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乎?“无闻”乎?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a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时默默,未必无闻;未必默默,也许无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很有思辨意味,也有现实意义。
  材料中的“默默”可以理解为低调,可以理解为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无闻”可以理解为没有名气,不为人知,或是无所得。前半句“有时默默,未必无闻”意思是有些人平时很低调,耐得住寂寞,但是这些人靠着“默默”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而为人所知;后半句“未必默默,也许无闻”指有些人也许表现得很高调,但实际并没有可以被大家称赞的成就,并未闻名于世。两句话对举,“默默”者也许会“致远”,“未必默默”者,也许会“泯然于众人”。通过对比让人明白,宁静、专注会让人有所收获,否则徒有外在的繁华和热闹,其实一无所得。整则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即人要专心致志地做事,宁静方可致远。写作时要写出“默默”的特质:专注,宁静,淡泊,心有目标,拒绝骚扰。
  材料中的“闻”也可以理解为见闻、见识,如“少仲尼之闻”。材料可这样理解:沉默不一定代表没有见识。沉默或许是出于沉稳考虑,或是有自己的坚守,或想积聚力量厚积薄发,还有可能是不被当时的人所理解,故而沉寂,如凡·高的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未必默默,也许无闻”,有理不在声高,那些叫嚣着自己知识如何广博的人未必满腹墨水。有些“无闻”者,纵然当时“未必默默”,却终将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仲永、凤姐之流。
  本则作文材料从很细小但又很宏大的角度命题,写作时一定要化抽象为具体。既可写个体人生如何“默默”,也可从“乡村”“文化”“艺术”“民族”等大的角度入手,联系其领域的某个方面,紧扣是否“默默”及是否“无闻”这两个核心概念,或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展现正能量。
  需要提醒的是,材料为结论句,考生的作文不能仅仅举例或讲道理证明其正确性,而应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智慧认知,力求在新颖、独特、深刻上下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在思辨中突显真知。
  一类中
  在静谧中辉煌
  ◆文/一考生
  早在战国时期,明哲庄子便指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而对立面是可转化的。静谧的对立面是喧嚣,智慧的对立面是愚蠢。按照近千年来人们所形成的思维定式,高谈阔论之人必是见识出众之人,沉默不语者多是腹内空空者。其实不然。浮躁喧哗浅鄙之人,终将无闻于世;大智若愚明智之人,多在静谧中辉煌!
  想到此,历史长河中那些熟悉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出现。
  守着高不可攀的寂寞,沉默只因无人理解,辉煌则为历史必然。当岁月的风沙掩埋跳动的希望,诸葛亮甘于淡泊却终是盖不住他满腹才学的光芒,隆中对策,三分天下,一代名相便从静谧中诞生;当连绵的阴雨熄灭光明的火种,被朱元璋认定是“废柴”的刘伯温在危急之际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建言献策,鼓舞士气,为大明江山奠基,俗话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可见他的才能;当可怕的厄运吞噬了纯洁的心灵,莫言历尽磨难,于岁月沉淀后获诺贝尔文学奖,却始终低调从容,继续做一个安静的作家,著作等身是他于静谧中谱写的不朽篇章……纵观古今,他们皆是在静谧中绽放了光芒,于无声中创造了辉煌!
  达·芬奇曾说,简单是终极的复杂。依此,静谧到最后则是声名显赫。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因在央视《百家讲坛》等栏目讲论而闻名,并且因擅长讲一些哲学故事而被称为“心灵鸡汤女士”,但她太过张扬,因而才会有在北大讲坛谈昆曲时被轰下台的尴尬之事。社会在转型,在这个“高调者”辈出的时代,唯有静谧无闻之人才是来日名扬四方、缔造辉煌的明哲!
  隐秘而伟大,静谧而辉煌。静谧似春雨,润物细无声而为文人喜爱;静谧似落花,零落成泥而芬芳依旧;静谧似红霞,不是光芒万丈,却美得惊心动魄!静谧到最后,或许便是辉煌。无数人曾千里迢迢来赶赴这场豪杰的盟约,然而曲终人散,什么都没有留下。无意的回首,历史的舞台中央,耀眼的聚光灯下,有的人静谧了一生,辉煌了千秋;有的人辉煌了一时,静谧了一世。
  落花人独立,立一张凭证,证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雨燕双飞,飞一份理想,想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好。
  在静谧中辉煌,在隐秘中伟大!
  考场点评
  本文审题准确,从拟题到行文,思想与文采并行,事例精当,语言优美,说理透彻一气呵成!不过在文章思想的深度和逻辑的严谨上可以进一步加强。
  (仲彩燕)
  二類下
  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一考生
  内心宁静,是面对金钱利诱的淡定;内心宁静,是面对高官厚禄的自在;内心宁静,是面对荣华名利的坦然。只有保持内心宁静,不受纷扰,才能渐行渐远。
  诸葛孔明有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跨越人生路上的种种障碍,到达人生的巅峰。而内心浮躁者,为名利诱惑而牵挂,终会迷失人生的方向,陷于世俗的荣华富贵中无法自拔。
  保持内心的宁静,方能走得更远。内心宁静的人,往往收获更多。一首《离歌》,送别万千学子;一声佛音,道尽世间沧桑。正如当年佛祖释迦牟尼放弃王位,最终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一样,弘一法师决心挣脱名利情感的纠缠,甘愿独守清苦的古寺青灯。高官厚禄,阻挡不了你前进的脚步;荣华名利,遮挡不了你坚定的双眼。心怀家园,谱写中华离歌;心存净土,普度天下众生。红尘已无可眷恋,一切的喧嚣杂念都将灰飞烟灭,剩下的是弘一法师安详宁静的心灵世界,那是无色无欲的净土、永恒的时空。
  假如当初弘一法师未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又怎会有现在“长亭外,古道边”的吟唱?假如当初弘一法师沉湎于荣华无法自拔,又怎会有名满天下的大师之称?正是因为弘一法师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不骄不躁,才能拥有如此高的成就。由此可见,保持内心的宁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登上人生的高峰。
  反观当下,内心宁静已逐渐变为一句空谈。利益纷争深深占据人们的心灵,还有几人能忆起内心的宁静?更多的人将身心投入纷乱的社会,心中只剩喧嚣烦躁,这样的人生充斥着利益的纷乱,内心的欲望与浮躁只能收获暂时的欢愉,却无法拥有厚重的人生。
  当然,保持内心的宁静并不是无欲无求无悲无喜。保持内心的宁静,是捧一杯香茗,品味人生百态,看江山秀美,赏日月升落,笑对人生成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的诗告诉了我们取静的真理:静,就源于我们的心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人生,其实很简单,不张扬,不轻狂,沉着内敛,寻理得福,寻静得乐,心中的那份静才是最美好的!
  考场点评
  作者能准确理解材料内涵,文章富有一定的思辨色彩。文章紧扣论点,采用正反对照式结构,有力地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但在思想深度上还有待挖掘,素材的丰富程度也有所欠缺,在语言的凝练、文采上也有待提高。
  (仲彩燕)
其他文献
心血管病是老年的常见多发病,据统计,老年心血管病约占心血管病的30%,防治老年心血管病已成为老年医学的重要课题。药物做为治疗老年心血管病的主要手段,近十年来有了明显的进展。
比学与化工色谱柱后过程对峰形影响的探讨………………………………………………… 张维冰 史景江 吴也平(1)10Cr(11)一l一淀粉一Co(11)一Phen体系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钻的
介绍了弧型薄板坯连铸技术的试验研究,重点是结晶器、浸入式水口、保护渣等关键技术及“铸轧”技术的试验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ontinuous casting of arc thin sl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He与卤代甲烷分子的传能过程.测定了反应产生的CH等电子激发态碎片的形成速率常数.对传能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In this paper, w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and bonding properties of the Mo-Cu-S complexes with a general formula [MoS4(CuCN)n]2-(n=1,2)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CNDO/2 m
1991年夏末,我从日本回国,与一些友人团聚时便听他们纷纷说起周晓谨、我原是认识晓谨的,记忆中晓谨终日劳顿,忧国忧民,运气时好时坏,而现在,一年不见已经成了“名记者”。她的成名作之一
北京诚轩2016年春拍已于5月17日圆满落幕,中国书画、现当代艺术、瓷器工艺品、钱币邮品四个项目七个专场,总成交额达2.07亿元。中国书画精选的500件拍品成交率为81.5%,成交额
ZQSn12-2作为一种新型的锡青铜材料,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减速传动机械的轮缘制作,本文结合近十年在生产实际中对ZQSn12-2合金的熔炼,离心铸造工艺的探索,制定出已为生产实践证明是比较成功的ZQSn12-2合金的离
本文旨在探讨人参皂苷Rg_1体外对金葡菌感染肺上皮细胞所致病变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实验采用体外大鼠原代肺上皮细胞感染模型。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肺细胞中inte
NBA球迷各具特色,好像很难将他们划分成一个整体,但是N BA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对N BA的热爱谁也不少于谁,只是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不相同。他们虽然在做不同的事,在社会中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