正是,从作者创造(写作)走向读者再创造,由于读者审美经验等的介入而使形象大于思想;使用的思维技巧就是求异,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一种不拘常规寻求变异的思维,亦即寻求答案多样化的思维[1],最常见的就是数学的一题多解和语文对一篇课文主旨的多元阐发、对一个字词含义的多样解释。
   例如,必修二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可从如下三个视角切入,对课文作出别样解读。
   三只文眼透露烦心:“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猛一抬头”。人们向来只将开篇出现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当作本文文眼,认为它“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有笼罩整篇之效。实际上,作者经由颇不静——欲求静——暂得静——复出静——想归静——终未静的心路历程,在“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两种情绪明淌暗流、交替生发过程中,曾以不同语句三度透露其断续显现的趋同心迹:“颇不宁静”;“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其中,“忽然想起”“猛一抬头”分别于文章中间和末尾,以思维突转的联想活动和头颈疾扬的肢体动作,反复暗示其不宁心境。我们要细察并尊重文本事实,不能全然置后两只文眼于草率不顾。
   三处家园栖息孤心:自然之家、文学之家、生命之家。如前所述,作者因“心里颇不宁静”而离开妻子“拍着闰儿”“哼着眠歌”的生活之家——表征现实处境;为能求静而移身于由荷塘、月色构成的美好自然之家暂得其静;又因“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破静而重陷不宁;继而“忽然想起”描述采莲光景,反映“风流”爱情,代表文学(文化)之家的《采莲赋》《西洲曲》,并且“到底惦着”作为生命(生身)之家的故乡江南,以求平复内心,慰藉感情;但末了“猛一抬头”,无奈回到现实——生活之家,最终未能随心如愿再得宁静。
   一簇语句抚慰愁心:女性味、温柔范。女人的天性是温柔可人,女性的世界叫温柔乡里,女性美的自然征候和人文喜好均为温婉娴静。朱自清对此有着殊深体会。他在本文前半部分,集中使用“袅娜”“羞涩”“脉脉”“风致”“倩影”“丰姿”和“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等语句描绘荷塘中、月色下的靜美景物;后半部分,又通过引述和自陈,重点叙写江南采莲少女的艳艳春心。这样,全文大部氤氲女性温情,散播阴柔气息,既反映出作者一贯的审美追求,也隐约见证他面对大革命失败的打击及家庭生活的烦扰而渴望求静得慰的特定微妙心理。
   二、提炼课文,从规整中走向精雅
   提炼课文,系指概括段落大意、全文主旨及写作特点等。人教社组编的语文教参等对课文的分析概括尚未精工,多数师生的提炼更较随意。这样,不足以帮助学生积累较丰富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使所获语言材料形成意义关联,成为结构化系统,并通过整合,将已有言语活动经验升华为语文修习特色方法,且能在实践中有效应用。故对促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语文核心素养作用有限。而该素养恰是语文素养的基石。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审美与思维品质的发展等,均赖此奠基,并在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中实现预期。[2]
   在语文修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课程运用语言提炼文本的专业优势,特别突出文字表述的系统化、条理化,并力争使之走向规整、精雅,令优势和“利好”最大化。[3]这样做,并不是刻意借鉴优秀传统反映语文特色或作无聊文字游戏,而是从学生认知心理出发,为便于他们更加便捷地理解、记忆、吸纳、转化知识所做的技术、艺术考量。因为诗词、歌诀及其他经过精深加工所呈现的文字,尤其是传统式中国表达广用经由对偶、排比等产生的整句,整齐精雅而又不失自然之趣,适于信息摄入、记忆巩固和思想的整理加工。同时,因为整齐划一,视之悦目,闻之动听,赏之快意,可以满足追求雅正、端庄、匀称、谐和等形式美感并暗合一定社会道德诉求。故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语言表现和创造美,借以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促进文化自觉和心性涵养。文本提炼,从表面看只是斟字酌句的雕虫小技,但究其实却是信息加工的大腕手笔,其意义全面关涉语言建构与运用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应成为师生专业、学业成长的自觉的技艺抉择与价值追求。
   例如,对入选必修四的范晔《张衡传》的四部分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可借鉴课文中的相关表述形式,作如下整合处理:
   张衡少时善于求知养性,其意义关乎一生,为他后来“善属文”“善机巧”和善进退,在文学、科技、政治诸方面贡献社会,成就自我,最终成长为德才兼备、发展均衡、张弛有度、贡献卓著的科技巨人等,夯实了文化基础,打定了道德底色。
   在提炼课文的上述层次之上,还可更进一步,为高中文言课文乃至所有课文分别创作对联(短诗),精要评述其内容要点、形式特色,这应是师生联手创造性开展课文阅读,精细化加工阅读成果,聚焦展示专业特色的顶级选择。[3]例如:    张弛一一有度多方贡献独属科圣卓著  德才双双无伦诸般修养最是平子均衡。(范晔《张衡传》)
   屈身斗室何堪科场累世无果,读书竟日且待归门一朝有光。(归有光《项脊轩志》)
   繁密典故寓悲慨,华茂辞采慰壮心。(王勃《滕王阁序》)
   三、使用课本,于批判后实现重构
   受历史上国家政治高度集中、思想文化规整不二造成的大一统格局和由此演绎出的忠君唯上伦理观念及尊师道、重权威的文化教育传统长期深刻影响,国人惯于聚合思维、常规思维,不喜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甚至在思维中长于感性体悟而拙于理性分析,其中最缺乏的当属思维的逆向性、批判性品质。而这些品质恰是出产思想个性、教学个性的膏腴之地。逆向思維,是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或似成定论的观点反过来加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发展,朝纵深处探索,从而生发新想象,创立新思想。[4]关于批判思维,一般解释为一面品评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说,一面进行思维。本文主要指质疑、否定他人的思想见解。
   发展和提升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我们在着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国人上述思维不足,在相关方面痛下现实功夫,弥补历史缺失,开创未来新局。要通过课堂熏修习练,引导学生树立质疑批判意识,陶养基本习惯,初步形成探究能力。在具体操作中,可拿课文及老师的讲解作主要质疑对象,兼及课文注释和课后练习等所有课本构成成分;质疑课文又可涉及内容偏失,写法不足和语言、标点错误等。
   例如,必修五所选林庚《说“木叶”》是一篇极有创见的学术短论,作者在文中先大量举证我国古代诗人创作时用“木叶”而不用“树叶”的实例,后探究造成这一语用现象的原因。他敏锐发现,诗人们偏好以“木”替“树”,是语言的暗示性使然,即在“木”的概念背后有潜在的空阔、单调的感觉和微黄、干燥的色彩,这是“木”在形象上的两个艺术特征。可惜的是,作者基本囿于从“树”到“木”的物的范围作如上探讨,却鲜有文学批评(诗歌创作)的“人”本位意识,忽略了国人因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而只好移情自然栖息心灵的精神抉择和我国古典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艺术惯性,没能由物及人进一步发掘潜藏于“木”后的更大艺术奥秘或心理玄机。因此,对其论说不足,应作如下必要弥补:
   “木叶”“落木”具多重暗示意义:艺术特征之空阔单纯、微黄干燥,分别对应人生况味之失落孤独、颓败困厄。
   文人悲秋有两个方面原因:秋天前期硕果累累、金谷灿灿之自然丰收景象,由反面刺激他们联想感叹自己两手空空、缺憾多多之人生失意景况;秋天后期衰黄、萧索之物象、气象,从正面吻合其落魄、寂寥之处境、心境,引发相应精神痛觉。
   每册课本的多数单元,程度不同存在注释不准不精的问题;《囚绿记》《边城》(节选)和《中国建筑的特征》等课文,有的用词冷僻甚或有生造之嫌,有的表达粗糙且伴较多语病。对此,我们通过探究等方式做出因应处理,进一步彰显了批判重构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等.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教育学 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6-207.
   [2]蔡正学.语文教育:跨世纪的文化信仰危机与其拯救路数[J].当代教育论坛,2017,(6).
   [3]蔡正学.基于心性品德涵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行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8,(6):4-13.
   [4]蔡正学.高中生阳光阅读:目标、对象、策略及效用[J].当代教育论坛,2020,(1).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重点课题“基于心性品德涵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研究”(项目编号:BE1028)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料,是构成试题的关键元素。以15个省市试卷中的文言文语料为样本,从语料的数量特征、来源特征、内容特征和应用特征四个维度进行数量分析,我们发现文言文命题的语料选择有一些基本特征和基本共识。   关键词 文言文;语料;维度;文言文阅读命题  语料,即试题的语言材料、阅读材料,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资源,构成试题的关键元素。语料选用的特征和质量,决定了试题的方向和质量。本文以2021年全国15省市
期刊
摘 要 本节课延续“问题导学”的课堂设计思路,通过课前预习、分类筛选、合作研学、反馈促学四个模块,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实现对“道”的深切理解。   关键词 问题导学;合作研学  一、设计理念  重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和有个性的发展。将“问题导学”这一教学设计理念、“学生合作探究”这一课堂执行原则与文本深度解读结合起来,带给学生更深层
期刊
摘 要 思辨性细读是一种理性的、对话式的、思辨的阅读,是通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回忆性文章。文中處处留白,隐语不断,要融入文章,读懂作者,必须要厘清看雪时和写作时的“两个”张岱。作者看雪时,痴情山水,率性而往;写文时,茕茕孑立,理性而淡雅。正是景在忆中,人在景外;事在雪中,情在事外。在思辨中细读,对话,论证,体悟,是阅读的应有之道。   关键词 细
期刊
摘 要 指向言语表现与存在的语文课堂摆脱了“阅读本位”基本范式的弊端,旨在正视学生的言说欲望和言语生命欲求,引领学生走向诗意人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性质,以生为本,将过去指向“生存”“应需”的实用目的转向张扬个性、发挥潜能、润泽人格的非实用目的。文章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紫藤萝瀑布》为对象,选取王君、熊芳芳、肖培东三位老师的《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从教师的学科意识、学生意识、目标意识三
期刊
摘 要 基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注重语文阅读情境的真实创设,第二强调阅读任务参与的驱动作用,第三突出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性评价。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专题教学为例可以发现,基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的选用上关注文本特质,并以此创设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同时依据学生特点,开发协作式阅读思维任务群,此外还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引领学生运用自测量表促进阅
期刊
摘 要 自从2015年语文高考全国卷采用“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以来,“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已成为全国卷的必考,而近几年“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进行了微调,增加了“以×××××为主题”的命题形式,而有许多考生在审题立意时仍然按“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模式审题立意而忽略其“主题”对写作指向的限制,丢分严重。本文从高考“主题型”新材料作文题出发,试谈其审题难点与突破。   关键词 新材料作文;審
期刊
摘 要 语文素养是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中发展起来,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整合语文元素,实施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知识、教法学法、阅读写作、实践运用等的有机整合,建构“阅读——实践——反思——提高”的教学体系,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语文素养;整合;阅读策略   人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是“戏剧单元”,收录课文《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
期刊
最近有一本畅销书《爱、金钱与孩子》,这本书从家长的视角,用经济学的理论透析了当前家庭的教养方式。“鸡娃”一词并不是中文语境下独有的词汇,在美国也有盘旋于孩子头顶的“直升机父母”。《爱、金钱与孩子》写道: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常常闲逛到太阳落山,自己决定找哪个朋友玩,没有人会检查我们的家庭作业,大家都自由地玩耍且很少参加有组织的活动。但是在这样宽容环境下长大的父母后来更多的變成了“直升机父母”。所以家庭
期刊
摘 要 针对当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讲授轻体验、过程指导缺失等问题,可运用过程写作的方法展开作文教学,让写作教学在课堂上实现“真”与“实”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真实的写作过程中获得写作体验,提高写作素养。   关键词 过程写作;写作教学;写作知识;学习支架;评价与修改   早在十五年前,王荣生教授就明确提出: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1]在常见的写作教学
期刊
摘 要 近两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出现了有主题的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的审题要注意三点:一是把它同无主题的材料作文区分开来;二是用追问主题的方法从材料中找到写作的抓手;三是如遇到关系型的主题还要揭示二者的有机联系。掌握以上审题要点可以有效提高审题的准确性,但高考作文题目千变万化,要注意甄别,灵活處理。   关键词 材料作文;全国高考卷;写作教学   近两年来全国高考作文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有主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