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经口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floodfo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定经口路径的解剖通路、层次和相关的神经、血管结构,为舌下联合口腔前庭的完全经口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提供一个安全可行的经口入路。

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25具固定标本上,行颈前部、下颌骨表面、口底解剖,确定经口路径的解剖通路、层次和相关的神经、血管结构。在20具冰冻新鲜标本上,模拟经口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术后解剖标本,观察有无神经、血管的损伤。

结果

内镜通道为自舌下中线处开口,经颏舌骨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至颈阔肌下。操作通道为口腔前庭处,第一磨牙根部纵行矢状切口,于面动脉、面静脉、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颏神经外侧,紧贴下颌骨骨膜面,进入颈阔肌下。颏神经与下颌骨正中线的距离为(25.8±0.9)mm,颏神经与面动脉的距离为(29.4±0.9)mm。20例模拟手术,术后解剖观察,无神经、血管和口底肌的损伤。完全经口内镜通路中,可切除的甲状腺长径达50 mm。

结论

舌下联合口腔前庭的完全经口入路具有解剖学的可行性,可安全到达甲状腺区并完成甲状腺的切除。

其他文献
患者 女性,39岁,因"间断肉眼血尿伴左腰部酸痛10 d"入院。患者入院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有少量凝血块,伴左腰部酸痛,向左下腹放射,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其他不适症状。入院前查尿常规示隐血(++++),尿蛋白(-)。血常规:白细胞8.6×109/L,血红蛋白105 g/L。腹部彩超: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肾静脉彩超:左肾静脉远端扩张,汇入下腔静脉处受压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肝切除术的502例HCC患者术后1~2个月的评估结果与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关系。其中男性419例,女性83例,年龄14~82岁,平均54岁。结果综合术中所见、病理学检查、随访和术后2个月评估的结果,显示术中肉眼可见血管癌栓、姑息切除、切缘病理阳性、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血清甲胎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的行程中,穿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或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的间隙,受到挤压而引起血尿、蛋白尿、左腰腹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1]。关于NCS的手术治疗,多采用肠系膜上动脉移位术和左肾静脉移位术[2-3]。近年来,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更多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被应用于本病的治疗。我院20
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是进行性的、不可逆性的胰腺实质细胞毁损,最终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和糖尿病。目前全球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为(3.5~10)/100 000,而慢性胰腺炎患者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是对照组的53倍。迄今为止,对慢性胰腺炎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至今仍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案。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镇痛、胰腺功能的替代治疗及对相关并发症的外科干预。这些治疗均未针对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在本质上是被动的,
期刊
目的探讨脱细胞组织基质材料生物补片在6~18岁腹股沟疝患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12月间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6~18岁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应用脱细胞组织基质材料生物补片行腹股沟疝Lichtenstein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参数,观察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疝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
传统的开放手术人工血管置入治疗腹主动脉瘤和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虽然围手术期风险较大,但是具有良好的长期通畅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腔内技术在治疗腹主动脉瘤及主、髂动脉闭塞疾病方面有了飞速发展,并获得了良好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但腔内治疗后可能发生内漏、移位、动脉瘤破裂、血栓形成等多种并发症,而且昂贵的材料费对患者及医疗保险都是不小的压力。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TASC A、B型大都可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AAA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成为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自1951年首次报道应用人工移植物治疗AAA后,开放手术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远期疗效十分理想。AAA的腔内修复(EVAR)在1991年首次应用于临床后,发展迅速,技术及器材不断改进,并
腹主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动脉瘤,并且具有很髙的破裂倾向,因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英国的普查结果显示,在50岁以上男性中,每年每千人中的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高达3.5人。在最近几年,无症状的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部分原因是由于超声及其他腹部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除了发现率的因素外,腹主动脉瘤的实际发病率也在增加。目前,虽然没有来自于我国的腹主动脉瘤流行病学调查,但就上海长海医院的腹主动脉
目的分析评价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的可行性、疗效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到2010年11月20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28~82岁,平均(58±16)岁。20例中贝赫切特综合征4例,确诊感染性假性动脉瘤6例,疑诊感染性假性动脉瘤5例,医源性损伤1例,合并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原因不明3例。假性动脉瘤分布部位以腹主动脉多见(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已广泛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和顽固性腹水,临床近期疗效十分显著。近十年来,国外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取代裸支架,用于肝内分流道的建立,成功解决了分流道狭窄和阻塞,显著提高了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1]。我们采用覆膜支架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并对10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实施治疗,通过超声、CT血管成像(CTA)和直接门静脉造影研
期刊