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招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fu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场信奉“厚黑学”,于是正当竞争和“商场厚黑”、“老板厚黑”交织在一起,把个商场搅得血雨腥风。因为在“赚钱”论英雄的时代,“利”字旁边那把刀,早成了老板们的有力武器。
  
  (一)
  
  刘长胜在商贸中心区经营着一家几千平方米的大商场。他自己的家电生意做得很好。想要赚更多的钱,就把商场的每个角落都盘了出来,以给那些想进来沾光的老板们一点发财的机会。刘长胜的条件也不高:进场者不用付场地费等,只需按双方约定的月销售额扣点子给他就行。至于扣多少,双方“单挑”,别人不知。
  西服商区顺发的摊位在商场的底部。在划地盘时,开始他还不想要。但刘长胜却说,你不要犯傻,你知道漩涡是怎么回事儿吗?是水流深处的那个洞把水吸进去形成的。我这个商场有百多米深,你这个摊位落在这里,就像河底的那个洞,人流进来,自然会吸引到这里来的。要不是看在“同乡”的份上,我才不给你呢!
  于是区顺发就半信半疑地在这个“河底的洞”上面挂出了他的货。没想到还真是那么回事儿,第一个月他就做了万把块钱销售额,扣除了给刘长胜的点子和其他费用之后,还净赚六七千元呢。为此区顺发很感激刘长胜,更希望借助刘长胜的“船”多捞点金子。
  可是没有多久就发生了变故。刘长胜想要上自己的货,便以区顺发的营业额太低,实际上已影响到商场的利益为由,要他撤柜。区顺发此时正自我感觉良好,哪里肯就范?但刘长胜是商场业主,区顺发犟不过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希望犹如肥皂泡般地破灭。
  区顺发不甘心,他认为刘长胜是利欲熏心,双方的关系是有合同规定的,怎么能说让走就让走呢。为了讨回公道,他开始算计刘长胜。
  
  (二)
  
  那天,刘长胜突然接到工商所的电话,说是区顺发投诉他违约,要他带上双方之间的合同去解决问题。见区顺发来这一手,刘长胜心里极其不悦。但事已至此,他只好动脑筋去为明日与区顺发过招做准备。
  对“商场厚黑学”颇有些研究的刘长胜很快就在《厚黑孙子兵法》里找到了借鉴。那当然不是“项庄”如何“舞剑”,而是樊哙在“鸿门宴”上,为救刘邦而显露的那种颠倒黑白的意念和明知是谎言,却仍说得叫人信以为真的表演。
  此时刘长胜对区顺发的“功力”还没有什么体会,所以准备应招也就只是在双方扯皮的起因上。他当然不会承认是己方违约,所以便按樊哙的意念设计了一套叫作“指鹿为马”的招术。这个招术的“精髓”是:通常情况下,鹿就是鹿,马就是马,但为了某种需要,没有马就要指鹿为马。叫你区顺发走,你不走,却去告我违约!我违什么约!是你区顺发的货有质量问题!有质量问题的商品就得下柜,哪个商场不是这样?
  一切就绪之后,第二天上午9点他便准时到了工商所。但是在那里,他并没有见到应该同时到场的“投诉方”区顺发。而且也没有人搭理他。
  刘长胜有些心烦。这时“所长室”里有人问道,外面那个是刘长胜吗?进来!刘长胜走进去,瞥了一眼那人胸前的挂牌,知道自己正在和这里的“一把手”梁所长说话。
  他毕恭毕敬地坐在梁所长的对面。梁所长却站了起来:“刘长胜!你为什么违约?!”“我哪里违约了?”刘长胜不认这个帐。“你和区顺发签了一年的合同,为什么现在才三个月,你就要下人家的货?这不是违约又是什么!”
  “原来是这件事啊!”刘长胜开始“指鹿为马”。他说,这根本就是区顺发的货出了问题。他的西装既没有商标标识,又没有产地,更没有厂家,是质量管理中禁止上柜的“三无产品”!我们商场是区里的“质量信得过商店”,按照这类商店的管理要求和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以及从商场的信誉出发,我们只能让他撤柜。技术监督部门为此也向我们发出了整改通知。情况就是如此,区顺发是被商品质量否决权否决的。这与我们双方的合同又有啥关系呢?
  但是梁所长根本不相信刘长胜的“马”。他说,质量方面的事我们不管。但合同未到期你们撤他的货就是违约!这是合同纠纷,我们就要管!这些话顿时让刘长胜感受到了权势者的那种居高临下,更觉得对方已被人“勾兑”过。他站起来再想争辩,却被一阵训斥所打倒。“你看你们签的是什么合同?尽是你方压着对方的条款!”
  “而且你那个店的问题多得很!简直就是个黑店!不就是靠打广告吗!”这位梁所长不但火气十足,而且上纲上线,把个刘长胜气得直想吐血。他呼地一下站起来,想对这位商人的“父母官”说“我是黑店你就来查封吧”,但终于还是忍了。不过此时他的心情也变得十分忧虑起来:什么“问题多得很”?什么“简直就是个黑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分明是在威胁自己呀。
  接下来,刘长胜被要求下午再去工商所。这次是接受一位工商小姐的“调解”。区顺发也来了,但是晚了近一个小时,而且进门就大咧咧地问,梁所长不在吗?
  刘长胜经过上午的交锋,已有了感觉。所以立刻就明白区、梁之间真的是先“勾兑”了的。这就是为什么梁所长上午先要亲自出马,直接向自己施加压力的缘故。因未见效,于是现在又安排下属进行“调解”。“调解”从程序上讲当然没错。但调解人却从头到尾都压着自己说话。总之一个心眼儿要把区顺发“调解”回商场。
  不但如此,这位霍小姐说话的腔调简直就是梁所长的克隆。她甚至当着区顺发的面,不断地“揭露”刘长胜经商历史上的那些诸如“贩卖假冒商品”之类的“劣迹”。“你不是被我查到过吗?但念你挣钱不容易,当时也就放了你一马。所以你现在不要做得太过分!”上午才被梁所长说成是“黑店”,下午又被当众揭露“违法乱纪”。刘长胜明白,这是在提醒自己,要是不把区顺发请回商场的话,这一切也许就会重演。
  到了这一步,刘长胜终于发现区顺发也很“厚黑”,他用的不就是“有效地借用有权势者的权势”那一招么。当晚,刘长胜就通过关系得知那位梁所长正是区顺发的房东。
  
  (三)
  
  两天后,工商所通知再次调解。刘长胜一进门,见对手区顺发又不在。知道“调解”是假,逼他就范是真。但他是有备而来的,于是也不问究竟,只是递给那位霍小姐一份技术监督部门的整改通知。并告诉她,我们商场就是根据这张纸下了区顺发的货。
  霍小姐问,你们撤区顺发的货发生在4月20日。这单子开出来的时间却是4月12日。这怎么解释?刘长胜说,4月8日,为了准备技监部门对商场创建“质量信得过商店”活动的考核验收,我们对商场的全部商品进行了自查,并发现区顺发的西服标识不全。按照“质量信得过商店”的条件,发现这类问题应该立即整改。但因区顺发是我同乡,所以我并未马上要他撤货。4月12日验收时被查到,技监部门就下了这个“通知”。4月20日整改期限已到,我们只好撤掉了他的货。
  霍小姐不相信刘长胜的解释。说为什么区顺发不知道这个通知?20日撤他的货时你也不给他说明缘由?而且前天来这里你为什么也不向我们出示这份通知?
  刘长胜反驳道,这份通知的接收人是商场而不是区顺发,我不给他讲,他怎么能知道?刚才我说了,我们是老乡,我想帮他,也才把这事儿压了下来。20日撤货那天,他根本不听我解释,一口咬定是我要上自己的货才要撵他走的。我还来不及给他看这个通知呢,他就告到你这里来了!而那天被你们“召见”时,有我说话的机会吗?我说是因质量引发的问题,而你们从上到下都一口咬定是合同纠纷,是我违约!现在这份“通知”不是很说明问题吗?
  刘长胜说得滴水不漏。局外人当然不知道,这份非常正规的、真正的“整改通知”,实际上是昨天才填写的,只不过是倒签的时间而已。而且,为了防止意外,刘长胜同时也制作好了同一口径的所有资料。在编造这些故事的时候,他丝毫也没觉得有何不妥。因为樊哙说过:“做大事的时候,不必太顾虑琐碎的小节;大礼当前的时候,无须拘执细小的廉让。”这话很实用,也未见得“厚黑”。
  霍小姐不得不相信刘长胜的话。但她对刘长胜说,既然是通知整改,那么只要按要求做了,区顺发就应该可以在商场里继续经营。
  刘长胜却说,他能不能再经营,不是由我们说了算,而是由技监部门说了算。霍小姐一听就嚷道,为什么?在我们工商部门,从来没有这种规定!
  其实,尽管刘长胜现在是在玩弄黑白颠倒的手法,但他刚才所说的程序却是真的。即使不是真的,他也有办法把它变成真的。这就像区顺发能够调度梁所长一样。
  接下来霍小姐就逼着刘长胜表态,而且她的五、六个同事也全都围了过来实施轮番轰炸。这时刘长胜发现区顺发的“房东”梁所长正悄悄地躲在门外观战,于是就毫不犹豫地站起来说:“搞错没有?你们工商部门说要这样做,他们技监部门又说要那样做,到底谁说了算?!你们不信我的话,就去问技监局,把我们夹在中间干什么?我没时间天天来和你辩论。对不起,告辞了!”
  
  (四)
  
  现在,刘长胜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如果说他与区顺发是在“过招”的话,那他更善于使用区顺发的招术,也比对手更为“厚黑”。他能非常巧妙地把“质量信得过商店”的牌子变成“指鹿为马”的“擂台”,又能十分逼真地将事后制作的技监部门的抽检记录当作“过招”的武器。这一切,使凡是听到他诉说此事的人都对他抱以同情,而对区顺发的卑鄙感到恶心。至于那个“房东梁”,人们则希望在反贪局的黑名单上发现他的名字。
  这件事很快就按刘长胜的意念传到了梁所长的上司那里。于是梁所长便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窘境。为了解脱自己,他对天发誓,党性担保,说除了“收取房租”之外,与那姓区的绝无别的瓜葛。为了证明这一切,他悄悄地收回了自己为刘长胜编织的“网”,更悄悄地通过在技监部门的熟人转告刘长胜,他过去所说的都是些废话,请不必在意。
  就这样,区顺发彻底失去了“可借用的权势者的权势”。他只好认输。但他的那些货被撤掉之后还放在刘长胜商场的库房里。为了取回这些货,他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去找刘长胜。
  而刘老板此时却决意要按《厚黑孙子兵法》的教诲,把自己锻炼成“伟大的恶人”。他对区说,我怎么会押住你的货呢!只是技监部门有言在先,这些货必须经他们检验之后才能决定是退与你,是没收还是罚款。这样吧,你留下10套西服,其余的拿走。让我去帮你应付那头吧!哎,谁叫我们是同乡呢!
  至此,刘、区过招终以区落败而收场。
  其实,双方的纠纷是非分明,本可用法律去规范的。但他们却选择了所谓的“厚黑学”。“厚黑”似乎同老板有着天然的联系,似乎个个老板都有他自己的一本厚黑经,在这种脸比墙厚,心比炭黑的奇谈怪论面前,法律似乎有些苍白。
   (编辑 白 勇)
其他文献
时间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资源    150年前有个哲学家叫乔纳森·斯威夫特,他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如果某人能使只长一根草的地方生长两根草,他就有理由称为是比沉思默想的哲学家或形而上学体系的缔造者更有用的人。斯威夫特说的究竟是什么人呢?我看,我们的企业家、职业经理——本文所提的管理者就是这一种人。在他们手里,几百元钱就可以长出几十亿、几百亿来;一栋厂棚、十几个员工可以变成拥有一座座城、几万员工的跨国公司来
期刊
现在“新经济”似乎已经取代“知识经济”,成为国际上最热门、在国际研讨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国内的媒体和市场分析人员,也在大量使用这个概念,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潮流。  首先要明确的是,“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意义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
期刊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达成双边协议,有望在今年成为WTO成员。这将是中国迈入新世纪,推进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以此为契机,政府已经着手或者即将开始做的就是:对不符合WTO规则的政策法规进行调整,改变对经济贸易的管理方式,为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促使经济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    政府需要增加贸易政策和管理的透明度,
期刊
边口,是将生猪宰杀后去头去内脏再砍成两半送进冻库的猪肉。  边口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不产生猪的地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自四川等省份的边口和由边口加工而成的分割肉。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餐桌上这些美味佳肴的背后,曾经有过一场又一场惨烈异常的贸易厮杀。四川自贡市的建筑工程师林一雄,含辛茹苦诚实经营,最终在这场厮杀中扮演的角色却是鱼肉而非刀俎。    一、闯进“成批生产百万富翁
期刊
在今天,面对加入WTO姗姗迟来但又毕竟指日可待的结果,中国企业的生存意识无疑是大大加强了。艰难的谈判不是简单的讨价还价。一方面是国家在力图实施贸易的高边疆策略。在弱国无声音的世界经济强权格局中,通过保持中国市场进入壁垒的努力来换取一个短暂而珍贵的调整期,从而保护尚显羸弱的中国企业;另一方面,则是国外企业的权利代表要在世界最大的经济热土中为自己羽翼下的受保护者开掘出尽可能大的一块领地,而首要的是要削
期刊
我是安洋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安洋是我市五大民营企业之一;若依资产排,算第三吧。因此通俗地说,我是个私人大老板。  那么我的私生活就备受众人的关注,你要摆脱也不可能。所以我索性将我的婚变内幕抖落出来,人们高兴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不错,目前的妻子是第二任。人们只知道她比我前妻美丽高大,而且很快生了我的儿子,不知道我们其实是旧情人,只是鸳梦重温,并非喜新厌旧。  十多年前, 当我在某大学的物理系升上
期刊
金谷集团董事长杨长林杨长林,1950年出生,1976年下海;700元起家至今身价数亿,有人说他“做过市面上能见到的几乎每一种生意,而每一笔生意都获得了成功”,地地道道的“商界老前辈”。  其麾下产业以服务业和地产为主,近年来风头渐旺,声势难掩。  尽管自称“行走在半路上,一切都不尽如人意”,但杨长林挟二十余年经商阅历的所悟所得,仍然发人深省,不可不看。  认识很简单,执行很困难哲学告诉我们,每一个
期刊
“我觉得自己是一件质地贵重、做工精细但式样又过于古典了的衣裳,总可以吸引一些目光,但要人家买下来又觉得不实用,是奢侈。”这是一个自称是我的读者的女孩子写给我的信,看到这段文字时,我便有见她的欲望,她叫苏典蓝。  她在南头上班,我们约了时间在南头四海公园里的一个茶楼里见面,她来得早,站在公园门口等我,一件深蓝色真丝立领短袖配一条白底碎花长裙,皮肤非常白,质地很细,“薄面含嗔”四个字跳入我脑海,一下子
期刊
花开了,又落,不过一年的光景。  庄稼熟了,收割,也是一年的光景。  黄土地上发生的事情,是寻常百姓的故事,比不得城里各式各样的大腕们,弄得满城风雨。  那一年,我四十四岁——正宗的农民世家,不信到咱祠堂里看家谱。五年后的今天,我给村里修了一所学校,修了大小街道水泥路面,我的砖厂第一批就有四十四名村民就业,第二批还是四十四名。我给他们盖了四十四座农家小院,他们在本地也出了些风头。  我承诺的,都做
期刊
那天天黑得特别早,下着雨,来往的行人都匆匆地往家赶,完全没有购物的心思。看看表,7点半,打烊算了,我想。我给家里打了电话,让丈夫送伞来。收了线,我把手机放回包里,又去把摆在门口的花篮收进来,把卷帘门拉下来,便去拉开钱柜清理这一天的营业款。刚关上钱柜,就听见门沉重地响了一下,抬眼一看,一个高个头的青年人闯开了卷帘门上的小门,裹着风进来了。  没等我反应过来,一把发着寒光的刀已经比到脖颈处,同时耳边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