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永不止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沙洋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湖北省立第二中学”,建于1938年。近几年来,学校励志笃行,以人为本,坚持成人与成才并重,校风纯朴,学风纯正,蜚声荆楚。不仅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学子,而且高考成绩连续十二年荣获“荆门市教学先进单位”,成为家长和学子热切向往的理想学校。不久前,本文作者就学校管理方面对罗家忠校长进行了专访。
  金:罗校长,您好!一直以来,沙洋中学就以校风纯朴,学风纯正,教育教学质量优异而名扬荆楚大地。近些年来,学校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进行二次创业,更是获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获得了“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园林式学校”等称号。那么您能大致谈谈学校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学校的发展情况吗?
  罗:好的,我校是一所历史名校,创建于1938年,当时为省立联合中学,后因局势动荡,几易校址,几更校名。1946年落址于沙洋黄家山,校名为湖北省立第二初级中学。1947年8月,更名为湖北省立沙洋中学,办成完全中学,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七十年风雨砥砺,弦歌不辍,为了实现高远的教育理想,沙洋中学几代人薪火相继,革故鼎新,在各个历史时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学子。改革开放的春风,更为我校注入了鲜明的现代活力。学校在改革的浪潮中,把握新的机遇,努力进行二次创业,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确立了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本、发展为本”的“三本”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风格,为她灿烂的历史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民主立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
  金:近十年来,沙洋中学发展很快,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影响也越来越大。您能为我们谈一谈学校在管理方面有何特点吗?
  罗:可以这样说,有眼界才有境界,对于学校管理,我们的思路是放开的,管理是精细的。为了精心打造荆楚名校这一教育品牌,通过系列工程,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品味。一是教学管理数据化,在管理中把工作量、工作绩效均细化为数据,工作业绩考评用数据说话,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二是德育工作特色化,我们开展了“十佳学生”评选、“黄山读书月”、“行为规范养成月”、“爱与责任同行”以及“知恩、感恩、报恩”等系列德育活动,在活动中注重渗透德育教育;三是课堂教学科研化,注重以研促教,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实践内容;四是校园建设人文化,让师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升华。
  金:现在有这样一句话:“学校的发展在教师”,那么我们学校在师资建设方面都有哪些做法,以及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罗:的确,作为一所名校,有优美的校环境,一流的设施设备是不够的,教师的素质才是关键。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优先地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做到了“四重视”:一是重视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重视“名师”、“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与管理,做到优胜劣汰,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竞争氛围,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三是重视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提高,建立校级专家检评、处室检评、学生测评三级评价体系,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行全过程管理,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四是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让广大教师知晓教育改革形势,不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目前,在校258名教职工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21人,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109人,一级教师9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6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市级拔尖人才2人,荆门名师3人。近六年来,教师受国家级表彰5人次,受省级表彰15人次,受市级表彰128人次;获市级以上优质课奖59人次(仅2007年就有5人次获省级奖励,其中2人获省优质课一等奖);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56篇,出版(参编)教研专著12部;有十二个科研项目已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各科研课题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金:沙洋中学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高考成绩连续十二年居全市前列,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也有大批学生获奖,您能谈谈在学生培养方面有什么高招吗?
  罗:我认为作为一个学校,培养人才是第一位的。我们始终坚持“分层教学,培育精英,重视大众,兼顾特长”这样一个办学思路,因为学校规模比较大,在校学生有近4300人,学生参差不齐,在教育上我们体现为三个层次的教育。第一方面是精英教育,继2001年招收英才班,至今已招收了8届,英才班教学条件最佳,师资力量最强,教学计划最优,班级人数最少,其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优异的教学质量令全市称奇。第二方面是大众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为本”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分层教学既满足了少数尖子生的学习要求,也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中等生的求知欲和升学要求。“统一进度,统一标高,统一测验”与分层教学“三统一分”的办学模式,有机地解决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矛盾,所有班级均有外籍教师授课,使我校全体学生均能享受“外语实验班”的教育资源。第三方面是兼顾特长,我们集多年特长生培育之经验,对于学科发展不平衡,有一定特长的学生,集中优质教育资源,精心培育,文化和专业双管齐下,使一大批有体、音、美特长的学生能升入高校深造。
  金:现在学校环境安全、学生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请问学校在这些方面有何做法和宝贵的经验?
  罗:学校安全工作的确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这一点,我想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牢固把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一整套安全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将安全工作全面分解,落实到人,做到了全面管理、全员参与、全程值班,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上,我们与公安、卫生、工商等相关部门相互联系,经常开展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学生还特别提出“学习自强,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安全自护”的管理目标,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安全自律的意识。
  金:我知道您是一位追求卓越的校长,作为第十八任校长,您对沙洋中学的未来寄予了怎样的期望?
  罗:我想,任何事物的发展应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正所谓“行者无疆,发展无量”,沙洋中学的前景和未来应该是美好的。下一步的关键就是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文化是一片土壤,通过开垦——收获——再开垦,反复积淀、升华,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学校形成自身的文化,她的每一位成员都会从这片土壤吸收营养,发展成长。可以说只要这片土壤存在,就会有更多的人从这里成长起来。我们将在这片沃土上孜孜追求,永不止步。
  
  金平华,男,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荆门。
其他文献
董超纲,男。生于1971年。中学化学高级教师。中国社会科学管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会员。黄冈市教育学会中学化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武穴市作家协会理事。历任武穴市大金高中副校长,武穴市教研室高中化学教研员,武穴市教研室副主任。2003年开始担任湖北武穴市实验中学校长。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专业文章8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    陈:董校长您好!学科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头戏,近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要善于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就会撬起自己心目中的“地球”。这个“支点”是什么呢? 就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它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了学生,把合作探究的课堂让给了学生,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学生自己做主”。  用赏识点亮每颗星  赏识是学生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尽管“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学生几乎都参
回顾几年来的语文课改,在历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过分追求形式的课改阶段,终于“浮华洗尽见清醇”,凸显本色语文,着眼于追求课堂教学实效,激活学生的审美体验、情感认同和思维创新。  千年的积淀,百年的探索,世纪末的全国语文大讨论,跨世纪的教育大改革,给新的语文开辟了新的天地。新课标旗帜鲜明的构建全新立体化目标体系,重视语文课改的人文性、实践性与生活化,真正让语文走进心灵,提升诗意人生。    一、在口
在晓苏新作《给李风叔叔帮忙》(原载《小说界》2010年第5期,《小说月报》2010年第12期转载)里,有一个触人心弦的“实在”,随着时代变迁,其含意日渐丰富,褒贬不一,也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逐步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实在”,可以指为人诚实,不虚假;可以指依从原则,不徇私情;也常指人现实、唯利是图;还可以指人愚钝、不开窍,甚至落后、冥顽。小说紧扣“实在”,以几组人物的对比层层展开情节,阐释了引人深思时代
全国上上下下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个人体会和实践经验上来看:现在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是新课标下追求的课堂。  很显然,教师、学生和课堂舞台这三者,在迎接这一轮课改挑战,追求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从多方面入手开发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不放过任何一个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机会,努力为学生建设丰富的大语文教学环境。  一.阅读让学生积淀厚实的文化底蕴  20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就指出“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际活动”“阅读是吸收也是倾吐”,阅读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成长,人类文明在阅读中前进”。20世纪末,一些学者更加明确地指出:“阅读活动是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也是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认为教师是勤劳的教书匠,学生是忠实的“听众”。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
荐稿理由:语文教学有着它理应承担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生命智慧开发的“天职”,让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生命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让生命教育诗意地栖居于语文课堂,是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态语文课堂的重要举措。语文课堂就是要划动承载“理性内核”的船桨,以真情呼唤真情,以行动引领行动,以心灵感召心灵,激起层层“正效应”的涟漪,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精神得到唤醒,潜能得到显发,心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曲诗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感情真挚、动人心弦的篇章,以景写情、情景相生是古典诗词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下面仅就送别诗作点简单的论述。  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就是以天地愁惨之状,衬托出壮士赴死如归的诀别之情的。白居易《琵琶行》一荆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句中萧瑟的秋景,是用来增添离别哀愁的。李商隐《无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见无力百花
琴又称瑶琴、玉琴、古琴、七弦琴。相传伏羲氏伐桐创瑶琴,起初为五弦,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后来周文王加上了代表“天、地”的两根弦,形成了现在的七弦琴。琴由于“平和雅正、至纯至清”而成为文人们钟情的对象,“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中国文人非常重视全面的艺术修养,“琴棋书剑”或者“琴棋书画”,“琴”始终列为首位。人们平常说的“琴”,不仅是针对艺术修养,还往往被提升到人的道德、文化修养层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