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大厨与狗仔粉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101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听说爱民邨有一位善心大厨,每天煮大锅粥,免费分赠各位父老,非常感动。
   今早,特地亲自去看看。约了好友一家前往。施赠粥水的那家叫“明利”,招牌旁边写着油器粥品,一大早就在那里炸油条。一大锅一大锅的粥,生滚着,菜牌是明火白粥六元,滑牛、状元及第、猪肚等十九元,便宜得令人发笑。
   一名伙计用大锅炒米粉,另一锅炒面,大力翻兜,这种功夫不是人人可以担任,米粉或面,每包十元。
   问老板在吗?回答说去买菜未返。先坐下来吃点东西,看到餐牌上有南瓜肉丸粥,引起了食欲。粥上桌,尝了一口,味道实在不错,粥底煲得绝不偷工减料。吃到一半,店主提一大堆菜回来了。
   看样子,五十出头吧?身体健硕,天那么冷,只穿件单衣,前额的头发已有点儿稀疏,笑嘻嘻地前来打招呼,问贵姓,称李松兴是也。
   “还是每天施粥吗?”我问。李先生摇头:“不了,体力吃不消。现在已变成一个礼拜一次,到了星期天才做。今天在菜市场看到些新鲜的菜肉,换换口味,做狗仔粉。”
   狗仔粉?外省人听了一定是以为用狗肉做的,其实原意也是施赠,本来叫为“救济粉”,粤语音似,后来名字就变成了狗仔粉。
   我们的李先生做法有些不同,他先在大锅中下猪腩的肥膏,加热后炸出油来,然后将带肉的猪油渣捞起。
   繁忙之中,李先生指挥他的手下:一群妇女熟客,都是来当义工的,把菜和肉切好。
   菜有荞头和芫荽,另外加老菜脯,潮州人用来做菜脯蛋的那种。
   “要切多细?”一位义工问。
   李先生半开玩笑地呼喝:“做了那么多年家庭主妇,还得问?凭自己的感觉去切不就行吗?”
   邨妇们被李先生命令得有点儿手忙脚乱,他也不理睬,继续做菜。
   把买来的鱼,好几大条,叫为大眼鸡的,不是很贵。劏好了,加水,加盐滚起汤来,又把菜脯、白菜仔、荞头和冬菇等等放进去,滚了又滚。最后,还没有忘记放大片的姜。
   “粉呢?”我问:“为什么不是自己做?”
   “传统的狗仔粉很硬,煮起来花时间,老人家等不及,我到杂货店买了日本乌冬来代替。”
   义工们拆开包装,将乌冬弄散交给李先生,他放了进去,大力翻动,一面做,一面吩咐友人的小儿子正朗:“那边有一堆新买的面巾,你给老人家送去,一人一条。”
   不知不觉中,一群长者已悄然地坐在对面花槽的石头上,很有次序,一点儿也没有争先恐后的现象,正朗可出一份力,乐得很。
   狗仔粉终于大功告成,香气喷来,别小看那一锅,至少可以分四五十碗。
   冬菇亭中有三张空桌,老人家依年龄坐下,大家同住一屋邨,已混熟,知道各人有多少岁。李先生亲自一碗又一碗地捧上。吃的是热的,心头也是热的,这个场面要是拍起纪录片来,一定十分感人。
   李先生可以休息了,他坐下来,没有抽烟,只是擦擦汗,开心地笑。
   (史志鹏摘自《洒脱的人才“玩”得起人生》)
其他文献
“紫禁城的物候”是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上一个很受欢迎的栏目,以二十四节气入手,每个节气当日都会发送由故宫博物院的专职摄影师王琎拍的故宫照片,其中有些就是故宫中的花、树、鸟、猫等动植物,并配上温馨的文字。在王琎看来,照片记录下每个节气故宫动植物的变化,“能让大家看到四季交替,感觉故宫是活的”。   在拍每组“紫禁城的物候”前,故宫博物院的微博运营团队都会提出要求:比如惊蛰到了,就会尽量拍些宫里的小动
期刊
去年在北京举行的AEP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着的宋锦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极大热情,而全面讲述宋代历史文化的大型历史文化电视纪录片《大宋》,也正紧锣密鼓地創作之中。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期,在短短三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对后世的社会文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纪录片《大宋》将首次以影视文化形式对既往的宋代历史做理性的叙事和深度解析,以大历
期刊
加拿大艺术家迈克尔·格莱布拥有惊人的“绝活”,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仅靠大自然重力就能将形状各异的石头叠在一起,赢得了无数惊叹声。   格莱布将其运用“石头平衡术”创作出的作品称为“重力胶水”(Gravity Glue),重力是这些石头垒在一起的唯一“粘合劑”。格莱布称,每块儿石头都凹凸不平,而能让这些石头平衡的关键是要在这些石头表面上找到三个支撑点。他通常在研究这些石头后,凭直觉和经验找到
期刊
我喜欢夜晚,抬头看天上的星星。蓝色丝绒的夜幕上,一颗颗星星闪烁着朴素温柔的光芒。距今十万光年的星星也在安静地注视着眺望它们的我吧。这种无声的默契,博大沉静的自然美,很容易让人想到命运,这是命运对我的温柔和慈悲。  恰如《记住一个寻常的日子》中,于丹说自己最爱的是斜阳照亮的光阴。我懂她的感受,是经历人生况味后的内敛潜沉,是妥当熨帖、心宁气静。是和命运过招后的握手言和,随遇而安。不再用激烈的锋芒和命运
期刊
高仓健,日本著名影星。1978年,由他主演的《追捕》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其顽强、坚忍、克己和质朴的表演风格,重新定义了男演员的标准:有担当、粗砺、挺拔、沉默、有点丑,但是英气勃勃……高仓健一生获荣誉无数,曾4次獲日本学术会最优秀男演员奖,两度荣膺蓝丝带男主角奖。他不仅获得业内认可,还赢得整个社会尊重,先后荣获日本国内授予杰出人士的紫绶褒章和文化勋章。高仓健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符号的消逝,也标
期刊
“这台收音机,还是我父亲留下来的,音质一直不错,现在忽然没有声音了……”清早,60多岁的德国老人汉克斯起床,开始摆弄自己的老古董收音机,发现它出了问题,禁不住十分伤感。妻子安娜听到汉克斯的抱怨,笑着说:“咱们家马路对面的那家咖啡馆,听说专门收留这些老古董,拿去碰碰运气吧,说不定它就能返老还童呢!”    汉克斯来到咖啡馆,发现这家咖啡馆与众不同,它的门口有一个专门的陈列架,上面摆放了各种各样的
期刊
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三位日本学者。为什么又是日本人获得诺奖?比起日本的学校教育,我相信对这些诺奖得主们影响更大的,是他们童年时所生活的环境。例如中村修二。中村修二在几年前加入了美国国籍,但他出生成长在日本。他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叫《给日本孩子的二十三个幸福提议》。书中,中村修二十分留恋地回忆过他的故乡和童年。  1954年他出生于日本爱媛县的佐田岬半岛。中村修二童年时代的家,在佐田岬半岛上一个
期刊
随着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的热播,范冰冰版武媚娘,以惊艳妆容引得众网友称赞和模仿,在网络上掀起了“全民COS武媚娘”的娱乐热潮,当你看到朋友圈里的媚娘妆,有没有发现大家都变得更加明艳动人了呢?秘密就是媚娘妆最醒目的标记——她额前那玫红艳的花钿,本期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花钿来领略这来自古代女子的时尚美意。  花钿妆成百媚生……………………………   花钿是古时妇女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花饰,又称花子。关于它
期刊
①  去过一个非常美的山村,遇到一户庭院深锁的人家。院落门口,铺着高高的石阶,旁开一丛花。站在那里许久,主人虽然一直不在家,但石阶干净,花正开着,仿佛一落脚,就走进画中。  后来拍了照片,有网友惊叹那石阶,问全是人工铺成的吗?我回,可能是鸟衔来石,风堆了一阶,花香铺了一阶。你在一个黄昏,偶遇这样的山中人家,石阶旁,花在清风中开着,摇着,你也一定会相信,是风旖旎着花,花旖旎着石阶,石阶旖旎着老屋。 
期刊
去往广州的火车上,我正埋首看报纸,无意抬头间,看到对面端坐着一个老太太。看模样,至少有七十多个春秋在她的面庞上勾勒过。老太太好像是很累了,斜倚靠在座椅上,车窗里透过的阳光像是碎了的金子,跳动在她的脸庞上。老太太望向窗外的眼神,不知为什么那么深情。   和老太太聊起来时才知道,老太太和我一样都是北方人。这次去南方是去探亲。老太太说,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了,且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