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沙蕊:为中国农民忙碌的“世行”专家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工作,对我来讲是莫大的荣誉,因为我面对的是9亿农民,哪怕我的工作对他们产生微小的影响,都会令我有巨大的成就感。这是一个庞大的9亿农民的群体。”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农业部主任苏沙蕊的话毫不夸张。在世界银行工作17年之久,足迹遍及东欧、中亚、拉美和亚洲的印度尼西亚的苏沙蕊,对中国情有独钟。“我的丈夫和三个孩子都随同我来到中国,我们全家在这儿生活3年了”,这位曾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芬兰女士自豪地说着,一双灰蓝色的眼睛,传达出对中国的友善和真情。
  
  在最简单的条件下与最淳朴的人在一起
  
  苏沙蕊其实是个经济学家,其教育背景偏重于自然资源方面的经济学研究,由于在世界银行曾做过环境、水资源方面的项目,使她顺理成章地从原来的领域过渡到农业上来。
  一直以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国际社会和组织的关注和帮助。特别是世界银行对中国农村扶贫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由世界银行支持的扶贫项目的经验被推广到全国各地的扶贫项目中。
  苏沙蕊参与了许多世界银行与中国政府一同实施的扶贫项目。这些扶贫项目所涉及的领域颇广,如草场发展项目、农业发展项目、水利项目等等。为此,这位看起来高大而健康的北欧女人风风火火地行走在中国的内蒙古、甘肃、新疆、江西、 安徽、 重庆、四川、河南、湖北、广西等地区。
  扶贫工作的艰辛是常人所想象不到的。苏沙蕊每次出行,通常先是乘坐飞机、再换乘汽车,经过漫长的颠簸道路才能到达目的地,常常是在贫穷的没有任何接待条件的村庄过夜。但是,这一切苏沙蕊全然不加理会,“因为,对我而言,最好的事情是在最简单的条件下与最淳朴的人在一起,听他们告诉你,今年的收入比头一年好的消息和农民喜悦而满足的表情。”
  一次,苏沙蕊去考察一个村庄,村里人热情地请她去看覆盖着塑料薄膜的蔬菜大棚,一位母亲说,靠着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她有了足够的收入送儿子上大学,“同为母亲,我体会到了那位母亲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看到自己的工作能为一个家庭,为一个孩子带来这样的影响,苏沙蕊更加感到责任的重大。
  从1982年至今,世界银行在中国一共支持了75个农村发展项目,总的贷款金额达到110亿美元。农村发展项目在世界银行整体项目中所占的比例大约是25%左右。
  苏沙蕊介绍说,在众多成功项目中,有几个最为突出。一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粮食流通体系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引入新型的国际先进的粮食储存、装卸、运输技术。
  二是,90年代,将“用水者协会”的概念引入中国。成立“用水者协会“,有利于公平分配水资源和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因用水引发的争端与冲突。根据水利部公布的数字,中国目前已成立了约3万个“用水者协会”组织。
  三是,获得了2003年度世界银行“杰出贡献奖”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它改善了黄土高原项目区3万平方公里脆弱的生态环境,使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50个县(旗)的100多万人摆脱贫困。
  在苏沙蕊看来,中国的扶贫工作非常成功。正如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杜大伟所言:中国农村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国际社会制定了从1990年到2015年把世界贫困率降低一半的目标,即“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而且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它为实现全球的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全世界正行进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轨道上。如果没有中国,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的。
  同时,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关系,也不再仅由“世行”把其他国家的好经验引进到中国,而是“世行”了解和搜集了许多中国的好经验去传授给其他国家。
  
  农民的生活变化令人惊喜
  
  “中国农村在经过了30年的改革和发展之后,农业生产力水平已初步达到了国际水平。这期间,中国农民生活的变化也令人惊喜。”作为农业专家的苏沙蕊,十分关注中国农村的发展。
  2007年7月,苏沙蕊在江西赣州出差时,遇到了一对刚从深圳度假回来的农民夫妇,她很有感慨,“这是农民去度假!而且我见到了不止一家。以前,我还认为中国农民普遍属于低收入群体,而现在我看到了,许多中国农民正在向中等收入群体迈进,如果能找到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帮助大多数农民成为中等收入阶层的话,中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了。”显然,苏沙蕊对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尤为关注。
  苏沙蕊对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经常去思考一些解决中国农村现实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比如,她看到许多农民离开土地去城市寻求发展,使农村的土地荒芜了,她提出建议,“如果农村地区的金融部门能提供资金,农民把土地抵押给银行,并从银行获得贷款,把土地转让给更适合的人来种植和开发,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
  苏沙蕊还在为中国的环境问题而焦虑,她说,“农业本身会污染水资源,土地使用过度还会引起水土流失。希望中国也能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农业商业化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苏沙蕊觉得,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她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中国政府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苏沙蕊赞赏有加,她说:“很多国家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希望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像中国的扶贫工作一样,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苏沙蕊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不管做什么都会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中国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肯定会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带来可借鉴的经验。”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国际儿科学会常委,丁洁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三聚氰胺事件后,在门诊量骤增的情况下,她带领研究团队制定实验计划,撰写了《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和幼儿肾结石》的学术论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论著专栏的首篇,这项成果还被《中国医学论坛报》评选为200g年国内十大医学新闻之一。    1958年2月,丁洁出生在北京。1982年她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89年获得了医学博士学
10月21日下午,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小林诚教授(Makoto Kobayashi)应邀来到清华大学,出席"与大师对话——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校园行"活动。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雷
2003年4月17日,中国改革开放后聘请的第一位“洋厂长”格里希在德国南部小城镇米尔豪森因病不幸与世长辞。格里希先生的骨灰安放仪式定于5月26日在当地的一个小教堂举行。  我当时正在德国科隆任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德国代表处总代表。根据国内指示,5月25日,我和同事专程赴米尔豪森,代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主席张劲夫、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代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出席格里希先生的骨灰安放
妈妈这个称呼圣洁而温暖l而来自异国的仁慈母爱,更值得珍视和颂扬。姜美京就是这样一位来自韩国的“妈妈”,她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中国的孤残儿童。而用她自己的话说:
“科技界这些年来,也在早期科学家的领导下,突飞猛进,现在更是新人辈出。”中国科学院美籍院士沈元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和其他99名外国专
为了准备要举办的最大的体育赛事,伦敦正变得越来越富有创造力。
面对贡献,她笑言:“我做的只有一点点。”面对荣誉,她总说:“中国给我的太多,我要做得更好来报答社会。”面对媒体,她曾说:“中韩交流需要一座桥梁,我愿意成为架起那座桥梁的使者。”
过去对东莞的发展有一种说法:“东莞堵车,世界缺货”.可见东莞拥有何等了不起的市场地位啊。今天呢,人们到东莞,发现那里已经不很堵车了,东莞有的东西卖不出去,这就是所有家族企业的
“能够被称做文化遗产的,都是需要维修保护的。因为遗产年代久了,像上了年纪的人,年老、多病。我们在做的,就是尽量让它不犯病,或延长保存的时间。”寥寥数语,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中国政府授予来华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该奖自1991年恢复颁奖活动以来到2007年,共有949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