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看我国的电力应急培训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dfafdsfs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急培训,作为应急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认同。此次四川芦山抗震救灾行动中,我国电力行业应急抢险人员凭借扎实、过硬的专业素质,忘我拼搏的工作热情,充分展现了“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以无私的付出确保了救灾抢修任务的胜利完成,表现突出,成效显著,这得益于平时的训练有素,准备充分,得益于电力行业应急培训的快速发展。
  国内电力应急培训发展历程
  由于我国的应急管理事业起步较晚,相应的应急管理培训也仅在2003年的SARS之后才逐步在各地方党校或行政学院以及有关部门展开。这些培训多为各地区各部门根据本地实际自发组织,专业性不强,内容不完备,整体表现粗糙。具体到电力行业,直到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标志着国家电力安全应急机制的建立。此后,国家电网公司及南方电网公司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省级)综合应急演练。规模化、系统化的应急培训自此开始被纳入电力行业的研究范畴。
  2006年10月,广东省在全国率先举行省级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联合演练,为发展国内大规模的(省级)综合应急演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浙江省开展了省级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联合演练。这些大面积停电包括了政府、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用户,但此类演练主要在于演练联动性及配合性,一般都有相应的演练方案和脚本,缺乏相应的真实性。
  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暴露出我国电力应急机制尚需完善,缺乏统一应急预警协调指挥平台,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调拨体系有待完善,有效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加强。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始在国家层面重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模拟演练。中国电力监管委员会启动了《电力应急预案编制通用规范》及《电力突发安全事件应急演练通用规范》的编制工作,为电力应急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参考。
  2009年12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印发了《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提出电力企业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培训,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应当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电力监管机构应当将应急预案培训列入电力安全监管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及应急管理人员的预案培训工作。自此,我国电力应急培训迎来了空前大发展阶段。
  2011年6月,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宣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首次对电力安全事故等级进行了划分,强调电力监管机构应当指导电力企业加强电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与此同时,我国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将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其中,明确要重点建设和完善电力应急预警体系,建立有效的电力应急机制,搭建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调拨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应急队伍培训和应急派遣体系,实现电力应急常态化管理。
  2011年7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泰安应急培训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7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在四川龙泉驿揭牌。两个应急培训基地的建成启用,是国家电网公司应急体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国网公司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培训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预示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正逐步走向成熟。
  电力应急培训卓有成效
  (一)基础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1.培训基地。目前,我国已拥有山东泰安和四川龙泉驿两所专业电力应急培训基地。作为国家电网首批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这两所“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集合了国内现有优质培训资源,不仅拥有超前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还拥有先进的应急特种装备,如应急电源车、应急通信车、无人巡航飞机,以及多个室内室外仿真训练场地。其中,3D应急预案推演室可开设应急预案宣贯、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应急指挥等推演课程,4D灾难体验馆,能使学员真实的体验灾难、体验应急现场,从而快速有效地提升学员应急素质。
  2.课程体系。针对应急指挥人员、一般生产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基干队伍,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开发了应急理论、电网应急、高空心理素质、野外生存、车辆驾驶、水上救援、消防应急避险、特种设备操作、应急医疗救助等多项培训科目和几十个培训教学课程,形成了涵盖应急基本理论与管理实务、应急救援技能、综合演练等符合电力系统实际的应急管理培训课程体系。此外,基地对于学员的体能训练也有严格要求,基干分队队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耐力,因此,受训人员在基地都要接受高强度的“魔鬼”训练。如每天都要进行5公里越野跑,早晚共有150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还要在400米障碍跑场地上进行训练,而这些也都只能算是最基本的体能训练。
  3.师资队伍。两所国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均设立了专门机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吸收和选拨优秀专业人才充实基地师资力量。目前,基地已拥有一批数量充足、专业素质较高的“高、精、尖”应急培训管理和专职培训师队伍。与此同时,基地还聘请知名专家百余位,发展建立了包括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教练和国网公司内部专家在内的兼职培训师队伍,极大地保障和推动了我国电力应急培训工作的快速发展。
  4.教材开发。近年来,我国电力应急培训教材开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仅国网公司山东泰安培训基地就已制订了详细的应急培训教材建设开发计划,开发完成了《应急指挥中心设备管理》、《应急通信装备使用》、《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培训手册》、《灭火具体方法与消防器械使用培训手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等十余种培训教材和培训手册,并在培训过程中试用。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也开发了50余项科目,初步形成了涵盖应急基本理论与管理实务、救援技能和综合演练等符合电力系统实际的培训大纲和教材。   (二)初步形成特色培训范式
  山东模式:走在央企前列的“1135”工程
  2010年,山东电力公司结合实际在全国率先提出以“1135”应急能力提升工程为核心的《应急体系建设方案》,决定加大应急投入,提升公司应急管理、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及应急保障能力,努力打造“洞察敏锐、处置敏感、执行敏捷、装备精良、体系完备、指挥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体系,进而提出建设山东电力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切实提高应急培训能力,提高应急队伍专业素质和处置技能,提高公司应急管理水平。方案立即得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充分肯定,并批准在泰安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共同运作的一流应急培训基地。
  2011年,山东电力公司系统设计、全面实施“1135”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成省市县三级132个应急指挥中心,完成培训基地一期5个室外项目建设和10个培训科目开发工作,机动应急通信系统、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组织和预案体系、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和应急专家队伍、24小时应急值班体系等相继建立完善并正式运行,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基本建成了“架构完整、技术先进、纵向贯通”的应急体系。7月14日,中央企业首批启用的大型专业应急培训基地——国家电网公司泰安应急培训基地在泰安揭牌。
  泰安基地建成,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在应急培训基地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再一次走在了央企的前面;“1135”工程全面实施,也不止意味着电力部门的应急工作形成了完备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标志着理念的更新,国家电网从以往单一的维护电网运行,转变到积极投入社会应急体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理念上来,努力诠释将电、社会、生命完美地结合。泰安基地的这一新理念在此后的数次实践中得到印证。经过山东泰安基地专业应急培训锻炼的电力应急队伍,在抵御强热带风暴“葵花”等自然灾害的实战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在山东省政府组织的地震应急联合演练中也表现出色,获得了各界的充分肯定。
  四川模式:经过实战检验的应急培训
  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电力公司组建了23支、总人数达5000余名的地市单位应急抢修队伍,并为应急队伍配备了应急发电车、大型应急方舱、冲锋舟、静中通便携站、动中通指挥车、单兵双向视频传输系统、无人飞艇和无人直升机等行业内居一流水平的应急设备;建立了高效实用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在应急抢险时“物质拿得出,用得上”。为确保应急作战队伍的执行力,四川省电力公司还将应急预案演练纳入日常管理,形成集结、抢险、支援和保障相结合的立体演练模式。
  2011年7月25日,位于四川成都市龙泉湖嫦娥岛的国家电网公司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正式揭牌,成为中央企业首批建成启用的大型专业应急培训基地。建成之后,应急培训基地将其“平战结合”、“紧贴实战”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力求在模拟实战情况下摔打出一支应急救援电力特种部队,确保应急队伍在真正面对突发情况时,做到像演练时一样熟练。
  2012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四周年之际,四川省电力公司组织进行了一次全省6000多名职工参加的大规模地震灾害应急抢险演练。成都、乐山、眉山、绵阳、德阳等地同步协作,演练了应急响应、指挥转移、现场救援、水面救援、线路抢修等多个科目。这次持续了2个多小时的演练,给前来观摩演习的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等专家及电力同行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更为重要的是,演练完整预演了一年之后芦山地震电力应急救援的全过程。芦山地震发生后,从灾害现场一线工程人员,到公司组织协调和指挥人员,每一位电力员工都保持着沉着冷静、胸有成竹的工作状态,按照既定步骤通过隔离故障、降压运行、临时搭接等应急措施迅速恢复供电,实现了应急抢险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演练成果在本次地震中得到充分检验。
  (三)各地培训实践愈加丰富
  近年来我国灾害频发的事实,使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将灾害等应急工作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各地电力公司针对本地区地理天气及易发灾害特点,开展了各种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江西省电力公司针对本省暴雨、洪灾多发的特点,组织成立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并组织实施了多次实战演练,为了取得贴近实际的效果,吉安抢险救援演练还将天河变电站配套线路工程正常施工内容融入演练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实战效果,积累了宝贵的应急经验。
  辽宁电力公司锦州培训中心大胆创新,跨出电力系统范围,与锦州海事局联系协作,成功举办了“辽宁省第一期国家电网应急救援队培训班”水上救援训练项目。海事部门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了教学大纲和实操计划,安排了冲锋舟、橡皮艇的操纵和艇的日常维护保养等科目。通过培训,辽宁电力公司不仅取得了实际演练效果,还与海事部门尝试了应急协作,取得了资源互补、协同作战的良好效果。
  浙江宁波市电力公司将三维定位地图技术应用于日常电力抢修中,抢修工单总数、正在抢修的工单数、在途工单数都会在三维监控图上实时更新,通过手动或者跟踪的方式还可以在三维图中找到抢修车辆的准确位置和抢修人员所在的抢修地点,使指挥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合理分配抢修资源,提高了抢修效率,电力抢修工作变得更为直观、高效。
  关于我国电力应急培训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应急培训工作已逐步受到各级单位和领导的广泛重视,培训成绩亦是可圈可点,但同时,由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体系尚不健全,应急培训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突发事件的分类及综合、专项、现场处置方案的要求仍不统一,所以造成演练的内容不一致;建议规范突发事件的类别及需要编制预案的目录,演练规范中明确的演练就以规范性的预案为基础。
  2.进一步明确应急预案各方职责。目前对于电力企业内部自身的演练,政府不需要介入,主要目的在于检验本单位应急预案的正确性及锻炼各级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但对于涉及多方的大面积停电演练,特别是省级及以上规模的大面积停电演练,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以电网企业为主。然而电网企业不是政府部门,常常难以有效协调和组织此类演练,保证各相关单位及公众的参与,因此在应急演练的规定中应明确各方职责,确保演练工作能有效开展。
  3.提高演练实战效果。针对现在大部分演练存在较多“演”的成分,缺乏真实性,演练效果值得进一步检验。因此,应更加重视演练中对实际情况的真实性模拟,真正加强“练”的成分,检验突发事件真正发生时电力企业人员的应急能力。
  4.重视人作为电力系统应急处置的主体。我国在电力应急演练工作中比较注重电力应急设施及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如国家电网公司及南方电网公司针对不同电力紧急场景建立了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应急预案,但这些预案都是以部门为单位主体设计的,涉及到参与主体中的人的因素还很欠缺。应急演练中虽然也十分重视参与人员的演练素质的提高,但仍存在应急演练参与主体有限(主要是电力部门员工参与),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弱点。
  5.建立电力应急教育培训体制。应建立多层次的教育训练体制,编制统一的培训教材,切实提高电力应急人员综合素质。可以将防护和应急知识培训纳入岗位练兵中,进行专门教育并形成制度化。还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载体,开展经常化的科普宣传,让电力人员对应急知识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这对做好应急工作至关重要。重点是通过有组织的合成演练,使其在应急状态下能有序、熟练地进行指挥,并有效的进行事中、事后的处理工作。
其他文献
日前,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会同相关单位共同启动中国战略型人才库建设工程,旨在集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在人才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一个公益性沟通平台,使用人单位找到合适的人才,让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该中心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资源优势,做好专家联络和服务、人才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等工作。(中国组织人事报)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北电力大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不仅实现了量的发展,而且实现了质的飞跃;不仅在办学条件等方面得到了根本性改变,而且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在办学实践中实现了跨越,而且在办学理论方面也有所创新。道路决定成败,一个国家、民族是如此,一所大学,也是如此。2012年,为进一步总结办学经验,探索办学规律,学校历时一年多,对2001年以来学校的十年发展之路进行了认真总结并落
期刊
4月19日,中国(南京)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汇报会召开。中心常务副主任、课题组负责人、河海大学赵永乐教授作了《南京市突破人才和经济发展不成正相关关系瓶颈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以及《从人才的“南京现象”看南京的人才体制改革》的报告。中国(南京)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由南京市委、市政府与河海大学于去年3月联合成立,旨在加强校地合作,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创业驱动”战略,大力推进中国人才与创业创
期刊
4月11日,广东省电力公司干部宣布大会召开,南方电网公司人事部主任杨爱民出席会议并宣读干部任免决定。会议宣布于俊岭同志不再担任广东省电力公司巡视员、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职务,交流到南方电网公司总部工作,张卓、赵树华同志兼任广东省电力公司巡视员,吴宝英同志任广东省电力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唐远东任广东省电力公司总法律顾问。(南方电网报)
期刊
烟花四月,美丽的杭州城,探访浙江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工作,结识了众多的培训人,现场体验浙江电力的工作作风,拂面而来的是对事业追求的那份坚毅与执着,宛如四月的春风流淌。  杭城,坐落有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浙江大学。浙江电力的培训人亦如在“求是、创新”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在实践着严谨勤奋、开拓创新、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誓言。对于梦想的精雕细琢与默默耕耘,对于工作的一丝不苟与开拓创新,所有的
期刊
近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本科专业整理和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华北电力大学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并申报了一批新专业。经过本次调整,华北电力大学共设有7个学科门类,34个二级类,58个专业,5个二学位专业。其中北京设有42个专业,保定设有35个专业,两地共有专业有19个。(华北电力大学)
期刊
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电力局高度重视劳模精神和技能的传承,不断发挥劳模人才的育人作用。自2009年开始建立以劳模为核心的工作室,形成高素质专业团队,努力培育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的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技能精湛的优秀技能人员。目前,嘉兴局共建有14个“劳模先进(技能)工作室”,专兼职教师团队52人,专业涵盖供电系统生产、运行、营销的主要专业工种,培训工作覆盖嘉兴所辖所有县(市)供电局和
期刊
《强校之路》作为华北电力大学的一项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的具体成果,在研究中力求体现两个特点:一是历史性。这项课题的研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从实践到理论。一切以学校的发展历史为根基。要求每一论断,每一个观点,都要出自对史实的提炼,都有史实的支撑。对“史意”的追求,是课题研究奉行的基本准则。二是学术性。这一课题的研究,既是回顾过去,又是着眼未来。在回顾学校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典型案
期刊
2012年底,在《强校之路》正式出版后,华北电力大学适时召开了出版发行座谈会,高等教育专家、新闻媒体记者、校友代表、现任学校领导、退休老领导、教师代表、编写组成员等参加。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观点和看法。  道路决定成败,一个国家、民族是如此,一所大学,也是如此。办一所大学,特别是一所高水平大学,只有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才能使得我们把未来的事业发展好。我们编写《强校之路》这本书,就
期刊
不是只有雕刻家才会做到对工作的细致入微与精雕细琢,浙江省电力公司的人才培养工作,用每一步的脚踏实地,架起员工成长、成才的坚实阶梯,当细致已潜化成一种习惯,工作也成为一门可雕琢的艺术。  详解一:浙江省电力公司人才发展通道实施办法  浙江公司建立企业人才库,构建人才发展通道,引导员工多渠道成才,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各类人员职业发展晋升机制。  公司建立“普通员工——基层单位人才称号——公司人才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